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二章

高句麗上下突然爆發了極大的熱情,全國上下一心,要擼起袖子大幹一場。高句麗大王下令,從全國徵召三十萬民夫,奔赴遼河東岸,修建千里長城。

高建武表示,這是為了高句麗的國泰民安,為了免受暴唐的侵犯。大家都應當用力,各地官府百姓都應當積極配合。

對於高句麗人來說,這是一項大工程。高句麗佔領遼東二百餘年,修建了大大小小几百座山城,但那畢竟是花費了二百餘年陸續建立起來的。而現在,大王說了,要用三年時間,把整個遼河東岸的山城整合起來。

要讓唐軍在這銅牆鐵壁面前,束手無策。

徵召民夫,調拔錢糧,整個高句麗都動員起來了。

不但如此,整個遼東防線,還在增派兵馬。按乙支文德的提議,九大城每城常駐五千兵,並且每大城周邊要編訓兩萬預備隊。

淵太祚提議親自前往遼東城主持防禦,乙支文德不出意外的反對了。

按照朝廷新達成的共識,今年高句麗的重心全在遼東。朝中派出一員重臣,統領整個遼東防線。

這可是大小几百座山城,擁有四萬五千常駐兵力,並且有十八萬的預備役。甚至以後,各種糧草器械,將源源不斷的運往遼東。光是那三十萬修城的民夫,就相當驚人了。

這樣的力量,高建武哪裡放心再讓淵太祚這個實力派去遼東主持。

乙支文德親自出馬,也沒有比淵太祚更合適的人了,淵太祚的地位擺在那,好在乙支文德軍功著著,朝廷重臣。他親自前往,淵太祚也不能反對。

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淵太祚依然坐鎮平壤,輔佐大王高建武,同時負責籌集糧草軍械,並負責平壤的防務。

乙支文德出任了遼東大都督,負責遼東防線。另外,又提拔了安市城主,也是五大部族出身,同時卻又與淵氏關係不和的梁氏梁萬春為西部大人,為乙支文德的副手,負責遼東防線的南段,北段由乙支文德親自負責。

讓北方部族軍事領袖淵太祚留朝,並負責南方的防禦,也是高建武和乙支文德的老謀深算。南方畢竟是王室和保皇黨地盤,乙支文德就算去遼東,這裡依然有王室的軍隊。淵太祚名義上負責南方防務,但實際上南方兵權還是在王室和朝廷手裡。

「臣此去遼東,定整頓防備,修築長城,使遼河防線成為銅牆鐵壁,拒大唐於國門之外。」

乙支文德站在平壤城門口,對著來送行的高建武交心,「陛下須謹防淵太祚,須防此老賊行不軌之事。」

高建武握著乙支文德的手,「愛卿此去,遼東就全交給你了。至於平壤,你放心。淵氏勢力在北,平壤城裡他並沒有多少實力。南方還是在朝廷的控制之下,淵老賊不敢亂來。上次西征,雖然失敗,但不幸中萬幸的是淵氏也是實力大損。」

「卿此去遼東,記住趁機整合遼東各部族,若能得到遼東諸部和各城主的支持,那時朝中發力,可將淵氏及其從逆者盡行剷除。」

他們謀劃著除去淵氏,不知道多久了。

淵太祚父親的時候,就已經凌駕於王室之上,淵氏尾大不掉早是公開的事實,幾代大王都想除掉淵氏,可又能力不足。

「老賊這次肯甘心把遼東主持之位讓出來,倒讓孤有些意外。」

乙支文德也覺得奇怪,「臣估計是因為上次淵氏損失很大,連他最喜愛的淵蓋金都被唐人俘了,聽說還被砍了一隻手,這估計讓老賊受了很大影響。況且,主持遼東也並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老賊未必就沒有想坐山觀虎鬥之意。我們在遼東前線,老賊卻暗保實力,心機也是極深的。」

