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章

盧家的宴席確實夠排場,足足擺了一千桌,吃的還是流水席,一席吃完撤下殘羹剩飯,馬上又上一桌人,重新上一桌菜。

一場宴席,兩三萬人吃。

那架式,相當有排面。

甚至就連李超和平陽等人,今天都成了他盧氏家族排場的一部份,給他盧氏添光。

李超那桌好酒好菜,山珍海味的,可他卻並不是太喜歡。一桌子人,太過虛情假意。

吃過之後,喝了點茶,李超與他們隨便聊了聊,便回柳城了。

「你們坐著喝茶,我去給你們做點菜,我估摸著大家都沒喝吃飽了吧?」李超挽起袖子,對平陽和老爹他們道。

尉遲恭往炕上一座,「這姓盧的也號稱是遼西第一大族,姓盧的都佔了柳城縣三成人口了,他娘的一頓飯擺了一千桌,請兩三萬人吃,可我們是主客呢,菜量卻這麼少,哪夠飽的,塞牙縫還不夠呢。」

李超笑著去後面廚房,平陽便也跟著過來打下手。

「你就在那裡坐著就好。」李超不讓平陽動手。

「我有點怕張老將軍。」平陽道。

李超哈哈笑,老爹確實有些不太待見平陽,雖然說表面上禮節到位,對這長公主很尊敬。但別說平陽,就是李超,哪怕是尉遲老黑,都能看的出來,老爹其實不喜歡長公主。

不過這也是正常,李秀寧雖是皇帝的嫡親姐姐,又是有名的巾幗英雄,但另一方面,平陽也是比較特立獨行的。

與丈夫離婚,跟李超不明不白的,這些都讓很傳統的老爹不高興。只是平陽身份高貴,要不然老爹早就打上門了。

能維持著表面客氣,都已經是不容易了。

「老爹就是那樣的人,你不用往心上去。」

李秀寧直接坐到灶堂前,開始拿起一團松針引火。

「我知道別人對我的看法,知道他們怎麼看待我跟你的事情,別人的目光我都能不在意,可老將軍是你父親。」

李超看了下廚房,不家新鮮的肉。

李超挑了塊挺新鮮的裡脊。

洗凈,然後切成大片,加調料腌制。

將抹好調料的肉放到一邊,李超坐到平陽身邊,跟她聊天。

「三郎,我好像有了。」

「有了?」李超一下子反應過來,「你沒找大夫看嗎?」

平陽道,「看了,說是有三個月了。」

李超把手在圍裙上抹了幾下,伸手放她小腹。

平陽推開李超的手,「才三個月呢,起碼要五個月才能顯懷。」

她一邊說一邊去觀察李超的臉上表情。

李超很高興。

親生的孩子又不嫌多。

「你高興嗎?」

「當然高興,這可是我的種。」

「是我們的孩子。」平陽糾正。

「對,我們的孩子。」伸手在她還很平坦的小腹上摸了幾遍,肚子還很平,又平又扁,甚至都感受到小腹堅實的肌肉。

平陽居然有馬甲線。

「好了,快去做菜吧,老將軍他們都等久了。」

李超回到灶台,把已經腌好的肉片,裹上用澱粉、蛋清和清水調成的麵糊。

沒有西紅柿,炒不了番茄醬,李超便弄了點黃豆醬代替,加入白糖、鹽,炒勻後,再倒入油燒熱。

待油燒到六七成熟的時候,李超把裹好糊的肉片放入油鍋里炸。

炸到表面金黃,外皮焦用脆的時候撈出。

炸完,留點熱油,把蔥薑絲爆香,倒入醬汁,和肉片一起翻炒,待肉片都被醬汁包裹住,一道鍋包肉也就完成了。

色澤紅亮,香氣誘人。

李超又了兩個菜,菜一上炕桌,老爹和老黑都直接夾鍋包肉。

這道菜顏色好看,香氣誘人,夾起來嘗一口更是酸甜可口。

兩人都忍不住豎起拇指稱讚。

李超叫平陽一起上炕坐。

親自給平陽夾了好幾塊鍋包肉放她面前的碗里,老爹看了眼睛抽,嘴角抽,不知道的還以為抽風了。

「爹,跟你說個好消息,平陽懷孕了,三個月身子。」

老爹愣了下。

過了好一會,才憋出來四個字,「打算咋辦?」

「當然是生下來。」

老爹問,「孩子生下來姓李嗎?」然後忽然又想到,李秀寧姓李,而他們爺倆也早改姓李了,因此孩子生下來不姓李姓什麼。

「這孩子到時放哪養?」他換了個問題。

平陽坐正身子,在老爹面前她沒有擺半點長公主架子。

