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等的就是今天

等五更送上,4200票加更!

秦漢以前,青海一帶被稱為羌戎之地。

諸羌名目繁多,党項羌、雪山羌、白馬羌、白蘭羌、白狼羌、白狗羌等等,這些羌部一直生活在青海以及藏北、川西等一帶。

到了七世紀,也就是此時,青藏高原活躍著許多部族。

除了山南的悉補野部,也就是吐蕃本部外,還活躍著許多大小部族。

其中勢力很大的就有阿里地區的象雄部,以及藏北羌塘高原的蘇毗兩大部族。而在青海地區,則有吐谷渾一家為大,另有附屬的党項,還有依然獨自生活的白蘭羌、多彌、白狼羌等部。

比如冶利七部是吐谷渾族,本是鮮卑一支,後改族為吐谷渾。他們在河曲一帶游牧,在他們的西面北面一帶,則是党項諸部。

越過積石山脈,則是白蘭羌,再往南是多彌,再往南就是蘇毗部。

白蘭羌的位置大約在青海的玉樹東北一帶,多彌國則是在玉樹附近。蘇毗在更南面一些。

白蘭羌離白冶利部營地只有四百多里,哪怕繞點路,也不會越過千里。在草原上,千里都不是什麼太遙遠的距離,幾天的行程而已。

「這個白蘭羌,是我們的幫手?」

一群文武看著張超掏出來的那副手繪地圖,被上面精細的描繪給震到了。山川河流,繪製的十分清楚。不是一般的清楚,大一點的河流都有繪製,甚至山有多高都有標記。

山有多高,河有多寬,哪裡是可通行的山口,一一標記的清楚。

這張地圖還有一個驚人的地方,在於上面標註了許多部落的名字,上面還有每個部落的實力。

比如這個白蘭羌,距離白冶利部直線距離才四百餘里,實際路程也不到千里。而這個部落的實力,讓他們有些吃驚,居然有勝兵萬餘!

而白蘭羌西南的多彌國,相距白蘭羌只有二百里,也一樣的有勝兵萬餘。

勝兵萬餘,這個實力可就很強了。

冶利七部,加起來也不過勝兵兩萬。党項羌八大部族加起來,也不過勝兵三四萬而已。

「白蘭羌跟党項羌和吐谷渾算是世仇!」張超再次輕飄飄的說出了一個讓馬周等人激動的事實。

羌人先秦時代就在青海一帶生活了,可為何一直都沒有怎麼成勢,甚至讓西晉時從東北遷來的鮮卑慕容的一支分支給做了主呢?

因為羌人最好內鬥,部族眾多。這些部族可沒有什麼部落聯盟,平時聚族而居,也是游牧,與其它部族間多有爭鬥,然後他們還記仇。一旦打過一次,那以後就是世仇,動不動就要弄點獵頭之類的。

因此諸羌過了上千年,也沒有形成一個聯盟,更沒有形成一個國家。一直散亂無序,吐谷渾後來,都成了老大。

諸羌中党項人後來投了吐谷渾,實力算是比較強的。更有不少,早在漢時就被征服,遷往了中原內地。

但在西南一帶,還是有許多羌族依然過著自己的傳統生活。

如玉樹的白蘭羌、甘孜的白狼羌,實力都很強,吐谷渾曾經想要征服他們,雙方打了不少仗,加之白蘭羌與党項羌早就是仇人了。

說他們是同一族,他們自己都不認。

張超在洮州開邊市,就有白蘭、白狼、多彌這些大部族前來貿易。

白蘭和多彌都盛產黃金,張超用茶葉、絲綢換他們的黃金,沒少賺。白蘭羌和多彌他們對於與洮州的貿易也很滿意,因為他們覺得跟洮州貿易,金子換的東西多。

此時的吐蕃雖然在朗日論贊率領下,吞併了蘇毗和象雄兩大部族,但實力還沒有擴張到青海東南一帶。

歷史上,要到松贊幹部的時候,大將祿東贊帶著十二萬大軍,進攻多彌,還先敗後勝,好不容易才吞滅了多彌。後來又滅了白蘭羌,再之後滅吐谷渾,征服党項羌、白狼羌。

此時,白蘭羌和多彌還是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

遠交近攻!

