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一章

「去琉求種甘蔗?」

程咬金挺好奇,「我記得大業六年時,武賁郎將陳陵與朝請大夫張鎮周發東兵陽萬餘,自義安泛海,主動擊琉求國,月余而至,大敗琉求土著而還。」

「是那個琉求嗎?」

「就是那個琉求。」李超舉著酒杯示意。

在古代典籍里,關於寶島的記載很多,諸如秦朝的「瀛州」,漢代的「東鯤」,三國時期的「夷州」,這些其實就是寶島。還有漢書里的大冤國、隋書中的流求,宋史的昆舍那國,明史中的東番、台員等名銜,都是指寶島。

雖然中原一直到清,才算是真正的控制寶島。但往來記錄並不少,早在三國時代,吳主孫權就曾經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一萬水軍渡海到達寶島,在那邊墾荒種植。

東吳的臨海太守還寫過一本書,叫臨海水土異物志,具體生動的記述了夷州和山夷的情況。

山夷,正是島上的原住民。

「這琉求島很大嗎?」羅士信問。在他的心裡,既然是個島,肯定不大的。

「琉求比海南大島還大。」李超回答。

羅士信又問,「海南島很大嗎?」

李超無語,對於羅士信來說,他心裡根本對海南啊寶島啊有個明確的認知,其實這個時代很多人對於地理方面,都認知不夠。不像是後世,哪怕是個幼兒園的,也知道地球是圓的,小學生也見過地球的樣子。

十來歲的孩子,基本上都能知道中國有多大,世界有多大。

但這個時代的人,多數一輩子可能沒出過縣。甚至鄉都沒出過,反正就是窩一個地方一輩子。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不知道。

他們對於距離的距離,就是要走多少天。對於面積,也不是什麼平方米平方公里,而是南北要走多少天東西走多少天。

「這麼說吧,襄州多大你知道吧?」

羅士信點頭,「我當然知道,東西二百四十六里,南北三百六十七里。」

畢竟襄陽作為臨時國都也幾年了,這些他還是清楚的,這是他在講武堂聽課聽來的,講武堂有專門的地理課程,講軍事地理會講到這些。

東西二百四十六里,南北三百六十七里,這其實跟李超的那塊狼山北的領地差不多大了。

「嗯,襄州確實是這麼大,但琉求島是這個差不多三個大。」

羅士信張大嘴正要吃烤蒜呢,咬不下去了。

「琉求島有這麼大?三個襄州那麼大,那豈不是有你封地三個那麼大了?」

「差不多吧。」

羅士信這下來了興趣,原以為是個什麼海外小島,沒想到居然這麼大。

「離江東沿海遠嗎?」

程咬金在一邊道,「應當挺遠,大業六年,陳棱他們渡海過去,花了月余時間。」

李超笑了。

一條海峽而已,哪需要一個月時間,海峽也就三百里左右寬,三百里船行一個月?

「其實很近的,兩三天時間就能抵達了。」

「不可能吧,離江東沿海這麼近的話,又是這麼大一個島,沒理由中原一直沒有控制發展那邊啊?」李績也驚訝問道。

海南島比這個琉求島還小點,離中原也不算遠,因此早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原王朝就一直控制著海南島了。可這琉求島如何也只三天水路,沒理由卻一直沒有佔據開發啊。

「那島莫非都是窮山惡水,不宜居住?」

「不,那是個寶島,氣候宜人,適合耕種。真開發了,島上住個百萬人口都毫無問題,還能往外供糧呢。」

「不可能啊,如果真有這麼好,為何中原千百年來都沒控制那裡呢?」李績覺得事情很奇怪,那島上又沒有什麼強大的國家,當年陳棱帶著萬人上島,可是把土著打的大敗。

當時土著王允斯渴刺兜派兵拒戰,張鎮周直接就擊潰了,一路打到他們的都邑。小王允斯老棋領兵來戰,又被陳棱擊敗。打到對方都邑下時,對方大小王不過聚集了幾千人而已。陳棱敗其大小王,破其都邑,還擒了老王之子搗槌,俘獲了好幾千男女而還。

一萬兵馬渡海而攻,能夠直接破都城擒王子,這在李績看來,這島上夷人實力極弱,還不如西南山裡的那些獠蠻呢。那些獠蠻部族,稍大點的寨子,估計都比這山夷勢力強。

「茂公也是有道理的,其實流求與江東海邊確實只隔三百餘裏海峽。只不過這條海峽雖窄,但風浪十分強烈。尤其是在冬季,偏北的季風強烈,幾乎三天兩頭刮大風,大風吹起巨浪,能高達兩三丈之高。」

