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待我君臨天下,許你世代榮華!

朝陽初升。

隴西城如同新生,一堆堆的火升起,屍骨在焚燒,隴西城也在血與火中重生。

「我們應當趁現在吐谷渾人不明我虛實之前,與他們議和。」張超平靜的說出了自己的建議。

「議和?」李世民之前議和過一次,但那不過是緩兵之計,是詐降。

「是的,議和。」張超點頭,「我們可以騙慕容伏允,可我們不能把自己也給騙了。我們現在的實力遠不及吐谷渾人,僅憑几千疲兵是打不過幾萬吐谷渾人的。趁現在,與他們議和。」

張超很信奉一條,戰爭是為政治服務的。有些東西戰場上拿不到,但可以從談判桌上拿到。

這次出兵的目的是什麼?

張超問李世民。

李世民被這個問題問題到了,出兵是為什麼?當然是因為吐谷渾人公然挑釁,犯大唐邊界,連奪數州之地。

張超再問,吐谷渾人為什麼犯大唐邊境,他們為什麼敢?

是啊,他們為什麼敢?隋朝之時,可是直接滅了吐谷渾,一次又一次把慕容伏允打的只能在大雪山四處躲藏的。現在他怎麼敢犯大唐邊境?

因為突厥人。

大唐和突厥人在全面開戰,江淮還有內亂,於是吐谷渾想趁火打劫。

「殿下,說到底,如今最重要的是抵禦突厥,二是平定江淮內亂,至於吐谷渾,他們算老幾,連做我們主要對手的資格都還沒有。現在不過是趁火打劫的跳樑小丑而已,我們暫時不要理會他,先與他和議。咱們目前沒有多餘的精力和兵馬抽調過來,因此不妨先安撫下他,等北方安定之後,將來再算這筆賬!」

打仗也是分清主次,不是見人就打,四處開戰。再強的帝國,也無法做到這點。

「與吐谷渾議和,讓他們撤出芳、岷、渭等侵佔之地,甚至可以給他們些金銀。殿下,我們這次出兵的目的是保衛關中畿內,保護隴右,防止吐谷渾和梁師都與突厥人匯合,防止他們對我隴右的吞併。只要我們能夠讓吐谷渾撤出,那麼我們此次的目的就算達成了。至於報復,那是以後的事情,一件件來,不能急。」

「可慕容伏允會談嗎?」李世民問。

張超笑笑,端起茶喝了一口,潤了潤嗓子。

「我認為會,就看今天慕容伏允沒有攔截我們入城,放棄了涶手可得的隴西城,這就說明慕容伏允心有顧慮,他並不想與我們硬拼。既然他今天會主動撤退,那麼我們和他和談,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再說,就算他一時不答應也沒關係,我們可以先談著,這也是緩兵之計。拖一天,我們就能多恢複些實力。可以從後方徵召更多兵馬,補充更多糧餉。若是我們能拖到北方戰事有了結果,那更好了,到時大軍回朝,調兵過來,直接開打就是。」

李世民搖搖頭,輕笑。

「我剛才確實有些未經深思熟慮,輕率了。文遠,你以為誰可擔此重任,前去與慕容伏允談判呢?」李世民說這話的時候,還打量著張超。

張超只當沒看見,反正不管如何,他是絕不會去當議和使者的。這次就算李世民親自開口,他也要拒絕。

好在李世民那個眼神似乎只是個玩笑。

「延族,你可願意往慕容軍營去一趟?」李世民最後把目光望向了許敬宗。

許敬宗嘴角抽抽,去談判雖然也不是九死一生,但確實還是有危險的。而且談判不是送信,談判還得有技巧有本事,得達成目標。

要讓吐谷渾人答應和議,同意撤兵,還不能是太喪權辱國的條件,很難啊。許敬宗也想跟張超一樣不接話,可他不敢。

「屬下願意。」他這個左後軍總管已經連兵都沒了,目前只是李世民的中軍幕僚而已。

「好,我讓人給你準備一批金銀絲綢等,你馬上就去!」

張超笑看著許敬宗。

「許總管,到了慕容軍營,記得不卑不亢,不要表現的太急於求和。不然,容易讓慕容看出我軍虛實,咱們就算是主動去議和的,但也不能太順著他們來。記住幾條底線,渭、岷、芳、洮四州,吐谷渾必須交還我大唐。吐谷渾所擄之錢糧,可以帶走,但大唐子民必須交還。至於那些叛亂的党項羌,可以隨他們離開!這三條是底線,不能退讓。」

