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05章 藝術電影潮!

五月底,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在年初拍攝的一批電影終紛紛殺青,並且進入了放映階段。

好萊塢年中電影檔期的來臨,一方面使得各大電影公司紛紛把精力從和非美調查委員會的鬥爭當中轉移到了各自的影片之上,也讓民眾的注意力從輿論討論轉移到了電影院。

在這一批電影的放映之下,美國翻天覆地的激烈形勢,終於出現了少有的平和跡象,進入了短暫的平靜期。

1933年好萊塢年中電影檔期湧現出來的這批電影,在數量上面是不亞於去年年中檔期的影片的,如果說雙方存在差距的話,那就是在影片的投資成本和影響力上面了。

1932年的年中檔期,湧現傳來的是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投資拍攝的一大批巨片。《加勒比海盜》、《斷頭谷》、《特洛伊》、《風之傳說》、《聖經·創世紀》等等,這些巨片,部部投資巨大,而且是在一起同時公映,使得整個美國都陷入了瘋狂,更成為了好萊塢歷史上最閃亮的一幕。時隔一年,美國廣大的觀眾回想起來依然是津津有味。

今年,這些觀眾依然希望好萊塢能夠湧現出像去年那樣的大片潮來,但是事實是,像去年那樣的火爆形式,今年是不太可能重現的了。

主要的原因,倒不是因為各大電影公司沒有錢投資拍攝巨片,而是因為今年在拍片的風格上面有了根本的轉變,而這種風格的轉變,也決定了今年年中電影檔期湧現出來的這些電影,不可能部部都是大片。

如果是1932年的年中電影,講究的是投資成本高、場面豪華壯麗、演員陣容強大等等這些形式上的引人注目的話,那麼今年年中檔期的電影,展現的則是和去年截然不同的風貌。

由於在1933年的哈維獎頒獎典禮上面,夢工廠實現了大滿貫,囊或了所有重要獎項,使得1933年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紛紛憋了一股氣,要在藝術性上和夢工廠一爭高低,爭取能夠在今年的哈維獎上面有所斬獲。

這也就導致了今年年初投拍的電影,基本上都是偏向於藝術片的類型電影,執導的這批導演,也都實現了個人在電影上面的轉型。雖然不是大片,雖然場面不如去年的宏大,雖然演員也沒有去年的豪華,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電影的可看性上面,今年的電影一點都不比去年的差,而且在藝術性上面,絕對比去年要高得多,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使得這批電影一經公映,就吸引了美國民眾的目光,使得紛紛擾擾充滿火藥味的美國社會在電影潮中得到了喘息。

年中電影檔期,7部電影幾乎是一字排開上映。和以往相比,這些電影並沒有出現相互衝撞的局面,而是陸續上映,每一部電影之間都隔著幾乎固定的時間,整體的安排上面行雲流水。

之所以有這樣的安排,自然是大聯盟的各大電影公司內部協商的結果。既然現在各大電影公司已經實現了合作,那自然就不存在什麼競爭了,大家的任務就是如何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各自的發展,讓大家都得到好處。以往的那種電影首映相互競爭的局面也就不再出現,每部電影都導讀放映,而且都擁有固定的放映日期,在全國的電影院線統一推廣,這樣的方式,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也給各大電影公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好處。

拉開1933年好萊塢電影檔期帷幕的,是劉別謙導演的電影《大河》。這部投資820萬美國拍攝的電影,其實光從投資的數目上來看,也算得上是一部大片了。不過不管是劉別謙還是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在這部電影宣傳的時候,都沒有用大片來炒作這部電影,恰恰相反,在他們的宣傳海報裡面,把這部電影稱之為劉別謙的第一部純藝術片作品。

這部電影,也的確收到了這樣的一個效果,首映之後,收到了廣大電影人和觀眾的一致認可。

連我都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對劉別謙讚不絕口。在我看來,這是劉別謙迄今為止拍攝的一部最為成功的電影,這傢伙用了一部大片的投資拍攝出了一部真正的感人肺腑的藝術傑作。

《大河》的故事很簡單:在鄉村,一條大河是一家人的故鄉,父親、母親和三個孩子。孩子們年輕的時候,常常跟著父親去釣魚,那片河流,記載著一家人的歡樂時光,記載著曾經的歲月過往。三個孩子長大之後,紛紛離開家鄉有了自己的生活,有的成為了成功的律師,整日穿梭於法庭之間,享受著名利,享受著物質生活,同時也學會了爾虞我詐,有的成為了商人,變得富有,每天的工作就是忙忙碌碌地談判、開會,還有的成為了大學教授,平時的工作是探索所謂的文學藝術所謂的終極鎮里。

