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九章

李超的拒絕讓王太監目瞪口呆。

皇帝都這麼給台階了,居然還拿捏?

加封太保,給李超四個兒子都封開國男啊,還請李超回去繼位當尚書令。一般來說,發生了昨天那樣的事情,怎麼也應當是李超這個臣子先向皇帝賠禮請罪啊。現在皇帝這麼給面子,你還拿捏?

王太監覺得李超並不是真要辭職,才二十六歲,你辭哪門子的職。

可李超卻態度很堅決,拒不領旨。

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離開的時候,王太監眼神複雜,沒見過李超這麼牛逼的臣子。急匆匆的返回宮中,王太監如實上報。

李世民也驚呆了。

什麼叫拒旨不受?

李超他要幹嗎,朕這麼給臉了,他還想怎麼樣?

這他媽的就有點過份了。

李世民長吸一口氣,暗暗告訴自己,要剋制,要控制。現在輿論洶洶,自己要忍。

「召馬周來!」

右僕射兼戶部尚書馬周受召而來。

「馬愛卿,你去勸勸文遠,當以國事為重,朕承認昨天一時有些失態,說了不該說的話。李超也是宰相,當有這個肚量,就不要再躲在家裡了,朝廷還需要他呢。」

馬周卻是清楚的知道,李超是真的不想出來任職了,起碼眼下這陣風頭下不想再出來了。

「陛下,臣以為,要請李相出來,當先辦一件事情。」

「什麼事?」李世民問,現在這些臣子怎麼一個個這麼難纏,辦點事情,還要講條件,都跟李超學的臭毛病。眼裡還有沒有君王主上,啊?

「臣請陛下先下旨將侯君集午門斬首,明正典型為先!」

這話一出,李世民的臉色又不好看了。

哪怕他打算退讓,不再保侯君集了,可他也不想現在被臣子們逼著立即就殺侯君集,那樣一來,他天子顏面何存?

「這事還有些細節之處,要再仔細審查。先讓李超出來做事,這樣隨便就摞挑子,豈是大臣所為?」

馬周卻不肯妥協退讓。

「陛下,如今朝野輿論洶洶,國子監和講武堂的生員們,都聯名上書,要求嚴懲國賊侯君集。此時不殺侯君集,不足以平民憤。陛下,殺侯君集,也是為陛下名聲考慮啊。再不殺,天下人將如何猜想陛下?」

「那些南征吐蕃被侯君集出賣的將士們,他們如何能平復?陛下莫要為侯君集犯的錯背鍋啊!」

李世民聽不進去。

他現在想的是,自己能給李超讓一步,給李超台階下,但不是沒底限的。今天若是他不守住這底限,以後這些宰相就會越發的得寸進尺了。

他願意給宰相們大權,但前提是相權得在他君臣控制之下,而不是反過來讓宰相們架空他。

「朕自有考量,你下去吧。」

馬周有些失望,不肯退下。

「陛下,請三思啊!」

「放肆,你也想學李超不成?」李世民大怒。

「臣是陛下聲名考慮,為大唐江山社稷考慮啊,為了一個侯君集,萬般不值!」

「退下!」李世民喝道。

馬周一咬牙,「陛下若不肯用臣之諫,那臣留在中書又還有何用,臣請辭!」

「你也要學李超不成?」

「臣一心為大唐為陛下,可大唐不肯納臣之忠言。」

李世民氣的胸膛猛的起伏。

李超逼他,現在馬周也逼他。

「馬周,你忘記朕是如何提拔你的了嗎?幾年前,李超不過是個野和尚,而你馬周,不過是一個落魄書生。朕沒有因為你們的出身就瞧不起你們,朕不拘一格重用你們,看中的是你們的才能你們的忠心。可今天,你讓朕太失望了。你的眼裡,是不是只要舊主李超,而沒有朕這個天子?」

這話說的很重。

馬周臉色蒼白,心痛無比。

一腔忠誠,卻被如此懷疑。

馬周舉手摘下自己的梁冠,解下玉帶,還紫袍都脫了下來,以頭碰地。

砰砰砰的磕了數個頭,直碰的額頭流血。

這,是為了報答李世民對他的知遇賞識之恩,但既然皇帝懷疑他的忠心,不肯納他的諫言,那他還如何留在中書門下為相?

