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六章

尉遲恭沒死,這老黑皮糙肉厚。

身上大小十幾處傷口,可沒躺兩天就急著下病床了。一下床,就先去選了匹好馬。

他原來的那匹寶貝河西戰馬死了,醒來後還心疼的很。聽說那寶貝馬被宰了弄成了軍糧之後,還紅了眼。

作為馬上大將,怎麼能沒馬。尉遲恭家裡好馬很多,都是千里馬。什麼吐谷渾的青海馬,還有突厥人的河套馬,鐵勒的漠北馬,甚至是西域的汗血寶馬,那些馬加起來都抵的上十萬貫了。

「先隨便挑一匹吧將就下吧,知道這些馬比不過你的寶馬良駒。」

趙莊一戰,俘虜了兩萬餘高句麗人,順帶著也繳獲了不少的戰馬。那些高句麗俘虜下半生就是唐朝的奴隸了,他們的坐騎是永遠別想騎了。正好李超和平陽部下現在都沒馬呢,李超自然順理成章的就把這些馬直接裝備自己的部隊了。

大約有三萬多匹馬,這大大緩解了下李超麾下機動的問題了。

尉遲恭挑馬的本事很強,馬營里直接轉了一趟,就挑出來兩匹極好的馬,十分雄駿。

那馬,正是淵蓋蘇文原來的坐騎。

李超看到那馬,也不由的讚歎,確實好馬。這馬好像是遼東的馬種,長的很高大,據尉遲老黑講,這種馬耐力強,別看比不上西域馬高大,但特別耐力好,且耐寒不怕冷,一天跑個七八百里路,毫無問題。

得了馬,他喜滋滋的就去溜馬去了,身上纏著紗布也不怕。

淵蓋蘇文也沒死。

被李超砍掉了一隻手,又被牛見虎草草的拿燒紅的刀子烙了傷口,草草用了點葯,結果這傢伙命還挺硬。

昏迷半天,醒來後發了點燒,結果挺過來了。

只是精神十分的萎靡,跟被閹過的雞一樣。

再看到李超的時候,他已經老實無比,臉上沒有了之前的那傲氣。

「沒死就好,準備一下,去遼西。」

淵蓋蘇文臉上表情很複雜。

最後還是低下頭。

趙莊外,為戰死者修建的紀念碑已經立起來,在旁邊,還有一座高句麗人首級壘起的京觀。

敬了一杯酒後,李超率部向東。

到了臨渝關後,李超把帶著的傷兵留下,又留下了幾千士兵留守。

本來他打算讓尉遲恭留下,可他卻堅決不肯。

「老子吃了這麼大的虧,眼下收復遼西,那是唾手可得的事情,這樣的好事,怎麼能少了我?」

老黑傷的不輕,可卻一意堅持,李超最後也就不再勸。

「你別看我,我也肯定要去的。」李秀寧也不願意留下。

最後李超望向老爹。

結果老爹眼一翻,「也別看我,誰願意留讓誰留,我去遼西。」

自統領了志願軍之後,尤其是濡河與趙莊之戰後,老爹彷彿又年輕了許多,也許跟著這些老兄弟和小兄弟們在一起後,讓當了幾十年兵的他又找到了最熟悉的感覺。

最後,李超讓史萬寶留下。

這史萬寶是平陽的副手,也是個傳奇人物。他爹史靜,北周時也是縣公,當然,他大哥的名頭更響。

正是隋朝時赫赫有名的四大名將之一的史萬歲。

史萬寶早年也是長安里的紈絝,結交一群遊俠兒,號稱長安大俠。後來天下大亂,李淵起兵,李家的那些宗族響應。史萬寶就跟著長安的李神通起兵響應,後來他們又與平陽匯合,打下了關中大量的地盤。

在朝廷里,史萬寶跟李神通比較近,同時又與平陽關係較好,算是李秀寧這邊的人。

這次李秀寧率領府兵來援河北,他就是副將。

不過李超不太喜歡他,沒什麼理由,就是覺得這人行事做派有點太江湖氣,於是便以臨渝關需要大將鎮守為由,讓這位原國公帶五千人留守臨渝關,同時負責照顧傷兵。

李超便帶著五萬大軍出臨渝關,東征入遼。

五萬兵馬悉受他節制,李秀寧、尉遲恭、老爹,各統一軍。鄭仁泰、程處默等也分統諸營。

臨渝關里補充了糧食和軍械等,浩浩蕩蕩的東出。

兩萬餘俘虜留在了臨渝關,但李超把淵蓋蘇文帶上了。

遼西在遼河以西,隋朝的時候原是柳城郡,在隋文帝時,也稱為營州。遼西其實地方不大,背面是連綿的大山,山北就是契丹、奚人的部落。

遼西處于山與海之間,是一條相對比較狹長的走廓。

但與河西走廊一樣,這條走廊也一樣十分重要。

西北的河西走廊,處於吐谷渾與草原之間,連通西域,還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同樣的,遼西走廓也很重要。

