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向太子求和

廣州。

大唐銷量第一的報紙半月談雖然在中原地區被關閉,但廣州、欽州、交州、福州幾個分社依然還維持著,並且現在廣州分社已經成為了半月談報總社。

此外時報、漢京晚報、帝國新聞等多家報紙,也都轉移陣地,在廣州設立新的總社。內地的各家報紙的許多編輯、記者等,也紛紛想辦法南下來到廣州。

各大報紙對於朝廷的報禁,是非常不爽,十分有怨念的。來到廣州後,都火力全開的在報紙上口誅筆伐,噴的朝廷是體無完膚。

半月談一大早刊印的報紙,頭條赫然是:「中原朝廷已經禁止百姓使用金銀幣和銅錢,強迫百姓使用金券。目前金券一百貫才折一貫銅錢。物價飛漲,商品緊缺,而各地工坊卻在紛紛的關門倒閉。請問,本繁華無比的中原,為何如今成為末世鬼域,這一切,究竟為何?」

一石激起千重浪。

今天半月談整份報紙,都在談這件事情。從多個角度,全方面的談論如今中原地區通貨膨脹,金券貶值的消息。

資料詳實,還有許多知名人物接受報紙的採訪發表了言論。

「中原經濟已經崩潰。」

「一個月內,漢京糧價實際上已經漲了三百倍!」

「商人破產,工廠關門,大量工人失業。」

「朝廷是不是在開印鈔廠,濫發金券?」

「朝廷有什麼理由可以禁止使用銅錢?」

「朝廷是在倒行逆施。」

「水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

……

時報、漢京晚報等各家報紙,也紛紛跟進。

百姓們看著報紙上那驚人的報道,都震驚萬分。再看看身邊的平和安穩,大家都感覺跟做夢一樣。

還是跟著太子,跟著趙王好啊。

看中原的百姓,飯都要吃不上了。米價漲了三百倍啊,這誰還能吃的起飯。

「皇帝在瞎折騰什麼啊!」

「是皇帝身邊出了奸人。」

「哎!」

一聲聲嘆息。

嶺南其實也受了很多影響,北方諸多港口封鎖,船貨不再南下,對於廣州等沿海商港來說,影響極大。北邊的船和貨下不來,這邊許多內銷的商品,也一樣的無法往北運。

好在不缺糧食,珠三角、紅河三角洲,還有琉求等地都是產糧重地,每年還要往中原運銷許多糧食,而且這些年地方上存儲的糧食也多。

加之張超早有準備,做了不少預案,現在糧價還是很穩定的。

至於南邊的寶鈔,雖然也受了些影響,不少人擔憂。可張超也一直很堅決,任由民眾來兌換來取,鈔和錢還是很有區別的。

現在大家恐慌來換錢,可只要撐住了,那麼回頭大家發現鈔還是一樣的堅挺,而銅錢還是那麼的使用不便,大家最後依然還是會繼續使用寶鈔。

現在南邊用的是最新版的寶鈔,他也不怕朝廷弄假鈔過來,他們還沒這技術。再說了,現在南北打仗,各處關隘,都禁止攜帶錢鈔出入。

……

靠近大瘐嶺的江西贛州,許多百姓都在日夜盼著南軍能夠打過關來。

「這日子沒法過了,怎麼太子還不來啊。」

「這朝廷剛下令,今年夏稅不收鈔要收銅錢,咱們到哪弄那麼多銅錢去?」

「可不是,還說秋稅要收實物,也不收鈔。」

「這日子是越過越回去了。」

……

浙江。

浙江宣撫使看著剛下達的公文,滿臉皺紋。

朝廷下旨,要求各地官府,收繳民間百姓手中的金銀幣和銅錢。百姓家中不得私藏超過五千枚銅錢,金銀幣不得超過百枚。

私藏超過者,須得上交官府,兌換為金券。

「這究竟是哪個愚蠢的傢伙提出來的蠢計畫?」

旁邊的左右布政使、按察使等浙江道高官們,也全傻了眼。

眼下地方上局勢如此緊張了,朝廷還要下這樣一道旨意,這豈不是要火上添油?

