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李世民

夜。

已深。

承乾放下手裡的筆,伸了個懶腰,總算是忙完了。一轉身,卻發現在一邊陪伴著他的太子妃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睡著了。

她蜷縮在軟椅里,抱著膝,肩膀枕在自己的手臂上。

烏黑的頭髮散落下來幾綹,長而濃密的睫毛如同為眼睛拉上了窗。

她睡的很安寧,如同一隻小貓。

承乾取下自己身上的大衣,為她蓋上。

當初那個跟著自己身後的小丫頭,轉眼間已經成了大姑娘,還成了自己的妻子。

承乾微微一笑,忍不住低頭吻了下去。

嗯。

兩唇相觸,他能感受到她的吐息,還有少女美妙的氣味。

他忍不住伸出舌頭舔了舔,然後去撬開她的貝齒。

他的手也忍不住伸了進去。

「啪!」

臉上火辣辣的疼。

然後他被推開了。

太子妃如同被驚醒的貓,充滿戒備,甚至帶著些憤怒。

承乾摸著臉,十分無奈,還有點惱怒,但看到她眼裡那已變成緊張、害怕的神情,他又不由的憐惜。

他輕輕一笑,「你醒了?」

夏花娘手擋在胸前,面色羞紅。

好半天,才開口道,「我爹說了,在我滿十五歲前,不許太子哥哥碰我。」

承乾退後了幾步,坐下。

「老師還跟你說這個?」

夏花點了點頭,「我爹說了,我年紀還小,現在如果同房懷了孩子,生孩子可能會死。」

「親一下又不會懷孕。」承乾有些無語,這老師居然還跟太子妃說這個。

「我知道。」夏花瞪著大眼睛,「可我怕你得寸進尺。」

承乾撲哧一聲笑了出來。

哎呦,這個師妹啊。

不愧是灞上李家出來的,總有幾分不一樣。

說來自己這個師妹,身世也不一般,母親是清河崔氏,外祖父家是滎陽鄭氏,而父親是趙王是太師,新興名門灞上李家,這樣的出身,是不能簡單的跟那些被人暗稱為暴發戶的軍功新貴可比的。

臉上還火辣辣的疼,承乾剛才的那點心思也沒有了。

不過他還是感覺很無奈,大婚之後,他到現在都還沒能碰到師妹呢。

難不成真要再等三年。

「殿下若是……若是想要,我可以讓我的侍女來服侍殿下。」夏花小聲道。

入宮之時,夏花帶了不少身邊人進來。其中就有八個美貌無比的佳人。這八個,就相當於夏花帶進來的通房丫頭了。

十五歲之前,是不能同房的。

「天色不早了,師妹,我們安歇吧。」

「哦,那我回去了。」

「留下來。」

「不行。」

「我不碰你。」

「我們還沒一起同床過呢,我只想摟著你睡,真的,我保證……」

過完年的夏花此時虛歲十三,其實也還只是個剛開始綻放的花蕾。出嫁前,男女生理衛生學習過不少,嫁妝里還有好幾本彩色的畫冊呢。

但知道是一回事,真到此時又覺得羞澀無比。

承乾今年也才十八,不過卻已經孩子都三個的父親了,他四年前就不是初哥。見妻子害羞,笑著上前,拉起她的手。

兩人入了寢殿。

「我還是回去了。」

「師妹,我真的不會碰你,絕對不碰,我只想摟著你一起睡。」

……

「師妹,我們摟緊點,今天有點冷。」

……

「師妹,就一次!」

……

「殿下,我要死了。」

「師妹,放心,才一次,不會那麼容易懷上的。而且懷上了,也不會死。」

夏花被太子騙了,梨花帶雨哭的正傷心。

承乾輕聲細語,甜言蜜語的哄著。

「我以後再也不相信殿下的話了,還說會很舒服,痛死了。」

「第一次是這樣的,以後就會很舒服了。」

「再也不要了。」

……

北宮,長樂殿。

夜已深沉,李世民卻還沒有睡。

皇帝披散的頭髮中,已經有了絲絲銀髮。

夜半三更,整天皇宮都在沉睡。

寂靜的宮城,如同一隻巨獸。

李世民還在翻看著道德經。

最近皇帝迷上了黃老學說,黃老學說曾經漢時大受劉家歡迎。這個學說也是漢初的統治思想,那個時候還沒有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漢初的統治思想還是黃老思想。

