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太子妃

蕭關。

秦瓊親自到關門前迎接。

「知道你今天會到,早在這裡侯著了。」

「義父在關內等候就好了,我到了自會前去拜訪的啊。」

「反正呆在關內也是閑著沒事,自你收復了朔方,這蕭關已經從邊界國門,變成了內地關城了,除了整天收收稅,這裡實在是沒什麼事情,一天到晚閑著。」秦瓊笑著說道。

「那正好啊,義父征戰半生,傷痛很多,正好休養休養。」

「休養著呢,不過我此生大小二百餘戰,負傷百餘處,流過的血都得有百斗。真的閑下來了,又閑不住。每天只好在關里操練那些小子們,倒把他們操練的怨聲載道,叫苦不迭。你今天來了,咱們爺倆一定要好好喝上兩杯。」

「那是當然,我一定好好陪你喝個痛快。」

爺倆笑著入關城。

蕭關作為關中的西北門戶,經過秦瓊這位大將在這裡鎮守整修,防禦大大加強。城牆加固,壕溝加深,甚至蔚如水上也設了水門關。

關城外,更是烽堡林立,又日夜操練兵馬,使得蕭關現在防禦大大加強,稱的上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這次回去,就要當爹了,心情如何?」

「挺激動的。」

「崔氏若生男孩,按你和陛下的約定,那就是要與長樂公主定婚了?」

「確實如此,不過是不是生男孩這個未必一定的。」

秦瓊點了點頭,他與李超並轡而行,低聲道,「我聽到一個消息,是你義母寫信告訴我的。據說陛下和皇后有意,若崔氏生的是女兒,就要把她配給太子。」

「太子?」

這個李超倒還真是有幾分意外的。

承乾才七歲,崔鶯鶯若生女兒那相差七歲。不過七歲倒也不是什麼問題,關鍵是之前李世民的意思,好像是想配給李泰啊。

「怎麼,你不願意?」

「倒不是,只是我也姓李啊。」

「你那是賜姓。」

「我家又非名門望族。」

「你們家確實單薄了點,可你名滿天下,本朝新貴啊,三代之後,李家也是名門了。再說了,陛下也有他有考慮的。選太子妃,那可是太子正室,將來太子繼位,太子妃就是母儀天下的皇后。太子妃的出身當然得好,但也未必就一定要頂級門閥。後戚太強,可也未必是好事的。」

「太子妃?」李超還以為李世民是想把他女兒去做個太子的側室什麼的。

「以你的身份,陛下要麼不定你家女,要娉又怎麼可能是側室,自然是太子妃的。」

「那還是看十三娘生兒生女再說吧。」

若是別人,可能聽說皇帝要把他女兒定為太子妃,可能會很高興。但李超卻沒有,太子妃固然很風光,但一來李承乾歷史上沒當成皇帝呢。二來,若是女兒當了太子妃,其實又有些太過於風口浪尖了。

人關門的時候,李超發現關門前排著長長的隊伍。簡直就跟後世高速公路的收費口一樣,隊伍排成長龍。

秦瓊帶著李超走了一條綠色通道。

這條路空著,但商人們卻沒人排這邊。這算是給官吏、驛馬們使用的通道。

「商人很多啊。」

秦瓊笑笑,「都是你在靈州寧遠搞的聲勢大,現在連蘭州涼州都熱鬧起來了,加之朝廷與吐谷渾、西突厥也和親了,現在往那邊去的商人也多了。」

「這裡過關怎麼收稅的?」

唐立國之初,是把關稅廢除了的。如今李超在寧遠等地收的關稅,主要是邊境關稅。而中原內地的關卡稅收,原本是沒有的。但現在李世民很缺錢,他要打突厥要打吐谷渾要打高句麗,於是乎李世民想著法要開源。

關稅改了個名,現在改為過稅。

李世民已經正式下詔,諸道津要都會之所,皆置吏,閱商人財貨,計錢每貫稅二十文。關津之稅,百分之二。

這是在重要的關口設卡徵稅,比如蕭關,比如關中四塞中的潼關、武關、散關,還比如黃河渡口風凌渡、河津等。基本上這些徵稅的關津,都是朝廷規定的,數量也有限,地方是不能隨意設卡徵稅的。

並且一些細碎量少的,也是不徵稅的。

關津之稅也稱為過稅,另一項重要的稅收就是住稅了。住稅,為住商住賣之稅,稅率為百分之三。

另外朝廷還對奴隸、牛馬、田宅這些交易,規定必須立契,朝廷要徵收百分之四的契稅,這相當於南北朝時的散估。

住稅、過稅、契稅就是主要商稅了,而在邊關的邊市中,稅要更重一些,比如入市要收關稅,相當於入市稅,入市就收一份錢。而市中交易,皆要收交易稅,都是百分之五。市中坐商還要收住稅。