「朝廷這是要搶錢啊!」

「讓我們搜刮百姓手裡的金銀幣和銅錢,然後上繳朝廷國庫,這是要讓千夫所指啊。」

「朝廷要這麼多銅錢做什麼?」

「你還不知道么,現在紙鈔一落千丈,一貶再貶,已經一錢不值了。一貫金券,只能換十文銅錢。如今漢京市面上,連一枚銅錢都看不到,大家全都收藏起來了。紙鈔卻狂貶不止,漢京百姓現在都以物易物,紙鈔根本用不出去,就算一貫折十文錢,都不一定買的到東西。」

「紙鈔連銳都不能繳,誰用誰傻。」一名官員憤憤道。

錢的威力是如此巨大,紙鈔信用破產後,金屬貨幣又大缺,這導致如今的亂象。

……

漢京。

御書房。

李世民聽完下面的奏報,久久無語。

他料不到,事情居然會發展到了如此惡劣的地步。

「過去沒有紙鈔的時候,我們不也一樣過的好好的,現在再行錢帛兼行,怎麼就不行了?」李世民問。

「陛下,過去是過去,如今是如今,此一時,彼一時也。過去不曾大興工商,還是相對簡單的農業經濟。可現在,不一樣了啊。再者,如今錢幣奇缺,市面上本來應當有許多銅錢,可根本看不到一枚。朝廷已經把國庫里的銅錢都拿出來了,但不管拿出來多少,很快就如石沉河底,被吞的乾乾淨淨啊。」

李世民不懂得什麼叫劣幣驅逐良幣,可也知道這樣下去,是要完蛋的。

「那你們有什麼解決辦法?」

不管是停止以鈔換錢,還是繳稅用錢,禁止私藏過多銅錢等等方法,都沒有什麼大用,反而弄的如今各地局勢越來越緊張。

朝廷說不準私藏超五千銅錢,那些人就想辦法挖地窖埋藏起來,他們乾脆不用,也不拿到朝廷兌換。

朝廷也拿出了許多絹來流通,可依然還是錢荒的厲害。

如今甚至連糧食都成了硬通貨了。

可還遠遠不夠。

「臣以為,可以鑄造鐵錢!」

銅錢之所以能夠那麼堅挺,那是因為銅錢本身也是貴重金屬,哪怕把銅錢融了,得到的銅也很值錢,甚至可能比銅錢本身還貴。

金銀幣也是如此。

雖說此前李超改革了鑄幣工藝,讓金銀幣不再是稱重衡量而是以面額流通,但本身還依然是很值錢的。

可紙鈔不同,紙鈔原來有信用,是因為大家相信紙鈔隨時能換成銅錢,紙鈔只是一種銅錢的替代物。

可現在紙鈔換不到銅錢了,於是也就一錢不值了。

這個時候,朝廷應當流通銅錢,可大唐向來缺銅,銅錢鑄造不了那麼多。

哪怕現在用絹流通,也不夠,因為如今的大唐擁有六千萬人口,極為龐大,商品流通大,貨幣的需求更多。

兼之,百姓現在拚命的窖藏銅錢和金銀幣,這讓的市面上更是錢荒。

「發行鐵錢?」李世民猶豫。

「陛下,以鑄造銅幣的方式鑄造鐵幣,然後流通,可以大大緩解如今銅錢不足的問題。」

鐵,本身也是金屬,這些年來鐵雖然不再如過去那麼稀缺,但鐵畢竟本身也算是一種商品啊。

「可百姓會認可嗎?」李世民問。鐵和銅區別是巨大的,一貫銅錢六斤四兩,一斤鐵錢重量上也許差不了多少,但銅鐵價格能一樣嗎?

百姓又不傻。

「陛下,鐵錢總比紙鈔要好些的。」有位大臣最後來了一句。

這話讓李世民非常無語,卻也認同。

是啊,鐵錢怎麼也得比紙鈔要好些啊。

「准。」

一枚鐵錢如果也鑄一錢重,一貫鐵錢同樣六斤四兩的話。朝廷如果鑄一千萬貫,得六千四百萬斤鐵。

這得需要多少鐵啊。

而一千萬貫錢,對於如今的市場來說,似乎也並沒有太大作用。

「每枚鐵錢當十。」

李世民心裡迅速算了筆賬,一千萬貫鐵球,得花費六千四百萬斤鐵,這個成本太高了。而且,一千萬貫,也不夠緩解如今的局面。

最後,他出了一個狠招。

每枚重一錢的鐵錢,當普通銅錢十文。

這樣六千四百萬斤鐵,就能鑄成一億貫鐵錢。

「陛下,我們沒有這麼多鐵儲量。」工部尚書提醒皇帝。如今到處亂,許多礦山、鋼鐵廠等也都生產不穩。

原來的儲備,也根本沒這麼多。

總不能把武庫的刀劍鐵甲融了鑄鐵錢,把百姓家的鐵鍋、鐵犁收了鑄鐵錢吧?

「那就鐵里摻點其它的,一枚鐵錢用鐵半錢或者三分之一錢,這樣就能用更少的鐵,鑄出更多的鐵錢來。」李世民道。

這話,居然讓眾大臣們無法反駁啊。

確實沒毛病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