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矯詔

李世民驚怒交加,忍不住顫抖起來。

房玄齡上前,「請陛下傳位於太子,以順天人之望!」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慢慢抬頭。他目光掃過眾人,最後落在房玄齡身上,「朕視你為左膀右臂,待你向來不薄,十幾年的宰相,還讓你兒尚朕之公主,你就如此報答朕的嗎?」

「臣這麼做,正是為報答陛下知遇之恩,為保全大唐江山社稷。」

事已至此,任李世民舌燦蓮花也不行了。

李世民起身,拔劍。

「來吧,要想朕的皇位,那就親自從朕劍下來奪。」

皇帝拔劍四顧,沒有一人拔劍。

「來啊,亂臣賊子們,來與朕一戰!」

「你們有膽子造反,就沒有膽子弒君嗎,來啊,怕什麼!」

皇帝歇斯底里。

他揮劍向前,房玄齡等退後。

事到如今,可依然沒有人願意與皇帝交手。

「來啊,房喬!」

「來啊,長孫無忌!」

……

站在皇帝身後的武媚娘突然拿起一個黃金燭台砸在了李世民頭上。

李世民扭頭,怒瞪著武媚娘。

「賤婢,竟敢傷朕!」

他舉劍。

武媚娘閉上眼睛。

劍遲遲沒有落下。

她睜開眼睛,看到皇帝頭上流出幾道血,皇帝眼睛依然瞪的巨大,然後砰的一聲摔倒在地。

房玄齡連忙上前,摸了摸皇帝脈。

「陛下只是昏倒。」

在場的人都鬆了一口氣,皇帝要是被武才人一下子打死,那不管如何,他們都逃不脫干係,他們都將成為弒君之人,這可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長孫無忌驚訝的看了武氏一眼,然後取出手絹為皇帝擦去血,並包紮。

李世民很快醒來。

他掙扎著想坐起,可房玄齡與長孫無忌卻一人抱著他一條胳膊,根本動彈不了。

「陛下,請速下手詔!」

李世民怒瞪著兩位大臣,本是心腹,眼下卻成了亂臣。他們就跟宇文化及一樣,隋煬帝曾經那麼信任他們,結果最後卻死在他們這些心腹的手裡。

「你們還等什麼,殺了朕,你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陛下,我們會保你安享晚年的。現在還請陛下,速下手詔。」

李靖對還發愣著的武媚娘道,「把陛下的國璽起來。」

武氏天天呆在皇帝身邊,還為皇帝代批奏章,對玉璽放在哪非常清楚。

玉璽拿來,黃綾紙也取來了,御筆硃砂都取過來。

可李世民脖子一橫,拒絕手詔。

事情僵持不下。

武媚娘道,「諸位相公,我能模仿陛下筆跡,能以假亂真。」

房玄齡看著拒不配合的皇帝,對她點了下頭。

武氏連忙提筆蘸墨。

一條手詔一氣哈氣,房玄齡和長孫無忌仔細看過,發現還真的十足似皇帝的筆跡。就連那詔令的口氣,都似皇帝的。

長孫無忌直接取過一邊的玉璽,在詔令上蓋印。

「事不宜遲,我立即去玄武門傳詔。」

李世民萬念俱灰,怒罵武氏,「賤婢,朕早就知道你就是張超安插過來的間諜。」

房玄齡等此時則鬆了口氣。

「速傳御醫!」

衛國公李靖這時看宮裡大局以定,便道,「房相,某現在出宮去樞密院。」

房玄齡現在也不找李世民要詔書了,直接扭頭對武媚娘道,「請武才人立即再寫道詔書,衛國公李靖立即接任樞密使,全權負責樞密院事,節制南北衙軍隊。」

詔書寫好,加蓋國璽,房玄齡又把他帶進宮來的中書門下之印給蓋上,頓時,這就成了一道名正言順的詔令。

「杜大夫,你立即回中書門下坐鎮,釋放魏徵、孔穎達、陸德明等。」

玄武門外。

北衙禁軍正在內戰。

常何、吳黑闥率領的部份北衙兵,正跟其它北衙禁軍交戰,李君羨守著玄武門,並不出城。

他知道,自己的任務就是這座玄武門。

玄武門有失,這次兵變就失敗了。

長孫無忌在兒子長孫沖帶領的一隊親兵護衛下,飛馳趕到玄武門。

「魏國公,事成否?」

「大事已成,陛下已經下達手詔。」

「趕緊打開城門,我親自去北營傳詔。」

「魏公,這太危險了,不如由某前往。」

「你守好玄武門!」

長孫無忌怕李君羨不能服眾,堅持自己走一趟。

玄武門打開,長孫無忌策馬趕往北營。

北苑大營一片混亂,吳黑闥、常何等已經快要支撐不住,越來越多的禁軍正趕過來。

長孫無忌適時趕到。

他是中書令,朝廷百官之首,他高舉著詔書到達,大聲喊著皇帝詔令道。還是很有效果的,禁軍停止了廝殺,一群將領看著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策馬先在兩軍陣前宣讀詔令,然後又把詔書交給北衙諸將觀看查驗。

