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飛醋

「我知道你們此時在想什麼,知道你們在擔憂什麼!」

李超站立的挺直,他雙手扶著桌案,目光在下面一眾俚獠溪垌垌主,還有那些漢人豪首,還有許多新湧來的中原移民代表們的面上掃過。

這些都有如今嶺南最有頭有臉的人,體面人。

「我知道你們在擔憂什麼,但我可以告訴你們,完全不用擔憂。」

「嶺南如今的大好局面,不會亂。大家的利益也不會受到損害。這場正發生在高州的動亂,是馮家和冼家掀起的,但朝廷會很快平定。高州發生的這場動亂,他損害的是我們所有人,在座的所有人。」

八月下旬,欽州城中。

高州馮冼兩家舉兵叛亂的消息已經傳開,叛軍佔據著高州,也活躍在雲開大山裡。在這個時候,嶺南有些人心惶惶,那些來到嶺南置業購物的中原人來說,如果戰亂起,他們的財產就會受到損失。

對於那些本就世代居住於此的漢人和俚人來說,一場嶺南大戰,並不是他們想要的。

也就在這個時候,李超派人將各溪各垌的俚人,還有那些本地的漢人豪首,以及新移民中的漢人代表請來。

李超以嶺南議會的名義將他們請來,這是嶺南議會第一次大會。總共千餘人被授予議員榮銜,然後彙集欽州參與這次會議。

「嶺南不僅是俚人的嶺南,也是早期漢人移民們的嶺南,也是如今新移民們的嶺南,這是大唐的嶺南,是我們共同的嶺南。」李超揮著拳頭喊道,「馮、冼兩家族,曾經是嶺南人的驕傲,他們為嶺南的安定太平,做出了表率。可是如今,他們卻為了一已之私,背叛了整個嶺南。」

「馮盎已經為他的愚蠢付出了代價,他的頭顱還在欽州港碼頭上掛著。」

太子坐在一側,看著老師那激昂的講話,心中充滿崇拜。

崔仁師和楊師道兩位宣撫使也坐在一邊。

「你說這有必要嗎?」崔仁師問楊師道。崔仁師是清河崔氏,不過與李超妻子的滎陽崔這一支不是很近。崔仁師身為廣西道宣撫使,但如今有李超坐鎮欽州,嶺南的中心倒是成了欽州,連廣西的中心都變成了欽州了。

他身為廣西宣撫使兼邕州刺史,如今倒是常呆在欽州。

楊師道是前隋皇族,他的父親是隋朝觀王楊雄,當朝宰相楊恭仁則是他的兄長。這樣的身份,兼之楊家本身就一直追隨著當今,因此他們在貞觀朝還是很得勢的。

「我倒覺得越王這招很厲害!」

李超的這個議會,楊師道覺得很有創舉性。

把嶺南的三股主要勢力都拉到了一起,可不僅是為了讓他們有說話的機會,也還是讓他們出力。

「不出我所料的話,越王肯定是要垌主和漢人豪首們出兵。」

「那這些呢?」崔師仁指了指那些新移民代表們。

「他們,或許出點錢糧,或者只是拉過來助助威吧。」

崔師仁順著這個思路往下想,發現這確實挺厲害。李超手裡並不缺兵馬,可是李超卻要興師動眾的把本土勢力都拉上,為的什麼?

會議結束。

也達成了李超的目的,各家俚人垌主和漢人豪首都同意抽調士兵平亂,這些兵也正式編為嶺南鄉團民兵。

各部各溪垌都有了兵額限制,同時登記在道州縣衙門。

「老師,這個議會的作用何在?」

「眼下來說,也僅是起到一個聯絡的作用,讓這些人可以聚起來說話。但是,如果保持這個議會,這就能成為朝廷控制嶺南俚獠漢豪的一個重要工具。就如同我們在中原設立的商會一樣,目的是控制。」

「相比起面對散亂的這些各部溪南下和諸漢豪們,有這樣一個組織,我們就方便多了。」

李超笑著告訴太子。

他說的是實話,只不過沒有說完整。

議會現在確實只是一個簡單的對話機制,但李超想要的不簡是如此。眼下這只是一隻毛毛狗,但只要李超餵養它,它就會慢慢變成一隻兇猛的巨獸,而且還將是一隻聽從李超意願指揮的巨獸。

