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瘋王

夏花是張超的女兒,承乾的妻子,爺倆此時都是血怒之中。

回到行宮,立即召見諸文武大臣。

連午飯兩人都沒心思吃了,一邊等大臣們到來,兩人直接就站在沙盤前,研究作戰計畫。

張超準備在長江口與李世民決戰,要佔據主場優勢,那麼需要先把揚州和潤州拿下。到時佔據長江北岸的淮南揚州,和長江南岸的潤州。佔據兩岸,控制長江,在這裡與李世民決戰,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兵分兩路,一路從杭州沿江南河出發,順運河北上,直抵潤州。」

江南河,也就是京杭大運河最南的一段,是長江以南段。自潤州至杭州,長達八百里的運河。

比起繞海岸而行,運河明顯航行更安全,而且更快捷。

同時,蘇常潤幾州重要的城鎮都在運河邊上,易於攻取。

「另一路沿海岸進軍。」

張超手指在沙盤上划了一條線。

南軍擁有很強的海軍,艦隊也多,並不懼風浪。兩路出發,也免得萬一運河被堵而耽誤。同時,兩路出兵,也可以夾擊江南道可能的抵抗。

「兩軍匯師於潤州,然後再攻揚州。」

潤州,便是金陵古城,數朝古都。

當年隋滅南陳,下令摧毀了南陳國都金陵,後在旁邊新建了潤州州城。

潤州城隔江與揚州為鄰,一面是長江一面是江南運河,可謂十分重要。

佔據潤州勢在必行。

大臣們很快到來,重要將校也趕到,並有樞密院參謀處的情報參謀列席,向大家稟報如今江南道和淮南道兩地的軍情。

一番問詢。

很快就對兩道的軍情更加了解,此前杭州的那五萬兵馬,除了水師外,其它三萬兵,基本上都是在浙江、江南、淮南、江西四道抽調的府兵。

四道抽調了三萬府兵,已經算是把本就兵不多的幾道抽的很空虛了。

南軍奪取杭州太過突然,現在雖然過了幾天,但朝廷也還沒能填補這邊的空虛。

目前只有揚州的兵力稍多,朝廷緊急從淮北河南等地抽調了一批軍隊趕往揚州。

估計等他們攻下潤州,揚州起碼有兩三萬人。

而潤州現在只有幾千人,等他們攻過去了,估計也不會超過萬人,就地沒什麼兵力可補充。

而張超他們這邊的兵力,現在卻十分充足。

張超從廣州出發北上時,就帶了八萬大軍。

在杭州,收編了五萬。

然後攻佔浙江道各地,又收編了萬餘。

此外,從福建、琉求等地趕來的後續部隊,又有兩萬左右。

因此,實際上,現在浙江匯聚了十六萬左右人馬。

現在這些兵馬經過整編後,是分為南海和東海兩個艦隊,兩艦隊整編後各三萬人,有自己的陸戰部隊,算是實力很強。

而另外十萬兵馬,是整編成了五個集團軍,每軍各兩萬人。

雖說這陸軍沒海軍裝備好,訓練強,可也還不錯。

「留下一個集團軍守杭州等地,我們還可以出動海軍兩個艦隊和陸軍三個集團軍。兵力上,我們並不少,也不算弱。如果我們能夠搶在皇帝到來之前,奪下潤州、揚州,那我們完全能打贏這場決戰!」

「皇帝會帶多少兵馬親征?」馬周問。

「據說是二十萬人馬,二十萬數量應當不成問題,朝廷能夠抽調的出來。」一名參謀回答。

「二十萬對陣十四萬,如果我們能夠搶奪潤揚,則佔有地利之勢,以逸待勞,確實不懼。」馬周點頭。

不過楊師道有些擔憂。

「首相,會不會有這種可能。陛下所謂的南征,其實只是一個幌子?」

「楊院長的意思是?」

「我擔心陛下是聲東擊西啊。萬一陛下故意放出風聲,說要來江南決戰。而實際上,他到時旗幟一轉,直接率軍順湘江或者贛江南下,到時直攻嶺南,抄我們後院去了,這怎麼辦?」

這不是沒有可能。

畢竟,漢京距離揚州很遠,反倒是距離五嶺還近些。

若是皇帝到時率軍出京,走到半路,方向一轉,去攻五嶺。

而張超卻帶著大軍集結在潤揚等候決戰,這豈不是被秀一臉?

