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糾糾武夫、公侯干城

練槍、遛馬,然後烏湖裡游兩圈。

清澈的湖水,自由的暢遊,這種感覺真是只有一個爽字可言。

回城的路上,在碼頭吃了碗羊雜湯。西城的碼頭現在非常熱鬧,一點也不比西城裡差。碼頭港口每天都有許多船進出停靠。除了運貨的船,甚至都已經有了定期前往靈州和豐州的客船,差不多是每半個時辰就有一條。

依靠的貨船多,自然在這裡扛活搬運卸船裝船的力工也多。

許多力工都是寧遠的府兵家眷,也有普通百姓的,甚至裡面不乏一些不當值的府兵的。如今是五月初,雖然田裡需要保水。但寧遠的稻田多是有水渠的,沒有的也都打上了井,架上了井車。

田裡又算是停歇了下來。

百姓們總是停不住的,哪怕現在生活比以前好了,可也想著法子賺錢,讓生活更好一些。有了空閑,便讓年少的兒子去商鋪、工坊里做學徒,甚至有些人把女兒也送去了紡織廠里做女工。

有些婦人甚至也每天到碼頭這裡做點小買賣。

有的男人讓老父在家中照料,自己則到碼頭上來扛工。

碼頭上的力活,都是按件的,扛一件多少錢,當天現結,靈活方便。做一天拿一天的錢,省的牽扯。

碼頭上來來往往的客商,扛活的力工,人多,熱鬧。於是許多沒什麼本錢的人便也在這裡擺起灘挑起擔做小買賣。

挑炊餅蒸餅賣的,還有賣胡麻餅的,也有架個灶台做湯餅賣的。

也有當鋪里的夥計,背著大包袱,裡面裝的是當鋪里死當的衣服,拿到碼頭上向過往的客商、力工們推銷叫賣的。

碼頭上的飲食攤子雖然小,但也不乏不少味道不錯的。

這家的羊雜湯味道就不錯,量還多。

一碗羊雜湯,跟一小盆似的。他家的羊雜湯用羊頭肉、羊肺、羊大腸、羊心、羊肚,加入胡蔥、生薑、大蒜,然後就是鹽,再加一點酒,最後放小蔥和一點香菜。

一碗不辣,但卻很鮮的羊雜湯。

羊雜湯再配上兩個烙餅直接切片麵條似的放湯里,這味道算是一絕了。

就算是扛活的力工,來上這樣的一碗,也絕對的飽了。

好吃,實惠。

早起後,練槍騎馬加游泳,確實肚子較餓,在這裡吃一碗羊雜湯剛剛好。

吃過羊雜湯,李超也不騎馬了,走路散步著去衙城。

到了衙城,進了帥府。

見到了一個意料之外的人。

「李相國,某又來了。」

「王內侍什麼時候來的,怎麼也不通知一聲,我好讓人去接你啊。」

早晨的節衙,已經很熱鬧了。

作為總管朔方八州軍事民政財稅人事等等的衙門,每天要處理的事情大大小小不計其數。雖然現在不打仗了,形勢較緩和了一些,但各地的軍事防禦任務依然不敢放鬆。

而剛剛收復朔方八州,各州地方上的民政庶務也是非常多的。又是丈田量地,均田授地,又是搜括人口,清查戶籍。還要疏通水渠,開挖排水溝。

甚至是新建的幾個邊市,幾條朔方主幹道、驛站網點……

王內侍是跟著褚遂良來的,或者說是褚遂良陪王內侍來的。

過了一些天不見,褚遂良似乎變瘦了,晒黑了。不過人倒是感覺更沉穩了一些,看來下來做實事,對他也還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李超笑著對兩人打招呼,很隨意的微笑點頭,並沒有很正式的客套。

走到廳中一邊,拉開椅子坐下。

桌上已經沏好了茶,他的那個茶杯里甚至已經倒好了茶水,在這裡做事的吏員很細心,已經摸清了李超的習慣,知道他哪個點進來。也知道李超喜歡喝茶,來了肯定就要喝茶,茶沏好的時間剛好,不早不晚。

這又是一個機靈人。

不過李超在想,這樣太機靈的人也許不適合留在身邊。

端想茶喝了一口,夏天到了,得換綠茶了。

王內侍倒也不認為李超是故意怠慢他,笑著自己拉開椅子也坐下,倒是褚遂良,堂堂節度副使,還擔著個宣撫使的名頭,結果被扔在靈州挖了一個多月渠,人曬的黑乎乎的,跟朔方帥府的決策毫無關係。

