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同盟

漢京。

房玄齡待柯慶走後,坐在書房裡沉思。

老相國不停的嘆氣。

衛國公府。

柯慶向李靖出示了太子和張超的親筆信,「皇帝即將南下親征,最近漢京兵馬調動頻繁,各軍集結,這卻是一個極佳的機會。衛公,太子和趙王拜託衛公了。」

李靖徐倚在榻上,苦笑著,「我老矣!」

「衛公何出此言,此是衛公力挽狂瀾之時啊。衛公總也不願意看到這仗一直打下去,更不願意看到陛下擊敗太子,繼續執掌國政吧?陛下如今已經廢了議會,若讓陛下打贏這場仗,極可能就要廢除分封了。功臣勛將們拚命流血掙下來的分封領地,憑什麼現在又要被奪走?」

「再說,陛下如今的這些政令,倒行逆施啊。真讓陛下贏了這仗,大唐也無法安寧太平的,用了多久,就會有隋末之亂啊。」

「於公於私,衛公都應當站出來!」

許久後,柯慶告辭離去。

紅拂張出塵出來,「你在猶豫什麼?」

「我老了。」李靖道。李靖雖然帶兵向來大膽,但平時處事卻比較謹慎小心。玄武門之變,他恪守中立。漢京之亂,他也想中立。

如今,張超卻又找上他。

躲都躲不過。

「我覺得張文遠說的有道理,於公於私我們都應當支持他。」

「可萬一失敗。」

「夫君何必如此優柔寡斷呢?」

柯慶接連拜訪了漢京多名重臣,長孫無忌、房玄齡、李靖,甚至有禁軍大將吳黑闥、李君羨、何進等。

送走柯慶,沒有人告發。

大家都在仔細思考著張超的提議。

「張文遠真是異想天開啊。」

「可這計畫確實可行,不是嗎?」

「如此對待陛下,非忠臣。」

「然為大唐江山社稷著想,陛下確實應當退位。」

下朝之後,長孫無忌邀房玄齡同行而行。車廂里,兩位朝廷宰相終於談起這樁危險的計畫。

「你相信張文遠嗎?」長孫無忌問,「如今南軍盡在張文遠的掌握,甚至程咬金、蘇定方、秦瓊等人也與張超關係密切,我非常擔心,張超會成為權臣。甚至擔心,有朝一日,張超大權得握,會篡奪大唐天下。」

「太子太年輕了。」長孫無忌嘆道。

房玄齡輕嘆。

「我有時也看不懂張超,就如同一個謎一樣。他位極人臣,爵封親王,富甲天下,名滿大唐。結果卻要在南洋招兵買馬,私練大軍。可他卻又不像那種野心勃勃為了權勢之人,多少次,他都能夠辭職下野。」

「我也看不懂張超,可我不放心張超。既然朝廷可能打不過南軍,那我們不如早做準備。與其到時張超擊敗皇帝,入主漢京,掌握朝政,倒不如我們現在奪下漢京,迎太子入京,到時,朝中也不是張超一人說的算。」

房玄齡這幾天也是猶豫許久。

「真要到這一步嗎?」

「陛下人未老心已老,不能任由他胡亂折騰了。早點結束這動蕩,也早回覆正軌。陛下如今沉迷於丹藥占卜和女色之中,腦子已經亂了。」

「這究竟是因為太子過於優秀,還是陛下過於猜忌?」

「都有吧,畢竟皇帝也是靠宮變奪得的天下,肯定也時常提防。太子長成,如此優秀,又得到那麼多人的支持,陛下當然因此大感威脅,這就如同是漢武帝。說白了,也是太子得勢過早,陛下又不放心。」

這就是權力的過渡問題,皇帝當稱帝的時候,為了穩固,自然是早早立下太子。又為了避免爭鬥,早早的為太子培育勢力。結果誰能料到,太子的勢力會這麼強大。強大到威脅到他的皇位,結果幾次矛盾之後,皇帝對太子和太子集團下手。

