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太子墜馬

一邊聊著天,一邊不時的翻轉著火上的竹筒。

眼看著竹筒表面終於變焦變黃,還有點軟了,李超知道竹筒飯已經好了。竹筒挺燙手,李超戴了鹿皮手套,把燒好的竹筒提起。

「幫忙鋪下布。」

魏徵熟門熟路的從一邊帳篷里翻出一塊野餐布。

李超把竹筒轉移到野餐布上,拿出橫刀輕輕劈開竹筒。當快到節點的時候,把竹筒放平,用刀慢慢的漲開。

魏徵也拿刀自己劈,不過他比李超還心急些,到了後面,直接拿手掰開。

兩人吃竹筒飯都吃出經驗來了,劈開竹筒的時候,不能跟劈柴一樣,直接一劈兩半。那樣裡面的飯就會掉出來,不免浪費。

最後慢慢的把竹筒下面那個節漲開,裡面噴香的火腿糯米飯就呈現在面前了。白色的糯米飯配上鮮紅的火腿丁,糯米飯香和火腿的熏香,在這空氣清新的山林裡邊,越發香的誘人。

魏徵直接拿起兩根剛削好的筷子,就開吃了。吃火腿糯米竹筒飯,都不需要另外做菜,綿軟的糯米加咸香的火腿丁,那就是絕配。

李超又拿起一筒煮好的竹筒飯過來,他轉頭看了看,沒有看到太子。一般情況下,到了飯點,太子都是很準時的會出現的,因為他深愛李超的手藝。

可今天,太子居然沒見到人。

「太子殿下呢?」李超問旁邊的一名衛士。

「殿下剛騎馬出去了。」

「去哪了?」

「去喂馬了。」

聽說是去喂馬了,李超沒往心裡去。太子今年雖才八歲,可李超也希望能培養太子獨立的能力,穿衣吃飯都自己動手,甚至太子自己的馬,都讓他自己飲喂和涮洗。

平時太子也做的挺好的。

李超把給太子蒸好的竹筒飯放到一邊,並沒給他破開。

拿起筷子,李超端起自己的竹筒飯,也吃了起來。

味道很正,非常讓人滿意。

把燒開的水壺提下來,沏上一壺茶,一邊吃著美味的竹筒飯,一邊喝著茶。

配上周邊山林里的鳥鳴和溪谷水流聲,呼吸著清新的大自然氣息,沒有城市裡的喧囂,也沒有公務的繁忙勞累,只有一天野外行軍和圍獵汗水揮灑之後的各種收穫與談笑,確實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魏徵埋頭猛吃。

一陣吃完之後,打了個滿意的嗝,然後很不客氣的端起李超沏好的茶,吹了吹飄浮的茶葉,就喝了起來。

「文遠你這動手的能力,我是真佩服,不愧是曾經跟著隱世高僧行走天下山川大地二十年,就算把你扔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估計你也一樣能活的有滋有味的。」

「這個還真不是問題,生存其實也不難,有知識有經驗,就能活的很好。大自然里有足夠的食物,讓你生存下去。不過我不會喜歡那樣生活的,那樣太艱苦,而且不能和人交流,生活的多寂寞啊。人是群居的,得有族群。」

「況且,生存並不是人所有的需求。一個人,活在世上,他為何而活?我認為,起碼有七種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還有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的需求、求知的需求、美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

反正吃飽了飯,正是茶餘飯後的閑聊時間。李超便把後世很有名的人類七種需求理論拿出來當談資。

這七種需求,其實可以簡化為兩種,一種就是生理需求,就是得吃飽得喝足,得解決溫飽問題。

「打個比方,一個人既沒信物,又沒安全,還不被尊重,那麼這個人對食物的渴望會比對另兩樣東西更強烈。當然,這只是基本需求,再強烈的需求,有時也比不上對自我實現的需求。就比如說,有人寧可餓死,不肯失節,這就是自我實現的需求,自我實現應當是更高一個檔次的需求。」

魏徵對於李超這番話很感興趣。

他手捧著溫熱的茶杯,眼睛很有神。

「這番話,和許多聖人之言相通,但說的更透徹一些。」

吃飽穿暖,有房屋居住,這都算是生理需求,甚至飽暖之後,思淫慾,這都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之一。絕大多數的人,如果連基本的生理需求都解決不了,你讓他去追求更高的層次的自我實理的需求,那都是不太現實的。

「好比聖人所說的,倉廩足而知禮儀,正是這個意思。禮儀,其實也正是一種人生自我實現,而倉廩足,就是生理需求已經滿足的條件下,人才能去追求更加層次的。」

「生理需求排第一,安全需求排第二?」魏徵問。

「正是,這是人的基本需求,滿足了這兩個需求,才有餘力去追求其它。」

不少讀者人恰恰相反,認為生理需求這些,應當是排在後面的,人應當先有更高層次的目標。但李超認為這是不現實的,連基本的需求都沒有,哪來的更高層次的呢?

