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廢太子,除李黨

翰林院草詔,御前會議通過,宰相用中書門下之印,承乾立即簽名用璽通過,門下省審核。

全套程序走完,當天詔書就正式宣告天下。

大唐貴族院和議會成立。

所有擁有大唐爵位之貴族,自動獲得貴族院議員資格,而天下各地有名望之商人、地主、工坊主等,也將獲得議會資格。各道州縣,也將設立地方議會,議會獲得議政監督之權。

北宮。

李世民今天又在讀資治通鑒,這本史書不同於其它的史書,最大的特點還在於這本書有許多李超的個人論點,是有側重的一本史書。讀這本書,李世民覺得能明白李超的許多想法。

比如李超在寫到漢武帝的時候,就寫到「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明,晚而改過,顧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

裡面就說到漢武有亡秦之失而沒亡秦之禍,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晚而改過,顧托得人。

秦朝滅亡,有秦始皇所託非人,二世和趙高不知改過之因。而漢武在晚年過而改之,並且選擇了霍光這樣可靠的顧命大臣有關。

衛太子還在位的時候,曾經勸諫武帝不要興兵伐匈奴,而貽害百姓,武帝說,壞事都讓我來做完好了,我死之後你好好休養生息就行,好人你做。

「顧托得人。」李世民喃喃念誦著。

「陛下!」王承恩一臉焦急進來。

「何事?」李世民合上書。

王承恩急忙將剛剛結束的御前會議結果告訴皇帝。李世民的臉色越來越不好看,太子居然用這種強硬的手段,直接通過了議會詔令?甚至根本不請示自己?

太子要幹嗎?

他要上天嗎?

李世民胸口起伏,此時他心裡有一句髒話很想講!

「孽畜!」

「放肆!」

「他眼裡還有朕嗎?他這樣做是想幹嘛,要防著誰?」李世民氣的拍了桌子,承乾搞這套動作,這是在跟自己過不去嗎?

「立即傳太子入見,讓他滾來見朕!」李世民怒氣沖沖的對王承恩道。他已經氣的都要打人。

王承恩匆匆而去。

李世民感覺一陣暈炫,差點沒站穩。

他緩緩坐下,心裡一陣疲憊。他原以為太子已經長大成熟了,可現在看來,太子幼稚無比。甚至已經開始故意跟他對著幹了,上一次,那個領主增兵案,太子也是不顧他的意見,強行通過。

事後,他也沒有半點知錯悔改之意。

而這一次,更是大膽,居然敢在他面前玩這種手段。

「不成器啊!」

「太子已經被李超、馬周他們給教壞了,他更信李超更信馬周他們,卻不相信自己的父親,難道朕還會害他?這大唐江山,將來朕還不是要交給他。」

長吁短嘆。

許久之後,王承恩回來。

「陛下,殿下來了。」

「讓他進來。」

承乾進殿,平靜的向皇帝請安。

李世民盯著這個已經長的跟他一樣高的兒子,看著他那臉上淡然的神情,心裡刺痛。

離心離德。

「跪下!」李世民冷聲道。

承乾站在那裡,卻沒有跪。

「父皇,兒臣犯了何錯?」

「今天的御前會議是怎麼回事,那詔令又是怎麼回事?」

承乾站在那裡,神色自若地答道,「兒臣奉陛下之旨,監國攝政,正常處置國事而已。那詔令,是經過御前會議,與三院宰輔商議過後,得到絕大多數宰輔支持後,由翰林院草詔,門下省審核,並經三院宰輔同意用意後,方頒告天下。所有程序,並沒有一處違制。」

