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失算

洮州。

張超和馬周等巡視著正在趕築的六個軍府。三驃騎三車騎,六個軍府就是六個軍堡。軍堡並不大,由張超親自設計,其實就是採用的夯土城堡。

城堡都不算大,但完全就是以軍事防禦為目的打造的。擁有內外城,還有瓮城,有壕溝有弔橋,每堡只開兩門。都沿著洮河和潭水修建,每個軍府附近的山上,還修有烽火台,附近道路上,修有墩堡。

每個軍府裡面,都只駐軍,並不住百姓。

府兵們平時居住在附近的六個鄉里,與民眾混居生活,閑時種地。但輪流抽調到軍府值守。

朝廷給了洮州府兵一個特殊待遇,今年內免番上。

洮州的府兵今年不需要輪流去長安戍衛,從明年開始,五千府兵將編成八組,每八個月輪流一次上京番上。

不去長安番上,但在軍府戍衛還是需要的,依然是八番。每番六百餘人,一次當值一個半月,一年剛好輪守一次。

每次一個軍府剛好只有百人左右當值,須駐守軍府,還要輪守烽堡。

另外張超規定,一班駐守軍府,兩班訓練。兩班士兵在軍府里進行訓練,同樣是一年輪一次,一次一個月。這樣實際上,軍府里就有三班士兵當守,一班戍衛兩班當值,一遇警事,也能反應過來。

除此外,張超還特別下令,除鎧甲、強弩、長矛須存儲在軍府的武庫中,由軍府保管外。府兵們可以將橫刀、弓、長槍攜帶在家,並要求,平時不管是耕種還是出行,府兵都必須佩帶橫刀和長弓,以做警惕。

處於邊關之中,張超必須得小心謹慎。

再加上把百姓青壯也實行保甲制的聯防聯保,設立了鄉團民防,同時讓他們分班訓練、當值,進行巡邏檢查,也算是大大的提高了洮州的防禦能力。

分田丈地工作進行的很順利。

洮州沒有剩下多少人,大量的土地被收歸官府,這些地基本上被張超定為公廨田,以作為官府的辦公經費。

剩下的五千府兵,也都如願分到了自己的田。

一人三百畝,兩百畝較好的地,一百畝荒坡。那兩百畝地能種糧食,一百畝谷地,一百畝坡地,不有一百畝是山地,可以種樹。張超沒有食言,大家也很高興。

官員們也分到了許多田地,不論文職還是武職,有職就有一份職田,還有一份官人永業田。若是有爵有勛,還另給了一份勛田。

因為上次朝廷給了洮州府兵們都起碼授勛兩轉,因此洮州的府兵們都有勛,張超就是據此多給府兵們分了許多田,這些田算是勛田,也是永業田,朝廷都挑不出他理。

田分了下去,士兵們也因此很高興。

真真切切的看著一片片的土地周圍,都立上了自己名字的界牌,這種衝擊力是很強的。有了地,心裡就充實多了。

「先把六個軍府建好,然後建一些墩堡,也把烽火台都修好。接著,就給大家修房子。」

軍府只是駐軍之用,府兵是不能帶家眷生活在裡面的。因此府兵還得另修房子,所有的府兵也是根據他們分到的田地,居住在所在軍府的鄉里。

張超希望這些府兵能和百姓集中居住,把村子修成寨堡。擁有一定的防禦能力,畢竟是邊關上。

遇襲擊,能夠堅持一些時間,以待官軍救援。

「事情真的很多啊!」張超感嘆著。

地是分下去了,可現在都沒時間墾荒種植,只希望府兵們的家眷早點過來,到時能搶著時間種上一季。

六個軍府圍繞著兩個縣城,墩堡又圍繞著軍府,各個鄉再由堡寨串起,這就是張超的計畫。

移民實邊,屯田戍守,且耕且戰。

不但要把這裡充實起來,還要讓這裡成為一個防禦力很強的堡壘群,讓羌氐鮮卑吐蕃人根本無從下嘴。

「不知道會有多少府兵的家眷願意遷來!」

「我們開出了這麼好的條件,怎麼也能引來萬把人吧!」馬周道。

「但願吧!」

好在張超的五千府兵,有三千多原來是天子禁軍,都是些精銳的士兵,要不然,都是五千少年新兵,張超可不能這麼輕鬆。

長安。

朝廷要把上次招募的上萬募兵留在隴上,早不是什麼新聞。

一大早上,王永安和李崇高就坐到了一起。

最近長安狼李崇高有些低調,他老子因為殺人奪妻之事,被削掉了爵位,被下旨在家反省。李崇高也受了影響,廬陵王降為廬陵郡公,直降兩級。

王永安倒是很快又抖了起來。

他爹因受廬江王牽連,被從幽州調回。結果上次又隨太子去幽州征討突厥,回來後,就被太子舉薦,授為使持節、同州都督,羽林軍將。雖然同州刺史之職,另授他人,不如秦瓊之前好樣身兼刺史和都督二職,也沒加兵部侍郎,但因為父親之功,王永安得了個湯陰縣男的爵位。

