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李超離開後,李淵獨自一人繼續喝著酒。

「真是一個聰明的人,希望能夠一直這樣聰明,不要聰明過頭就好。」就在剛才,李淵出言試探張超,向他問出了換儲這樣重要的問題。若是張超剛才敢對這件事情,有半點個人看法,不管他的回答是支持哪位皇子,李淵都會毫不留情的出手對付這位他剛賜姓厚賞的功臣。

因為只要張超敢回答這個問題,那他就已經逾越了本份。廢嫡換儲這樣的大事,唯宰相們可以提意見,還輪不到一個檢校大都督來插手。

一個已經守不住本份的人,就不是一個好臣子。哪怕他剛立大功,可李淵一樣不能留。好在那小子還沒有被功勞賞賜給迷了眼糊了心,還知道什麼當說什麼不當說,知道什麼叫本份。

這就好,他還挺喜歡這小子的,要不然也不會特別賜姓。如今可不是剛起兵的時候,李家的國姓可不是隨便就賜的。給這小子加隴右道大都督,授左翊衛大將軍,那都是破格再破格了。

要不是北朝以來的風氣,加上大唐新立,一般情況下,臣子哪可能如此躍升。二十二歲的左翊衛大將軍、隴右道大都督、上柱國、光祿大夫,甚至短短兩年時間裡,就從一介白丁晉陞為了武安縣開國公。

李淵捨得官爵錢財賞賜,但也有前提,那就是這個臣子得忠心,得守本份。如李世績,就向來很守本份,在太子和秦王之爭中,一直表現的都很不錯,沒有鑽營投機。

再比如李靖,功勞很大,但卻不爭功,任由大功都讓李孝恭領去了。雖然李靖曾經要告發他謀反,差點壞他事,但李靖不捲入朝堂爭鬥,認真實幹,這就是好樣的。現在,也一樣得到他的重用。

李世績如今是河東道大都督,李靖是嶺南道大都督,李超也新加隴右道大都督。

只要是忠心且守本份的臣子,李淵不會在意他們的出身,不會在意他們的年齡,他能量才任用,甚至願意破格重用。

唯一的一點,就是不能捲入到皇子們的爭鬥中去。

現在太子和秦王之間的事情,已經夠讓他煩心了,他絕不容忍那些大臣特別是那些武將們公開捲入。

李藝跋扈驕橫,這些都不是李淵要動他的原因。李淵動他,皆因他公然的投入東宮,李藝又不是東宮官員,他是朝廷重臣,卻為太子奔走,這就是犯忌。

李藝是愚蠢的,張超是聰明的。

李淵喜歡聰明的,討厭蠢貨。他知道張三跟太子關係不睦,也知道張超跟秦王現在關係好,但只要張超不要太過了,他也不會怎麼樣。

端起酒杯,李淵又喝了一杯。

喝完後,李淵又頭疼了,自己該怎麼選擇呢。廢太子還是保太子?廢太子,那就換儲,立秦王為太子,把建成和齊王分封到蜀地或者嶺南去。若是保太子,那就得盡削秦王之權,也要把他分封到嶺南或者蜀中去。

可是李淵猶豫不決。

他想保太子,宰相們也是保太子,但天下還未太平,此時把世民封到蜀地,這於大唐江山也不好。

天下還未穩固啊。

有世民在京,就算不給他實權,可萬一有事,也還能馬上就啟用他。就如平劉黑闥,比如隴右防吐谷渾。

再等等吧,等再過幾年,滅了梁師都、苑君璋,等朝廷和突厥決戰,等到大唐的江山穩固之時,那時再給世民封到蜀地或者嶺南去。

李淵端著酒杯來到一邊,那裡地上鋪著一幅巨大的地圖。

由多張羊皮拼湊而成,天下山川盡在其上。李淵腳上只穿著襪子,手裡提著一根龍頭杖來到這幅佔了半邊殿的地圖上,走到了長安北面。

在橫山以西,那裡就是夏州,夏州在延州、慶州之北,在橫山山脈西北。

那裡的地形已經完全不同,是戈壁、荒漠,沙洲,往西和往北,是西套和東套。

在這片布滿沙漠、戈壁的地方,夏州、鹽州、宥州、勝州等地分布其間。

梁師都也正佔據著這片地方。

梁師都本是夏州朔方人,世為當地豪族。隋時為鷹揚郎將,大業末,被免官回鄉,於是交結黨徒起兵造反。佔據朔方,與突厥連兵,後攻佔雕陰、弘化、延安等郡,於是自稱皇帝,國號為梁。

