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交易所和拍賣行

「第一批商品,茶磚。每片茶磚一斤,一箱共有十六片。現在我們一共有五百箱,共八千片茶磚。最高價每片五千錢,我每次喊價減五十文,有意者出價。」

張超的拍賣不只是往高競價,對有些商品也採用往低喊價的競價模式,甚至有時乾脆是混合模式。

比如現在,張超把所有漢商的茶葉都集中了起來,統一競價。從高往低報,競爭者可以在自己滿意的價格時競拍,數量也隨意。

「現在,五千錢一片。」

這個價格略高,沒人出價。

一直喊到四千這個原來商議好的參考價時,有人出手了。

「四千錢一片,我要十箱。」

「四千一片,有沒有人也要出價?」

「四千一片三次,好,四千錢一片,十箱一百六十片,成交!」張超一錘敲在面前臨時打制的那張桌子上。

「請那邊交錢!」

有張超的親兵把那冶利部的商人帶到孫伏伽面前,「十箱茶磚,六百四十貫錢,請付庄票!」

那人付了庄票,又回到自己的位置。這是個大商人,能一口氣拿出六百四十貫庄票,證明他存在張超那的貨物起碼價值六百四十貫。

「三千九百五十文。」

「三千九百文!」

「我要十箱!」有一個番商出價了,茶葉總共只有這麼多,雖然都想便宜一點,但越到後面,茶葉可就越少了。而且這個拍賣模式有趣的地方在於,如果一個價位出現了兩個競爭者,那就轉為往上出價,價高者得的模式。

