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章 朕知道了

又一次的不樂而返。

獨自一人坐在御書房生了會悶氣,李世民叫來了王太監。

「李家招人動靜很大?」他問。

王太監恭聲回道,「回陛下,李家在城外搭起棚招募前往趙國公領的人手,確實引得許多人前去報名。」

「有多少人?」

「每天那裡都有上萬人,場面很大。」

李世民皺了皺眉,他沒料到,李家居然搞出這麼大的動靜。上萬人,這可不是小動靜了。「李家開了什麼條件?」

「不問出身,不論良賤,只要有一技之長,都可以報名參加,擇優錄用。一經錄用,李家負責送他們去趙國公領,並安排工作,分田授地,還能有不低的工錢,因此吸引了許多人過去報名,尤其是許多賤籍的工匠,甚至一些寒門的讀書人。」

「知道李家要招募多少人嗎?」

「據說這是第一批,打算招募三千戶。」

三千戶,這可就是上萬人口。李家還真是財大氣粗啊,朝廷分封諸侯,希望諸侯能夠建設領地,充實了邊疆,這樣也能為朝廷的屏障。但李家一上來就要招募移民三千戶,這手筆還是讓李世民都驚訝的。

朝廷只限制了諸侯們的封地大小,但卻是不限人口的。新賜封的領地,基本上都沒有人口,甚至是一無所有,一切都得靠諸侯們自己花錢建設。

如李超這樣有財力的,別說移三千戶過去,就算是移一萬戶過去,只要他們能招募的到人,朝廷都是允許的。

只是,一下子就招三千戶,李世民還是很驚訝的。

只是這規矩都是他定下的,現在又改,不免朝令夕改,這並不是件好事。

「好了,朕知道了,你下去吧。」李世民最終還是向王太監揮了揮手,沒再多說什麼。

南城郊外。

李家的招募還在繼續,每天都有許多人慕名而來,但真正能被李家錄用的,卻並不多。李家並不是來者不拒,而是要精挑細選的,雖不論出身,卻要看技能本領。

李家招募崗位很細化,詳細到各行各業的工匠。

杜忠是一個車匠,祖祖輩輩都是為車店修車的。

每個城市,尤其是那些大城,在城門內外都會集中不少車店,這些車店都是專業的店,製造組裝修理車輛,這時的車輛構架基本上都是木製的,包括車輪。

木車輪易損壞,需求量極大。

因此車店裡製造車輪的工匠最多,而車輪中最難加工的部位就是車輞。車輞是輪子的外圈,圓形的車輞由多片輞外組成,正常的車輞是十片,每片輞片是承接三條車輻。

杜忠就是專門製造加工輞片的工匠,手藝都是一代代傳下來的。

李家雖然已經開始在上馬四輪馬車,但傳統的馬車依然不可取代,李家要建設趙國公領,馬車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因此在李家的招募現場,就有招募馬車匠人。

「姓名?」

「杜忠。」

「籍貫?」

「河南豫州人,匠籍。」

杜忠坐在登記的桌案前,雙手放在膝上。

「你是車匠嗎?」

「杜家世代都是造車的。」

「你會哪個工序?」

「我能獨自打造一輛馬車。」

登記的人有點驚訝,他看杜忠年紀也就三十多歲的樣子,這個年紀,也許在匠人中還只是個沒有脫離師傅的熟練工匠而已。可聽他的話,卻口氣很大。

「那你願意試下工嗎。」

「願意。」

李家給杜忠的考試,是加工輞片。這算是造車裡比較基礎的,也是比較考試手藝的活計。

一般的車店,每片輞片包括鑿出三個安裝車輻的孔洞,合計加工費為一百文。對於車匠來說,加工一片車輞費工費時,即便是手藝高強身體強健工具得力的熟練工匠,一天也就做兩片車輞。

