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敢立軍令狀

李超和李承乾爺倆踩的正歡,嗚嗚嗚的好不歡快。

李世民來了。

一張臉很黑,湊了過來。

「親家翁,朕又來了。你們這是在做什麼?莫非這個就是打禾機?哎喲,不錯啊,太子都學會踩打禾機了。嗯,不錯。」

這張臉不一注意湊過來,嚇李超一跳。

「哎喲,陛下來了。」

李承乾嚇的更慘,腳都不會抬了,結果直接被那踏板給帶的人都升上去了,李超連忙把他抱下來。李承乾挺怕李世民的,打禾被父親發現,跟做錯了事情一樣,低著頭在一邊。

「嗯,這機子看起來不錯嘛,朕來試試,看是不是真的有那麼神奇。」

李超到一邊彎腰抱起一捆稻禾遞給李世民,一邊還指點著如何踩如何打。李世民試了幾下,踩起來挺輕鬆的,跟那種人踩的水車有些類似,但比起那水車輕鬆的多。就是一開始沒太注意,手上沒抓緊,被帶了一小把進了穀倉。

打了幾下,把那把稻禾拿出來,仔細的觀看著,穀粒確實都下來了,極為的乾淨。

「哎喲,真的挺不錯的,好用。」

其它幾個宰相,也站在一邊全程圍觀。

「確實挺靈巧的。」

「三兩下就把一把稻子打的這麼乾淨,一個機子可以同時站兩個人,有人拿禾,不間斷打的話,嗯,半天就能打一畝啊。」

「這麼算來,比人力摔打,勝十倍之!」

李世民打了幾把,也就停了下來。他今天過來,又不是真的來體驗這個打禾機的,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來找李超。

「走,進屋談。」

進屋,李超讓人準備好茶水和瓜果,然後就讓人退下去了。

廳中,只剩下了皇帝和八個宰相,嗯,還有一個忐忑不安的太子。他還以為他爹從長安跑過來,是要來教訓他沒好好做功課的呢。

「你遷都的摺子,朕看過了。營建新都,錢從何來?」李世民開門見山,也不繞彎子。

那邊陳叔達跟著道,「朝廷新增的那一千萬商貨還沒進太倉呢,用處都已經有了,不可能拔出分毫來。」

高士廉也道,「整頓佛寺的事情,一時也還不能操之過急的,暫時也一樣還弄不到多少錢。」

李世民和一群宰相上來就把幾條路給堵死了。

一群人全都盯著李超,你還能從哪裡弄錢出來?

李超倒是好整以暇。

既然他敢提建新都,那當然是有準備的。光是無腦的提意見,不給解決方案,誰都會提。只有拿出實際的方案做支持,那意見才是有用的。

「陛下,其實營建新都,並不需要朝廷出一文錢!」

「嗬,文遠這個笑話講的不錯。」長孫無忌呵呵笑道。

杜如晦提醒李超,「切不可大量役使民力。」

「也不能多向百姓攤派。」房玄齡也道。

在他們想來,要營建一座新都,不費錢那是不可能的。楊堅當年建大興城大興宮,也就是現在的長安城和太極宮,可是用了很長時間,花費了不少錢。甚至直到大業九年的時候,長安的外城的城牆,都才剛完工。

大隋朝幾十年時間裡,長安城都是在陸陸續續的修建,到隋滅,長安城都沒真正完工,好多地方還是荒蕪著呢,只是圈起來了而已。

楊廣後來營建東都洛陽,建的很快,但是費的錢也多,役使的民夫更多。

李超搖了搖頭。

「陛下,臣只是說長安無法再適合擔任大唐的都城,因此需要營建一個新都,以便於朝廷更好的管理大唐的萬里江山。但臣並沒有說,馬上就要搬去新都啊,這新都也不用說兩三年就趕建起來的。」

「難道你打算建個十年二十年?」

「那當然也不用,我們可以按照需要,把新都分為好幾個工期。比如說,這一期工程,我們建造宮城和皇城,宮城是陛下和嬪妃的居所,也是陛下辦公理政之所。而皇城,則是京城諸衙所在。這兩個要先建,列為一期工程。至於外城,這是百姓居所、商市之地等等,這些可以先建一點,不必要一次性都建好嘛。」

李世民聽的點頭,這倒也是一個方案。

但,說來說去,你分十期建,不也一樣得要錢,錢從哪來?

