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反擊的時候到了

漢京。

李績報捷飛入京師。

正愁雲慘霧的中樞,立即一片歡聲笑語。房玄齡拍著大腿,難得的大笑。

「東郡王果然不負重望,無愧為兵神之名。」

長孫無忌也一樣是捋著短須大笑,「太好了,誰都料不到啊,這個時候攻入嶺南。形勢逆轉,大善。張超重兵北上,如今賊穴空虛,這下正是打在了他的要害之上。」

代樞密使屈突通老帥也老懷欣慰。

軍方終於又能站起來了,過去半年,軍界的將帥們都不敢大氣說話,實在是戰績太丟人。

「應當馬上稟報陛下。」

「對,樞密院也要著手準備,要調兵增援。」

幾位宰相趕緊往皇宮跑。

李世民打著哈欠,剛爽過。

武氏穿好衣服,然後把被掃了一地的奏章給收拾起來,剛才她雖然向皇帝說自己懷孕了,可皇帝根本不疼惜。興緻來了,當場就要辦事,不容拒絕。

武氏默默的承受著,心裡卻充滿著厭惡,這個男人根本不疼惜她,也不愛她的孩子。

「陛下,房相他們來了。」

「怎麼又來了?」李世民皺眉,上次鬧了半天,這才隔了多久。

「不見,就說朕要批閱奏章。」

「陛下,是好消息,據說東郡王攻入了嶺南,大敗叛軍大將張仲堅五萬大軍,都快打到廣州了。」

李世民一愣。

李績居然如此強勢了?

「快宣。」

一眾宰相入殿,武媚娘早識趣的退到了殿後。

「輔機,李績真的打了勝仗?」

「陛下,大勝仗。李績用奇計,悄然自萌渚嶺繞道越城嶺,奪下桂州,然後大舉迅速南下。張仲堅率五萬大軍於富州攔截,李績大敗張仲堅,擊潰其眾。張賊退守梧州蒼梧,李績分兵連奪賀蒼數州之地。」

「好!」

李世民大聲喊了句好。

「這個李績,朕都快要對他失望透頂了,不料終於發威了。」

屈突通立即上前。

「殿下,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如今張超大軍北上,嶺南空虛。臣以為,朝廷當立即調兵南下增援,若能一舉將嶺南收復,對叛軍囂張氣焰,是一個極好的打擊。也是對朝廷的士氣的極大提升。」

李世民興奮的走來走去。

「很好,太史丞說南方大雨要結束了,百年一遇的水災也要退了。如今,李績又立下如此大功,打開了局面,看來形勢要逆轉了。」

時候入秋,天氣轉涼。

對於北方南下的士兵來說,這是好事,尤其是對擁有精銳騎兵的朝廷大軍來說,不用擔憂嶺南的炎熱氣候,戰馬也更能適應。而且秋季一到,河水枯淺,也大大方便。

反過來,秋季到了後,不但長漢和漢水等大江大河水位下降,許多支流更加水淺。張超以之為恃的舟船,也就威力大減。

「反擊的時候到了!」

李世民興奮起來。

「朕要親率大軍南下。」

屈突通也請戰。

「老臣請領軍為前鋒,先行南下,趕往鄂州江夏,以防叛軍北上。」

「准,就由老元帥帶兵五萬先行南下。」

連長房無忌都請求統兵南下。

「無忌你去江陵,在那裡籌集糧草,並鎮守荊州。」

皇帝負手而立,充滿信心。

「朕將親率主力隨後南下,駐軍岳州巴陵!」

「陛下,張超肯定會率軍來爭奪鄂岳。」

李世民霸氣的道,「朕就怕他不來!」

「房卿,你留守漢京。」

……

隴山之西,渭水上游。

秦州。

程咬金、蘇定方、平陽、青鸞、慕容伏允的聯軍在橫掃青海、河西後,已經攻佔整個隴右地區。

大軍直抵隴山下,前面就是大震關。

若能破關,就能直驅關中。

五家如今聯軍十二萬,算是兵強馬壯。

除去分駐三道各州兵馬,現在秦州城內外,還彙集了八萬大軍。

這支聯軍名義上,由平陽長公主擔任主帥。

平陽現在被承乾授任為樞密院副使、關隴方面軍元帥,並自己也統領一個集團軍。程咬金和蘇定方各統一集團軍,同時擔任樞密院副使兼關隴方面軍副帥。青鸞和慕容伏允各被授予副帥銜。