一個人餓著肚子的情況下,你讓他講究禮儀,讓他去操心別人家的事情,這可能嗎?

能吃飽飯,有安全感,這個時候才有可能去談其它。談歸屬,談家族談民族談國家,去談朋友、妻子、家庭這些。

如果他條件更好一些,那麼這個時候他可能又渴望得到尊重。

尊重是什麼,有自尊也有別人的尊重,別人的尊重,一般就往往體現在名譽、地位、榮耀這些了。正是受尊重的需要,讓人能為了青史留名為了得到別人的尊敬而奮鬥拼博,甚至奉獻犧牲。

……

處於不同層次的時候,就有不同的追求。

一個普通的災民,他們想的只是如何吃飽,再進一步,是如何讓家人吃飽。

一個小地主一個府兵,他們不愁吃不愁穿,他們想的已經不是吃飽而是娶一個門當戶對的妻子,或者建功立業,升職獲勛,贏得更高的地位。

再比如說魏徵,比如李超,到了他們這個層次,甚至都有點功成名就的意思,家庭、地位、功名都有了,他們的追求是什麼?

還有什麼可追求的,他們還需求什麼?

這正是千百年來,那些先賢們在討論的話題,儒家的答案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不再只是想著個人、家族,而應當放眼天下,關心所有的人。

魏徵給李超續上一杯茶,也給自己續了一杯。

「你說的這些非常有道理,用更簡單直白,讓所有普通百姓,甚至是孩童都聽的懂的話,詮釋了許多先賢們的聖賢之言,非常透徹。」魏徵佩服萬分的道。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聽了你今天的這番話,我算是明白了你一直以來的行事準則了,我知道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也知道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文遠,你是一個君子,一位賢者,甚至能成為一個聖人!」

「哈哈哈!」李超大笑。

「我永遠不會成為一個聖人的,因為我不純粹。我有私心,我有慾望,我也比較懶散。」

魏徵搖頭,「那就太可惜了,能理解的這麼透徹的人太少了,你理解了,可卻不願意去做聖人,太可惜了。」

「人生在世不過百年,何必太累。差不多就行了,我知道自己成不了那樣的人。」

李超笑著說道。

回頭一看,看到那個竹筒飯,李超伸手一摸,都涼了。

不知不覺中,都跟魏徵閑談了好一會了,太子居然還沒有回來。

李超皺眉。

站起身來,李超叫來一個家丁。

「去找下太子,怎麼還沒有回來,若是河邊沒看到,就去陛下那邊看下太子是不是在那邊用膳。」

家丁應命而去,過了一會來覆命。

報說河邊沒見到太子,皇帝那邊也沒看到太子。

營中居然不見太子的人。

李超感覺事情不對勁。

堂堂太子殿下,怎麼會不見了?

連魏徵都覺得事情不對了。

「牽馬來!」

李超騎馬先趕到溪邊,太子本應到這裡飲馬和涮馬的。一問,太子確實來飲過馬,可飲完馬就騎馬走了。

「立即通知營地值勤軍官,詢問太子什麼時候出營了!」

得到的結果是太子果然出營了,中午的時候飲完馬,太子碰到一群勛戚子弟騎馬出營,太子便跟著去了。因為太子說就在營邊遛馬,身邊又有一群勛戚子弟,營地軍官也沒敢攔。

「難道他就沒有派人稟報上去?」李超面色越發難看。

算算時間,太子出營都有一個多時辰了,可還沒回來。

「立即派人出去尋找殿下,我去稟報陛下!」

雖然太子只是一時貪玩出營了,可一個多時辰沒消息,李超不得不往壞處想。甚至就算太子現在沒事,可李超也不能再讓太子這樣呆在外面,那樣太危險了。

萬一出點意外,怎麼辦?

這裡可不是襄陽城,是武當山啊,深山老林,猛獸橫行。

李超趕到李世民的御帳,把事情悄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