這裡連通著遼東,同時也是聯通三韓半島的重要通道。

漢以來,雖然遼東被高句麗蠶食,但遼西直到隋一直都是在中原控制之下。只不過唐初之時,大唐與突厥屢次大戰,無暇顧及高句麗人,他們便趁機佔了遼西。

過了臨渝關入遼西,一般有兩條路。

一條是從北面的玄水河谷進去,一條則是直接沿著海邊過去。

海邊這條路無疑更方便些,當年隋朝征遼,也是走這條路。

大軍出關,一路向東。

經過短暫的休整,這支大軍精氣神很足。

補充了糧草裝備,休養了精神,此時大家都急切的想要去報仇,巴不得一路打到遼東平壤城,把榮留王高建武給生擒,獻俘闕下。

十年前,遼西都還在中原手裡,那裡也都是漢人為主。

隋末亂世時,羅燕佔據幽州奪取遼西歸唐,後來高開道等反王,跟著竇建德等跟羅藝打,羅藝只能守著一個幽州。

高開道一會降一會反的,打來打去,倒是讓高句麗人把遼西佔了。

此後大唐掃滅河北群雄,卻也顧忌著高句麗,沒馬上出兵遼西。

說來,其實高句麗人竊取遼西時間並不長,別說十年,其實五年都沒有,他們佔據遼西的時間只有三年。

三年時間,根基並不穩固。

高句麗人佔據遼西之後,以原來遼西的州城柳城為中心,遷移了一些部族,然後駐軍。

本來兵馬還不少的,但這次淵蓋蘇文出兵河北,也從營州帶走了不少人。

遼西已經很空虛。

高句麗人的兵制,和中原差不多,但又有些不同。若說相似,更類似於北朝時的樣子。

兵為將有,部落有私兵。

高句麗平時也沒什麼常備兵,也是戰時徵召,平時有軍冊,會有訓練這些。

李超將五萬高句麗軍殲滅,並且迅速反擊入遼,這是他們沒有預料到的。

大軍一路東進,那些高句麗人措手不及。

匆匆之間,想要集結反抗,結果總被一波蕩平。

那麼幾十幾百人的反抗,無異於螳臂擋車。

各地的漢人百姓,則紛紛是喜迎王師。

高句麗人來了之後,為了統治這裡,對這些漢人百姓,倒也不太苛刻,維持了原來的大部份狀態,但那些後來的高句麗人,不免是一副主人的姿態。

連日來,唐軍是高歌猛進。

李超對於遼西的高句麗人,很簡單也很粗暴,並不客氣。

一路上,直接將他們都給端了。

有一個算一個,全抓了。

至於漢人百姓,自然就還是維持原狀,當然,若有人告狀,舉報稱某人勾結高句麗人為禍,那李超也不會客氣。

接下來幾天,唐軍就跟秋風掃落葉一樣,很快就直接打到了柳城。

柳城是遼西的中心。

城池挺大,人口也不少。

李超到時,城門已經緊閉,匆匆集結了大約三千高句麗人,準備負隅頑抗。

讓人把焉雞一樣的淵蓋蘇文叫了過來,李超馬鞭指著柳城。

「給你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上前勸他們開城投降。」

淵蓋蘇文撇了撇嘴,「我現在這個樣子,就算是去勸降,他們也未必肯聽。」

李超道,「我讓你去勸降,既是給你機會,也是給他們機會。我現在五萬大軍,城裡就這幾千高句麗人,他們守的住嗎?那可都是你挑剩的老弱,用不了一天就能破城。」

「甚至,等攻城一開始,城裡的那些被你們欺壓了幾年的漢人,可不會跟你們客氣,到時一個裡應外合,破城隨時的事情。真到那個時候,我一個高句麗人也不留。你現在勸他們投降,我還能饒他們一條性命。」

淵蓋蘇文無奈。

他現在是李超的俘虜,沒有半點資格能跟李超講條件。

「好。」

一隻手握著馬韁繩,淵蓋蘇文催馬上前,來到城下。

「嘶!」

待淵蓋蘇文靠近了,柳城城頭上如臨大敵的高句麗人,無不倒吸一口冷氣。

雖然這人斷了一條胳膊,可誰不認識啊。

那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