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一章 廢奴

香椿炒蛋,不需要什麼高超的廚藝。

襄陽城外李家的農莊送來的正宗土雞蛋,加上今天早上才剛採下來的嫩香椿芽,土灶、木柴、大鐵鍋,一會的功夫,李超就把菜炒好了。

再加上一碟炒蠶豆,一瓶酒。

皇帝、尚書令、太子,三個人圍坐在炕上,開吃。

香椿炒過後,那股特殊的香味越發的濃郁了,李世民拿起筷子夾起一筷子就往嘴裡送。

嗯,就是這個味,剛出鍋的香椿炒蛋,味道剛剛好,不論是火候還是鹹淡,都是剛剛好。這就是一個優秀廚子的本事啊,越簡單的菜越見功夫。

李世民真羨慕李超,有一身好廚藝,想吃什麼就自己做。而他,身為九五至尊,卻多數時候都只能吃冷盤。

再一想,李超家財萬貫,富可敵國,而他身為皇帝,兜卻比臉還乾淨。

「文遠啊,答應朕一件事情。」

李超剛才已經吃過了飯,現在陪著皇帝和太子吃飯,也不過是夾幾顆蠶豆嘎嘣,聽皇帝說話,便也放下筷子。

「陛下但說不妨,臣一定盡心儘力。」

「嗯,你有這個態度就好。」

「是這樣的,朕今天剛跟馬周談過,聽他彙報了朝廷的家底,真是聽後讓人心情鬱結。朝廷居然沒錢,可各地各衙都向朝廷請款,朕,都快要不能給百官發俸祿了!」

聽李世民在那叫窮,李超很平靜。

皇帝的話,他只信一半。

因為他畢竟是上一任戶部尚書,而且他現在還是尚書令,戶部的事情,他依然還在管著呢,朝廷的家底,他哪裡會不清楚。

朝廷確實財政緊張,赤字不少,但還沒有到連官員工資都發不出的地步。

其實如果拋開朝廷的那些赤字不說,朝廷現在還是不錯的。至於赤字,若用後世的理論來說,政府適當的保持赤字,其實不是壞事。這就好比開公司,借銀行錢一樣。

用銀行的錢來發展擴張,這才是正確的做法啊。

但李世民是那種欠了錢,就總覺得心裡不安的那一類人,跟這個時候絕大多數的人觀念是一樣的。

不過李世民在這個時候哭窮,用意不言而明啊。

皇帝這樣子是想借錢啊。

李超有點無奈。

倒不是他小氣捨不得,實在是皇帝跟大臣借錢,這傳出去,話不好聽啊。

況且,李家雖然家大業大,但攤大鋪的大。

真正說抽出個幾萬十幾萬貫來,也做不到啊。把現金都抽走了,李家的生意還做個屁啊。沒有現金流,那買賣得黃。

再說,李家還置辦了那麼多的不動產,田莊、商鋪、工坊,這些都是不動產的。

李家之前也是費很大勁,提前準備許久,才抽出一大筆資金,用來準備建設領地的。現在那筆錢,都已經開始花出去了,購買物資,招募人員等,哪個不要錢。

要讓李家,現在再抽出一大筆錢來,真做不到。

「陛下,超過一萬貫,請免開尊口。」

李超不是那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他要張口就答應李世民的要求,那到時他從哪湊錢去?總不能變賣李家產業吧?

李世民張大著嘴,呆在那裡。

慢慢的,李世民轉為惱羞成怒。

「朕,朕開金口,才值一萬貫?」

「陛下,就算是一萬貫,臣也得東拼西湊的。」

李世民一臉不信。

「你李文遠都說是財神爺轉世,有點石成金之術,家裡有聚寶盆和搖錢樹,日進斗金,財源廣進,朕開口,你就拿一萬貫,你好意思說!」李世民氣的把酒杯往桌面上重重一頓。

李超拿起筷子又夾了一顆蠶豆,扔進嘴裡一陣嘎嘣嚼。

「陛下,臣只是一家之主,灞上李家看著風光,但也就這幾年才好點,往前五年,我和老爹爺倆,還住在一個小破窯洞里呢,寒冬臘月窗戶都透著風。現在家業大點,可又不能真的點石成金。陛下擁有四海,廣有天下,可還跟臣說兜比臉乾淨呢。」

李世民一想,倒也是這個理。

「不對,你李家的錢莊,每天錢進錢出,不得數十萬貫的流水?」

「陛下,錢莊雖然錢進進出出,但那些錢都是儲戶百姓們的啊,那又不是李家的錢。若把這錢都給了朝廷,那人家來取錢,我們拿什麼給?儲戶們要是拿不到錢,這李家信用就沒了,到時所有人一起來兌錢,就是擠兌風潮,一夜之間,李家的所有錢莊就都要關門的。」

錢莊靠的是什麼?