又因為有張超這個妖孽,最終引發了一場叛亂。

偏偏這叛亂朝廷還打不贏。

本來當初皇帝想改立李泰為太子,李泰雖然也已經長大,但卻沒有自己的勢力集團,皇帝不用擔心威脅。可卻沒有人肯支持,使得事情最終失控。

「如果迎太子入京,張超以後會是個麻煩。」長孫無忌始終堅持這點,這個人實力過強,尤其是現在南軍之中,遍布他的親朋好門故吏門生。

「這個我們到時可以談。」房玄齡道。

「現在關鍵是我們能不能下定決心,又能秘密聯絡到多少人而不被發現。」

宮變並不容易。

首先得有一支軍隊,同時,還得在把守宮城的禁軍里有內應。

缺一不可。

「李君羨是玄武門守將!」

玄武門在漢京皇宮的北面,這裡向來守衛森嚴。

玄武門外,還有幾個禁軍大營,駐有神策、羽林、神機六軍的兵馬。

「如欲發動玄武門之變,還有一個人的支持非常重要。」長孫無忌道。

「誰?」

「王承恩。」長孫無忌指出,「王承恩以前為內侍省太監,對宮廷內部極為熟悉,尤其是他還掌握著六扇門這一力量,若是能得到他的支持,到時就能在宮裡製造混亂,甚至是奪取宮門。」

「王承恩是陛下心腹,豈能跟我們一起?」

「我們不也是陛下心腹嗎?」長孫無忌苦笑,「據我所知,最近王承恩已經失寵,時常受到陛下責罵,估計心裡也有怨氣。若給他許諾一些好處,想必他也願意加入太子這邊,在新朝謀一位置。」

「讓柯慶去接觸一下。」房玄齡道。

柯慶接到房玄齡派來的家丁傳的口信時,都不由驚嘆他的大膽。同時,也心裡極為振奮,房玄齡和長孫無忌看來已經下定決心了。

王承恩過去身為宮廷第一得寵內侍,在宮外也是有御賜的大宅子。

柯慶再次神不知鬼不覺的出現在王承恩的宅子里,把他嚇的差點尖叫。

「你是?」

「我是柯慶啊,趙王府上的家丁教頭。」

「原來是柯教頭,我說有點眼熟呢。」王承恩強做鎮定。

「王公公,我找你是來談點事情的。」

……

半天之後。

王承恩充滿震驚,似乎不敢相信。

「你說你是暗影的總舵主?暗影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成立了?六扇門裡遍布你們暗影的人?」

「是的,連王公公身邊的人,都有我們的人。例如,王公公最近對陛下不滿,幾次暗裡咒罵陛下,這些我也清清楚楚。」

「我沒有。」

「放鬆,王公公不用擔心,我又不會舉報王公公。我也知道王公公最近過的不太順,只要王公公能夠支持太子,回頭,你地位依然不減。甚至殿下承諾,若是王公公肯助殿下一臂之力,事成之後,殿下願封王公公郡公之位,並給王公公一塊封地。」

王承恩有些呼吸粗重起來。

「我一宦官,又無兒無女的,有這郡公和領地也無用啊。」

「哈哈,王公公,你雖無後,可也有兄弟子侄啊,認一個做義子繼嗣就行。到時,老了也可以回領地養老啊。」

王承恩有些心動。

「我不過一太監,能幫的到殿下什麼忙?」

「當然能幫。實不相瞞,此刻漢京,其實已經有數百勛戚貴族官員已經暗中支持太子,等到時機一成熟,這漢京就要變天。」

王承恩臉色大變,「柯教頭跟我說這些,就不怕我告訴陛下?」

「哈哈,王公公,你當然可以告訴陛下,但那又如何,你們查的到是誰嗎?或者說,王公公以為你說的話陛下會相信嗎?拿不出證據,到時王公公只怕也不好交差的。」

「王公公你好好想想,陛下此次南征,真的能贏嗎?贏面在哪?你想過如此忠於陛下,到時陛下輸了,你的下場是什麼嗎?識時務者為俊傑,這個時候,天下百姓都盼著太子殿下繼位呢,你又何必逆勢而為?」

柯慶走的時候,懷裡還揣著一份王承恩寫下的血書。王承恩已經答應秘密效忠太子,並在太子需要的時候,調動六扇門的人。

建康。

太子成婚後,張超和太子以及監國朝廷轉移到了江南的建康。

張超看著剛收到的暗影密報,也不禁為柯慶的進展之順利而驚嘆。

本來,二次玄武門之變計畫,只不過是張超的一個備用計畫而已。他沒想過能成,但能製造點混亂也是好的。卻不成想,還真的如此順利。

房玄齡、長孫無忌都策反了,更有王承恩、李君羨、吳黑闥、何進等一幹將領也已經寫了效忠血書。

看來,他低估了李世民給大臣們造成的失望之心。

若是此事成功,那就是一勞永逸了。

張超捏著下巴深思。

長孫無忌等人究竟是真有心想要擁立太子,還是將計就計?想來想去,張超覺得他們沒有理由使詐。

皇帝現在雖然還有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