突厥始畢可汗特送狼頭大旗,贈以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稱號。

梁師都又引突厥兵佔據河套,攻拔鹽川。

此後幾度進犯靈州,佔據了西套。

雖然李淵也曾經借過突厥兵,但李淵現在最討厭的也就是突厥,和突厥人的狗。

本來梁師都也敗於唐軍之手,可這個無恥之人,派人向突厥可汗聲稱,「隋亡之後,中原裂為四五小國,勢均力弱,全都爭先依附突厥。如今唐滅劉武周,國勢益大,兵馬四齣。師都不久將亡,但下次就輪到突厥了。望可汗像魏孝文帝那樣,率兵南下,師都願為嚮導。」

若不是處羅可汗突然去世,兵馬未出,突厥早兩年就已經南下進犯了。

「梁師都不除,卧榻不安啊。」李淵想到張超那句話,覺得非常不道理。

「下一個目標,就是梁逆!」

李超出了太極宮,老爹他們已經在那裡等候許久了。

「恭喜三郎,得賜國姓,無比榮耀,從此與國休戚,榮耀永固!」

韋雲起笑著拱手,蘇定方等人也齊聲稱賀。

老爹臉上也笑呵呵的。

看來他確實沒有想錯,這時代的人,對於賜國姓還真是非常願意的。

李超笑笑,「也恭喜大家了,渭河邊虛驚一場,回頭就是金殿加官!」

韋雲起升了定西都護,蘇定方升了洮州都督,馬周升了洮州刺史,其它許敬宗、李守素等也都因此跟著升了官。

連程處默、崔琰他們,也都因此得到了上金殿的榮耀,出來時得到通知,他們也都升了本品。實職沒變,但階官升了,以後俸祿也漲了。

老爹現在改叫李鐵槍,他還是寧民縣開國伯,這次還得了一百戶的實封。老爹很高興,伯爵了,全是沾兒子的光啊。

「走,回營去!」

來時大家擔心不已,回去時則是騎著高頭大馬,一路上春風得意。

馬周騎馬與李超並行,「恭喜三郎,升大都督了。」

「其實要是可以,我倒更願意留在洮州。那裡好不容易弄出樣子來了,以後能坐享其成了,陛下卻調我去隴右了,還是個校檢,到了那邊,兩眼一摸黑,又得重新來過,勞碌命啊。」

馬周呵呵。

他對張超是真挺感激的,沒有張超的知遇之恩,就沒有他的今天。他一個寒門士子,今天能成為一個上州的刺史,三品的官啊。這幾乎全是沾了三郎的光。

「三郎,我其實倒挺想跟著你去涼州的。」

「別,以你的才能,足夠主掌一州了。洮州你也熟悉,那裡的人也還是我們先前那些人,暫時一兩年內朝廷也不太可能把人全換了,你在那裡主政,能適應的更快。再說了,我在洮州也還有不少的產業呢,不在洮州當官了,可也還想在洮州賺點錢呢。何況,咱們灞上那麼多老鄉如今都在洮州安家落戶,你在那裡當刺史,怎麼說也是自己人啊。」

「三郎,謝謝你。」

「說這種客套話幹什麼?」

「三郎,以後我會繼續照著你之前訂下的那些政策方略實行的,我會好好的打理洮州,不會辜負你的一片心血。」

「那不僅是我的心血,也還有你的心血,還有其它官員將士們的心血,那是大家一起奮鬥努力的結果,好好珍惜。」

一行經過長安的街道。

贏得無數注視的目光。

長安城雖大,但卻如同一個四處透風的城池,渭河邊、金殿邊發生的事情並沒多久,卻早已經傳遍了長安城。

街頭巷尾,東西兩市,坊間里巷,大家都在談論著這一最新事件。

有人感嘆張文遠了得,也有人在說羅藝愚蠢的。

「了不得啊,才二十二歲吧,已經得賜國姓,列入屬籍了。」

「可不是,都已經是縣公了。」

「何止啊,還是上柱國、隴右大都督、左翊衛大將軍呢。」

「你們說,李大將軍什麼時候能封王呢?」

「我覺得不出十年,李大將軍肯定封王!」

……

牛見虎笑著對李超道,「三郎,你什麼時候能封王啊?」

張超瞪了他一眼,這事能亂說?

「張三哥變成了李三哥,還真有些不太習慣呢。」

「我自己也不習慣呢。」張超無奈的道。

「三郎你好像不太高興陛下賜姓?」李感問。

張超搖了搖頭,問李感,「你以前叫徐感,現在叫李感,你當初是啥感覺?」

「挺好啊,國姓呢,與國休戚,榮辱與共,多好。」

好吧,當他沒問。

出了長安,李超便揮鞭加快馬速,還不知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