所謂黃老,就是尊上古的黃帝和老子為創始人,故名黃老之術。始於戰國,盛於西漢。

黃老道家以道家思想為主,發展黃帝、老子的道家思想,但又兼采陰陽、法、儒、墨等諸家觀點,形成了自己的一家之言。

其特點,就是無為而治、中庸之道。

如果再說簡單點,就是休養生息。

前漢初年的黃老之術,確實讓漢初迅速的恢複國力,有了文景之治,這才有了後來的漢武強盛。

可李世民近來讀書,除了讀道德經外,其它書也是讀的,其中司馬遷的史記和李超的資治通鑒他更是讀了多遍。

在讀李超的資治通鑒中關於漢武帝這一段時,他看到李超寫漢武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

這讓他印象深刻。

李世民最崇拜的兩個皇帝,就是秦皇和漢武。

但這兩位皇帝的結局卻大不相同,秦始皇一統天下,卻二世而亡。漢武帝用兵數十年,到晚年不得不下罪已詔,但漢卻依然延續下去了。

這是為什麼?

李超在這一段里寫道,臣超曰:天下信未嘗無士也!武帝好四夷之功,而勇銳輕死之士充滿朝廷,闢土廣地,無不如意。及後息民重農,而趙過之儔教民耕耘,民亦被其利。此一君之身趣好殊別,而士輒應之,誠使武帝兼三王之量以興商、周之治,其無三代之臣乎!

反正李超的意思是漢武搞擴張的時候,好像滿朝都是亡命徒。而開始搞內政民生時,又出現大量的經濟能手。這就奇怪了,漢武帝想幹什麼,就有人配合他幹什麼,這是不是說明當時前漢人才濟濟,君主能力強悍?

李超後面說如果漢武帝對自己要求高點,那就能成為三皇五帝了。

這本書里,李超也是很佩服漢武這個皇帝的,說漢武有三大優點,一是聰明有決斷,二是善於用人,三是執法公正無私。

因此李超在書里最後總結漢武帝時說,漢武帝雖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大興土木,外事四夷,信仰神怪,巡遊無度,讓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和秦始皇差不多,要是秦始皇干這些事情,早就亡國了。但漢武帝比秦始皇還能折騰,不但沒亡國,反而還讓漢在他以後更強盛了。

漢武以改革著稱,不斷推陳出新,差不多把整個天下都重新修了一遍。但在李超看來,漢武帝的所有折騰,都是有章法的,有依據的。

滅匈奴,有雪恥白登的旗號,有復九世之讎的春秋大義。

開疆拓土,這也是商周天子的最主要功績,對於不服王道的就要征伐,這是功。

削弱割據,搞推恩令,也是在律法之內搞的,並不廢除劉邦定下的劉氏封王制度。

而通過鹽鐵專賣,收入大增。通過檢舉富人的違法行為等,這些也都是在律法允許之內的。

所以李超的總結就是,漢武帝雖然會折騰,但他是一個會利用儒家和法家思想,給自己的慾望戴上鐐銬,還玩的很好的人。

正因為有這些優點,再加上一些細節,比如虛心納諫、執法公平、會託孤等,因此就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君王之一了。

歷史上,前朝的楊廣也跟漢武一樣的想法,可最終楊廣卻把自己折騰的亡國了。

為什麼呢?

前有秦始皇,後有楊廣,為什麼他們不能如漢武一樣呢?

李世民這段時間一直在琢磨著這個問題。

大唐如今強盛無匹,甚至可以說遠超秦漢,已經達到了自三代以來的一個頂點高峰。李世民已經開始在為如何讓大唐保持這種勢頭,如何維持李唐王朝的傳續思慮了。

為什麼漢武帝能成功,楊廣就亡國?

漢武帝後,到漢昭帝漢宣帝的時候,看起來,漢朝達到了極盛,但是卻盛極而衰,這又是為何?

平衡!

李世民思慮許久,得出的結論就是平衡。

漢武帝的行事之法,就是各種削弱、各種制衡,每次折騰的天翻地覆,但都保持了一個平衡。

而在後來昭帝宣帝時,平衡卻打破了,匈奴徹底傷了元氣,後黨徹底做大了,老權貴徹底沒了指望,官僚徹底板結了,百姓也漸漸沒有恐懼也沒有希望了。

漢武帝的改革為什麼能成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