這是最實用的一招。

冶利是張超進攻的對手,而党項又在冶利邊上,隨時會支持冶利。張超要對付的就不僅是一個馮利部,還有隨時可能出手的党項人。

既然冶利人可能拉著党項人幫忙,那張超自然也會找打手。

張超早就有安排了。

在兩月前,他就秘密的派人去了白蘭國和多彌國還有白狼國三國,找這三個實力強大的部落聯盟。

張超沒說借兵,而是直接說聯盟。

大唐與他們三家聯盟,一起進攻党項羌和冶利部。

張超甚至都沒開口給什麼報酬,只是承諾事成之後,到時三國就能與大唐方便的貿易,不用再受這些吐谷渾和党項羌的攔截、搶掠,以及徵收過路重稅了。

他承諾以後每年至少給每部十萬斤的茶葉交易額,三國可以用黃金也可以用牛馬、皮毛等交易。另外絲綢、布匹這些,也會加大貿易額度。

草原人都需要茶葉,處於高原上的這三國更需要,一年十萬斤茶葉,還是一個比較優惠的價格,他們當然利於接受。

而且他們對於出兵打吐谷渾,打党項羌,更樂意。他們早就想要打他們了,只是以前打不過而已。

現在有了大唐這麼強力的一個幫手,自然樂意。

三國與大唐基本上沒衝突,因為隔的太遠。

如今聯手打吐谷渾,以後還能做生意,不必再讓吐谷渾、党項羌在中間阻攔,不用忍受他們的勒索、搶劫,三國都很願意合作一把。

「他們真的會出兵?」

許敬宗有些擔憂,隔著上千里呢,誰知道這三個盟友靠不靠譜啊。萬一到時他們不來,那豈不是他們要單挑數倍於已的冶利、野利二部?

「我再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就在我們出兵的那天,三國已經合兵一處,在氂牛河邊與我的使者一起歃血為盟了。他們已經按約定的計畫,先行發兵,事實上。如果一切順利,此時他們應當已經到了冶利人後面的党項羌人背後了。」

一群人直吸冷氣。

這招遠交近攻,好……賤啊。

用盟友對付冶利人的幫手,這麼一來,冶利人就沒有了援兵了。

————

青海湖,西岸不遠。

吐谷渾的都城伏矣就在此處。

「伏矣」為鮮卑語,漢意「王者之城」。

這座吐谷渾王城,有內外兩城。外城南北長約四百餘丈,東西約同。內城為一方形,四面各約七十丈。

城池是漢城方格,距離青海湖只有十五里,旁邊還有一條大河經過。

不過這雖是王者之城,但其實吐谷渾人更喜歡居住在城外的帳篷里,哪怕是住在城裡的人,也喜歡搭帳篷住。

建這樣的一座城池,更多的是一種象徵。

四方商旅在此貿易,交易勝過王城的作用。

城外,吐谷渾大汗慕容伏允的汗帳就設在河邊。

慕容伏允正和唐使唐儉商議著和親的內容,事情都談的差不多了,但唐儉突然提出一條,大唐公主尊貴,須吐谷渾太子親往長安迎接。

吐谷渾大汗慕容伏允的太子原本是慕容順,可早年因為一直在隋做人質,後來更是成了隋皇用來分裂控制吐谷渾的傀儡,因此慕容伏允早就廢了這個太子。

他一直重用的是次子尊王。

慕容伏允如今立此子為太子,太子叫達延芒波結。慕容伏允想為他求娶大唐公主,大唐倒是表現的挺好說話的。

但現在突然提出,要讓太子親去長安迎親。

慕容伏允不太願意,因為唐儉一開始甚至說讓他們父子倆一起去。

慕容伏允在隋朝時是去長安朝拜過的,對長安不陌生,知道長安繁華。可也吃過中原的虧,當年都亡了國,隋末好不容易才復的國,並不想去了長安回不來。

他讓太子去,可太子也不想去,他擔心去了就回不來了,到時萬一大汗之位讓他哥慕容順給奪了去,豈不冤死。

大唐公主雖金貴,可也沒金貴到那個份上。

唐朝願意嫁公主,可非得讓太子去長安迎親。

太子想娶公主,可卻不想去長安。

於是乎,本來一切順利的談判,到這裡卡住了。慕容伏允提出好幾個替代方案,比如派吐谷渾的王去迎親,或者多給牛馬等等,反正唐儉油鹽不進,就是要太子親迎,要不然就是沒誠意。

今天慕容伏允在汗帳設宴,請唐儉一行唐使吃酒喝肉,還想再勸勸他。

結果吃到一半,外面有人送了信進來。

信看完,慕容伏允臉上笑容全沒有了,甚至非常難看。

上次唐軍滅了吐谷渾冶利七部中的黑冶利部,俘虜其兩萬餘口,慕容伏允因為是黑冶利先動的手,還是越界襲擊,結果反被唐洮州兵給殲滅,他怒雖怒,卻找不到發難的理由。

主動挑事,反被人給滅了,他有什麼臉去跟唐使爭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