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分一杯羹

嶺南吸引了無數的目光,大量的中原貴族世家,紛紛派出管家南下。他們買商鋪房田地,揮舞著錢鈔,買買買。大量的田地易主,嶺南各州契稅收入暴增。

八月上旬,南洋公司也派發了第一次分紅,直接拿出了一千萬貫派發分紅。那些之前購得南洋公司股票的百姓,此時也算是小發一筆。南洋公司股票的價格也再次飆升,此時手裡的股票的人,根本就不願意出手。

股票價格暴漲,卻有價無市。大家都十分堅定,南洋公司錢途無量,手裡握著南洋公司的股票,那就是南洋公司的股東啊。哪怕絕大多數人手裡的股票,並沒有投票權,但收益是看的見的。

也就在此時,南洋公司的一眾董事,紛紛派出了自己的代表,來到欽州開會。

十三個董事,代表著十三個家族。上次漢京之亂,有幾家董事席位易主,換上的是新貴。其中,皇家也再次進入了董事會。最先,承乾也握著大量股份,後來被李世民賣掉了,上次動亂後,李世民接受了那些涉嫌謀逆董事們的股份。

十三董事,代表著大唐最頂級的十三個家族,皇家,灞上李家,洛陽長孫家,齊州秦家等。

李超和承乾都親自出席,另外諸家都各派了族人前來。

船隻進港,長孫安業從船上下來,立即感受到有幾分熱。漢京來時,他已經穿上了夾襖,在海上時,還不覺得。可一下船,立即感受到了欽州遠比漢京熱的多。身上的夾襖穿不住,脫下夾襖換了件袍子,頓時感覺涼爽的多。

回頭看到港口裡那白帆點點,再看碼頭上,那密集的人群,尤其是那些光著上身,留著短短頭髮,只穿條短褲打著赤腳的大批崑崙奴,長孫安業眼裡泛光。

這麼多崑崙奴,若是運到漢京,只怕立即就能大賺一筆。

碼頭上,有一些崗亭,裡面坐著一些兵丁,這些人手不停的指來指去,碼頭上的那大量的人車,居然就順著他的手勢通行,很是有順序。

而在碼頭上,他還看到了軌道,馬拉著長長的車廂,裝著滿滿的貨物,在那軌道上通行。幾匹馬,居然能拉著一長串的車廂,令人驚奇。

在這裡,似乎比漢京還熱鬧。

碼頭上,全身黝黑只有牙齒特別白的崑崙奴,金髮碧眼的波斯商人,在碼頭上攬客的客棧夥計,酒樓的婢女,還有那些各商行的中介牙人們。

還有賣茶水賣點水的,甚至有挑著貨擔的貨郎,有身上背著大包袱專向碼頭上工人賣舊衣服的。

離碼頭不遠就是一排排的倉庫,那裡有著護衛看守,也不時有兵丁隊伍巡邏而過。

前面不遠,就是一片房屋,花花綠綠的招牌幌子到處都是,叫賣聲更是此起彼伏。

到了八月,東西兩城又擴大了許多,幾條新建的街道兩邊全是商鋪樓房。

稱為中城的衙城,也大變了樣。

護城河已經挖好,並引了水。夯土的城門甚至已經包了磚,城門上還有一座箭樓,那一個個的箭窗遠遠看上去,就讓人敬畏。

長孫安業沒有料到,欽州居然有這麼的大。雖然還遠不如他在廣州停靠時見到的繁華熱鬧,可是這規劃已經相當到位。

真難以相信,這裡在半年前,還只是一個小漁村。

還在打量著,已經有人迎了出來。

「長孫將軍,恭候多時,有失遠迎,還請恕罪。」

長孫安業看著那幾人身上的綠袍,猜到是這裡的官員,便笑著點頭,「路上耽誤了點時間,倒是我來遲了。」

「越王在府中等候。」

「其它幾位客人都來了嗎?」

「都已經到了。」

長孫安業是皇后的異母兄長,長孫家排第三,長孫無忌排第四。他這次代表的是洛陽長孫家族,也代表南洋公司的十三董事之一出席這次的會議。

衙門,巡撫衙門。

太子親自迎出來,「舅舅遠來辛苦了。」

長孫皇后的父親是隋時的名將兼外交家兼神射手長孫晟,是北周到隋的突厥戰略專家,多次出使突厥。他早年妻子去世,續娶高士廉之妹,後來他去世不久,長孫皇后的母親也去世了,結果長孫安業三兄弟把長孫皇后和長孫無忌給趕出了家門,還是得高家收留。

