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株連九族

漢京。

中書門下。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兩人與一眾宰輔們,正在商議如何救出三位皇子的事情。

「用張超之女交換三位皇子殿下。」房玄齡提出。

「還可以把張琳的屍首也還回去。」

長孫無忌點頭,「如果張超願意,我覺得這個計畫可行。」

有人道,「只怕張超並不會願意做這陪本生意,三個換一個半,他會願意嗎?」

「夏花是張超嫡女,還是承乾的妻子,這不是一個還是三個的問題。只要我們拿出誠意來,他沒有理由拒絕。」長孫無忌說道。

「只怕張超願意,陛下也不一定願意。」有人又道。

「總得試試,我覺得如果張超肯答應,那麼就沒有理由拒絕。一換三,我們賺了。」

「李績那邊還沒有進展嗎?」

「自上次進攻受挫之後,到現在還沒有進展。這本來就在預料之中的,張超若是那麼好對付,那就不會有軍神之名了。」房玄齡搖頭,「眼下李績的進攻完全被張超所算到了,兩軍對峙九嶷山,僵持難下。我建議,應當再選一位上將軍,率一軍另闢奚徑。不然,這僵局難破。」

長孫無忌還寄希望於水師。

「水師不是已經在杭州集結嗎?還沒完成集結?」

「也沒有這麼快的,要從登州、遼南、平壤還有揚州等地抽調各種水師,大大小小得幾百條戰艦,集結兩萬水師,另加三萬陸戰步軍,可不會這麼容易的。」

「哼,我看水師也是怠戰,若不然,哪用的著這麼多時間集結?現在我們全指望這支水師能夠給李超一記突襲刺殺,若能令李超抽調五嶺駐軍回防廣州,那也能幫李績製造不少機會,有助打破僵局。」

「指望水師,有些太樂觀了。我感覺水師想要建功,太難。諸位可別忘記了,李超的船更多,如今的新式戰艦、商船那都是由他所發明設計的,包括水師的戰列艦的戰鬥方式,他都是鼻祖。」

「要我說,應當讓李靖出山。李靖統兵,還是很穩健的。」

……

御書房。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宇文士及三位令公前來向皇帝稟報中書門下剛商議出來的結果。

「用張超之女換李泰他們?」李世民眉頭挑了挑。

「不用了。」

「陛下?」長孫無忌急了,「如果張超真願意換,我們更有利啊。」

「換人之事不用再提了。」李世民面色很不好,「那三個逆子,朕只當他們死了。」

三位令公一頭霧水。

「承乾一去不返,跟著張超背叛朕,他寧願當張超的兒子也不想當朕的兒子。朕已經沒有了承乾這個兒子,如今,李泰、李佑、李恪三人,也背朕而去。朕又失去了三個兒子。」

「陛下,這從何談起?」

李世民從御案上拿起一封信,扔到了大舅子面前。

長孫無忌撿起,打開。

一目十行。

看過之後,他臉上表情十分的精彩。

「這……怎麼可能?」

「白紙黑字,有什麼不可能的。而且,你應當認識,那是李泰的筆跡。李泰自小隨我學習飛白字體,很有幾分成就。」

房玄齡也看完了,「陛下,這明顯是被脅迫的,並非他們本意。」

「脅迫?哼,這可是已經明示天下了。瞧這裡面的用詞,和朕斷絕父子關係,說朕昏庸無道,成了暴君。哈哈哈,不管再怎麼脅迫,這些話他們也不應當說。既然說出了這些話,他們也就不再是朕的兒子,也不配成為朕的兒子。」

