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87章 通用的不可承受之重

通用收購薩博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彌天大錯,而這個錯誤的責任可以算到時任通用歐洲總裁的鮑勃·伊頓頭上。

後來這傢伙還成了克萊斯勒的首席執行官,在他任內,克萊斯勒與戴姆勒·賓士達成了臭名昭著的「對等合併」。

李逸帆的面前放著一份來至海蒂顧問團隊的調查報告,這份報告的數據,和分析來源很廣泛,有的是公開數據,而有的則是來至於一些歐洲的大型調查公司。

有的話是引用於權威媒體,有的話則是那些顧問們自己寫出來的,雖然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但是他們對鮑勃伊頓的評論,李逸帆非常贊同,那傢伙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蠢貨。

收購薩博,也就算了,後來他到克萊斯勒之後,主持的克萊斯勒和賓士的合併,可是把賓士給坑苦了,當然也不是一點貢獻都沒有,最起碼他做了一個合格的帶路黨,把賓士通過克萊斯勒的渠道,很成功的引入到了美國大陸。

由於它的不注重外形設計,也不注重品牌推廣宣傳,所以他的吸引力非常狹隘,長此以往這個品牌註定做不大。

雖說薩博的車主可能並不介意別人叫他們「怪人」,說不定還甘之如飴,但只要說起開薩博的人,人們腦海中總會出現一群穿燈芯絨夾克和地球牌旅遊鞋的英倫教授范兒的車主——可見它的客戶群並不廣泛。

相對於其他的歐洲品牌,他的那些堂表兄弟,則是在拚命的擴展品牌吸引力,其中表現最出色的當屬奧迪。

長此以往,薩博已經成了通用的「不可承受之重」。

而它還得養活一大幫高薪低能的瑞典工人。

據《汽車新聞》報道,在上世紀90年代執掌過薩博的戴夫·赫爾曼曾經說道:「健康漂亮的小夥子們都可以從醫生那裡弄來一份證明,然後騎著摩托,載著女朋友去湖邊或什麼地方。日常曠工率高達18%。」

這導致該公司的生產率十分低下,質量也慘不忍睹,去年在諮詢公司J.D.Power歷年發布的汽車初始質量排名中,薩博歷來排名接近墊底。

如果這份報告,不是出自於那幫非常值得信賴的顧問團之手,李逸帆簡直都想跳起來高呼污衊,這完全是扯淡。

想想看這些年國人對歐洲品牌和產品的信賴和追捧,大眾就不說了,在國內甚至還有一部分喜歡捧外國人臭腳的人,把薩博的堂兄弟沃爾沃奉為經典,殊不知他在國外和薩博的待遇其實沒多大的分別。

最大的區別就是,沃爾沃的產量是薩博的三倍而已。

可是在國內卻被一幫精分公知,吹捧為什麼歐洲經典,最牢固的車之類的屁話。

而且瑞典在國際上的名譽被國內人吹的也挺好,雖然是個人口不多的北歐國家,可是給國人的印象,卻是善良,勤勞,而且在機械加工領域有著非常不錯的手藝,尤其是精加工方面,還有電控機器人方面,有很多企業都走在業界領先地位。

這份報告上說的,工人們整天偷懶,曠工,這怎麼可能?

這還是以嚴謹,嚴肅而著稱的諾曼人嗎?

不過這卻是客觀事實,因為坐在他對面的那個戴著眼鏡的四十多歲的來至安德萊赫特大學統計學專業的教授,很嚴肅的告訴他,這篇報告上面寫的全都是事實,他可以以他的人格擔保,絕對沒有說瞎話。

原本瑞典人在李逸帆心中比較高尚的節操,瞬間就碎了一地。

不過在想想,幾年之後,薩博的老大哥沃爾沃也同樣栽倒在華國人的黑手裡,一切也就都正常了。

如果這些汽車公司,真的如同他們宣傳的那般厲害,那還輪得到咱們來接手?

