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五章 無敵

一千個將領,有一千個將領的帶兵風格。

隋時名將,楊素一介文臣,卻入相出將,戰無不勝,他用兵,軍法嚴苛,卻又賞罰分明,將士因而用命。

史萬歲則又不同,每戰必親為先鋒,他帶兵甚至不講軍紀,可帶出來的卻是一支跟他一樣彪悍而不畏死的狂兵,不管面對多少敵人,他們都能毫不畏懼。

大唐也有那麼多的名將,李靖李績尉遲恭秦叔寶程咬金單雄信羅士信段志玄等,當然,還有那個異類李超。

但不管那些將領統兵,有什麼樣的風格,他們都有一個相同點,就是很難打,經常打勝仗。

濡河東岸。

早已經在大唐家喻戶曉的門神尉遲恭,身披著御賜的玄鐵鎧甲,手提著丈八的馬槊,在他的身後,是一支蓄勢待發的騎兵。

此戰,兇險萬分。

可他勸也勸過了,現在兩軍已經交戰,這個時候,他已經再不去談能不能打,該不該打這些,現在他的眼裡,只有那些高句麗人,在他的心裡,只有戰意。

全力以赴,先打完這一仗再說。

尉遲恭本請求打前鋒,讓他率著騎兵跟高句麗人硬碰硬的來場騎戰。雖然只有三千人,但他沒怕過。

可李超拒絕了。

「這不是逞勇鬥狠之時,你現在就是騎兵統帥,是這整個軍陣的一部分。」

作為全軍最猛的將領,帶著全軍最猛的三千騎兵,現在卻排在整個軍陣的兩翼和側後。

三千騎兵,分成了三部份,每部份又分成了好幾隊。

他想打都打不了了,只能按李超的吩咐,充當那些步兵們的兩翼和側後方保護。

二月的濡河邊,依然是寒風呼嘯,倒春寒,讓風如刀子。

高句麗人的衝鋒,被李超的那些小玩意打斷,氣勢一再衰減,但卻阻止不了高句麗人的最終進攻。

「老師,我能知道這個軍陣叫什麼名字嗎?」看著越沖越近的靺鞨騎士,王玄策問李超。

李超沉吟。

這個方陣,本來是取自於西班牙大方陣,不過這個時代,西班牙這個概念都還沒有。

這個世界上,也更沒有西班牙大方陣。

這個方陣,是第一次出現在這個世界。

「就叫平遼大方陣吧!」李超說道。

這個方陣,第一次在與高句麗人的戰爭中使用,李超便以此命名。將來,肯定還能在征遼之中立下更大的功勞。

「盾!」

戰場前線,一個又一個的方陣唐兵,清楚的感受到了敵軍的威懾,腳下還未化凍的凍土,在震動,越來越強烈。

整個軍陣,排在最前面的,是八個二百人的方陣。

一一一二二一一一陣形排列。

每個二百人的方陣,都又保持了一定的距離。各陣之間,還有小隊的跳蕩兵。

高句麗的騎兵,如同是一道巨浪襲來,而李超的軍陣,卻似乎像一個滿是缺口中的堤壩。

李超沒有擺那種連綿長陣,全都擠在一起。

那樣的軍陣,其實實用性能很低。

又不是守關城。

野戰之時,沒有營柵的時候,是萬萬不能擺那樣的陣的。因為這樣的陣,使得與敵的接觸面只有一個,只有前面的幾排士兵能夠與敵交戰。

後面的士兵其實是發揮不了作用的,另一方面,士兵都擠一起,在被打出缺口後,反而無法有效果的變動補救。

相反。

李超現在擺出的這大陣,大陣、中陣、小陣,各陣之間都留有空隙,他們組成了一個整個的大軍陣,同時又保持著獨立性能。

各陣之間留下空隙,看似會讓敵人輕易的衝進來。

但衝進來並不可怕,反而是好事,因為本身各陣是互相獨立,又相互關聯的,因此敵人衝進大陣,進入這些方陣之間的空隙,那麼他們就要被數個方陣同時攻擊到。

唐軍的攻擊面更大,能更有效的發揮出打擊。

另一方面,方陣之間的這些空隙,會讓那些敵軍本能的順著空隙深入,這就是一個引導陣。

越深入,受到各個軍陣的打擊越多越久。

如果李超的士兵夠精銳,或者那些火槍兵的火槍,換成長城式火門槍和燕山式三眼銃,射程更遠些,再搭配強弓硬弩,那麼這個軍陣近乎無敵。