「這老賊。」高建武嘆氣。

「總之大王在京,多防著點老賊就好。一旦老賊敢有異動,陛下立即派人來召,臣立即率兵回來勤王!」

……

「乙支文德走了?」

淵氏的密室里,淵蓋金問進來的父親。

「嗯,走了。這賊子還以為自己佔了多大便宜呢,豈不知,卻中了我們的調虎離山之計。」

淵蓋金卻是苦笑了笑。

「是中了李超的調虎離山之計。」

計畫一步步的按著李超的預定在推進,可淵蓋金卻高興不起來。計畫越是進行的順利,越讓他對李超有種無力之感。

一切都在李超的算計之中,李超在中原一個計謀,就讓整個高句麗都為之舞動。

如今高句麗上下一心要打造遼河防禦,不但徵發三十萬青壯去修長城,而且還要調拔大量的物資過去。更別提,遼河防線要駐防五萬常備軍以及編訓十八萬預備役。

「高句麗完了。」淵蓋金嘆氣。

淵太祚次子淵凈土卻不以為意的道,「完的只是高建武,我淵氏又不會完。等高句麗亡了,我們淵家的朝鮮國就建起來了。」

淵蓋金對這年輕的兄弟的話語,並沒反駁。

可他知道,立國數百年,傲立遼東的高句麗真的到頭了。

高句麗上下都被李超騙了。

他們真以為大唐要大舉進攻高句麗,以為他們還會如隋一樣從遼西來。李超讓他父親出面拿出了遼東千里長城計畫,騙的遼東把舉國之力都去修那遼東長城,去駐防遼東。

現在高句麗的南方卻空虛的很,平壤雖還有兩萬王室軍隊,周邊還有不少忠於朝廷的保王黨的軍隊,可這些兵根本無法與派去遼東駐防的兵相比。

就算李超不從海上來,可高句麗要修建起遼東長城,要維持遼東的那防禦,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是巨大的。

舉國之力修長城,半數兵力守遼東。

唐軍都不需要來攻,拖上幾年,高句麗就得衰弱。那麼多青壯去修城去守邊,誰來耕田誰來放牧?

「信風起了,唐國水師只怕也要來了。」淵太祚也有些感嘆。

淵蓋金如今雖然人躲在淵家密室里,但卻是李超與淵家的聯絡人,外面有人在幫他收集情報和傳遞信息。

但他也不知道李超什麼時候會來,根本沒有收到這方面的消息。

……

淮北道·登州。

登州,蓬萊水城。

李超坐在水城裡九層的鐘鼓樓上,眺望著遠處的船塢和軍港。

這兩年,大唐的道設立的越來越多,雖然道還是虛的,官員多是臨時的監察、特派性質,但在縣州之上,確確實實新增了一級行政機構。

不過好多道的設立,雖與後世省大致相同,可名字卻有很多不同。

就比如淮北道,後世那是山東。可在如今的大唐,也有山東道,但是在湖北那邊。也有山西,可是卻是在漢中貴州湖南那塊。

而後世的山東山西,在大唐有另外的名字,山東叫淮北道,山西叫河東道。

江浙叫江東,江西倒是依然叫江西。廣東廣西叫嶺東嶺西,交州那邊則叫越南。

此外朔方、綏遠、河西等等道名,也都是後世未有的。

不過這些變化並不算什麼,名稱而已。

真正變化大的,還是比如眼前的這座登萊水城。處於後世山東半島尖上的登州,如今成為了李記船廠重要的一個造船廠,同時這裡也成為了皇家水師伏波艦隊的母港。

兼之這裡靠近黃河海口,於是乎,這裡也成為如今最熱鬧的商港之一。

登州港、揚州港、杭州港、福州港、廣州港、交州港,大唐最繁榮的六大海港,而登州港又是唯一的一座北方海港。

每日,無數的商貨從南面海上運來,然後上岸或者換乘其它的船隻進入黃河或者濟水。也有許多從北方沿黃河而下的商貨,運到這裡,從碼頭裝船,運銷向高句麗百濟新羅東瀛以及南方。

這是一座充滿活力的港口城市,日夜不停的喧鬧。

曾經的小城,如今已經是突破十萬人口的大唐頂級大城。

「這信風已經起了,下南海的去新羅的船都已經陸續離港了,我們什麼時候出發啊?」程咬金抹著微微冒汗的額頭問。

登萊的海風,讓程咬金更習慣,比長安和襄陽都舒適,畢竟這裡離老家也只幾百里而已。不過天天呆在這裡,也無聊。

轉眼半年過去了,他還呆在這裡,雖然這裡出人意料的熱鬧,呆著也舒適。天南海北的商人,甚至是那些金髮碧眼的胡商,酒肆里的西域胡姬,新羅婢女,東瀛女僕。

不過他還是惦記著出海。

「我也想揚帆出海啊,可這不是人手還沒招足嘛。」

「入娘賊的,招幾個人怎麼這麼難。」程咬金抱怨著。

李超苦笑,「可不是招幾個人這麼簡單,招人的可不止我們啊。」

自年後開始,登州湧來大批的權貴世家的人,他們到來,向船廠買船,然後招募船員水手。

大家本來以為,有半年的時間,肯定船也好了船員水手也足了,甚至以為招募好人後,還要等上幾個月才能乘著信風出海,劫掠遼東呢。

結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