「錢?只要操作的好,不需要朝廷花一分錢,就能擁有一座嶄新的都城,而且還能賺錢呢。」李超笑著回答。

在後世,流行一個詞語,就叫城市經營。

說白點,就是政府賣地皮。

當然,也不是這麼的簡單。

城市經營也確實是一門學問,地方政府以城市作為資本,作為載體來經營。這就如後世許多城市都喜歡開發什麼新城區一樣。

政策先征了一大片地,一般都是在城區的邊上,都是些農田菜地或者一些破舊的廢棄廠區,便宜的把地拿下來,規劃一下。

出個圖紙,搞幾個設計,然後就整地,什麼三通五平的。

最後就是搞招標了,這裡要建一個什麼什麼市場,那裡要建一個住宅區,那裡要建一個商業區,然後是什麼街道啊、下水道等等。

反正每一個項目,都可以招標嘛。

那些人花大價錢來競標,競下了標,還要交保證金這些,然後還要帶資開發,就是墊付。同時呢,新城架構起來了,政府又可以賣地了,把邊邊角角的地賣出去,賣給開發商們蓋房子蓋商鋪等等。

總之,規劃的好,運作的好,資本引入的好,確實就是空手套白狼的戲碼。最後大片大片的房子立起來,一個嶄新的城區起來了,政府手裡又多了無數值錢的商品。

李世民幾個聽不太明白。

說的是人話啊,怎麼連一塊就聽不明白了呢?

修新都,不應當是官府徵召民夫,然後規劃監督修造嗎,怎麼成了個賺錢的生意?

「這當然可以視做一個生意了,只是生意較大而已。比方說,這新都修起來,那以後就是大唐的中心了,對吧?這京城的房子以後肯定貴吧?現在朝廷把地賣給那些蓋房子的商人,打比方說,新都也是一百零八坊,我們一坊坊的地皮賣出去,交給那些商人去整地去蓋房子,他們蓋好了房子再賣給京中居民,他們賺了錢,朝廷也賺了錢啊。」

「再比如,我們建商市,可以直接把整個項目承包給商人們,付給他們錢,也可以直接把項目打包賣給他們。市場建起來,這裡面的商鋪、門面、作坊,不也都一樣能賣錢或者收租?」

「再或者說,我們在建新都的時候,完全可以打破現在的坊市格局,在外城裡,不再建坊牆,而是開放式的街道,在街道的兩側,把房屋直接建成商鋪門面,出租或出售,這不也是能賺錢的?」

李超說的只是隨便的打了幾個比方,具體的操作肯定要更複雜,但就是這麼一個模式。

利有好資源,確實是不用花錢的。

「而且現在襄鄧一帶人口密度遠不如關中,在關中已經無田可均,那邊卻還有不少富餘呢。」

大家一時有些跟不上節奏。

「總覺得玄之又玄,修個新都還不用花錢?」

「古所未有啊。」

他們都覺得不可思議,但對李超來說,卻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

現在襄鄧那邊的人少地多,田價也便宜。

朝廷選塊地方建新都,以這個時代朝廷的辦事方法,哪需要什麼本錢啊。徵用土地,遷移百姓,給他們置換點田地就好了。

朝廷搞個規劃,這新都城可就寸土寸金了。永遠不用擔心新都會沒有人,到時宮廷、京城各官衙,還有那些軍隊、以及這些官員家眷,都要遷到新都來。這麼多人,當然需要會很大,商人豈會不來。

有了大量的人,就需要很多房子。有了生活物資的需求,就會有市場,到時就會需要很多的市場、商鋪等。

建住宅、建市場、建商鋪,土地能百倍的增值,朝廷都不需要自己動手建,承包或者直接賣給商人去建,都是省心又賺錢的。

用這些方面賺的錢,再請商人工匠來營造皇宮、皇城,也就水到渠成了。

「文遠啊,你真有把握,只要三五年時間,就能營建好一座新都,而且還不花朝廷的錢?」

「只要陛下肯支持,就是賺錢也不是沒可能的。」

「賺不賺錢無所謂,但朝廷確實沒有錢來營建一座新都啊。」

「陛下要是信任我,交給我就行。」

李世民打量著李超,總覺得李超此舉有些過於刻意。提起建新都,現在還主動招攬這個差事。

「文遠,你不會是想跑山南去偷懶吧?」李世民問。

「陛下你這是冤枉啊,誰要是自信能夠不花朝廷一文錢,在三五年內,營建完成一座不輸長安城的新都,那我拱手讓賢。」

「文遠,你可別吹牛!」長孫無忌在一邊道。

「就是,話先別說太滿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