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九章

入柳城第三天,李超終於派人向柳城和遼西各地的大戶發了通知,讓他們來柳城議事。

接到這個通知,盧政長鬆一口氣。

柳城高句麗人開城投降的那天,他就求見李超了。可惜,李超根本沒有理會他,一連三天,他天天要求見幾次,可一次都不得見。

柳城盧氏,是遼西第一大族。

柳城盧氏,來頭相當不小,他們是涿郡盧氏遷居柳城,而涿郡盧氏,又稱范陽盧氏,正是當今五姓七望之一的范陽盧氏。

盧氏是千年世族。

往上追溯,盧氏的發源地在後世山東長清,春秋時在齊國繁衍,田氏代齊後,盧氏便散居燕秦之間。

秦時,有博士盧敖在涿郡定居,世稱涿郡盧氏。秦末,盧敖後裔盧綰隨漢高祖起兵反秦,因功封燕王,封國就在涿郡。

盧氏歷漢魏南北朝隋至唐,已千餘年而不衰。

在這千年間,盧氏也開枝散葉,分出許多支系。有的遷到寧夏與甘肅,有在晉末南遷江浙一帶,也有一支北上遼西。

遷到遼西的這一支,後來便成為遼西盧氏大族。

後魏太保盧魯元,就是出自這一支。

雖然遷到遼西數百年,但他們也依然還是范陽盧氏的一支,就如崔鶯鶯家是清河崔氏的鄭州房一樣,雖是分支,可依然是這龐大氏族的一員。

正因為是五大望族之一盧氏族人,因此不論是隋末時羅藝還是高開道等人控制遼西,還是後來高句麗人佔了遼西,盧氏家族在遼西的地位並沒多少動搖。

羅藝也好,就是高句麗人也罷,對盧氏這個遼西第一大族,都非常忌憚。高句麗人在這時,盧政甚至還是高句麗人的坐上賓。

不但沒怎麼受高句麗人欺壓,相反,還很受尊重。因為他有實力,是地頭蛇,高句麗人是過江龍,在這塊地方,得仰仗他們。

但他現在卻在李超這裡碰壁了。

三天,多次求見不成。

盧政其實對於誰統治著遼西不太感興趣。

因為不管誰占著這塊地方,都離不開盧氏,甚至還得藉助他們盧氏家族的力量。

盧家不但是遼西的大地主,遼西大量的田地都在他們名下。而且盧氏子弟還控制著遼西的各座城池的吏治等。

刺史、城主等也許是高句麗人,可實際把持著事務的,肯定是以盧氏子弟為主。

盧氏甚至憑著與范陽盧氏的關係,依然與中原各大世族通婚,還借著這些關係,幾乎壟斷著與中原的商貨交易。

日子過的不要太舒服,真正的土霸王。

本來唐軍收復了遼西,盧政以為,會和過去高句麗人來了沒什麼兩樣。

但比對之三天,他感覺事情並不是如此。

當初高句麗人來了,可是親自上門來請他去議事。而現在,他親自去見李超,都見不到人。

好在三天了,對方終於肯見面了,雖然不是單獨見他,可只要能見到人,就是好的開頭。

盧政不在意遼西以後是大唐的,反正遼西會一直是他盧氏的。

「準備點禮物!」

盧政對管家道。

「準備多少禮物?」管家問。

盧政想了想,李超名望高,爵高位重,不能一般視之。尤其是李超趙莊一戰,無比了得。這樣的人物,盧政也不想得罪。

「聽說李超喜歡書籍,最喜歡孤本。把我書房裡那箱戰國竹簡拿上,再準備一千兩黃金吧。」

「嗯,再從府里挑十個美貌歌姬。」

李超不過二十五歲,正是年輕,又統兵在外,肯定喜歡女人。

柳城。

李超住的是官衙,隋時的太守府,後來又成了將軍府,高句麗人來了又成了城主府,而現在,是李超的節度使衙門。

李超一道通知,遼西有頭有臉的大族族長,還有那些大商行的商賈也來了。

唐軍以雷霆之勢滅了高句麗五萬侵唐之軍,又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了遼西,這份威力,讓遼西的這些土豪們都震懾住了。