「現在起,京畿兵馬指揮調動之權,暫歸中書門下節制。諸位將軍,還請立即各自回營,未得中書門下之令,不得私自離營。」

數名將領面面相覷。

左羽林大將軍張公謹不見人影,其它幾位禁軍大將軍不是出征在外,就是和張公謹一樣沒看到人,要麼就是跟吳黑闥一樣跟自己人打起來了。

「怎麼,陛下的手詔,你們也敢違抗不尊?莫非,你們想要造反?」

幾名將領猶豫不決。

小聲商量了一會,都不知道現在到底是個什麼局勢。

若是別人過來傳令,也許他們還會拒絕,可這位是國舅爺,又是中書令,手裡拿的是皇帝親筆寫的手詔,還加蓋有玉璽,他們不敢拒絕。

最終,在長孫無忌的喝令下,諸將退回了北苑營地。

那十幾名將校,則被長孫無忌留下。擒賊先擒王,控制這些主將,現在很重要。

長孫無忌讓吳黑闥和常何負責北衙六軍,又留下自己的兒子長孫沖以及自己叔父長孫順德,自己的幾個兄弟長孫恆安、長孫安業等一起留下來節制六軍。

吳黑闥檢校左羽林大將軍、常何檢校右羽林大將軍。

長孫順德檢校左神策大將軍,長孫沖檢校右神策大將軍。

長孫安業檢校左神機大將軍,長孫恆安檢校右神機大將軍。

關鍵時刻,長孫無忌非常不客氣的直接把北衙六軍的指揮大權奪了過來,甚至一下子把自家的叔父兄弟兒子給安插進軍,控制北衙六軍中的四軍。

長孫無忌直接坐鎮在北苑,派出自己的親衛,向京畿北衙諸軍各營傳達詔令,連北衙水師在京畿的水營,也沒落下。

李靖行動也很迅速。

拿到詔令,立即出宮往南邊趕。

百餘騎飛馳奔過漢京大街,此時漢京街上的霧才剛散盡,百姓商人們陸續上街,突遇李靖百餘騎飛馳而過,都議論紛紛。

樞密院。

屈突通已經得到了稟報說有人帶兵闖入皇宮,他迅速從家中趕到樞密院,準備調動南衙番上府兵,結果李靖身披鎧甲大步進來。

「衛公?」

李靖向屈突通抱拳。

「屈突老元帥。」

說完,他掏出手詔。

屈突通看過,仔細的看了三遍。

「這是矯詔!某不敢奉詔!」

李靖卻不客氣的揮手。

「老元帥,此是陛下手詔,上面既為皇帝親筆,又有國璽,還有中書門下之印,老元帥卻要抗旨,既然如此,那某就不客氣了。暫時委屈一下老元帥,來人,把老元帥送去一邊廂房休息,侍候好了!」

「李靖,你這是在造反!」

李靖不再理會他,而是召集樞密院里諸將校們過來,先宣讀詔令,然後公示。

「即刻起,某就是新的樞密使,奉陛下和中樞之令,由某臨時節制南衙諸衛在京畿兵馬。」

南衙十二衛四府,四府不統軍府,其餘十二衛分統大唐八百個軍府。其中京畿長期保持十萬左右的番上府兵,由十二衛各軍府輪流番上。

南衙十二衛在京府兵,各有職責。

李靖曾經擔任過樞密使,也擔任過兵部尚書,統兵征戰時間也很長,軍方將領里,倒是大多數人都是跟他相熟的。

府兵制度比較獨特,雖有十二衛四府,可實際上,兵歸軍府,將歸衛。不打仗的時候,府兵最大的統兵級別是折衝府,往上就不能統兵了。將領們更是多呆在十二衛衙門裡研究研究地圖,偶爾去講武堂客串上個課什麼的,是接觸不到下面兵的。

現在李靖把京師十二衛里的中高級將校們都召集起來,讓他們到京畿南衙番上駐軍各營去,分統各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