反正自己就是一個來摘桃子的,他們現在是越亂越好,最好亂的一塌糊塗,亂七八槽才妙呢。

李逸帆揮手示意那個教授先出去,現在對他已經來到了海蒂在比利時的家,這是一樁位於安特衛普郊外的古堡,中世紀時期的建築風格,始建於二百年前。

後來的主人,對這幢古建築保護的非常不錯,不過海蒂接手了之後,又經過了一次大規模的改建。

其實主要也就是給古堡,增加了不少現代化的設施,比如加了日光房,還有可封閉屋頂的游泳池等等。

畢竟成長與現代文明的海蒂,可接受不了,那種全套的古歐洲貴族式風格。

雖然那一套,在幾百年前很先進,但是現在即便是一個流浪漢,也能比那時候的貴族做的好。

住在這樣的古建築里很享受,這幾天來,李逸帆就是一邊享受,一邊每天閱讀,海蒂的團隊從各方面收集而來的關於薩博的信息,以便制定接下來的計畫。

而海蒂則是做起了空中飛人,今天回來陪他住一晚,第二天就要麼飛去美國,要麼飛往倫敦,總之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外面奔波。

按她的話來說,她是天生勞碌跑腿的命,當然那是和李逸帆相比,李逸帆的概念,是要通過她,來轉化為現實的。

而李逸帆也感覺到,其實她這是在通過她的實際行動,來提升她在自己心中的地位。

雖然她表面上和自己說,她並不在乎自己有其他的女人,可是當她知道唐甜的存在之後,她的之後的一系列表現,就一直顯得有些異樣。

女人啊!永遠都是心口不一,捉摸不定的生物。

這些天來,通過不斷的閱讀資料,和了解,他已經掌握了相當多的關於薩博的消息。

就目前的環境來看,薩博的衰落已經註定是不可避免,甚至已經可以說是判了死刑。

在通用的手裡,他們是江河日下,而通用自己現在也是自顧不暇,雖然美軍在中東,大獲成功。

短短几個月的功夫,就把薩達姆揍得屁滾尿流,美國國內的經濟環境一片大好,可是真正大規模的享受到戰爭紅利的人,卻是國內的軍火商,和石油商人。

像他們這樣的汽車製造企業,倒是沒享受到太多的紅利,反而是在日本車商,和韓國車商的步步緊逼之下是進退失據,一步步的被蠶食掉自己的市場。

現在的通用可以說是自顧不暇,對於薩博這樣的分支,也是越來越不上心,也越來越缺乏耐心。

從1993年到2003年這十年間,薩博有八年的時間是在虧損,這讓通用的股東們對這家公司,已經徹底的失去了信任。

去年他們一股腦的塞給薩博很多東西,勒令他們整改,加入到通用的全球一體化進程里。

他們利用通用的東西,整合出了一款新車,結果卻大敗而歸,不過現在他們卻正在再接再厲,繼續走在一路下滑的路上。

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就一點好東西也沒有。

比如他們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管控技術,到現在為止,都是這個領域裡的一絕,也正是本次李逸帆來歐洲,最主要的目標之一。

而另外一個發現,則是他們的F/25,和F/35的變速箱。

原來李逸帆還真不知道,這家公司也能自產變速箱,來了之後,通過了解才知道,因為北歐人固有的驕傲和執拗,在沒有被通用收購之前,他們一直堅持自產自銷的態度。

幾乎整車的所有零部件,全部自產,所以他們也是為數不多的能夠自己生產自動變速器的幾家企業之一。

這套路和日本的豐田,本田完全一樣,唯一的不同就是他們沒有豐田,本田那樣靈活,沒有人家規模做的大。

結果就是,同樣作為二戰後發展起來的車企,豐田和本田,成了世界範圍內大名鼎鼎的汽車製造商,而他們則淪為了鄉村洗剪吹。

但是這並不能否定他們製造變速箱的功力,他們的自動變速箱,有著歐洲製造的一貫特色,解釋為,可靠,精巧,高效,和他們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的配合,簡直堪稱完美。

而且這個瑞典車商,還很潮流,涉略很廣泛,除了他們目前自有的幾款液壓自動變速器,還對大眾推崇的DCT進行了一定的研發,進度不快,但是很穩定。

甚至連CVT他們也同樣有研究,和DCT一樣,都是進行到了一半,還沒有出成果而已。

這條消息,對於李逸帆來說,絕對算得上是一條非常意外的驚喜。

他雖然從DSI那邊挖角了不少人過來,可是那幫人想拿出什麼成果,可要等一段時間。

而這段時間,卻正好是他晨華汽車的空窗期,這段時間,他們只能使用手動變速器,或者是4AT的變速器。

如果從薩博這邊能夠搞來這些自動變速器的技術的話,那麼將會大大的加快他的自主自動變速器的研發生產速度。

更何況這家公司的自動變速器雖然沒什麼名氣,可是他們的六擋手動變速器,可是大名鼎鼎。

要知道這年頭,能夠製造出六擋手動變速器的車企,全球也就那麼幾家,大眾,和日本的幾家車企而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