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新婦

第二天下午,張家門外。

一輛馬車用紅色的綢花裝飾的十分喜慶漂亮,同樣是一身大紅的老爹在張超等一群人的簇擁之下登上花車。

「迎親去嘍!」

張家的迎親隊伍十分龐大,足足三百多人,都是張家的佃戶們,一大群的壯漢小夥子,今天都換上了新衣,人人還分到了張家給的一條大紅綢。大家用這條大紅綢挽了一朵大紅花,然後系在胸前。

三百多人擁著一輛馬車緩緩向柯家前進。

因為柯家也是在張家溝,因此最後花車還特意的先繞著村子三圈,甚至還經過了白鹿鄉街上。

張超也同樣是大紅衫,胸口戴著大紅綢花,跟著馬車後面樂呵呵的。

隊伍不時的高喊著迎親嘍緩緩行著。

太陽已經移到了西邊,滿是漂亮的晚霞。

隊伍也終於到了柯家門前。

這時輪到馬周出場了,他先代張老爹去叫柯家的門,進去拜見七娘的父母親人,等一套禮物完畢後,然後才又出來。

柯家父母這關已經過了,但要接走新娘,還得過好幾關。

「好了,大伙兒,現在到我們了。」

張超站在路邊一塊石頭上大聲喊道,「一會大家都聽我指揮啊,跟著我一起喊。一二三,新婦子,快出來!」

於是一百多壯丁跟著張超一起大聲的沖著柯家高喊,「新婦子,快出來!」

「新婦子,快出來,新婦子,快出來。」

大家今天都吃過了張家豐盛的酒席,因此現在可謂是中氣十足。一百多人齊喊新婦子,也確實場面很大。

足足喊了起碼有上百遍,全村的人都來圍觀了。

這個時候三娘子走了出來。

她往門口一站,也不說話。

張超立馬上前,給三娘子手裡塞了一大串錢。

三娘子笑呵呵的還是不說話,也不讓開。

張超一揮手,程處默立即跑了過來,今天他也跟張超一樣一身大紅,跟個煮熟大蝦似的。

第二次送上的,可就是一個小銀鋌了。

三娘子還是不說話,依然笑呵呵的。

張超再一揮手,牛見虎小跑著上來,遞上了一根小金條。

銅銀金都收了,三娘子滿意的點頭了。

「新婦子還在化妝呢,只要你們能寫首催妝詩,那新婦就能快點。」

張超又一揮手,同樣一身大紅的馬周過來了。

「傳聞燭下調紅粉,明鏡台前別作春;

不須滿面渾妝卻,留著雙眉待畫人。」

「好詩。」

張家這邊無數漢子高呼,其實大家也不知道是不是好,反正三郎有交待,馬賬房一念詩立即叫好。

馬周被大家叫的臉通紅通紅的,昨晚上他想了一晚上,做了一首自覺還不錯的催妝詩,結果早上張超一聽,直接否決了。這讓馬周非常不服氣,我才高八斗,這詩哪差了。

結果張超隨口就來了一首詩,就是他現在念的這首。聽過之後,馬周啥話也不說了。這詩比自己的那首好上十萬八千倍,他簡直懷疑人生,自己一個讀書人做的詩居然不如一個還俗的和尚?

張超隨口說不是自己所做,只是以前從詩書上看到過的,不記得是誰的詩。對這回答,馬周根本不信,這麼好的詩,又是前人所作,自己豈會不知道?