因此長孫無忌後來對這三個兄長關係向來不好,不過長孫皇后卻沒記仇,對這三位兄長多有幫襯。如今除了大哥早亡,長安恆安和長孫安業都還算日子過的不錯。

承乾對這位三舅也不是很親近,但畢竟是舅父。

長孫安業字無憲,在北衙掛了一個將軍之職,身上有個縣公爵位。他這次是以代天子向太子宣旨的名義來的。

李超站在台階上,笑著拱手,「歡迎無憲兄光臨欽州。」

寒喧幾句,進了衙內。

「不知越王召我等各家前來,是有何要事啊?」長孫無業剛坐下,就直問。

「是好事。」

李超招呼人上茶水點心。

「這次召集大家來呢,是有一個天大的好事。諸位當也知道,如今嶺南打開門戶,中原各種豪傑紛紛南下,都想要分一杯羹。我們南洋公司一直就是跑海貿,在嶺南也有很大的利益。眼下機會,我也不能忘記大家。」

那些中原的財主們南下來搶購土地,商人們來搶購商鋪,李超不會跟他們一樣格局眼光。

李超他們才是這場嶺南盛宴的策劃人。

他請各家前來,就是聯手開發嶺南的港口。

十三家聯手,資源互補。

同時也是劃分地盤,避免自己人惡性競爭。

李超拿出地圖,上面划出了沿海可開發的港口。

欽州港歸李超,鴻基港歸平陽,張仲堅佔了安鋪港。

十幾家瓜分剩下的港口。

長孫安業認真的聽完介紹,心裡火熱起來。

一般人是來買地當地主,有錢商人來買商鋪,而那些有實力的世家在這邊買礦產,甚至有些財大氣粗的直接在這邊承包下一條條的街道房產建造。

可李超他們更加大手筆,直接建造港口,建造城市。

就如欽州港,城裡九成的地皮、房屋、商鋪都屬於李家,城裡的商會、行會,也都由李家控制著。這樣的一座欽州港,可以說真的是屬於李家的。修造船廠、錢莊等許多商號工坊都是李家經營的。

欽州,既是大唐的欽州,也是灞上李家的欽州。

協議很快達成,李超提出的這個計畫是個對大家都有利的計畫。十三家聯合起來,等於是壟斷沿海的港口,獲得控制權。

十三家劃分地盤。

長孫家獲得了湛江港的控制權,長孫家可以修建湛江港口,大家保證這裡不會有其它人修建港口。同時,各家也提供資源,幫助長孫家把湛江港口建設起來。比如李家就願意負責工程建築這塊,也願意提供些借款。

皇家在南洋公司的股份,李世民這次也給了承乾,划到東宮名下,算是承乾的私房錢了。承乾這次拿的是北海港,僅靠著欽州港。

議定之後,各家算是達成協議。

飯後,李超和承乾在碼頭上散步,江風徐徐,欽州港日新月異。

沿海有貿易之利,因此工商業的發展是必然趨勢。李超對欽州的定位,除了是貿易大商港,還是大西南貨物的集散地,進出集散於此。同時,李超還有志在這裡打造手工商品加工中心。

鴻基的煤,佛山的鐵,欽州手工業商品加工中心。

這就是李超在嶺南定下的基調,以欽州為中心,發展港口和外貿,以及加工製造業。有鴻基的煤和佛山的鐵,就是保障。

明清時期,佛山成為天下四大鎮之一,靠的就是冶鐵聞名。佛山冶鐵規模巨大,產品精良。

李超站在海邊,面朝大海,吹著海風。

海貿、造船、冶鐵,這可以說是未來李家在欽州的支柱形產業。

如果慢慢來,李超完全沒必要引其它家族來建造港口。不過李超這在意分出去的這些利益,嶺南地方很大,這裡有無數的機會和利益,李超不可能獨吞。

過去這裡是馮寧陳幾家的地盤,可終究地頭蛇還是鬥不過強龍。

如今他們來了,李家最先搶佔先機,他也沒打算獨吞。

多拉些人,也多些盟友,他未來的目標也就多幾分機會。

「最近好多販賣崑崙奴的船前來。」太子說道。

「這都是市場反應,在過去這幾個月里,我不斷的提升了崑崙奴的價格,同時還下發了政令,減免崑崙奴運輸船入港的關稅,販運崑崙奴的利潤成倍的提升,這個變化馬上反應到了海商那裡,然後他們便加大了崑崙奴的販運量。」

這就是市場經濟,供需關係隨時都在變,市場也在不斷的變動之中。

李超在這裡提高了崑崙奴的價格,增加了需求,同時又讓官府減免了稅收,販奴商人們的利益大增,這個生意自然也就擴大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