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殖民地

午後。

內廷,皇后宮中。

太子承乾臨桌書寫,李泰走進來。胖胖的秦王李泰小眼睛亂轉,他看到桌上的一架千里鏡,便伸手去拿。

承乾筆走龍蛇,但卻似乎腦後有眼。

「放下!」

李泰愣了下,抬頭去望哥哥,但手卻沒停下,依然拿起了千里鏡。

「我讓你放下。」承乾停下筆,轉過身來。他的眼神很冰冷,冰冷到李泰覺得陌生。

「哥哥,我就玩下。」

承乾起身,走到李泰面前。

比起如同一個胖球般的秦王李泰,承乾比他高的多。他站在他面前,居高臨下俯視著他,「我讓你放下。」

「哥哥?」

「叫我太子殿下!」

李泰面色很難看,甚至有些嚇到。

「青雀,你要記住,我是太子。」

「你還要記住,我的東西我給你你才能要,我沒說給你,你就不能搶,更不能偷。」

「明白嗎?」

李泰小臉慘白,被大哥如此嚴厲的語氣嚇到,點頭,立在那裡不敢動。

「出去玩吧,不要來打擾我!」

「是,太子殿下。」

李泰掉頭跑掉,出了殿,李泰腦子裡還是太子那可怖的面目,不由的哇的一聲哭了。小胖子一邊抹眼淚一邊往皇后那邊跑。

皇后正跟李麗質講故事呢,一邊抱著晉王李治。

「母后,太子,太子哥哥欺負我!」

小胖球跑到母親身邊,抱著皇后的大腿命的搖頭,一邊搖,還一邊往皇后腿上擦眼淚。皇后被這熊孩子氣笑了。

「怎麼回事呢,承乾怎麼欺負我了?」

小胖球就把剛才發生的事情一一說給皇后聽。

「母后,不過是一個千里鏡而已,我只是想玩下而已,可太子卻那樣訓斥我。」

「太子真這樣跟你說的?」皇后搖頭,讓宮女把小胖帶去洗臉。

長孫氏抱著李治,一手牽著李麗質來到殿中,承乾還在伏案書寫。

「在寫什麼呢?」

承乾抬頭,「母后。」

他停下來,把自己正寫的摺子拿給皇后,「我正在寫關於西運河開挖的計畫,我前期已經安排了許多人手,對於西運河的路徑做了堪察,收集了許多數據。陛下已經計畫要修建西運河,但要由朝廷來修,我準備向陛下自薦,由我來負責西運河的修建。」

皇后看著上面一條條的計畫,心裡驚訝,想不到承乾居然已經如此了得,而且他對西運河有這麼大的熱情。

「你是太子,運河修建,也用不著你親自負責。」皇后合上摺子,「倒是剛才,你怎麼把青雀罵哭了,你們是嫡兄弟,要兄友弟恭。」

「我只是教導了下青雀而已。」承乾卻並沒有認錯。

皇后嘆惜一聲,「以後說話別這麼凶。」

御書房。

魏徵第一時間站出來反對進攻林邑,他的意思是林邑是大唐的藩屬國,又沒侵犯大唐,大唐沒有理由去攻打自己的藩屬國。如果大唐出兵林邑,那麼宗藩體系就將不復存在。

自隋以來,中原王朝在統一中原之後,還一直在推行一個天朝體系,也就是宗藩體系。何為宗藩,就是宗主國和藩屬國,藩屬國的國王繼位,必須經過宗主國的冊封,才算取得合法的地位。藩屬國需要定期向宗主國朝貢,宗主國則負有幫助藩屬國維護統治秩序的責任。

當年楊廣要建立這個天朝朝貢體系,就是要把大唐置為周邊邦國的宗主地位,可高句麗卻不肯承認進貢,於是才有幾次征遼。

這個體系,當然不僅僅是虛榮,也是有很大的實質作用的。

宗主國有責任維護藩屬國的安全,而藩屬國也有責任護衛宗主國的安全。

一旦藩屬國受到攻擊,宗主國有責任為他們調集,甚至出兵保護。而一旦宗主國遇襲,藩屬國也有義務出兵。

成為周邊的宗主國,對於中原王朝當然話語權更大,好處更多。

「陛下,林邑不能算是大唐的藩屬國,他們的國王並非大唐冊封,只是對大唐進行過朝貢而已。」李超直接指出了一個要害。

高士廉也站了出來,他在隋朝時曾經被外放到廣南為官,對那邊還算是熟悉。

「陛下,大唐確實還未冊封過林邑國王,但林邑對大唐十分恭順,臣以為不應當擅起邊釁,今年林邑國又派使者前來朝貢,大唐可以在正旦大朝時冊封林邑國王,確立宗藩關係。」

一眾宰輔之中,居然大多數人堅決維護宗藩體系。

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馬周幾個比較務實的宰相,則也沒說話。

宗藩體系,就好比君臣綱常,這個是不能輕易破壞的。

李超卻是個很現實主義的人。

什麼宗藩不宗藩,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他乾脆把林邑的歷史拿出來說,最初林邑那裡只是些蠻夷,秦朝時在廣南設立郡縣,林邑就是秦朝設立的象林縣。從秦到漢末,幾百年中,象林縣一直在。直到漢末,才被一個功曹之子殺縣令自立,建立林邑國。