李世民冷眼看著馬超磕頭,看著他起身,看著他躬身退下,他沒有出聲挽留。

天下人才多的是,只要他肯用,有的是人願意為他效力。

他是天子,李超和馬周只是他選的宰相,宰相當聽從天子的話,而不是他天子處處要聽宰相的話。

時隔一天。

宮門的侍衛們驚訝的又看到一位宰相光著頭出來,這一次,連紫袍都沒穿,穿著件白色中衣出來的。

昨天李超這樣出來,然後傳出李超辭相的消息。

今天馬周又這樣出來,莫非馬周也辭相了?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馬周回首望了一眼皇宮,眼裡儘是失落。朗聲大誦了一句詩,昨天從李超那裡看到的詩,然後落寞的走了。

中書門下。

房玄齡感覺牙疼。

「哎呦,這怎麼回事,馬周進趟宮面聖,怎麼還給辭相了。這文遠那邊還沒勸住,這邊轉眼又辭了一個。哎呦,這是弄什麼啊。」

「是啊,這都是在幹什麼啊。」杜如晦胃疼。

今年本來風調雨順啊,可怎麼著卻連著四位宰相去位呢。

宮裡。

李世民氣的直咬牙,他想不到他一手拉起來李超和馬周,居然這樣對他。兩個忘恩負義的傢伙,「王太監,召中書舍人前來。」

中書舍人禇遂良前來。

「草詔,詔令陳叔達為尚書令,蕭瑀為右僕射,升大理寺少卿戴胄為戶部尚書!」

李世民真是氣了,少了張屠戶,難道朕還真要吃帶毛的豬不成。

你們不來,那朕還不用了。

禇遂良驚訝萬分中草擬完詔書,送給李世民過目。

「嗯,送中書門下交宰相簽署!」

中書門下,房玄齡他們正準備去見皇帝,結果就看到禇遂良來了。

「陛下召你去做什麼?」長孫無忌問。

禇遂良把草擬好的詔書遞過,長孫無忌一看之下,面色都變了。

「陳叔達為尚書令、蕭瑀為右僕射、戴胄為戶部尚書?」

房玄齡也變色了。

這三個人,可都是反對新政的啊。雖然陳叔達後來態度有所鬆動,是改良派,而不是廢法派,但總之他們都是反對新政者。

現在皇帝這道詔書,這是要真的不留李超和馬周了?

還要用蕭瑀陳叔達戴胄三人,這是要幹嗎?

難道因為與李超的爭執,最後還要遷連到新法。

「我去見陛下!」長孫無忌起身。

「我也去。」房玄齡也起身。

「同去。」杜如晦跟著道。

宇文士及、高士廉和楊恭仁三位宰相,互相瞧了瞧,也站了起來,他們其實倒是反對新法的,也樂於看到李超和馬周兩人去相,但現在覺得同去的好。

御書房。

房玄齡苦口婆心勸著李世民,「請陛下收回成命!」

「請陛下收回成命!」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徵等一起勸說。

李世民臉色鐵青。

宰相們越是如此勸,他越是心裡惱怒。

此時他才發現,這李超的聲望比他預料中的還要大的多。

「非朕不用李超,奈何李超不肯為朕所用。他一心要辭職退隱,朕又能奈何?朕給他下旨,可他拒接。難道朕還能把他綁過來,他要不願意,朕能綁來他的人,可能綁來他的心嗎?」

「陛下,臣願意再去勸勸李超。」房玄齡道。

「算了,強扭的瓜不甜。」李世民擺手。

他就不相信了,沒了李超,這朝廷還就不轉了。

「玄齡,如晦。李超和馬周既然一心要辭官,朕也沒辦法。朝廷的職位不能久缺無人,朕已經選了蕭瑀、陳叔達、戴胄出任空缺之職。這詔書,你們署名吧。」

房玄齡和杜如晦看看那詔書,再看看皇帝的臉色。

李世民的臉色難看無比。

宰相們一再跟皇帝硬頂,已經讓皇帝都快暴走了。

若是這個詔書再不簽,只怕後果會很嚴重。

「簽!」

房玄齡帶頭簽了,這麼多年,他輔佐李世民,兩人配合默契,這次,最終房玄齡還是沒讓李世民難堪。

中書令房玄齡簽了,中書侍郎自然也就簽了,然後侍中杜如晦也簽了,門下侍郎也簽了……

有了這些簽名,這份詔書就是合法合規了。

王太監親自領了詔書前去宣讀。

江國公府。

陳叔達自被罷相之後,整天閉門不出,天天在家讀書著作,這段時間難得的安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