李超一句話,他們就統統滾來了。

「都來了,很好,大家自己坐,喝茶,別客氣。」

李超端起茶杯先自顧自的喝了一杯。

一群土豪,包括盧政在內,都笑著坐下。

「今天叫大家來呢,是因為知道在座的都是遼西的鄉望,一地豪傑。現在,朝廷已經收復遼西,接下來首要之事呢,還是要恢複這裡的秩序。」

「暫時,是由官軍負責,但官軍也不好過多插手地方政務。朝廷稍後會選派官吏前來,但在此之前還得仰仗在座的各位。」

「某想請盧政盧先生來出任營州檢校刺史!為遼西安寧穩定,做些事情,不知盧先生可願意幫忙?」

盧政驚訝。

他沒想到,李超居然點他做這營州刺史,雖然只是個臨時的。

驚喜之餘,又不由的有幾分得意。就算李超再有本事又如何,這遼西,還得是他盧政,得他們這些地頭蛇。

遼西這地方說大不大,但說小其實也不算小,遼西走廊土地還算不錯的。隋末時,曾設立過好幾個郡。

不過李超來了之後,把遼西之地都設為營州。

整個遼西,都歸營州。

營州下設三個縣,寧遠、柳城、廣寧三縣。

遼西人口不算多,主要還是集中在柳城一帶,不過一州之地就一個縣,也太過了。地方是好地,只要以後移民過來,這裡還是能夠發展起來的,先弄三個縣的框架也不算多。

任命了盧政為檢校營州刺史,然後又選了三個遼西的地頭蛇出任三個縣縣令。不過營州的長史、司馬和列曹參軍事,以及三縣的縣丞、主簿這些職務,李超卻沒用地頭蛇,反而是任命了自己的部下。

「盧使君。」李超笑著對盧政道,「眼下官軍新復遼西,還要防著遼東高句麗賊反撲,因此備戰是第一要務。盧使君上任第一件事,幫五萬官軍籌措糧餉,這事沒問題吧?」

盧政剛當上了刺史,還是有點小得意興奮的。

五萬大軍的糧草,確實是個問題,不過他還是點頭答應了。

上任第一件事情,肯定得辦好了,也算是投桃報李,雙方良好合作的開始。

「幾位縣令一起配合,作好這次籌糧之事。」

一番場面話之後,這第一次見面也算是結束了。

李超給他們兩個任務,一是籌集軍糧,第二就是恢複幾個衙門運轉。這兩個任務其實是一個任務,衙門不恢複運轉,自然也沒法籌糧。

「為什麼任命這盧政為刺史?」

平陽有些不太理解,她對盧政沒什麼好眼色,在高句麗人手下還過這麼好,這人絕不是什麼忠良之人。

李超也不喜歡盧政,但不是因為他以前在高句麗人手下相處很好。那種事情,其實算不得什麼,尤其是在亂世之時,那些世家大族有哪個倒下了,他們都是牆頭草。

誰強就依附誰,反正誰統治,他們也一樣掌握地方。

李超不喜歡盧政,僅是因為這人名聲不好。他知道盧政私底下從事著奴隸販賣生意,這人可不僅是販賣什麼外族奴隸到中原,而是什麼生意都做,他一直向突厥、高句麗,甚至是契丹、百濟、新羅、東瀛等販賣奴隸,販賣的奴隸中就有許多中原的漢人。

年少無依的孤兒,被他大量買來賣往那些外族。

盧政做過的缺德事還多著呢。

盧家還是遼西最大的地主,有最大的商隊。

「你知道,還讓他當刺史?」

李超笑笑,「暫時用他罷了,眼下我們剛收復遼西,高句麗人隨時可能反撲過來。我們還急需糧草,而盧家在遼西既有勢力,又有錢糧,先讓他做這個刺史,就是利用下他先,把我們要辦的事情先辦了。」

順便呢,還有借用盧氏等豪強的聲勢,把這地方上的秩序先恢複。

至於以後早晚肯定還是要換人,但不妨礙先用下他們。

「朝廷此時只怕已經知道我們收復遼西了,肯定很高興!」

「收復遼西,當然是好事。」

「那你什麼時候回朝?」李秀寧問。

李超畢竟是尚書令呢,這次出征,也是因為突厥與高句麗突然聯手來犯。

「一時半會是回不去了。」李超無所謂地笑道。皇帝讓他出來,並不是真正的無人可統兵。他不來,李績、尉遲恭兩個也能應對,派援兵就行,並不缺統兵之將。

皇帝讓他出來,還是因為新法之爭。

只要朝廷一時還不能轉換輿論方向,那麼他就一時還不能回去。不過李超倒也無所謂,出外就出外吧。

「你真的不回去了?」

「嗯。」

「就留在營州?」

「留營州也沒什麼不好的,正好練練兵,順便在這裡試行我的新法。」

人口普查,清量田地,推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