柯家在馬周的催妝詩念過之後,終於送著柯七娘出來了。

柯家也準備了一輛馬車,同樣裝飾的非常漂亮。

這時老爹便讓老牛趕著馬車調頭,帶頭先走。

而柯山則趕著馬車,載著七娘子在後跟上。

習俗,女方家的婚車由女方家準備。

新婦坐車前往新郎家,女家同樣要送親。柯五帶著張家溝的柯家人一起跟在車後送行,他們要一直送到張家,然後還要在張家吃席,並且過一夜才能回。

此時日暮黃昏,兩家人擁著兩輛馬車一前一後的返回張家。

新郎不是騎馬迎親,這讓張超覺得有些遺憾。但這是傳統習俗,也不是張超說改就改的。後人迎親是在早上,可唐人卻在黃昏。

不過結婚總不是那麼容易的。

車馬走到一半。

柯家人又搞事了。

柯五帶著幾十個柯家漢子,跑到了老爹的馬車前面,把路給攔上了。

這也算是風俗,前有催妝,後有障車。

要想過也行,留下買路財。

張超也是早有準備的,直接一揮手,於是程處默、牛見虎、李感、尉遲寶琳四個傢伙,一人從馬車上提下來一個麻袋。

「嘿哈!」

四人提著四個麻袋往柯五等攔路人面前一放,然後打開袋子,開始撒錢。

都是銅錢,張超準備了六千六百六十六枚銅錢,寓意六六大順。

銅錢撒下,路上一層銅光。

柯五等人笑哈哈的撿錢,上百人每人都撿了幾十文銅錢,然後心滿意足的讓開了路。

馬車終於順利前行,等到了張家院前。

則女方要聽張家這邊的規矩了。

管家早在家裡準備了粟米三升,填在石臼里,還拿了一張席子蓋住井口,以枲麻三斤塞上窗戶,又放了三支箭在新房門口。

搭著紅蓋頭的七娘一身碧綠婚服,從車上下來後,進了張家,直接由三娘引著去廚房拜灶台。

這是習俗,表示將來新婦能成為操持家務的好手。

而張超等親屬則從便門出,再繞圈從正門入,一起踩新娘子的腳印,表示沾喜運。

還有一個婚俗,臘月結婚,新婦不能見姑。唐人稱公婆為舅姑,臘月結婚就不能見婆婆面。

而且更新奇的是,這個時候居然沒有拜堂。

而是要在院子裡面用青色的布幔搭建一座帳篷,稱之為青廬。新人在這裡面完成交拜儀式,而且要在這裡過第一夜。

據說這是北朝時傳下來的風俗,帶著點胡風。唐初之時還是沿用這種習俗,要到後來才改成在屋裡拜堂成親。

兩家的人一起觀禮。

老爹大紅,七娘大綠,紅男綠女,在青廬里交拜。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交拜!」

張超注意到,夫妻交拜的時候,並不是夫妻一起對拜,而是七娘先拜,然後老爹回拜,如此四次,而不是三次。

張超在一邊看的十分高興,感覺十分新奇,這老爹的婚禮倒像是自己的婚禮綵排了。看過老爹婚禮,他倒不用擔心過些天娶十三娘的時候出差子了。

交拜過後,可沒有送入洞房這一套。

交拜完,還有好幾個儀式。

其中就有合巹而醑,把一個瓠分成兩個瓢,一個葫蘆弄成了兩半,老爹和七娘一人拿了一半,然後倒上酒喝完。

沒有交杯酒!

喝完之後,兩人把這杯子倒過來,這是陰陽和順之意,要不然,這輩子都要被媳婦欺負了。而且新婚第一夜,鞋子不能被新婦踩到,衣服也不能被壓到,要不然,也會被欺負。

聽到秋月和冬晴兩丫頭一臉正經的胡說八道,張超差點笑岔氣。

「是真的,老人說的話,哪會有錯啊。」冬晴還一臉我說的是真的樣子。

喝過酒,就要卻扇。

七娘出門時就有戴蓋頭,裡面還有鳳冠霞帔。

在交拜前,七娘還要一直拿著把扇子摭臉。

交拜過後,就可以把扇子拿掉了。

但這扇子不會隨便拿走,還得做首卻扇詩,這跟催妝詩一樣。

「老爹,看你的了。」

張超笑著把對老爹道,老爹一臉無奈。自他根本不會做詩,好在一般情況下,只要背一首卻扇詩就好了。

老爹咳嗽了兩聲,三娘子便把七娘的蓋頭挑下。

為了背這首詩,老爹可是努力背誦了好幾天。

但大家還是看不到七娘的臉,因為還有把扇子摭在面前。

老爹大聲念了一句詩,然後七娘把扇子往上抬了一點,露出了嘴。

老爹又念了一句,七娘便露出鼻子。第三句念完露出了眼睛,第四句念完後終於把扇子盡去了。

今天的七娘很漂亮,還化了妝,這是從程家請了擅長化妝的侍女過來畫的。

卻扇之後,還要合髻,也就是結髮,象徵夫妻和睦,永結同心。

不同的時代,結髮也不盡相同。秦漢時的結髮,就是新郎親手解去新娘在娘家時所結的許婚之纓,即系頭髮的彩帶,重新梳理頭髮後再為之繫上。

而此時的結髮,則是新郎新娘各剪下少許頭髮,挽成合髻,然後馬上交給新娘子保存起來。

結髮之後,老爹和七娘就是正式的夫妻了。

婚禮也算是禮成。

「老牛,放爆竹。」

「三郎,多少響?」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