這三個長大的孩子,以現在社會的標準來評判的話,無疑都是成功的,但是他們的生活,卻又是那麼的麻木不仁,雖然在物質上面,他們是豐富的,但是他們並不快樂。

直到有一天,他們收到了家裡的來信,母親去世了,只留下父親一個人。

三兄弟放下了手頭的工作,告別了城市,回到了鄉村。故鄉還是當初的故鄉,大河還是那條大河。三兄弟在籌辦母親的葬禮的過程中,逐漸找到了兒時的記憶,他們跟著父親來到了兒時的那條大河跟前,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三個已經成年的中年男人,四個人在大河旁邊釣魚的哪個瞬間,溫暖得讓人落淚。

「我們也許永遠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直到某一天,我們看到自己的靈魂在歌唱的時候。」影片的最後,這樣的一句話,讓人回味悠長。

在這部電影當中,劉別謙顯然成功完成了他從社會問題電影向純藝術片的成功轉型。這部電影在藝術性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對於人生狀態的展現,對於時光流逝的嘆惜,對於現代社會物慾橫流的批判,對於逝去時光的那份懷念,絲絲入扣,讓人內心顫抖。

整部電影,畫面美得如同一幅幅精緻的油畫一般。平緩流淌的大河,河中隨波搖擺的水草,彌滿在河上的吟唱,從河中升起的水霧,父子之間的親情……一切美讓人窒息,在柔美的音樂聲中,在靜靜流淌的畫面之中,不管你是內心如何彷徨的人,不管你是如何性格暴躁的人,都會沉溺在畫面當中,不能自拔。

這樣的一部電影,完全達到了收發自如的狀態,贏得了所有人的一致好評。

「我要說的是,劉別謙憑藉這部電影,絕對有資格成為好萊塢電影大師!《大河》即便是放在好萊塢最優秀的電影跟前,也毫不會顯得膚淺!這是劉別謙迄今為止拍攝得最優秀的一部電影,不管是藝術性還是電影的形式感上面,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狀態!我為劉別謙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而感到由衷的高興!」約翰·福特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大為激動。

「電影的結尾,當我看到了經歷人世滄桑的四父子挨在一起靜靜垂釣的時候,我的淚水就不由自主地落了下來。那個時候,我在想念我的父親,我在思考我現在的生活。這是一部發人深省的電影作品,不張揚,不做作,不囂張,靜水流深,讓人感動!好萊塢有這樣的電影,絕對有希望,絕對會成為不朽!」亞當·伯恩斯坦對劉別謙更是讚不絕口。

劉別謙,這個之前被人們認為一輩子有可能之拍攝社會問題電影的導演,這一次成功地突圍了,完成了一個漂亮而華麗的轉身,震驚了所有人。

《大河》一炮打響,引起了美國的觀影熱潮,票房更是一片飄紅,給好萊塢的年中電影檔期開了一個好頭。

而這樣的成功,不單單只屬於劉別謙。

緊跟著《大河》之後首映的有金·維多導演的《黑社會》同樣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這部投資700萬美元的電影,明顯受到了《教父》的影響,但是風格和教父簡直有了天壤之別。喜劇黑幫片,金·維多創造了黑幫片的一個全新的類型。

這部電影,顛覆了觀眾之前關於黑幫電影的一切既定的觀影經驗,幾乎處處都有讓觀眾驚叫的片段。在這部電影裡面,那些黑社會,不再是像《教父》裡面的那一個個或者風度翩翩後者睿智的角色,反而變得極為可笑。整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成員只有八個人的黑社會組織的發展過程。電影裡面,這八個人完全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笑料百出,處處碰壁,鬧出了很多的笑話。而金·維多並沒有隻把這部電影當成喜劇片來處理,而是通過這樣的一部電影,折射出了當前社會的方方面面的問題。在電影的前半部分,觀眾笑得前仰後合,但是到後面,就沒有人笑得出來了。電影中的8個人,雖然都是黑社會,但是內心都不乏善良,電影的最後,當看到為了救助一條狗的主人公被警察打死的時候,當看到有的成員為了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慘死在對手槍下的時候,當看到年紀最小的一個在中彈倒下之後依然不忘記放掉被自己關在籠子裡面的雀鳥的時候,沒有人認為這部電影是一部喜劇片。

金·維多,用他幾十年在好萊塢摸爬滾打得來的經驗,用他對這個社會特有的思考,用他的睿智,征服了所有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黑社會》,這部先前很多人懷疑會敗得一塌糊塗的電影,卻贏得了所有人的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