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天下 第二百八十四章 非耕不得食,非戰不得爵

所謂的耕戰,便是非耕種不得食,非軍功不得爵。把一切的力量,都集中在耕戰之上。

「世子真會行此策?」幾個長老心思都有些不定,細細思索,似乎剛才那位世子並沒有半點這般口風啊!

「世子現在沒有這個心思不打緊,越是如此。阿立,這卻是你進身之道……」

「家主,你是說,讓阿立向世子提出此策?這這……會得罪許多人啊……」幾個長老驚慌了。

袁家家主森森一笑:「你們以為開國功臣便是如此好當的么?便是開國功臣,也要分個三六九等。不能位為三公,封為列侯,傳諸子孫,便是開國功臣,也沒什麼意思……

但是,你只要阿立你向著這位世子提出此策。我袁家在後面幫襯著施行,阿立你就能夠一舉進入世子的幕府核心。日後,方才有機會在新朝之中,作為公卿大臣!」

這番話,說的各人觸目驚心。

真的要行耕戰之策,搞不好就要行屯田之制。就算不行屯田,總之土地也要集中在幕府之手。

原本成州一下子空出如此多的空地,各個豪強大族,都是在虎視眈眈。自持著為范易入主成州立功不小,一個個都想趁著機會大肆吞併土地。

如果提出耕戰之策,這就是把成州上下家族盡數得罪的盡了!

袁立沉默半刻,毅然說道:「家主,我知道了!」

響鼓不用重鎚,既然說到這裡袁立已經明白。袁家家主就沒有多說。為了原價日後百年興盛,便是得罪一些人,也管不得了!

這世間,哪裡就有隻想收穫,不想付出的道理?只是到底該如何去做,這種事情,日後還得慢慢商議著細節。

總之,這一次袁家十分看好那位世子,願意賭上一把!

只要成功了,能夠進入新朝核心,能夠封爵封侯。那位日後成州袁家,就不只是一州的望族大家,而要變成真正的天下名門。

就為了這個,也要好好的賭上一把!

天色已經晚了,一聲聲的鼓聲傳遍全城。各處坊門都在關閉。就道了宵禁的時候。

簡簡單單的吃了一頓晚餐,洗漱過後。范易這才來到公事廳之中,手下幕僚們都在忙著辦公。見著范易來,紛紛行禮。

范易笑道:「辛苦各位了,這麼晚都還不能休息!」

這些都是范易幕府之中,最為慶幸的人物。這刻就個個笑著:「世子都還沒有休息,我等哪裡算得上是辛苦!」

范易見了,就十分滿意。他這幕府之中的這些人歲數都是不大,大都是他親手培養,或者徵辟而來的年輕俊傑。歲數最大的一點的翟冷,也不過只有四十齣頭而已。不過現在已經做到天策府總揆眾事功曹的高官。

而最為年輕的陸風,卻也只是比著范易大個幾歲而已,卻正是范易的主薄。

因此,雖然勞累。然而現在年輕,卻有機會放手治理一州之地,個個都是興奮。

翟冷沉聲說著:「世子,成州情況不妙。當年無空道初起,大肆殺戮。各地官府之中的官吏,不知道殺了多少。後來又沒有補充……等於這成州官吏幾乎為空!」

這麼說了,眾人都是有些愁眉不展的意思。幕府之中,便是有著再好政令,沒有地方官府組織實施,如何能行?

原本以為打下了成州,便能夠繼承當地的官寺組織,不過清洗一番,就能夠用了。現在看起來,可沒有那麼簡單。

「不要緊……」范易聽了,只是微微一笑:「沒有當地的原本官府最好,白紙之上好作畫。還正怕原本的那些官吏良莠不齊!」

「也只好如此了。幸好,我等不是赤手空拳打天下,世子早已經派人從楚郡,從江左調集官吏入成州了……」翟冷嘆息著說道。

這說了,眾人都是苦笑,雖然范易所說不假。但是遠水不解近渴。

從江左等地調集官吏,建立地方官府。又不是當地人,各種適應,種種下來,起碼都需要兩三年時間。這才能初步理順,而這其間天策府的命令,除非動用軍隊,否則也根本無法執行下去。