「你可奏報於朕?」

「不曾。」

「為何不奏報經朕同意先?」

承乾答,「陛下當初讓孤監國攝政,是代掌國事,並沒有說要事事請奏陛下。且孤以往欲求見陛下一面都不可得,上呈的奏章也無一得到回覆,既然如此,上奏又有何用?」

李世民緊咬著牙關,怒視兒子。

「你還不知錯嗎?」

「兒臣何錯之有?」

李世民怒極而笑。

「承乾,你別忘了,你是朕的太子,就算你是監國,那也是朕讓你監國的。朕能讓你監國,也可以不讓你監國,甚至朕可以不讓你再做這個太子!」

承乾目光直視皇帝。

「陛下是要廢了兒臣?」

「朕在考慮!」李世民冷冷的道。

承乾搖頭,「兒臣並未有錯,錯的是父皇。如何父親要廢了兒臣,兒臣無話可說,但父皇早晚有一天要後悔的。」

李世民大怒。

他叫承乾來,是想看到兒子認錯。可現在承乾不但不肯低頭認錯,還這樣跟他硬頂,還說出這樣的話來,這讓李世民真的怒極。

「你真當朕不敢廢你嗎?」

承乾閉嘴,不再答覆。

「滾,滾回去。」

……

「立即宣詔中書令長孫無忌、侍中房玄齡、尚書令馬周、翰林院承旨學士魏徵、岑文本、樞密使李靖、御史大夫杜淹入見!」

「馬上!」

王承恩小聲道,「陛下請息怒,三思啊。」

「朕,要廢了承乾!」李世民怒吼。

「陛下,太子乃是儲君,國本啊。被立為太子已經十三年,未曾有過差錯。」

李世民怒瞪王承恩一眼,「你也要違逆朕命嗎?」

「老臣不敢,只是請陛下三思,莫憤怒衝動之下做出決定,導致不可挽回。」

「滾!」

漢京城、梁國公府。

房玄齡正在看書,管家匆匆進來稟報,宮裡來人,宣他立即入宮。

「太子相召?」

「是陛下召見。」

房玄齡眉頭一皺,意識到可能有大事發生了。

回房換上官袍,房玄齡立即乘坐馬車入宮。

宮門前,房玄齡看到匆匆趕到的長孫無忌等六人,一看到他們,他心裡更是咯噔一下。連他在內,七個宰輔,全是中樞重臣,三省的令,還有翰林院兩位院長,御史台的台官,還有樞密使。

王承恩過來,「幾位相國隨某入宮。」

「王公公,發生什麼事?」

王承恩嘆息一聲,「發生什麼事,幾位相國明白,今日御前會議頒出的那道詔書,可是犯了大錯了。剛剛陛下召太子入宮,陛下和太子大吵了一頓。陛下已經說出要廢太子,現在召幾位相國,就是為此事。」

「廢太子?」長孫無忌大驚。

怎麼就到這一步了。

「陛下正在盛怒之下,而殿下卻又很執拗,現在事情正僵著,一會可全靠幾位相國了。」

七人懷著沉重的心情步入宮中。

廢太子,這可是驚天大事。

十三年的太子啊。

七位宰相入宮,拜見皇帝。

「諸卿平身,朕召你們入宮,只有一事,朕要廢掉承乾,你們草詔。」

「陛下,萬萬不可啊!」房玄齡大聲勸道。

長孫無忌更是高聲為外甥求情。

李世民卻不為所動,「朕的江山,絕不可能交到那個逆子的手裡。」

「陛下,太子還年幼,就算有錯,也還能改過。」

七位宰相苦苦哀求。

這要廢了太子,那大唐朝局真是大地震了,這好不容易才有的今日局面,就完了。

馬周上前。

「陛下,臣身為宰輔,未能輔佐好太子殿下,自知有過,請求貶謫外放。但太子還年幼,請陛下莫怪罪於太子。」

馬周這是要舍已保太子了。

李世民冷眼打量著馬周,「太子有今日,你們也難逃其咎。馬周,朕很信任你,你一介白衣,朕用為卿相,可你卻辜負了朕。明日,你出京去吧,貶為西域道西州刺史!」

「陛下!」長孫無忌大驚,皇帝這時貶了馬周出京,這可大大不好。

馬周跪接旨意,「臣領旨,明日即出京往西州赴任,只求陛下給太子一個機會。」

說完,馬周辭退。他已經不再是尚書令,也不再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了,沒有了繼續留在這裡的資格。

為了保住太子,平息皇帝的怒火,房玄齡也主動請辭。

苦勸半天,最後李世民留下了房玄齡和長孫無忌,但岑文本、褚遂良、王珪、虞世南、李守素五位宰輔被貶,加上馬周,一下子六位宰相被貶出朝廷。

這簡直就是場大地震。

出宮之時,褚遂良幾人站在宮門前長嘆。

誰也不知道,這次地震會怎麼收場。

他們都明白,這次皇帝雖沒直接廢了太子,但揮下的刀一樣狠。被貶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