「夏季的時候倒是風力較小,海峽平穩。可是在六七月的時候,颱風又是盛行期,颱風一過,就會帶來暴雨巨浪和風暴潮。而且,還經常會有大潮。」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使得這三百裏海峽,卻一直阻礙著古時大陸與寶島的往來。因為一般人掌握不了這些規律,那時的航海技術等也不足。

三國時雖然也曾大部隊上島墾荒,但往來交通還是很不便。

正因為種種原因限制,所以寶島一直沒能像海南一樣,早早的得到開發和控制。直到現在,那裡還是一些山夷土著在相互爭鬥獵頭呢。

不過那些困難,對於李超來說並不難。

首先南洋公司有新式的風帆海船,風浪雖大,也不怕。再一個,李超早就讓南洋公司的船員在觀測海峽的水文情況,尋找合適的航線。

現在,李超的船已經多次成功的登陸寶島。

李超的船現在可以輕鬆的避過風浪、颱風、大潮,有安全的航線,還有合適的登陸港。一句話,李超已經打寶島的主意很久了,他已經為殖民寶島做足了準備。

李超曾經向李世民提過,說開發寶島。

但李世民明顯對於那遙遠東海上的一座小島不感興趣。

現在李超準備自己去殖民。

南洋公司由多個大家族投資合夥,還有許多商人百姓也持有公司股票,這家公司財力雄厚,而且有船有人。

如果去開拓寶島,完全沒問題。

島上的那些山夷土著,還過著原始社會呢,根本不是他們開拓者的對手。

「我們真去種甘蔗?」李績總覺得事情不是這麼簡單的。

李超笑笑,種甘蔗是要種的,但這不是主要目的,李超的目的是那裡的人和土地。

相比起朝廷給他的那些封地,寶島的更好啊。

那才是一個真正適合家族發展的地方。

「我們殖民開拓琉求,把山夷捕捉為奴出售,各位也知道,如今大唐對於奴隸的需求是極大的。只要有強壯的奴隸,那是極賺錢的。這琉求距離江東不過三百里,我們如果能捕捉山夷為奴,那麼能大大降低運輸的成本,利潤能提高許多。」

「再一個,把山夷清除後,那這富饒的大島,可就是我們的了。那裡有富饒的土地,有豐富的木材和礦產資源,銅、鐵、金、銀都有,想想看,到時我們在那上面建立甘蔗種植園,建立水稻種植園,建立糖廠。還可以開礦、伐木等等。」

「南北八九百里長,東西也有三百里,這麼大這麼富饒的一個島,拿下來之後,就完全屬於我們的了。」

李超誘惑著他們。

最關鍵的還是,這個琉求與大唐沒有半文錢的關係。大唐甚至對這個琉求沒有興趣關注,他們若是悄悄打下來,完全可以悶聲發大財啊。

「距離江東地區不過三百里的海峽啊,就算是離杭州灣,離長江口,也不是很遠的。」

李績提出一個問題。

「這山夷雖弱,可好歹也是有兵馬的。咱們幾家合夥的四海公司,那只是一家海上商貿行,咱們沒兵,也沒軍械,打的過他們嗎?再說,四海公司可不是只有我們幾家合伙人啊!」

李超呵呵一笑。

這李績看似提困難,實際上卻是已經心動了,這是不想讓更多的人來分這利益啊。

「要不,我們這裡在座的八家,組建一家新的公司,叫寶島商行如何?」

李超意思是八家合夥,然後從造船廠購買風帆船,招募船員水手。

「就算有船有船員,可如何對付山夷?」李績繼續問。

「我們可以組建捕奴隊和商行護衛隊啊,咱們先在寶島沿岸建一個據點堡壘,從這邊招募人手過去,然後在那邊訓練,至於武器什麼的,也可以在那邊打造一批就是了。」

這話,就有點大膽了。

合夥開商行是一回事,但建立護衛武裝,甚至私造軍械,有點冒險。

「琉求並不在中原,因此我們商行在琉求的所作所為,也並不用受大唐的律法約束。只要我們不把這些武裝護衛帶回中原,那麼我們並沒有違反大唐的律法。」

這算是在打擦邊球了。

李績幾人都在驚訝於李超的大膽,以灞上李如今的家業,也不是缺錢的,為什麼要冒險去琉求島呢。

「琉求島呢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