杜忠自己帶了斧子和鑿子。

「給我多準備點木料。」

「我們準備的木料足夠做一個車輞了。」拿材料過來的人笑著說道。

試工的要求是做一個輞片,做完一片差不多得半天功夫了。到底有沒有真本事,一個輞片就能夠說明一切了。

「請給我多準備些木料吧。」杜忠繼續要求。

送料的人還以為這個杜忠牛皮吹的響,但是技術不精,擔心會浪費點料到時做不出來,於是笑道,「那我多給你一點吧。」

他又拿來一些木料,「這些料起碼能做成三片車輞了。」

如果三個車輞的木料都還加工不出一個車輞,那麼這人就不能錄用了。

杜忠也不吭聲,提著自己的斧頭和鑿子走到木料邊上,不急不緩的開始。

夥計給他搭了一個帳篷,讓他可以不受影響的做活,然後就走了。

招工還在繼續,外面的人能聽到帳中斧鑿發出的響聲,一個上午,斧鑿聲似乎就沒有斷過。

等日頭快到了中天,半天的功夫已經到了。

招工登記的人和打下手的夥計,都有些失望的搖頭。

普通剛出師的熟練工,半天的工夫也應當已經加工好一片車輞了,可這人牛皮吹的震天響,說自己能獨自打造出馬車,結果半天功夫,都還沒制出一片車輞。

中午,杜忠掀開帳篷。

「打造好了。」

登記的人搖頭,「你用的時間有點多,不算合格。」

「半天時間,打制出四片車輞,難道還不合格?」杜忠拎著斧子淡淡說道。

「什麼,四片車輞?」

登記的人和夥計都大吃一驚。

「請驗活。」杜忠依然是那個樣子。

登記的人讓夥計去請來管事,讓他親自過來驗看。

現場一名管事過來,帳篷撤去,四片車輞整整齊齊的碼在那裡。

管事叫來了李記車行的匠頭過來,一起驗看。

匠頭拿起一片車輞,仔細查看,甚至拿出了尺來量,可尺寸精準,工藝精良,沒有半點瑕疵。

「這怎麼可能,我明明只給了三塊車輞的木料啊。」夥計在一邊驚嘆。

老匠頭撫著須,笑著道,「普通的車匠,多少肯定會有些浪費木料。但對於一個高明的手藝人來說,是不會浪費半點木料的。這位老弟,就是一個高明的手藝人,技藝精湛,你給他的木料,他就沒有半點的浪費。尤其難得的是,用了半天的功夫,打造出了四片車輞,是普通工匠的數倍。而且,還片片精良,堪稱咱們車匠里的大師啊。」

杜忠笑笑,「不敢當,只是家傳手藝,熟練而已。」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杜忠用半天時間加工出四片車輞,這一手,立即讓人刮目相看,這下再沒有人認為他是在吹牛了。

登記的連忙把他請到一邊坐下,還讓夥計給他倒茶,這下,仔細的為他登記。老匠頭和管事也分別與他聊了一會,知道了不少他的信息。

這個杜忠,是個河南災民。

豫州人,去年大災時,離開家鄉,聽候官府的安排,來到襄陽做工。到現在,災情結束,不少以工代賑的災民也陸續要返回家鄉。

杜忠本也要返回家鄉豫州的,可他看到李家的招工條件後,有些心動了。

他家世代車匠,在豫州並沒有什麼田產,人丁多家境貧。沒災荒的時候還能勉強度日,一遇災年,日子就很難過。

而李家開出的移民條件,確實讓人心動。給田給地,有一技之長,還能在李家得到一個工錢不低的活。最要緊的是,李家還承諾,到時還會在領地修建學校,領民的孩子都能免費讀三年初小。

尤其是李家承諾,在趙國公領,不論現在身份是良賤還是其它,到了趙國公領都會一視同仁。

去了趙國公領,就都能獲得良民身份。

「杜老哥真決定移民趙國公領嗎?」

「嗯。」

「那好,我們再確認一下你家的情況,你家是八口人,全都要移民去趙國公領,對嗎?」

「嗯,我肯定帶全家一起過去的。」杜忠點頭。

「好,我們非常歡迎全家移民過去,我們會負責安排送你們過去,從路上到那邊,全程都有人安排照顧的。」

後續的談話,讓杜忠很滿意,也放下心來。李家果然如他們宣揚的一樣,很負責。

他們甚至都已經跟杜忠談好,給他的職位,就是趙國公領中受降城車行的匠頭,待遇不薄。

一天的招募結束。

各個管事們都拿著匯總的表格,來到李管家這裡彙報。

「今天招募了多少?」

「今天一共招募了三百餘人,其中讀書人五十三,其餘皆是各行工匠。」

李管家聽到這個數字很滿意,「這些人里有多少人願意舉家移民過去的?」

「大約六成。」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