大唐新朝廷,正在逐步完善商稅的種類。

除了這幾項基本商稅外,還有專賣稅,比如鹽茶糖酒礦,都要另收稅。鹽茶都是加征百分之十的稅。

對另外的一些種類的商品,雖不行專賣,但也另征課,竹、炭、魚苗、漆、皮、毛等都有專門的額外課。

等近了關前,李超才發現。

那個跟高速路收費站一樣的收稅關口,並不是蕭關關城,而是在蕭關外的稅關。真正的蕭關關城還離著好幾里。

「這也是出於軍事防禦考慮,這麼多商旅往來,每天收稅非常的繁雜,都堵在關城口非常有隱患。而且關城口地位也狹窄,因此我特意在關外幾里的這處開闊處,設立了一處稅關。這裡地方較寬闊,有九個稅關口,可以同時盤查收稅通行,加快了時間。」

李超打量著,這確實不錯。

甚至在這稅關附近,還建了許多商鋪呢,貨棧、飯店、茶鋪、酒樓,看的出,商人們都很會把握商機。知道這裡天天排隊通關檢查,於是就開設了這些店鋪。

「這些店鋪是關內修建的,然後出租給商人經營,收的租錢,也算是貼補下關上。」

李超向秦瓊豎起大拇指,都會搞外快了。

「義父高明!」

「高明個啥啊,比不得你,跟著你去朔方的兵,都過的很不錯呢,分田分地,聽說還能分紅?」

「將士們為國戍邊那麼辛苦,總也得養家糊口啊,總不能讓他們為朝廷流血流汗再流淚吧,再說,邊關將士們生活的好些,無後顧之憂,這才能更好的守衛邊疆啊。」

「你這話確實說的很對,所以啊,我在這裡也修了這些商鋪,收點租子,算是給將士們的一點福利吧。不過,這通關的稅收,我卻是一文錢都不曾動過的,全都繳納朝廷。」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但靠著關城,未必就要吃關稅,修商鋪租商鋪,甚至秦瓊還組織了不少將士的家眷們,建了馬幫駝隊車馬行和船行,替商人們運輸。

「我還建了個鏢行呢,專門負責押送貴重物品,也算是替大家謀個出路。」

李超點頭,秦瓊好像腦子很活啊,在蕭關一面鎮守還一面搞活經濟。其實李家也有鏢行,主要就是為錢莊和當鋪押送貴重物品的。

「三郎啊,其實這些變化都是你帶來的。你在洮州的做法,在朔方的做法,說實在的,很是震驚了我們這些老不死。以前我們只知道打仗,只知道這些。但是看看你的做法,我們才知道,原來光知道打仗是不行的。打仗打錢糧,鎮守,也一樣靠錢糧。無糧軍心不穩,將士們若家人都吃不飽,又哪有心思打仗。」

「你帶的兵總能出奇蹟,我們都覺得,那是你讓士兵無後顧之憂了,而且讓士兵們有獎賞激勵。大家才敢拼敢打,能拼肯拼。光是坐等朝廷的錢糧,確實不行。朝廷也沒那麼多錢糧,靠上面拔下來那點,日子過的緊巴,飯菜里都沒油水。訓練都沒精力,何談打仗呢。」

「自從我也跟你學了之後,搞了這些,屯田啊養殖啊建車馬行建鏢行修商鋪收租等等,將士們的生活有保障了,關內庫中的錢糧多了,獎賞也豐厚了,大家的積極性很高啊。」

李超微笑著點頭。

其實本來說將軍士兵們去搞這些經濟活動,有點不務正業。但這年頭就是如此,如果只是守在關里,等著朝廷的錢糧,那確實會很苦。

利用點當地條件,不管是屯田也好,經商也罷,都是有好處的。

只要不是借軍隊身份去搞什麼走私回易,而只是讓將士家眷們來參與經營這些,完全是可以也不違規的。

將士家眷們得益,當然也是將士們得好處。

秦瓊在蕭關就做的很好,讓一些將士的家眷來出面經營,然後其它的將士家眷們也能分一分紅利,這樣等於所有的將士都有好處拿。

長安。

長孫皇后從趙國公府出來後,直接去了魏國公府。

「剛剛是看親家去了?」長孫無忌今天休沐在家,很高興的把妹妹迎進家。

「大夫說崔氏一切皆好,半月後臨盆。」

長孫無忌給妹妹沏了杯茶,「知道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