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二十年後

李世民現在只知道自己要去幾萬里之遙的大洋彼岸,去美國。只知道他兒子美國公李弘的封地美國在東方的美洲,有人說那裡是傳說中的日出之地扶桑。

可是張超又曾說一直向東,就會到達極西之地的泰西,會到達羅馬、波斯,繼續前行,會回到南海,回到大唐。

很神奇的一種說法,可卻已經有好幾支冒險船隊在這些年完成了環球航行的壯舉,他們用事實證明了張超所說的正確。

美洲有殷人,那也是華夏炎黃後裔。

李世民現在不用拐杖也能慢步,嘴不歪了,說話還有點點的不太清楚。有時會流口水,為此他不得不在領口墊塊毛巾。

對此他有時很喪氣,覺得墊了一塊口水巾的他英明形像盡毀。可不墊,有時控制不住流下的口水弄髒衣服,更讓他嫌棄自己。

他現在已經開始討厭漢京,討厭長樂宮。

他急忙想去那美洲,去那一個陌生的異大陸,要在那裡再起。

「聽說美洲居然沒有馬,太奇怪了。那裡有龐大的野牛群,但那裡的人居然沒學會馴服野牛耕地。」

「那豈不是說那裡的游牧部落連騎兵都沒有,沒有戰馬沒有騎兵的游牧部落,算什麼游牧部落啊。」

長樂殿。

張超奉詔而來。

李世民要去美洲了,朝廷也答應了,正全力準備船隻、物資等。他現在想對美洲有更多的了解。

張超掏出一張地圖,美洲大陸的地圖。

北美,中美,南美。

漫長的海岸線,山脈、湖泊。

「陛下,南美遍地都是原始叢林,那裡氣候也比較炎熱。尤其是其西部沿海,是狹長的山脈,這邊殷人建立的邦國很多,勢力較強。臣不建議去南美!」

「中美有瑪雅人,這邊也不太適合。」

「北美的殷人部落也多,但較分散,且沒有那種特彆強大的部族。北美東部平原多,土地肥沃,雨水充沛,但過去不易,船隻難以直接抵達。要繞過去的等方面,太難。」

「且東部平原強大的部族較多,西部沿海山多,也多沙漠高原高山,殷人部族則相對分散且弱一些。」

李世民聽張超這麼一講,不高興了。

「你給朕選的地方,就在這個鳥不拉屎的北美西部?」

「陛下,北美西部倒也不全是鳥不拉屎的地方,陛下請看這裡。這裡是一片河谷平原,位於海邊,在兩條狹長山脈中間,南北長達將近一千五百里。這可是一個好地方,船隊可以直接駛在這港口,然後前面就是這片大河谷平原了。」

這麼大的一片平原,河流眾多,雨水充沛,土地也肥沃,尤其臨海也近,出海方便。

種玉米種土豆種麥子甚至是種水稻都沒問題的。

「還有一片這麼好的地方?簡直跟世外桃園,金山一樣的地方啊。」

「陛下,這片平原上肯定會有不少殷人部族的。這些殷部族以狩獵為生,主要就是狩獵野牛群。要想佔據這片美國公封地,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不過對於李世民來說,就算朝廷給他兩萬人口,這麼點人,能湊出三五千民兵來都了不得了。所以其實他一開始也佔據不了多少地方,也不需要。

張超特意選出這片加州大平原給李世民,也是讓這個大唐美國公封地,能夠有更多的發展潛力。

「其實我建議一開始先不急著深入平原內陸建立據點堡壘,可以先在這片海灣沿海建立據點。比如這裡,據曾經去過這裡的探險船隊發現,這裡有黃金。因此他們為此地命名為金山。」

張超說的是舊金山,這裡氣候冬暖夏涼,陽光充足,是一個半島。雖然說不是開闊平原地帶,但李世民剛去也只有兩萬人口。

在這個半島上作為第一個立足點,還是很不錯的。起碼半島這樣的地形,利於防守。也不會有什麼強大的印第安土著來襲擊他們,捕魚、種植,甚至還能淘金。

「先站穩腳,然後沿著半島慢慢深入,最終沿河穿過山脈進入河谷平原。」

張超建議李世民先在舊金山建立第一個據點,以後也方便大唐的商船過來補給交易。等立穩腳跟,習慣這裡的氣候水土後,再沿著半島深入啊。一路建立開拓據點農莊過去,慢慢向里延伸發展,這樣才是最穩的。

「你說的倒也有道理,好的地方肯定不會無主。貿然過去,如果陷入爭鬥之中,就沒時間發展了。美洲遠離中土大唐,孤立無援,若立不住腳,那就是死路一條。」李世民很快認清形勢,也承認張超的建議還是非常靠譜的。

