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回車騎府

不託在鍋里翻騰著,老爹往鍋里加了點鹽,又往裡加了點別的。

「那是豬油?」

「羊油。」老爹一面說,一面挑了一小塊加入鍋中。

羊油自然就是羊的油,相比起豬油,羊油脂肪含量高,而且還會有股羊膻味。味道既不好,而且吃多了還容易肥胖,因此後世吃的人很少,一般也就是在油茶等極少數食品中才會添加。

「怎麼不用麻油、茶油或者菜油?」張超問。後世時植物油才是大行其道。

「麻油精貴著咧,達官貴人家才吃的起。」

老爹細說下,張超才算明白,原來雖然植物油從漢代就開始有了,在南北朝時就有麻油、荏油、紅藍花子油等,但植物榨油的技術還不是很成熟,因此麻油等植物油價格極高,不是普通人家吃的起的。一般的人家,還是吃牛羊豬等動物油。

人若是餓了,再普通的食物也會成為人間美味。

以前張超也是個吃貨,最愛各種美食,南北各式菜系,甚至是各種風味小吃,只要有機會肯定會嘗嘗。

眼前這碗用小臉盆一樣大的木碗盛的不託,實在是簡單無比,就是碗面片湯,除了水就是一點粗鹽和一點羊油。

可張超挑了一筷子送到嘴裡,卻覺得並沒有想像中的難吃,反而感覺還不錯。

老爹也盛了一大盆,一鍋麵便正好沒了。

「門口吃。」

老爹捧著面盆走到門口,然後蹲下,大口大口的吃著。張超有樣學樣,也到門口蹲著吃。門口敞亮,關中人都愛蹲,甚至吃飯也喜歡蹲著吃,有凳子有時也情願蹲在凳上而不是坐著,就算到了後世,鄉下地方還能發現不少關中人保持這個習慣。

關中人喜歡吃麵食,這時的人又喜歡把麵食稱為餅,湯餅蒸餅剪餅等。老爹雖然都五十齣頭了,可飯量好的驚人,那個面盆張超估計起碼能裝五斤。

都說常干體力活的人飯量大,當兵的也飯量大。老爹是個老府兵,既是農又是兵,平時吃的粗糧較多,也沒有那麼多的菜可吃,副食少,兼之關中百姓也習慣一天吃早晚兩頓,因此本來每頓飯量就比較大。

張超只吃了不到三分之一,就感覺自己飽了。

看著剩下的大半碗面片和湯,張超實在吃不下了。

「多吃點咧,下一餐要到晚上咧。」老爹放下碗,他那碗不託已經連面片帶湯水全乾光了。看著張超剩下的大半碗,說道。

「吃飽咧,吃不下咧。」

「真飽了?還是么菜吃不下?」

「我平時飯量也不大,真吃飽咧。」

張超說完,老爹直接把他的大碗端了過去,然後筷子拔拉著麵條呼啦啦的吃起來。看老爹吃面,有時真是一種享受,大半碗面,他呼拉拉的一會功夫就給都撥進了嘴,然後端起大碗,大口大口喝湯,沒兩下,面片帶湯就又都干光了。

老爹一人吃了這麼多面,打了個滿意的飽隔。

吃過飯,天還早。

老爹拿起一個褡褳掛到肩上,又把牆角的那桿鐵槍拿上。

「走咧,去軍府領錢糧。」

老爹的那支鐵槍,看著就非常威武。

「老爹,我來幫你扛槍。」張超以前也喜歡這些刀槍劍戟,不過現實中沒機會接觸,只能在遊戲里過過癮。看到老爹這桿長槍,他便想好好見識下。

鐵槍入手,原本還想馬上耍兩個槍花的張超差點沒握住。

這槍好沉。

老爹似乎早有預料,一邊笑哈哈的看著張超措手不及的樣子。

「我這桿槍可不是普通的槍,而是鐵槍。槍長一丈四、桿長一丈三,桿粗三寸七分,以硬木製成。槍頭是扁棱形,長七寸,槍下系紅纓,桿尾有鐵鐏,長三寸。」

「這真是硬木製成?怎麼這麼重?」

張超看著手裡的槍,槍桿明明是鐵啊。

「這槍重十五斤,比一般的木杆槍確實重上許多,但要是鐵杆,可不止十五斤重,四五十斤都有可能,一般人可耍不動。我這槍,是硬木杆上纏的鐵絲,這樣可以加強槍柄的堅韌度,比一般竹木槍柄要結實得多,又能保持槍柄彈性。」

十五斤,依然讓張超十分驚訝。據他所知,一般的白臘桿槍,也就是五斤左右。而這把鐵纏槍,卻有十五斤,雖不如那些四五十斤的鑌鐵槍,可也不是一般人能用的了的了,非得是那種膂力過人之人才行。