就算是面對兇悍的騎兵,在這個冷熱搭配的引導大陣前,也討不到好。

要破這個陣,絕不能猛衝猛打,一旦他們沖入方陣中,那就註定失敗。除非他們小心謹慎的步步推進,一個個方陣的擊跨摧毀,要不然,必輸。

祝振東是火槍隊的隊長,隸屬神機營,此時他帶著他的一隊五十人,就站在第一排。

他站在兩個白袍軍二百人方陣的中間。

身為隊正,他必須站在全隊的最前面,他的後面,是旗手和護旗手,最後面,是隊副監戰。

戰鬥的時候,隊正必須身先士卒,戰鬥在最前面。

因此,大唐的隊正是最容易戰死受傷的,但也最容易立功。能夠活下來的,也能很快的陞官。

再往上升,就不再需要站在最前面了。

手裡握著一張弓,他心裡也很緊張。

看著越奔越近的靺鞨人,他握弓的手都因過度用力,而指節發白。

隨著一個個將校的喊聲,那些前面的盾手們紛紛舉起了自己的盾牌。

祝振東的面前也有一面盾牌,但是插在地上,他沒有抓他。他現在手裡握的是弓,他的力氣很大,但射術一直不精。

手裡的弓是強弓,一般人都拉不開。

「弓!」

又是一聲大喊聲傳來。

祝振東連忙握著弓抬起,搭上了箭。

心裡很緊張,可他沒有東張西望,而是努力的剋制著自己的緊張,讓自己盯著前方越來越近的騎兵。

大唐軍法,弓弩手臨戰,搭上弓箭後張右望的,立斬。

大唐軍法數百條,最前面的那三百多條,全都是斬。什麼交戰衝鋒時,沖的太快脫出軍陣的,斬。什麼臨陣時左張右望的,斬。

軍法官並不一定真的會完全按軍規嚴格執行,但身為老兵,祝振東知道,最好還是不要去違反軍法。

為了緩解緊張,他開始習慣性的計算著敵軍的距離。

大約二百步。

再過一百步,唐軍就會放箭了。

「十!」

「九!」

祝振東在心裡默數著數字。

當他數到一的時候,高句麗騎兵已經衝到了近前,相距只有百步。

號聲傳來。

「放箭!」

祝振東感覺自己的血液在沸騰,他猛的拉開弓弦,也並不瞄準敵人。

第一箭,敵軍還遠,唐軍標準的做法是拋射。

拉開弓弦如海月,弓箭斜指向天,那是一個很熟悉的角度。

「放!」

祝振東鬆開了弓弦,感受著箭支帶著巨力呼嘯向天空。

弓弦聲,箭破空氣聲,還有弓手們的喊聲。

一片弓箭如飛蝗。

射出第一箭,祝振東沒來的及等候結果,立即又拉開了弓。

不管不顧,連續射出三箭。

「盾!」

又是高喝聲傳來。

祝振東直接把手裡的弓扔下,提起了長盾立在身前,另一隻手握緊了一把火槍。

做完這些,他才有時間去看他剛才的結果。

唐軍的弓箭拋射,殺傷了起碼上百的敵騎。他心裡嘆息了一聲,可惜還是府兵太少,他們前面這一排,兩千餘人,但老府兵不過幾百。

那八個方陣一千六百人,卻都是沒有弓箭的白袍兵。在剛剛那輪三連射中,他們只是站在那裡看熱鬧。

要是那一千六百人是老府兵,也都配著弓弩,剛才這輪弓箭,起碼能多殺傷二三百敵。

祝振東看了眼自己左手上的火繩,因為害怕火繩在戰鬥時熄滅,為了保險起見,祝振東和其它的士兵一樣,把火繩的兩端都給點燃了,這樣能以防萬一。不過身上有兩個火頭,也是有危險的。

畢竟他身上還背著十個火藥筒和十個手雷,萬一不小心點著了,那他肯定是要被炸的死無全屍的。

長槍上,已經綁上了火藥筒。

不少士兵聽說了燕山式三眼火銃後,都大受啟發,也給自己的長槍上綁上了三個火藥筒。

雖然這樣做並不是上面要求的,因為這樣做可能浪費,甚至是影響長槍使用。畢竟,敵軍當前,能夠連點三次火藥筒,射對面三次的機會不大。

而槍頭下綁三個火藥筒,那這支長槍也就難以發揮刺殺的作用。

不過,依然還是有許多士兵這樣做了。

祝振東也綁了三個火藥筒在槍頭上。

「太上老君、南海觀音保佑我!」祝振東口裡念念有詞,一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