「文遠啊,朕需要兩個支持。一,船隊到了後,你得把運人的那批船留下給朕,護衛的船你可以帶回去。這個金山半島,畢竟是海邊,以後往裡發展,也是在海灣區。沒船不行,你得把船給朕留下。」

「這個可以。」

運送人口、牲畜和物資的那些船,也不可能都開回來。只有那些護衛的軍艦,最後是要和護送士兵一起回來的。

「第二,既然這美洲居然沒有馬,那朕要求你多給朕準備一些戰馬。耕牛和挽馬也要準備一些,還得要優良的種馬、母馬。朕要在美洲建立一支騎兵,到時跟那裡的殷人一較高下。」

雖然李世民常說那些印第安人是殷人,是同胞,但他卻有很清楚的認識。去了別人的地盤,肯定免不了爭鬥的。

哪怕是同父同母的兄弟,不也有反目成仇的時候。他和李淵和承乾,這李家三代之間的鬥爭,不充分說明了嗎?

所以他雖然心裡想著到了美洲,要招攬這些同胞,但也早做好了到時要先打一場再說的準備。

殷人居然沒馬,那他帶一批馬過去,建一支騎兵,豈不在那裡無敵?

「陛下,這個也可以有。只不過萬里迢迢的運輸,怕是不容易存活,陛下要心裡有數。」

張超也不可能給李世民運個萬八千馬去美洲,真運這麼多,到那邊能剩下多少也不好說。

能運個一兩千,都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要不念在過去兩人的感情,兼之張超也感念李世民推行新政有功,他才不會這麼費力呢。給你一百匹,都好了。

「刀劍鎧甲一定得裝備,如長矛、橫刀這種武器,起碼得做到人手一件吧?」

李世民開始繼續要物資。

從長樂宮回來,承乾問張超情況。

「太上皇心情不錯,現在已經一心一意都想著美洲了。」

承乾看著那塊美洲西海岸的美國封地,「你說朝廷要不要在那裡建立一座城堡,然後在那裡駐點兵呢?」

「陛下是在擔心上皇過去後的安危嗎?臣以為倒是有些過慮了,上皇這一次,帶著兩萬人口。到時還有許多牛馬,到了那邊,能夠建一支騎兵,甚至還能有一支艦隊,鎧甲武器又有,全民皆兵,能湊起起碼三四千民兵,這實力,又是在金山半島上立足,誰能打的過他們呢。」

「我敢說,不出三年,陛下肯定就要去征討那些美洲土著殷人部落了。那人口、裝備,敢說能橫掃附近無敵,也許十年後,一個強大的美國領就出現了。」

承乾笑笑。

「那二十年後,上皇和美國公會不會打回中原來?」

「那倒不至於。」

李世民就算能在美洲無敵,可擴張也是要時間的。當然,最限制他的地方在於,他能夠縱橫美洲的戰馬也好、鎧甲兵器、戰船也好,都不是李世民能夠短期時間裡自己健全的產業技術。

如果中原不提供,他們根本自己製造不出這些東西。

所以說最正常的情況會是李世民父子在美洲稱王稱霸,但他們離不開大唐本土的支持。他們需要用戰俘、皮毛、金子、藥材等東西,向大唐購買軍械、布匹等手工業品。

給美國領一百年時間,他們都未必有能力殺回母國。

美國只會越來越依然大唐,他們會需要中原提供的各種手工業品,因為他們自己沒那技術。可中原卻不依賴他,隨時能夠切斷與美國的交易,能扼住他喉嚨。

不過如果保持交易,對大唐來說,美國就是一個海外的殖民點,向大唐提供奴隸、皮毛、金銀、藥材等物資商品,或者,還能成為一個大唐商品的銷售地。

至於說一百年後,兩百年後,美國這個海外封地會不會發展出自己的一套製造體系,能不能強大到威脅大唐,這個關鍵在於大唐的掌控力。

「元輔,朕想撤了徐績,不想讓他再任兵部尚書了。」承乾說起另一件事情。他本來就對徐茂公印象不好,最近他納了徐績的女兒入宮,封了一個昭儀,九嬪之一。

本來跟徐績的關係算是迴轉了一些。

誰知道,徐績最近卻屢屢跟他對頂。

「那陛下對徐茂公有何安排呢?」兵部尚書可是九卿之一,對於這些高級官員,內閣首相也只有建議權而沒有直接的任免權。

承乾想了一會,「要不,乾脆讓徐茂公充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