沒有底線的退讓,只會讓敵人摸清你的虛實,會讓他們得寸進尺。

而張超說的這幾條,也確實是不能退讓的。就算只是緩兵之計,也得有底線。要不然,就算和談成功,那也是李世民的嚴重失敗。

到時,朝廷那邊沒法交待,甚至會讓太子以此為攻擊借口。

「那就先這樣,城防先交給右後軍防守,我先去洗個澡然後睡一覺,好多天沒有睡過一個好覺了。希望等我醒來時,聽到的不是吐谷渾又圍城了,而是已經同意撤離了!」

諸將對於李世民把隴西城防重任交給了張超,也都沒意見。

憑著這一路來的精彩表現,張超已經不僅是個名醫、學士,還是個天才將軍了。大家放心的把隴西城交給了張超,然後去洗澡、睡覺去了。

平靜的一天。

慕容伏允直接把兵撤回了三十里外的渭州治所襄武城,許敬宗帶著幾車錢財去談判。

張超坐在城頭,看了一天的風景。

入夜。

清涼的夜風中,還帶著股血腥和屍臭味。

城市安靜無比,彷彿在夜色籠罩下沉睡。但城頭上月光下反射的刀光劍芒,卻表明這座城市其實是在潛伏著,隨時準備博殺。

夜風微涼,李世民在城門樓上遠眺,風卷著他赤紅的大氅在飄動。

張超踩著馬道拾級而下,他換了身絹甲,絲綢製成的甲要輕便也涼爽許多。

李世民揮手,侍衛遠遠散開,走到二十步外把守著。

張超來到他近前,向他行禮。

「這次全虧你捨命來援,沒有你,我肯定已經化做了城外的一捧土。」李世民望著夜色,頭也沒回的道。

「吉人自有天相,哪會有這麼輕易就出事。這就是天命,秦王將為大唐天子,我這次能夠殲滅三千羌賊,又成功嚇退慕容伏允,那不過是老天借我之手行事而已。」張超也望著夜色,玄之又玄的道。

「延族去了一天了,還沒有半點迴音,不知道談的如何了。」

「沒消息,就是好消息。」張超笑道,「這說明慕容伏允起碼在考慮了,他在考慮,就說明他也有這種意思。這就如東西市裡的店鋪攤位前,肯問價的,就多少是有意想買的。若他們討價還價了,那買的意願更強,若是連價都不想問不想還,這多半是沒有買的意思的。」

「不知道太子那邊如何了?」李世民手拍打著城垛,「這一戰打的真是屈辱,我未曾打過如此的窩火的仗。」

「這並不因為殿下,實是殿下麾下無將,手中無兵。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啊,再強的將帥,也無法帶著一群農夫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能打成現這樣,已經非常了得了。」

「可你卻帶著一群農夫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戰場奇蹟!」

「只是這一次,你的身份肯定暴露了。」李世民有些遺憾的道,「他一直把張超當成一個最厲害的殺招的,準備在最關鍵的時候使用,給太子致命一擊。可這一次,張超那般捨命來救,太子知道後,肯定要對張超身份有所懷疑的。就算沒有什麼證據,也會對張超疏遠,很難再完全相信他了。」

這也算是有得有失。

張超沉默了一會。

他來救援李世民的時候,已經想過那個問題了,也做過了抉擇。

「殿下,也許是時候抉擇一下了。」

「抉擇什麼?」李世民問,黑夜裡,他望著張超的目光格外的明亮。

「殿下天命有歸,可殿下現在還打算走楊廣當年的那個法子,想朝爭奪嫡,我覺得這太難。以我的觀察,陛下很傾向於太子,而且朝中宰相大臣們,也大多是支持太子的。殿下的支持者,更多的是在軍中,在朝爭中,並沒太大的影響力。」

李世民不說話,張超說的這些,他自己也清楚。

「以我的判斷,這次太子統兵抵禦突厥,固不會大勝,可也不可能敗。朝中精銳盡出,精兵猛將,只是守御做戰的話,贏面很大。只要太子不貪功,不打出關外去,可以說敗的可能性很低。最大的可能,還是太子解了幽州、雁門之圍,收回北疆失地。然後魏徵等謀士極可能勸太子與突厥議和,最終的可能就是突厥人帶著搶到的錢糧、人口牲畜撤回關外,太子解幽州、雁門之圍,收復薊州等失地。」

這樣的結果對於朝廷來說,肯定已經是不錯的結果,但對於李世民來說,肯定不是好消息。

太子若贏下這一仗,那太子的威望將大增。

而他在隴右哪怕奪回失地,可也將遠不能和太子爭輝。

太子贏了這一仗,皇帝肯定更支持太子。

「請殿下最做決斷,朝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