「爹,孩子生下來我會撫養。」

這聲爹,叫的老爹臉皮有點紅脹。應也不是,不應也是。最後想到孩子都要生了,也就乾脆嘆了一聲,不再多說什麼了。

「你們的事情,我也管不了,但我只有一個要求,如果生的是個男孩,以後得讓他認祖歸宗,記入灞上李家的族譜。」

平陽笑著點頭,在她看來,這就是公爹最大的認可了。

李超也道,「如果是男孩,那就是李八郎了,如果是女孩,就是李四娘。不管是男是女,都是我李超的種,也都是我灞上李家的人,我都喜歡。」

老爹卻只是伸筷子夾起一塊鍋包肉,「這事情先別急著聲張,如果到時生的是女孩,就不要往家裡帶了。」

這話十足的重男輕女,但其實細思,老爹也是為平陽好。生女孩,既然不入宗譜,那也就不必領回家,也省的到時崔鶯鶯那邊再不滿鬧事。畢竟在外面有情人,和在外面有私生子是兩回事。而有了私生子,還要帶回家,就更是另一回事了。

平陽最後點了點頭。

這件事情就算是達成了默契,接下來大家也都不再提這事,風捲殘雲般的吃起了菜。

盧家的菜,雖然材料珍稀,廚子也不錯,可唯一不足之處,就是料太少。每盤菜就那麼一點點,在座的可都算是馬上大將,哪個飯量也不小啊,就連平陽,一頓也能吃上三碗。

盧家人吃飯講究精緻,可卻滿足不了李超他們的胃。

鍋包肉好吃,幾個人一人又吃了兩大碗飯,把菜都吃光了,這才滿足的打個隔。

「文遠,你說這高句麗狗賊,怎麼就沒動靜了呢?」尉遲恭吃的肚皮溜圓,滿足的坐在那裡拍著肚子。

收復遼西也有些天了,可到現在,遼河邊安靜的不得了。

一收復遼西,李超就已經在遼河邊駐了軍,甚至還派了斥候渡過遼河,到遼河東岸去打探軍情。

本以為,高句麗人一知道遼西失守,肯定要來爭奪。

但實際上,遼東的高句麗人毫無反應,異常的讓人莫名其妙。

「從我們收集的情報來看,泉蓋蘇文敗的太過突然,又敗的太慘,五萬人馬全軍覆沒,一個沒剩。而我們進軍遼西又太迅速,他們還沒反應過來就讓我們收復了遼西,此時遼東的高句麗人還在懵著呢。」

李超分析道,「遼河東岸遼軍其實不少,那邊沿河千里防線,數百座大小山城,加起來兵馬不少,若是召集百姓和部落青壯等,二十萬人都不是問題。不過現在他們群龍無首,缺少一個能夠真正拿主意的人,而高句麗朝廷那邊,現在還沒反應過來呢。」

所以說,不是高句麗人就怕了,而是前線沒有人主持,後方又可能還不知道這邊的情況,因此呢,高句麗人現在就只能是干坐著,什麼反應都沒。

這種情況,對李超來說,挺好的。

等高建武掌握這邊情況後,就算要來爭奪遼西,這組織兵馬,籌集錢糧等,也要很多時間的。

到那時,都要進入夏季了。

夏季多雨,而且遼河西岸這邊有二百多里長的沼澤區,各處河流也都是汛期,這可不是什麼發兵打仗的好時機。

等到秋天,那都是半年後了,李超早在遼西立穩腳跟了。

「這麼說高句麗人一時半會來不了了,要來也得是秋後才來?」尉遲恭聽到這個結論,並沒有什麼高興神色,反而有些失望。

老爹似乎也有點失望,他帶著兩萬志願兵來,戰死了一萬,心裡也還憋著火想要找高句麗人報仇雪恨呢。

「這一時半會都不打仗了,那咱們就在這裡閑著?」老爹問。

「我是這樣打算的,尉遲將軍回幽州坐鎮,還是得守好燕山一線,防止突厥人再來犯。」

「我呢?」老爹追問,「還有志願兵?」

「我已經奏請朝廷,把志願兵編為府兵,朝廷若通過,到時就直接將這一萬志願兵劃編成十餘個折衝府,就設置在遼西,給他們分田授地。到時他們也可以把他們的家眷遷來。」

對這個安排,老爹挺滿意,「不錯。」

能當府兵,那是相當不錯的。本來這些志願兵,就都是沒資格點選府兵的,這個時代,當兵不是什麼賊配軍乞兒軍,當兵是普通百姓,甚至是許多地主子弟,出人頭地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