此時已經沒有了當初剛從長安來時的那股子盛氣了。

他站在那裡有些出神,李超道,「褚副使在這裡可是自己人,總不用客氣吧,自己坐。」

王內侍倒是很隨意,看他的樣子,也不是有什麼急事的樣子。但不長的時間,王內侍都跑了兩次朔方了,這又不可能是沒有事。

估計還是李世民有話給自己,所以派了這位內侍前來,要不然,一道旨意降下就好了。

端起茶杯,一邊品著茶,李超一邊在暗暗猜測王內侍的來意。

其實在李超決定暫停對突厥的全面反擊,並在與郁射設取得了很不錯的談判結果,基本上以和平手段把河曲地拿回來了後,李超就覺得李世民應當早晚要把他召回京去。

畢竟朔方節度使這個官職就是為了收復朔方而特意設的,當初封的時候,朔方還是梁師都的。因此這個節度使的職權大一些,也沒有人說什麼。

但現在不一樣了。

現在朔方鎮那是大唐的疆土了。

大唐連行台都撤了,大都督府都給削了權,軍政皆管的總管府都改成了只管兵的都督,又豈還能再讓他這個管天管地管空氣的節度使存在?

不用打聽,李超都知道朝中肯定有很多人會上書要求撤消朔方鎮,罷除他節度使職。

對於這種事情,李超不想發表意見。

雖然說,從大局上來看,眼下朔方鎮還有保留的必要,畢竟剛剛收復,突厥人也並不就真的那麼友好。讓一個權柄大點的節度使統領朔方鎮,多呆幾年,於大局有好處,於朔方地方穩定也更有好處。

但從李超私人來看,他不能去反對罷撤的提議。

他若是出聲說反對,那別人會誤解他戀權。一般的人誤會倒沒什麼,萬一李世民誤會了,那就不好了。

正常情況下,李超若是聽到這些風聲,那他應當主動上折,請求入朝。

不過他現在確實還沒有聽到這種風聲,或者說半月談的邸報版塊上,沒有提及這些。如今的半月談終於是成功的拿下了替朝廷發邸報的任務。

半月談現在是十天一期,每十天,朝廷的秘書省會編輯一份朝廷時政消息,交給半月談報社。半月談報社將內容排版印刷,然後發行。

印這些朝廷不給錢,但有一個好處是,朝廷讓天下十五道三百餘州一千多縣的衙門,都拿一份。其它的各衛府各部寺,反正是各衙門有一個算一個,都拿一份。

這算起來,起碼三千份,都不給錢的,都是報社免費送的。當然,報社只負責印刷發行,如何把這些送到各衙手裡,這是朝廷的事情。

朝廷其實是用天下的驛站系統,把每期的半月談送到各地衙門手裡。最低一級,就算是縣衙還有各個軍府了,再往下,要看報就只能從上級衙門抄錄了。

接下這差事,好處也是有的。

那就是擴大了半月談的影響力,半月談打起廣告來,收費更多了,給人寫個人傳記的時候,收的錢也多了。

許多人都以為半月談是朝廷辦的報紙,是官方大報呢。

其實這報紙到現在,還完全是李超的私產。

現在的半月談,還小心翼翼老老實實,沒有做出半點逾越舉動來。但以現在這種勢頭髮展下去,這早晚會很驚人的。

一般來說,半月談上登載的朝政消息,那都是真正的官方消息。上面經常會節選一些近期朝中重要的消息,就包括了官員們的奏摺。

既然半月談沒有登官員們上奏要罷撤朔方鎮,要他李超滾回京的消息,那李超當然可以當做是不知道了。

如果不是要召他回京,那莫不是因為他送的那面鏡子的事情?

一面鏡子而已,幾塊錢的東西。

王內侍也喝著茶,本以來李超會主動的詢問呢,結果李超卻毫無主動的意思。

放下茶杯,王內侍笑笑。

「李相國可知陛下差某此趟前來所為何事?」

「這我可猜不著,王內侍不妨直說。」

白白胖胖的王內侍搖了搖頭,「都說相國是個風趣之人,某可著實是沒發現啊。此次前來,其實是三件事情。」

「其一,陛下對於相國收復朔方之功,非常讚歎。陛下特賜平章陛下手書一封,以為嘉獎。」

李世民給李超寫了一副字,就四個字,國之干城。

隨這副字賜下的,還有賜鐵券恕一死。加上李淵恕的那次,李超現在有兩塊免死鐵券了,若是李世民肯講道理認賬,那李超以後可以犯兩次死罪都不用死。

當然,這種事情也就是說說而已,別說犯兩次死罪,真犯了一次,估計都要立即被砍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