可以說林邑國就跟秦末趙陀建立的南越國性質一樣。

「陛下,當年漢收復南越,才有了今日福建、兩廣之地為中原所有,若當年漢不收復南越,今日嶺南豈不是又還有一個南越國?」

再說,林邑國也從來不是什麼恭順之國。

有史可載,林邑國多次入侵北犯,燒殺擄掠。

這樣的一個林邑,還留著幹嘛。現在有機會,真臘扶南林邑大戰,此時朝廷進攻林邑,林邑無外援,朝廷正好滅掉林邑,收回這塊故土,為什麼還要講什麼宗藩?

「我大唐本就沒冊封過林邑,因此不算宗藩。」

李世民心裡挺想滅掉林邑,開疆拓土,或者說恢複秦漢舊疆。不過也還猶豫著宗藩體系,現在聽李超這麼說,也更加心動了。

「陛下,臣以為宗藩體系,也應當改一改。例如,過去只論宗藩體系,朝貢大唐皆為藩屬國,臣以為大唐應當改一改,與時俱進。臣這裡有一道奏章,對於大唐周邊邦國,臣以為可以設立為一個全新的體系,把諸國分為藩屬國、保護國、自治領、殖民地。」

「哦,你詳細說來。」李世民饒有興趣。

「陛下,藩屬國,即為稱藩納貢,由大唐朝廷冊封,定期向大唐納貢。大唐有保護的責任,他們也有維護宗主國的義務。但大唐不干涉其內政,藩屬國雖為大唐藩屬,但其是獨立自主的。」

「比如吐谷渾、薛延陀、比如吐蕃、比如蘇毗,又比如新羅、百濟、東瀛。」

高句麗本來也算,但因為叛服不常,因此算不上真正的宗藩。

「比藩屬國次一等,則是保護國。意為被大唐保護之國,在保護國內,有大唐冊封的國王,他們也有自己的朝廷,但大唐擁有在保護國駐軍之權,甚至軍事、外交權歸大唐所有。」

「如果按現在的情況,契丹、奚、東女、南詔皆可列為保護國。」

擁有軍事和外交大權,可以駐軍,這確實與普通的藩屬國不同了,大唐能直接駐軍,則對這些邦國控制更強,與普通的藩屬國確實要區別對待。

「那自治領和殖民地又是怎樣的呢?」李世民笑問。

「自治領相比藩屬國和保護國,大唐的控制力更強,自治領沒有國王,只有朝廷委任的地方自治衙門,自治領衙門一般為當地人主持。」

自治領已經連半獨立國家都算不上了,他們算是大唐的半殖民地,內政其實是由大唐控制的。

「至於殖民地,則是由大唐完全控制,民政司法軍事稅收經濟,完全由大唐控制的地區。」

長孫無忌聽了後問,「為何不直接列為大唐州縣,而要設置殖民地呢?」

李超道,「殖民地一般是對於新征服的一些地方,離中原較遠,設立殖民地,是因為這些地方需要一些與中原州縣不同的統治方式。比如說,為了防止殖民地的反叛等,殖民地需要駐軍,殖民地的長官也需要能夠有更多的事權,可以軍政一起挑。」

「我建議,殖民地設立總督,總督殖民地軍政。另外下設巡撫與提督,分管文武。」

殖民地肯定是比較遙遠的地方,如果跟中原一樣的制度,文武分治,調兵統兵分開,事事要上報朝廷,等候命令,那肯定來不及。尤其是殖民地作為新征服之地,肯定會有許多叛亂,形勢會比較嚴峻。

李超的意思是,對於那些較遙遠新征服的地方,先設為殖民地,經過一段過渡時間,局勢穩固,取得全面控制權後,到時再設州置縣,列為朝廷直轄也不遲。

藩屬國、保護國、自治領、殖民地,然後是羈糜地、諸侯領,再是朝廷直轄州縣。按照大唐控制的強弱,劃分為不同的區域,李世民覺得這個劃分真是不錯。

「如果朝廷出兵林邑,那麼攻下林邑之後,林邑是否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