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第一輪交鋒

李超在等,李世民也在等。

兩人都極力的在剋制著自己的衝動和慾望,李世民很想趁勢把李超拿下,把他過去倚重如今又充滿忌憚的李文遠拿下。可最終,他強忍住了。

李超每天在灞上悠閑的過著日子,表面上裝的無比的鎮靜,可心裡卻緊繃著一根弦。他通過暗影正密切的關注著漢京的動向,李世民有任何的過線舉動,李超都可能迫不得已要做出應對。

極可能是出逃,然後舉旗。

好在,緊張的局勢下,一切似乎在向著緩和發展。

朝廷對於被貶的宰相大將等官員們,並沒有公開稱他們是朋黨,更沒有謀逆等罪名。朝廷現在還沒有給出一個貶謫的名義,但這是好現象。

最危險的時間已經過去了,皇帝也慢慢恢複理智。

連續多天一直貶謫官員的漢京,也沒有再發出貶謫旨意。

風平、浪靜。

而就在五月初五,端午佳節這一天,皇帝頒下詔令。

令太府寺拔款,由工部和將作監負責在漢京的皇城內,修建大唐議院衙門,議院分為貴族議院和民議院兩院。

同時,朝廷開始向貴族們頒授議員銜。

中樞也下令地方州道縣三級設立地方議院,並召集地方名望的士、工、商等舉行會議,在會議上推舉出地方各級議員,然後由朝廷審核議員名單。

旨意傳出,漢京的官吏百姓們都不由的長鬆了一口氣。

原來局勢緊張的如乾柴烈火,現在終於看到緩和的機會了。

尤其是對於這段時間苦守著朝廷的房玄齡等人來說,三院總共二十七個宰輔,這一次文武宰輔各被貶或辭職了六個。一下子少了十二個,差不多一半的宰輔離開。

太子被幽禁武成殿,十二個宰輔被貶或辭,漢京各部衙有上千官吏被貶。

他真的擔心這事情會越弄越嚴重,最終弄出一場叛亂來。

房玄齡很清楚這次的地震因何而起,就是因為這個議會。

可是現在皇帝把太子黨連根拔起之後,居然沒有廢除這個議會,簡直是讓人驚訝無比。但房玄齡也長鬆口氣,如果皇帝真的不承認太子的那道議會組建詔令,那朝廷和貴族們的關係,可能就真的要緊張的難以預料了。

現在,皇帝一道詔令頒下,似乎在宣告著這場動蕩的結束。

不關所有貴族,只是針對的馬周等人。

一個沒有定罪的李黨集團,其實也就是太子最大的支持集團。現在,被一下子干倒了,但此事也就到此為止。

「太子殿下也有好多天沒有露面了。」房玄齡對長孫無忌道,「現在塵埃落定,也應當讓殿下出來露面,最好是公開在全城百姓面前露面,今天剛好是端午節。御河上有划龍舟表演,某以為當請殿下出來見見百姓。」

長孫無忌這些天也憔悴了許多,他也無比的擔心最終事情失控。

好在現在看來,事情告一段落了。

皇帝懲罰了太子,貶謫了太子一黨。

但只要太子沒被廢,只要沒有逼的李超他們造反,那事情還有迴轉餘地,過幾年再把馬周等人召回朝就好。

只希望太子吃了這次虧後,能長點教訓。

長樂宮。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聯名求見,李世民見了兩位宰相。

聽他們說明來意,李世民猶豫了一會,還是點了點頭。

「朕今日會帶太子去城外觀看御河上龍舟比賽。」

「請問陛下,太子是否繼續為監國太子?」房玄齡問。

李世民沉默一會,最後嘆惜一聲,「朕會再給他一個機會,承乾依然會是太子,但不再監國攝政,朕回來臨朝視事。」

聽說皇帝願意回來,房玄齡和長孫無忌倒更高興些。眼下這個時候,再繼續讓太子監國,還不知道又要發生什麼事情。

本來,皇帝還這麼年輕,不到四十,怎麼能急著把國朝重擔交給才十八的太子殿下呢。

「玄齡、輔相,馬周離去後尚書令空缺,你們覺得應當用誰為新尚書令?」

「臣舉薦宇文士及!」房玄齡道。

長孫無忌附議。

「二位愛卿覺得魏徵不合適嗎?」李世民問。在這次事件中,魏徵雖然與李超是親家,但魏徵卻一直反對馬周等人,這讓李世民很滿意。他原本是想讓魏徵來出任尚書令的,卻沒料到兩位宰相都提議宇文士及。