因此,並不是說越到後面,越便宜。

「三千九百文一次,三千九百文兩次,三千九百文三次。好,恭喜這位吐蕃來的商人,你成功以三千九百文一片的價格,拍下十箱一百六十片茶葉,請到那邊用庄票付款!」

……

「好了,我們現在還剩下一半的茶葉,現在的價格是三千八百文一片了。三千八百文,有沒有出價的?」

「三千八百文,我要一百箱!」一個党項羌族商人出價。

只剩下了二百多箱茶葉,這人一下子要一半,這讓許多想買茶葉的商人都緊張起來。

「三千八百文,我也要一百箱。」

「很好,現在出現了兩個競拍者,那麼現在按規矩,兩人可以往上加價,每次加價也是五十文,價高者得!」張超一臉微笑。

「三千八百五!」

「三千九!」

「三千九百五!」

「四千!」

價格很快突破了四千,最終被党項羌商人以每片四千五的價格拍下了一百箱,這比參考價四千一片高出了五百。

「各位,還剩下一百五十箱茶葉,現在從四千五繼續往下報價!」

「四千五有沒有人要?」

張超喊到四千的時候,又有人出價了,要十箱。這次沒人跟他爭,他以四千的價格拿到十箱,讓他得意非凡。

馬周和岑文本坐在一邊觀看著,「這樣的交易模式還真挺新鮮的。」

「是啊,這個價格,忽高忽低的,誰也說不準是什麼價,反正看各自的出手時機,運氣好的三千九百文也拍到了,而有的人卻用四千五的價格拍下,還有的四千。」

價格完全不一樣,不過張超事先和那些茶葉的擁有者們約定好了,茶葉一起拍,最後拍賣所得錢款,扣除張超的手續費後,取一個平均價,然後按各自茶葉多少,把錢給他們。

「最後剩下十箱茶葉了,還沒有買到的可要抓緊了,現在是五千五一片的價格,五千五有沒有人要!」

「五千五,十箱全要了!」一個吐蕃商人紅著眼。

「五千六,十箱全要!」

所有番商都知道,這是最後十箱茶葉,最後的價格一路飆升,最終以七千一片的價格成交,幾乎是參考價的近一倍了。

五百箱茶葉,最終全部拍賣光了。

馬周拿著算盤啪啪啪一打,很快得出了一個平均價。

「每片茶磚參考價四千,最終成交價為五千三!漲幅三成多,差不多是漲了三分之一!」

那些擁有茶葉的漢商們都非常高興,不但茶葉賣掉了,而且賣的既快也價高。這可比約定的一片四千多了一千三啊。

「這個拍賣的模式真不錯的!」

「是啊。」

「比起我們一個個的跟那些番商賣快多了,還省得同行互相拆台降價呢。」

因為先前張超作保,每個商人手裡都換到了庄票,因此茶葉商人們並不用擔心這些人拿來交換的商品是他們不想要的。

茶葉賣完,然後賣馬。

馬則要複雜一點,要分成公馬、母馬、騸馬,還要分成不同的年齡。根據不同的情況,分成了多個組。

然後開始拍賣,一樣是從高往低叫價,如果出現兩個以上商人對同一價位一起出價,則轉為往高競價,價高者得。

「母馬兩千錢一匹,這批總共一百三十八匹,是一到四歲口,兩千一匹有沒有人出價?」

經過之前拍賣茶葉的經歷,許多商人也學聰明了,知道並不是越到後面越便宜,相反越到後面反而競爭更激烈,往往會叫出更高價。

因此現一喊價,就有人競爭。

「我要二十匹!」一名漢商出價。

沒人競爭,他成功以起拍價拿到二十匹。

拍賣繼續進行著,不時有人出價,也偶爾有多人出價。

「我有一個疑惑,這樣競拍,大家都用庄票付錢。可那些最後什麼也沒拍到的人怎麼辦?他們的貨被拍賣掉了,自己卻沒拍到貨?」孫伏伽問出了一個問題。

「我們給這些商人開的庄票,都是用貨物抵押的,有多少貨才開了多少票。最終買與賣,是相符的。」馬周給孫伏伽解釋。

「打個比方吧,胡商帶來的所有商品,價值兩萬貫,漢商帶來的東西也值一萬貫,兩相加起來我們開了三萬貫的票,然後他們參與拍賣。三萬貫的票,正好拍到三萬貫的東西。」

「可我們開票是按每樣東西的基本價,但拍賣價格卻有高有低啊!」

「也是一樣的,每個商人拍賣,都只能在自己擁有的庄票數額內競拍。有一千貫,就只能拍一千貫商品,超出是拍不到的。雖然確實拍賣價格會有一些起伏,但影響不了整個交易。而且你別忘了,這裡面也有我們的許多貨物,而且張記商鋪開庄票也是收費的,拍賣也是費的。我們可以最終拿我們手裡的商品和賺到的手續費,來做最後的調整的。」

孫伏伽還是有些聽不明白,感覺太繞了。

「好比我本來有一百箱茶葉,價值六百四十貫,我的茶葉賣拍出去了。而我想要買牛,但結果沒有這麼多牛,或者牛已經賣掉了,我手裡最後拿著六百四十貫庄票,怎麼辦?」

這是一個問題。

交易本來講的是以物易物,可現在這樣,如果自己的貨賣掉了,但自己去沒買到貨,自己拿著這六百四十貫庄票,有什麼用呢?

「按照正常情況來說,如果你有六百四十貫庄票沒花出去,那麼定然會有六百四十貫的貨物沒有賣掉的。若是出現了這種情況,也沒有關係的。」馬周是對張超的這個交易模式比較了解的人。

「出現了這種情況,或者說,必然會出現這種情況的。比如你的茶葉賣掉了,可你沒買到想買的牛,交易剩下沒賣掉的商品里卻沒有你想要的。那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聯繫番商,看誰有牛,然後跟他預訂,讓他們組織一批你想要的數量的牛過來給你交貨。」

「可我手裡已經沒有茶葉了,我要拿什麼交易呢?」

「這個我們會與那個賣牛的商人提前談好,他需要什麼交易,我們會另組織貨物,到時你把手裡的庄票給我們,我們把牛給你,至於那牛商,購牛的商品由我們給他。」

孫伏伽點了點頭,「那這次貨沒賣出去的人呢?他們拿貨抵押得到庄票,買到了自己想要的,可自己的卻沒賣掉。」

「那他的貨我們吃下來,聯繫其它的商人,或者下次再賣。」

不管哪種經營模式,總不會是完美無缺的。

張超實際上就是開了一家交易所,把商人們的貨物拿到他這裡來,促成更多的交易。但也會出現一些小問題。

「沒買到貨的,我們給他組織預訂。買到貨,但自己貨沒賣出的,我們把他的貨吃下來,拿回洮州城去賣。或者以後就在這裡開商鋪放在這裡寄賣也行。」

按張超的這個交易所模式,是先拿貨估錢,然後開庄票,最後拿庄票去買自己要的貨,最終自己的貨賣掉後,把庄票又還給張超,這是一個循環。

如果自己貨沒賣出去,庄票又花掉了,他們就沒有庄票可以交還,也就欠張超錢,他的那批沒賣出去的貨,就得歸張超所有,其實等於就是張超買了他的貨而已。

最終有沒買到貨的,張超就得另外去聯繫一批貨,來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