「朕只當他們已經死了。」

說出這話,李世民心很痛,但也很憤怒。

承乾是自己曾經最看好的皇子,是他一手選定,並十分看好的太子,是大唐的接班人。可他最終卻與自己背道而馳,選擇了背叛自己。

如今,這三個年長皇子,做出的舉動,也令他萬分的失望。

如此軟弱的皇子,有何資格當他李世民的兒子。

「以後不要再提這三個廢物,無忌,你擬道詔書,宣告天下,朕廢除李泰三人王爵,將他們貶為庶人,朕,沒有這三個廢物兒子。」

「還有李承乾的兒子李象,貶為庶人。」

……

詔令頒下。

漢京百姓再次被震驚了。

「這鬧的又是哪一出啊?」

「皇帝又跟三個兒子斷絕關係了?」

「好牛啊。」

「錯,明明是三位皇子與皇帝主動斷絕關係的。」

「這天家還真熱鬧。」

漢京的各大報紙早就被朝廷封禁了,如今漢京經濟蕭條,物價飛漲,工廠停工,大家每天閑的沒卵事,也就剩下瞎扯蛋過日子了。

每天大家聚一起,懷念過去的好日子,扯著扯著,最後總忍不住要抱怨如今的日子。

對於皇帝,也漸漸從過去的狂熱尊崇,到現在的心生不滿,甚至怨聲載道了。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大家最高興的事情,就是又聽到哪位貴族起兵了,朝廷哪裡又失利了。

甚至許多人在討論著,太子殿下什麼時候打回漢京呢。

「一位太子殿下,加上三位就藩的年長皇子都聲討皇帝,哎,要我說,這陛下也真是夠憋屈的。」

「以前總覺得陛下英明神武,無所不能,如今看看,陛下也只是凡人啊。沒有趙王的輔佐,陛下也不行。」

「嘿,過了,當心隔牆有耳。」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難道他還能堵的住天下百姓悠悠眾口?」

……

御書房。

三院御前聯席會議。

「郭孝恪反了,蘭州之後,涼州又失守。而李績遲遲沒有進展,叛軍聲勢已經越來越大,他們越發的囂張了。營州之後,錦州也失守了。羅單牛三叛將,日前更是奪下了雲州大同。」

李世民聲音中透露著極大的不滿。

「四處火起,這就是你們的平叛策略?姑息縱容,導致誰人都敢欺朝廷軟弱!」

宰輔們都低著頭。

到了如今的局面,確實非常出乎大家的意料。

誰能想到秦瓊程咬金牛進達等這些大將,居然會倒向叛軍一方呢。

這些人個個實力很強,在朝野的聲望也極大。

他們的反叛,對朝廷的聲威打擊極大。尤其是他們於四邊起兵反叛,讓朝廷也無法全力去討伐嶺南的叛軍,還得分兵防範。

「不能再姑息縱容,朕絕不再姑息縱容。」李世民怒道,「將所有敢叛亂造反者的九族,都逮捕下獄,沒收他們所有的財產。」

牽連九族。

這是極少有的處罰。

就算是朝廷律法中的連坐,也都早改成了父子連坐,兄弟都只處以很輕的懲罰。因為過去門蔭制,父蔭子,以子功追贈父親。卻沒有蔭兄弟的,所以早有人反對連坐兄弟。

過去哪怕是造反大罪,兄弟也頂多處流放之罪,絕不會受株連處死。

而現在,皇帝卻要株連九族。

「陛下,此例不可開啊。」

李世民卻不理會。

「詔令四邊分封貴族,讓他們率領封地衛隊和民兵,討伐周邊叛軍。這是他們作為大唐封臣的職責!」

用封臣來討伐秦瓊等叛亂的封臣,這是李世民最新的策略。

同時,引薛延陀、契丹等藩屬率兵南下幫助平叛。

「即日起,全面徵召所有府兵。大唐各道所有在籍府兵,統統徵召集結。」

「陛下,全面徵召,耗費巨大,而且必然會影響生產。」

「平叛為當下第一要務,其它的都可以往後推。」

李世民道。

「今天議事就到此,你們退下吧。」皇帝揮手。

房玄齡等還欲進言,皇帝已經不願意聽了。

眾臣退下。

李世民取出錦拿,打開,從裡面取出一粒丹藥。倒滿一杯酒,送服丹藥。

往後躺倒,閉上眼睛。

在京的封臣們都接到了最新的詔令。

皇帝讓他們回領地召集兵馬平亂,但同時皇帝又下旨,讓領主們送子弟入京,說是皇帝要重組親勛翊內三衛。

「這擺明了是要我們送人質入京啊。」

「做的確實有些太明顯了。」

「不過陛下讓薛延陀和契、奚、靺鞨、室韋等各部出兵南下幫助平亂,這不是什麼好辦法啊。」

「蕃人南下,若是看到我大唐如此內亂,只怕異心再生。」

「誰說不是呢。」

「哎,這亂事也不知道哪一天能夠結束了。」

樞密院。

「這亂要怎麼平?」代樞密使屈突通頭痛的問諸將。

是啊,怎麼平。嶺南有張超,李績親率十萬大軍都毫無進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