「魏相國,適合規諫。」房玄齡說道。

其實他認為魏徵這人其實有些古板,而且對於行政這一塊,並不擅長。

李世民打消了自己原來的想法,「那就以宇文士及接任尚書令一職,朝廷空缺的各個宰輔相位,你們也多舉薦一下合適人選,朝廷儘快填補這些空位。」

武成殿。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出了長樂宮,就直接往紫微宮武成殿過來。

這座貞觀殿一側的宮殿,被一隊隊精銳的羽林衛禁軍把守著,隔絕了內外。

王承恩出示了皇帝的手詔和印信,羽林衛禁軍將領才撤去了禁軍,收兵離開。

「殿下!」

長孫無忌進入殿中,發現承乾在寫字,太子妃在一邊研墨,並沒有想像中的頹廢景象,太子更沒有瘋。

「國舅怎麼來了?」

承乾抬起頭,先看到進來的長孫無忌,再看到王承恩和房玄齡。

他放下筆,站在那裡。

「父皇讓你們來的嗎?可是要來宣讀廢太子詔書?」

長孫無忌先向承乾行了一禮。

「陛下已經將外面的羽林軍撤走了,今天是端午。陛下讓殿下準備一下,稍後隨陛下往宮外御河觀看划龍舟比賽。」

「不是來宣讀廢太子詔書的?」承乾驚訝。

房玄齡笑著道,「殿下多想了,陛下怎麼可能廢除殿下呢。如今陛下已經重新回朝視事,以後殿下有更多時間學習了,倒不用那麼辛苦的監國攝政。」

承乾明白的點頭。

「這些天,外面發生了什麼事情?」

「一言難盡啊。」

長孫無忌撿著緊要的說了一遍。

承乾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他想不到,皇帝會把怒火轉嫁到馬周等大臣身上。

十二位宰輔或辭或貶。

他在朝中原來最倚仗的那些宰輔、大臣都被貶出京了。

「趙王呢,陛下沒有遷怒到他吧?」

「趙王還是七道巡撫,此事並沒有與他牽連。」

「殿下還是沐浴更衣吧,陛下一會要召見殿下。」

承乾長吐一口氣,「為何要這樣?」

「殿下,此事就這樣過去了,不要再提了。以後,安心在東宮讀書就好。」房玄齡勸道。

「對了,此前殿下通過的設立貴族議會和民議會的詔令,陛下沒有追回。還下詔正式頒授貴族們議員銜,並讓地方推行民議會議員,將作監還接了旨要在皇城建議會衙門。」

這算是讓承乾稍好受一點的消息了。

……

灞上。

李超也第一時間知道了漢京的動靜。

端午節當天,皇帝攜太子在御河觀看了龍舟比賽,時隔許多天,皇帝和太子一同出現,也打破了京城最近各種各樣的謠言。

而同時,朝廷設立貴族議會和民議會的旨意也下來。

一道旨意很快從漢京送到長安灞上,太師、趙王李超被授予貴族議會議員銜,並被皇帝授封為大唐貴族院院長,隨天使來的,還有不少宮中御賜之物。

看著那些賞賜,李超也是長嘆一口氣,總算沒炸。

李世民關了太子幾天,把支持太子的李黨差不多一網打盡,幾乎是盡皆貶謫出京。然後,最終議會還是通過了。

流言中的李黨謀逆案也沒有定下來。

馬周他們被貶,只是以辦事不力的名義被貶的,沒有誰跟朋黨、謀逆這些扯上關係。

不過皇帝重新臨朝,太子不再監國,皇帝回到了紫微宮,太子也回到了東宮。

事情就此塵埃落定。

皇帝還有道旨意,貴族院和民議會,每年的年底在京召開會議,議政參政。議員平時也有資格上奏,參政議政。

同時還有一道旨意,所有實封貴族,無職事者各返封地,不得逗留在京。但同時也規定,封臣們每年年底要入京朝集,同時參加議院大會。

天使笑著收下管家的禮物,恭喜著告辭。

崔鶯鶯抓著李超的手臂,「沒事了嗎?」

「嗯,沒事了。」

短短一句話,卻讓崔鶯鶯激動的眼淚都快流下來了。這些天,她也不敢多說什麼,但心裡的壓力無比巨大。

那可是一不小心就要抄家滅族的大禍。

李超回了書房。

這一輪,雖然最後沒有炸,但卻也把矛盾公開化了。

李世民的態度非常明顯,對諸侯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