「趙王剛傳來的急信,李績出人意料的攻入嶺南了,現在趙王要率兵去爭奪湖南。趙王讓我們出兵漢中,配合行動,牽制朝廷部份兵力,減輕他們的壓力。」

平陽長公主把張超的信交給大家傳閱。

慕容伏允道,「我們不是已經計畫好要攻入關中嗎,怎麼現在又臨時改變主意?」慕容伏允此前雖被大唐滅國,但他身邊也還有不少追隨者,此外青海各地的羌氐部族也還忠於他。這次他回來,也有幾萬人馬,說話還是有些份量的。

蘇定方想了想。

「李績攻入嶺南,倒確實讓人猝不及防,老師的計畫也算是及時補救。必須奪湖南,不過朝廷肯定也不會輕易放棄的,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機會。我估計漢京會全力救援湖南,這可能會變成一場會戰和決戰。」

程咬金捋著鬍鬚。

「這麼說來,文遠確實急需要我們的支援。他娘的,不用再啰嗦了,咱們打漢中。說不定,趁著皇帝南下湖南之時,我們有機會直接抄他後路,攻下襄陽和漢京呢。如果真這樣,那才精彩。」

平陽道,「文遠既然做了這個部署安排,我認為我們必須配合他們。哪怕這是場決戰,那也正好,一戰定乾坤,也免得遷延日久。」

「要不要把郭孝恪也調來?」

「不用,讓老郭留在蘭州守好河西就好。我們要擋著不讓北邊的鐵勒人南下。咱們大唐內部矛盾,咱們自己解決,不要他們插手。」程咬金道。

一邊的青鸞笑而不語。她和慕容伏允也是外人啊,不過從戰略上來說,這確實沒錯。若放鐵勒人南下,這事情可就越發的複雜了。

「我們有八萬大軍,要打進漢中,不難。」

從秦州南下成州,在那裡就可以攻入漢中道的鳳州,然後進入了漢水上游穀道,這可比強攻隴關輕鬆的多,過去後一路行軍也方便。沿著漢水一路到漢中,然後打到襄陽去。

遼西。

盧龍塞下。

尉遲恭率部幾度攻上盧龍塞的城頭,可又幾次被趕下來。

兩軍的傷亡都很大。

秦瓊和張鐵槍已經是強弩之末,能守到現在,全憑著一口氣。關城被轟出許多豁口,都被木頭土袋又給堵上了。

但這樣的抵抗,已經堅持不了多久了。

只需三天。

尉遲恭就能拿下此關,到時秦瓊、張鐵槍還有他的兒子尉遲寶琳,都將被他擒拿。

「把這封勸降信射進城去。」

尉遲恭把剛寫好的信交給部下。

「大帥,有必要嗎?」

自開戰以來,尉遲恭每天給秦瓊送一封勸降信,而秦瓊每次也會回一封信,卻是勸尉遲恭投降的。

這對大唐武神,你來我往的,每次打的驚天動地,可信再傳不誤。

以致於,監軍都很有意見了。

可尉遲恭不管,信照寫。

小校無奈拿過信,來到關下。

看著關上那面破破爛爛卻依然矗立不倒的旗幟,小校對著城上喊話。

「城上的弟兄,尉遲元帥有信給秦將軍。」

城上探出個腦袋,然後又縮了回去。

小校把信綁在箭上,射上去。過了會,城上又探出個腦袋,說了聲,「收到了,等會來收回信。」

城堡內。

秦瓊正裸著上身,張鐵槍在給他包紮傷口。堂堂武神,如今也得親上城頭作戰。若不是秦瓊他們這種精神鼓舞著士氣,只怕這關城早陷落了。

「大帥,尉遲將軍又送信來了。」

秦瓊哈哈一笑,「這個大老黑還真夠堅持的。」

一邊,正自己給自己換藥的尉遲寶琳插話道,「我爹就那樣的臭脾氣,認死理。」

張鐵槍道,「寶琳啊,咱們這關守不住了,要不你現在帶上願意離開的兄弟,出關投你父親去。他是你父親,肯定能保你無事的。」

尉遲寶琳搖頭,「我不會當逃兵的。」

「可是……」

「老令公不用再說了,就算敗就算死,我也肯定要敗在這死在這!」

秦瓊嘆了口氣,「要不我們突圍?」

尉遲恭一直給他們留了一面沒圍著,從兵法上講,這叫圍三闕一,是瓦解守軍意志。但秦瓊知道,如果他們真突圍,尉遲恭估計會網開一面。

「突圍去哪呢?」尉遲寶琳問。

在這裡打了幾個月,秦瓊的領地還有張鐵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