就著張記的五香牛肉乾,喝二鍋頭,確實是種很好的享受。

「這張家溝二鍋頭,比我們自己釀的那玩意就是好喝,一喝就能喝出來。」李崇高砸巴著嘴。

「確實,咱們費了那麼多心思,這酒釀出來總不對勁,差了點什麼。」

「也無所謂了,反正長城外的那些蠻夷也喝不出什麼來,咱們這摻與的燒刀子和假冒的二鍋頭,不照樣賣的那麼火,錢賺樣大賺。」

王永安笑笑,「我有一個賺錢的好買賣,不知道你願不願意一起做呢?」

「什麼賺錢好消息?」李崇高這人沒什麼追求,上戰場沒膽識,進朝堂沒能力,只剩下賺錢和享受了。

「張三被發落在洮州,這你知道吧?」

「知道啊,便宜那王八蛋了,要我說,就得把他扔到沙州去。」說到張超,李崇高不由恨恨道,若不是這個張三,他爹現在還是廬江王,他也還是廬陵王。

「朝廷不是下了道旨意,把上次新募的兵,還有秦王帶去的那一萬禁軍,全都給留在了隴右嘛。隴右上次損失了很多人口,邊界空虛,朝廷把那一萬多剩下的禁軍和募兵留在那裡,又下旨遷他們的家眷過去。」

「這裡面有什麼商機?」李崇高不解。

「當然有啊,你想想看,這一萬多人以前是幹嘛的?是長安的天子禁軍和長安周邊的鄉民啊。他們家多少都有些地的,現在他們遷去隴右,按朝廷的規矩,他們可以把朝廷分給他們的地賣掉,不論是口分田還是永業田,都允許賣掉的。」

長安周邊的地一向是很值錢的,因為這裡畢竟是京畿,達官貴人無數,有錢的人多,地因此值錢。開國之初,朝廷拿了不少地均給那些百姓,因此這些要遷走的人手裡,多少會有些田地的。

哪怕一人十畝二十畝的,可是一萬多戶,那加起來可就是幾十萬畝啊。

若是能趁機低價收下這些田,轉手再買掉,到時隨便也能賺上幾倍啊。特別是把零散的田收起來,調一調,弄成一些大片的整塊地出售,能更值錢。

「就算收一畝地我們只賺一貫錢,可是如果能收上十萬畝,可就是十萬貫啊,這生意難道不賺錢?」王永安笑呵呵的道。

李崇高眼睛一亮,「我怎麼就沒有想到呢,果然是個賺錢的買賣啊。」

「不止呢。」王永安有些得意的道,「還有那些人遷走後,宅基地,房屋、樹木、傢具等等,這些東西我們都能便宜的收下,到時轉手一賣,不是又能賺一筆?」

「破房子舊傢具,這些東西誰要,能賣錢?」李崇高搖頭。

「當然是能賺錢的,你想,這些人要遷走,肯定不能帶著這些東西走的。急切間,想賣也一下子賣不出吧。咱們趁機壓壓價,跟收垃圾一樣的收上來,隨便花幾個錢。然後再歸置歸置,慢慢的賣出錢,怎麼也能比收的價高吧,積少成多,這賺的自然就不少了。」

「確實是這個理。」李崇高點頭。

灞上。

廬陵郡公府上的奴僕四齣,挨家挨戶的詢問賣地賣房的事情。

「聽說你兒子在洮州點了府兵,你們是否打算去洮州?」一個管事帶著一群家丁問。

「正打算去呢。」

「那你們的田地房產樹木傢具這些帶不走的,要賣吧?」

「是要賣的。」

「這樣吧,你把這些都賣給我。你家有多少地,多少樹木,幾間房啊?」

「二十畝地,兩間窯洞,一百來顆桑樹棗樹咧。」

「嗯,這樣吧,房子田地還帶你的傢具宅地和樹木,我們全給你收了,六萬六千錢,祝你遷移六六大順。」

有個人馬上擬了份契約,遞到面前。

「按個手印,六萬六千錢就是你的了。」

誰知道,戶主卻搖了搖頭。

「我不能簽!」

管事臉一沉,「可別不識好歹!」

「真不能簽,我家的房子田地樹木全都賣掉了。」

「賣了,賣誰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