想不到老爹看著高瘦,卻能用這樣的鐵槍做武器。

老爹望著那支鐵槍,眼中帶著一絲複雜。

「老爹,這槍肯定來歷不凡吧,講講吧。」張超捕捉到那目光,忙問。

「走咧,路上說。」

老爹頭前開路,張超扛著一丈多長十五斤重的鐵槍跟在後面。

「這鐵槍,還是當年榮國公賜下的。」

榮國公來護兒,江都人,隋朝名將,東漢名將來歙之後。

來護兒是個相當傳奇的將軍,早年父母雙亡,由伯母撫養,成年後單槍匹馬闖進仇人的婚宴現場,親手當眾手刃仇敵後揚長而去,後渡江投奔隋軍,屢立軍功,後來又數征遼東,為海路統帥,一度攻至高句麗都城城下。

後隨楊廣巡遊江都,兵變遇害。

作為隋朝一代名將,來護兒的兵器就是一把鐵槍,一把真正的鐵槍。

「來公膂力驚人,手持鑌鐵長槍,重達四十五斤。持鐵槍征戰多年,難有敵手。」說到來護兒,老爹還充滿讚歎。

當年他就是在來護兒麾下效力,多年追隨,轉戰南北。

因為來護兒膂力驚人又擅用鐵槍,因此來護兒就在軍中挑選那些高大健壯的士兵,充為自己的親衛部曲,然後都給他們打制了十五斤重的鐵纏槍。

「我們只能用十五斤的鐵纏槍,但來公帳下卻有兩人能用三十六斤重的鑌鐵槍。一個是來公六子來六郎來整,另一個則是山東秦叔寶。」

「秦叔寶?」張超可能不清楚來六郎,但秦叔寶的大名豈會不知。

張老爹還以為張超不知道秦叔寶為何人,笑著向他解釋。

「山東秦叔寶是當今名將,前朝時曾追隨來公和山東張須陀、裴仁基麾下,後上瓦崗,又投王世充,最終棄王世充投大唐。前年隨秦王征劉武周,去年和今年又隨秦王征討王世充和竇建德,現勛加上柱國爵封翼國公,任秦王府右三統軍。」

說到秦叔寶,張老爹心中有些感嘆。當年秦叔寶投到來護兒手下時,他已經是來護兒的親衛鐵槍隊的隊正了。說來,秦叔寶還曾是他手下一小兵呢,只是秦叔寶人聰明武藝好,很快就表現出過人之處,得到了來公賞識。

後來秦瓊因母喪回鄉,來護兒甚至還派他帶禮去弔唁。此後秦瓊轉到了隋末第一猛將張須陀麾下,屢立戰功。那以後,老爹與秦瓊就沒多少聯繫了。再見秦瓊時,是江都兵變宇文化及弒君後,來護兒被殺,他後來跟隨宇文化及北返,被瓦崗李密擊敗後上了瓦崗才再見到了當時已經為瓦崗李密的帳內驃騎將軍,而那時,老爹卻反而成了一個小伙頭。

江都兵變時,老爹本來已經成為了一名步兵校尉。隋制,十人一夥,五十人一隊,百人一旅,二百人一團。伙設伙長,隊設隊正,旅設旅帥,團設校尉。再往上就是鷹擊郎將,鷹揚郎將等將軍了。

江都兵變,來護兒因忠於楊廣而被殺,老爹也差點沒命,他的一隻左眼正是在那一次瞎的。命大沒死的老爹被宇文化及裹挾著北上,但卻被降為了大頭兵。

等他上了瓦崗,再見秦瓊時,秦瓊已經是李密的帳內驃騎將軍,而老爹這個秦瓊早年的上司,卻是個瞎了隻眼渾身是傷的伙夫。

秦瓊把老爹調到了自己的麾下,想讓他做自己的麾下校尉。不過被老爹拒絕了,那時的老爹瞎了隻眼,身上還有傷,心情低落,連鐵槍都耍不起來。他就在秦瓊麾下做了個普通的部曲親衛。

再往後,秦瓊等不少瓦崗舊部棄王世充投李唐,老爹也跟著過去了。到了李唐後,老爹本來想要就此解甲歸田,不想再征戰了。

可天下未定,戰亂未平,那時李唐也僅據有關中河東兩地。不久,李唐起家之地河東還被劉武周奪取,李唐上下都無比重視,皇帝李淵下令,從整個關中徵調老兵和青壯,全力爭奪河東。

本已解甲的老爹不得不又扛起了自己的鐵槍受召,再次加入軍伍,老爹並沒有報出秦瓊的名字,獨眼的老爹因有多年軍伍經驗,最後成了伙長。

河東征劉武周,中原討伐王世充、竇建德,轉眼又打了三年仗。

張超真的很驚訝,他想不到天下聞名的門神秦叔寶,居然還曾是老爹的手下小兵。

「你要是找秦將軍,他肯定會照顧你的吧?」

「叔寶有仁有義,但我這老不死的不想麻煩他。」老爹很平淡地回道。

老爹真是一個傳奇的男人,曾為隋朝平定過江南之亂,為大隋三征過高句麗,跟過來護兒,宇文化及,李密,王世充等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