「也用不了這麼久,」范易計算著:「從江左只是調集一部分官吏而已,更有著一部分要從這成州本地提拔……」

雖然這般說了,但是諸人卻都並沒有放心,反而而臉色變得更加嚴峻。

范易定下的政策宗旨,就是要分田到戶。這些絕對觸動了當地豪強大戶的利益。

雖然說著,這些豪族在無空道起事時候殺的多了。現在勢力大弱,但是這個時候,定然是貪婪的張口大口,準備肆意鯨吞田地,恢複實力。

因此,動用成州本地的人為官吏。這其中說不得,就要上下勾結,反而把幕府架空。總起碼,也會和政策抵觸……

在范易看起來,漢唐時代,依舊有著古典軍國主義遺風的時代,或者國力是比不上明清。

但是真正論起動員能力,和戰爭能力。卻就遠遠超出明清了。

明清時代,所謂皇權不下鄉。朝廷對於民間的掌握,和動員能力都相當有限。

因此不管是對社會財富的掌握,還是人力資源的掌握,都是十分粗糙。

然而,這種基層組織直到鄉村的管理方式,雖然增大了管理成本。但是對於這財力,人力的掌控程度都要高出幾倍來。

這也是為什麼另外一個世界,歷朝都以衰弱而滅,獨漢以強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了。

也同樣是唐得府兵而強,失府兵而弱的原因。

雖然說,日後天下太平,商業發展,會衝擊日後的穩固的農業社會結構,讓這種基層組織力,隨之削弱。

但是放在這爭奪天下的時候,這鄉亭,府兵。兩種制度,互相疊加起來,就能夠起到不可思議的巨大力量。是爭奪天下的無上法寶!

范易十分清楚,從另外一個世界的經驗來看。每一個強盛的,延續幾百年的大一統皇朝,都是在制度上有所革新,革除前代的弊病,這才可能有著數百年的天命。

而因循前代制度,沒有什麼重大革新的王朝,幾乎都是十分短命。

這也可以看做為什麼每一個謀朝篡位的朝代,國祚都十分短的原因。從現實的制度上來看,而非是神秘學角度來看。

那就是謀朝篡位的朝代,繼承了太多前朝制度上的弊病。而自己打天下的,卻總是在有意無意之中,彌補了這些弊病和缺陷。

范家日後就算奪得天下,雖然說起來不好聽。但是少不得還有著一個謀朝篡位的諷刺……

因此,范易卻絕對不想自己的朝代二世而亡。

對於范易來說,本尊想要踏上帝君寶座。可不是得天下就算完事,起碼需要兩三百年的強盛王朝,所聚集起來人道偉力,才有可能完成。

大虞朝廷的制度缺陷在哪裡?不用說,給范易印象最深之處,就是兵力不足。

整個偌大的朝廷,九州之地,數千萬人口。常備的兵力,就只有洛城所在的幾萬禁軍……

而大虞太祖更是不遺餘力的推行強幹弱枝之策,罷省郡國之兵。讓地方上,根本連一點常備兵馬都沒有……

因此,一旦青陽教亂起。朝廷就缺乏重兵,迅速撲滅叛亂。

不過這也不能說大虞太祖失策,事實上,就因為大虞養的兵馬足夠少。朝廷軍費負擔輕,這才有著大虞五百年天下。

事實上,在社會生產力沒有發展到一定程度之下。古典農業社會,根本也就沒有辦法不可能長時間,大規模的養一隻常備軍。不論中外,都是一樣。

宋朝養過,清朝養過。

其他歷代,幾乎都是半農半兵的民兵性質……

不論是漢代的州郡兵馬,還是唐代的府兵,明代的衛所制度。都是一樣。

因此,在這成州,人口只有不足三百萬,各地百廢待興的情況之下。范易都沒有想過,養一隻職業軍隊。

而結合鄉亭制度,和府兵制度。能夠從社會最底層直接動員人馬的半職業化部隊,就是范易最好選擇。

這些考量早已經在范易的心中,不知道轉過多少次了。

然而,如今恢複地方官府組織只是第一步而已。雖然有著困難,然而范易卻早已經有著一攬子的步步推進的解決方案。

這個時候,讓這些屬下商量。不過進行頭腦風暴,在各人的想法之中,發現閃光點,來完善自家的計畫而已。

見著這般時候,范易終於開口,說道:「其實也有著辦法。朝廷鄉亭之中,最為重要的不過是里正,三老,亭長,求盜,甚至一些亭卒而已……都不過只是一些不入流的小吏而已……」

便是另外一個世界,也是一般。村長還真算不上幹部……沒有編製,不入體制……要到了鄉這一級,才算正規有著編製。

而亭這種組織,不知道的人,以為這亭是里的上級機構,鄉的下級機構,卻沒有人想過所謂十里一亭,十亭一鄉。那麼鄉應該有多大?

事實上,亭本來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