古往今來,不管任何組織,其實歸根到底,都是黨同伐異。

李超要做的,就是掌握這個組織的核心,讓他遵從自己的意願。

議會是第一步,讓俚獠和漢酋們,把他們本就已經擁有私兵,整編成登記在官府的鄉團民兵,這是第二步。

一步一步,每一步都是極為重要的。

嶺南的俚獠和漢酋很多,大大小小的勢力多不勝數。既有如馮寧陳這樣擁有地千里的大豪帥,也有如冼洪兩家這樣的百越豪族。

更有那些盤踞在深山裡的小部落。

以前馮寧陳幾家都無法控制自己地盤上的所有獠人,但李超卻要控制這些人。

八月下旬。

天氣漸涼。

陳氏家族召集了他們的奴隸、佃戶、私兵甚至是僱傭兵,開始進軍高州,還有端、瀧兩州境內的俚人,也跟隨著陳家出兵。

馮家失去了馮盎這個族長,以及多位家族重要人物後,也再無回頭之路。馮家全面舉兵,與冼家聯合,以高州為大本營,四處招兵買馬,拉攏俚人。

戰爭終於爆發,陳、馮冼三大家族在高州境內,在雲開山下,在茂名河邊,展開了一場又一場的激戰。

就在高州激戰的同時,李超通過議會,也在融合嶺南百越各部和那些漢人豪首的私兵。

一些小點的部族擁有民兵營的編製,有一到五百人的編額。官府允許他們擁有額內的鄉兵武裝,允許持有相應的軍械。而一些大的部落,則可以擁有民兵團的編製,甚至幾個大部落,還擁有了民兵旅的編製。

許多俚人都紛紛往大了報,一個寨子也想報個營,稍大點就要報個團。

對此,李超都讓人通過登記。

「漢王,這嶺南三廣,三道登記的民兵已經三十萬餘萬了。」

楊師道擔憂的對李超道。

「這難道不是好事?登不登記,這些私兵都在。如今他們主動到官府登記,我們對他們的實力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而且有約在先,所有登記在冊的民兵,都屬於朝廷的預備役,在朝廷有需要的時候,他們要接受徵召調拔的。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有了正當理由可心調動這些私兵。」

「越王,三十餘萬啊,我們不可能讓他們擁有這麼多私兵。朝廷在嶺南三廣,駐紮的軍隊都不到三萬。而私兵三十萬,實在是太讓人擔憂了。」

李超輕笑搖頭。

「三十萬當然只是數字而已,你真當嶺南有三十萬戰士?三十萬,不過是家丁、部曲、奴隸、佃戶等湊起來的數字。真正訓練有素的私兵,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且,嶺南三廣幾千里地,有多少個部落,多少家豪首。在我們來之前,他們已經內鬥上幾百上千年了,如今也不可能就結成鐵板一塊,一起對付我們。」

嶺南的各部就是一盤散沙,雖然歷史上他們也曾建立過南越等國,但那時也一樣沒能完全對各部的統一。

為什麼嶺南到現在都沒能真正統一呢?

秦漢之時,中原雖然強大,但畢竟那個時候朝廷的控制力也就在中原,連江南都鞭長莫及,更別說嶺南了。

漢以後,魏晉南北朝,則是長達幾百年的中原紛爭。戰亂不止,動蕩不安。晉室南渡,開發了吳越之地,但嶺南,也依然還是鞭長莫及。

一直以來,嶺南之地,說到底,還是缺乏了一個強有力的勢力主導。

如今大唐就是這股主導力量。

以前馮寧陳都不過是南下的漢人移民家族,僅憑著一族之力,都能在嶺南打下一大片地盤,而以如今朝廷的實力,只會比他們更強。

平陽最近有些不太開心。

本來兩人世界,過的挺好的。

甚至這段時間,她跟老鐵槍的關係也處的很好,沒有以前的那份尷尬和生份,現在老鐵槍也對她很滿意,算是正式承認了她是李家的兒媳。

可今天,有不速之客到來。

崔鶯鶯派了鄭紅線和趙四娘前來,說是照顧李超的生活起居。

「她肯定就是不滿意我在這裡。」

「她妒忌我。」

李超笑問,「你說的她是誰?」

「還有誰,當然是她,崔鶯鶯。」

「你也別想那麼多了,你們兩個隔著幾千里地呢,你還吃她的醋。」

平陽嘴巴嘟起,心裡很在意。她覺得崔鶯鶯不大方,把自己的兒子奪走了,現在連她和三郎在一起的這點難得時間也要奪走。

「算了,我明天去新安州。」

新安州在欽州之南,交州之北,隸屬廣南道。鴻基煤礦現在正式被命名為海門煤礦,鴻基港也被稱為海門港。

平陽不想見紅線和四娘,打算去那邊住。

「三郎,我一直對這個趙四娘很好奇,你為什麼不納她入門?」平陽問。

「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