被秀一下倒無所謂,可萬一李世民跟李績合兵,強攻五嶺,那時張仲堅可就很難守的住了。若五嶺被突破,李世民可就能順勢打到廣州,打到欽州、交州去了。

真被抄後院,張超就算打下潤州揚州也絕對危險了。

相比起嶺南,還有天然的屏障,比較有地理優勢。那處於長江口的江南道淮南道,那真是無險可言。

「要不,還是直接殺到漢京去?」有人提議。

「不!」

張超搖頭。

冒然率軍深入,太過危險。

張超皺眉沉思。

「抽調一個集團軍回防嶺南。」

「那我們就只有十二萬人馬了,夠嗎?」

一個集團軍留守浙江,一個集團軍回防嶺南。

只剩下三個集團軍和兩個海軍艦隊,海陸各六萬人。這似乎有些少。

「十二萬人,也不算少了。兵多了,未必就佔優。」張超打定主意。

「通知下秦單程諸位將軍,讓他們到時配合我們發動一波攻勢,也牽制點漢京朝廷的兵力。」

大家一直商議到了半夜才結束。

張超很疲憊的回到家,張璟兄弟幾個也都聽說了夏花的事情。

全都紅著眼睛,說要替夏花報仇。

「大郎,你跟隨第七集團軍回廣州。二郎,你跟第六集團軍留守杭州。三郎,你去琉求。四郎,你坐商船去信度,去找你王玄策師兄。五郎也跟著一起去,你到南洋李加坡下船,留在那。」

決戰在即,張超心裡突然很亂。

他想起小十三的慘死,也想到了女兒的不幸。

這五個孩子本來是他年初帶著出來歷練一下的,誰知道後來卻發生這些事情。相比起還在到處東躲西藏的崔鶯鶯她們,這五兄弟倒算是運氣好的。

他也看著這幾個孩子,比過去更成熟了。

但這次決戰,張超也不知道最後勝負如何。

畢竟,他挑戰的是大唐的皇帝,擁有天下雄兵的馬上皇帝。

李世民南征北戰,少有敗績,多次以少勝多。他麾下的,也都是精兵猛將。而張超手下的這些兵,雖然數量不少,但還真沒法跟朝廷比精銳。

尤其,他們其實是叛軍身份,他也不知道,到時兩軍交戰,皇帝往陣前一戰,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力。

「父親,我不走!」老大張璟咬牙拒絕。

老二張琮也不肯走。

小豬小羊二狗子他們三也說不走。

「我們要陪在父親身邊,到時上陣殺敵,為姐姐報仇。」

「你們還小,上戰場不是你們的職責。若是你們的兄弟妹妹們逃出來了,這次也許我會帶你們一起。可他們現在還分散在中原各地,如果這次有個萬一,你們也算是給我們老張家留了個種子,將來,還有機會再起來。」

「爹,我不走。」

「都滾!」張超罵道。

五個兒子委屈的退下。

張超靠在椅子上,戰爭到了這地步,已經沒有規則可言了。李世民如同瘋狗一樣,誰都敢殺。

而他們其實也一樣。

蘇定方把李泰三人都殺了。

其實,小十三、夏花還有李泰他們,還全是孩子。

走到這一步,其實誰都不願意。

可革命又不是請客吃飯,不流血也是不可能的。

本來張超想的還是溫水煮青蛙,慢慢的來,在李世民的時代,也就推動下分封,再弄個議會。

甚至都沒想過要給議會什麼實權,更別說立憲章約束皇帝了。

可是李世民十分敏銳,一有點苗頭他就察覺了。

張超心裡也有點後悔,也許不那麼急,再等等,十幾年後,李世民就死了。那個時候,如果承乾繼位,威望肯定不如李世民,甚至對朝廷的控制力也遠不如。

那時,他再張羅著議會、立憲這些說不定能成。哪怕等到承乾的兒子時,再來立憲,也不遲啊。

可開弓沒有回頭箭了。

如今的皇帝不是剛經歷玄武門的那個皇帝,那個時候,皇權不穩,李世民知道隱忍懂得妥協。但如今,他已經把自己視為超越了秦皇漢武的千古一帝了,這樣的皇帝,誰想在他頭上拉屎拉尿,他是絕對不會容忍的。

連三院宰相他都說罷免就給罷免了一半,更別說什麼議會和君主立憲。

第二天一早,張超頂著大大的黑眼圈起來。

五個兒子已經早起晨煉去了。

他們都不滿意張超的安排,可父親的威嚴不容不得拒絕的。另看張超有時也沒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