信用。

沒有信用的錢莊,一錢不值。

而什麼是信用?

信用就是儲戶在錢莊存了錢,想什麼時候過來取錢都能隨時取到。就算是大額錢款,那麼也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取到。

做不到這點,那麼就沒信用。

「你李家錢莊不也經營放貸嗎?你們錢莊賺錢,不就是吸納百姓存款,再拿出來轉借給別人,然後賺中間的差息嗎?」李世民還是覺得李超不願意借錢。

這下,李超就不得不給李世民上一堂經濟課了。

「陛下,我們錢莊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確實,吸儲放貸這是主要營利手段,但是,我們放貸也是很嚴格的。首先,我們必須保證存款準備金,並不是所有的存款都拿來放貸的。」

在現代,銀行的存款準備金一般不高,一般都在十幾個點內。但畢竟現在是唐朝,做金融行業風險還是較大的,資金流動性大,拆借要困難的多。

因此李記錢莊的準備金很高,達到百分之三十。

這意味著,李家吸引一百貫錢,得留下三十貫做準備金,是不能拿去放貸的,這三十貫要預留著隨時給儲戶提取兌現。剩下的七十貫才能拿去放貸。

而錢放出去,也不是馬上就能收回來的,這中間種種,反正很專業,跟李世民三言兩語也說不清楚。

李世民想到李記錢莊借錢,不是不可以。

但李記不可能拿出太多錢款來借給皇帝或者朝廷,尤其是考慮到皇帝或者朝廷借錢,可能風險更大,因此就更不能借出太多了。

李世民越聽臉色越不好看。

「難道朕或者朝廷還會借錢不還?」

「陛下,這不是還不還的問題,而是錢莊經營放貸,自有一套規矩準則。無規矩,不成方圓啊。朝廷要借錢,又不是借三五千貫,甚至不是借三五十萬貫,一借可能就是借幾百萬貫,這麼大的款項,李記不可能拿的出來的。真放出這麼多錢,李記的金庫都空了,也不要再經營下去了。」

李世民也夾了一顆蠶豆扔嘴裡,嚼的很響。

「說來說去,你就是不願意借了,找李家借,你說沒現金。找李記借,你說借不出這麼大款項。」

「臣說的都是實情啊。」

李世民給自己倒了一杯酒,「那你說,怎麼辦?」

看著皇帝無賴的樣子,李超也很無奈。李世民這人,有時就是這樣的討厭,經常把一些麻煩事,強加到臣子頭上。反正這事情交給你了,你自己想辦法做好。

李超也有點犯難。

朝廷想賺錢,不外乎加稅,或者搞些專賣,做點壟斷生意。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現在朝廷難做的也都做了,增加了兩稅、商稅關稅,加了專賣稅,甚至搞起了鹽茶鐵股份公司發行股票,還超發鹽引茶引,發行鹽債等等。

真是想著辦法摟錢了。

鹽鐵茶酒專賣。

發行鹽引茶引,並且超發部分,組建鹽茶鐵專賣公司,發行股票招募資金。

鑄造金銀銅幣,發行面額貨幣,從中收取鑄幣利潤。

嗯,還與周邊國家開邊市互貿,朝廷直接插手一些交易賺錢,同時也收取關稅交易稅等。

另外朝廷也組建了不少大商團,進行國際和地區貿易,也賺不少錢。

再有,就是朝貢貿易,番邦前來朝貢,送上貢物,朝廷回賜,其實這也是一種貿易。朝廷壟斷了與番人的貿易,不讓普通商人與他們交易,再把這些番人的貢物,轉手賣給商人,賺取利潤。減去朝廷賜給番人的賞賜後,中間還能賺一筆。

此外,朝廷還有一個賺錢的方法,就是合買。

時賤而買,時貴而買,在貨物原產地低價合買,然後再運到其它地方高價售出。甚至是直接把某些貨物壟斷經營。

要說,真的是能想到的都想到了。

可李世民還天天跟他叫窮,李超也是沒法子了。

除非朝廷印紙鈔。

但這玩意,就如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開,後患無窮,以這時代官員們的操守,以後肯定就跟宋元明三朝一樣,動不動就超發濫發,沒保證金,弄到紙鈔毫無信用,最後成廢紙一樣,害民傷財。

其實如果李世民不是這麼急,以李超為朝廷開的這麼多財源,用不了幾年,朝廷就能解決赤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