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8章 《海上鋼琴師》的首映式(一)

12月9日。

這一天,從天剛亮的時候,就開始下起了雨。12月的洛杉磯,沒有下雪而是下雨,多少讓人覺得一些詫異。

雨就那麼下著,淅淅瀝瀝,斷斷續續,彷彿永遠都沒有下完的時候。高樓大廈、街道、人群、山川、曠野,全都沉浸在一片蒼茫之中,有些冷,有些憂鬱,讓人看了之後,心底會湧出一股淡淡的感傷。

這樣的雨,如同用英國的那些詩人們的詩句來形容,恐怕要叫什麼「愛彌兒的眼淚」了。

不過對於美國民眾尤其是洛杉磯民眾來說,他們的快樂心情並沒有因為這樣的雨而低落,恰恰相反,在這一天,他們心情比任何時候都要激動。

因為這一天,是好萊塢聖誕電影檔期第一高峰的頂點。

這一天,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一共有18部電影選擇首映,其中,五部電影最為引人矚目。

米高梅電影公司出品齊納曼導演的《亂世孤雛》、福克斯電影公司出品劉易斯·邁爾斯通導演的《西線無戰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出品喬治·史蒂文斯導演的《最後的華爾茲》、環球電影公司出品霍華德·霍克斯出品的《疤臉大盜》,還有夢工廠電影公司出品大衛·格里菲斯導演的《海上鋼琴師》。

這一天出版的《電影手冊》,封面上出現的,是五位導演的頭像,他們的頭像下面,印著一行鮮紅的大字:1929年聖殿電影檔期第一高峰五巨頭!

在五個頭像中,大衛·格里菲斯頭像被放置在正中,這不僅僅代表了《電影手冊》編輯部的看法,也代表了很多民眾的看法。

同一天出版的《好萊塢時報》,頭版頭條用少見的通欄標題寫道:「今夜,美國因為五部電影而絢爛奪目!」

不管是民眾還是媒體,抑或是好萊塢電影人,在這一天都陷入了巨大的狂歡之中。

哈里·杜魯門在議會做了一個提議,建議洛杉磯市政府在這一天放假一天,以此來迎接好萊塢聖殿電影檔期的到來。這個提議,得到了議會的一致通過。

議會的這個決定,得到了市政府的認可,加上這一天又是雨天,很多工作也無法方便進行,所以放假一天也是眾望所歸。

這個決定被刊登出來之後,洛杉磯一下子如同提前到了聖誕,商店紛紛關門,民眾紛紛放下手裡面的活,很多人早早地來到電影院門口排隊買票,孩子們則跟在大人的屁股後頭嬉戲打鬧。

城市裡面到處可以聽見嬉笑聲,也可以看見平時低頭辛勤工作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的人三五成群地在街道上瘋跑,這個城市,突然之間墜入了歡樂的深淵。

洛克特克電視台在報道洛杉磯人的這樣的狂歡的時候,稱這是「壓抑後的心情解放。」

這麼說,是有道理的。自從10月底的經濟危機以來,洛杉磯乃至整個美國人都已經壓抑得夠久的了,生活從天堂瞬間墜入了地獄,歡樂不在,夢想不在,希望不在,人們從來沒有料想到生活會變得如此黑暗。

於是,開始的時候,有人跳樓,有人自殺,有人哭泣。可在痛定思痛之後,更多的人擦乾了眼淚,咬著牙選擇了繼續生活。他們低著頭拚命忙活著工作,把曾經的快樂和夢想埋在心底,從跌倒的地方重新爬起來。

從十月到十二月,是備受壓抑和煎熬的兩個月,是浸泡在淚水和血水的兩個月,也是忍受艱辛的兩個月。

為了生活,男人們戒掉了煙酒,女人們放棄了一切的光線和亮麗,人們低著頭,一聲不吭,為生活而拼搏,為搖晃的未來而拼搏。

這兩個月,美國人就是在這樣的壓抑下忍受著。雖然他們不說,但是每一個人心底對於曾經的快樂的那種懷念和渴望,是不言而喻的。

而電影,無疑是照亮他們內心的一扇光明的窗!

曾經的財富一夜之間化為烏有,房子沒有了,銀行裡面的存款沒有了,但是電影還在。

經濟危機可以帶走人們的財富,但是帶不走電影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一切都改變了,但是好萊塢沒有改變,美國電影沒有改變,聖誕電影檔期還在,只要你花上幾塊錢買上幾張電影片,以往的那種快樂的日子,就會重新浮現在你的眼前。

所以,12月9號這一天,整個美國都變得前所未有的快樂起來,這種快樂,不僅僅是因為這一天放映的電影優秀,更多的,是因為人們心底對過去的歡樂時光的深深懷念。

以往,每年的聖誕檔期,整個國家都會陷入狂歡,1929年,因為經濟危機,顯現出格外的喜悅來。

而對於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來說,這一天,有喜也有憂。喜的是,形勢如此火爆,民眾如此熱情,電影市場肯定會出現比以往都要好的勢頭來,而憂的是,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之下,自己的電影能不能成為獲勝者,能不能在那麼多的好電影之中殺出重圍大大地切割一塊票房蛋糕來。

所有電影公司都明白聖誕檔期意味著什麼,這不僅僅意味著整整一年將近一般的票房都在這裡面,更意味著在年底哈維獎頒獎典例中能不能問鼎金羽獎,能不能揚眉吐氣。

所以,任何人都不敢掉以輕心,不管是大的電影公司,還是小電影公司,不管自己的電影是大製作還是小成本,都憋足了一股氣,力求做到最好。

而各大電影公司在這個時候,也紛紛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不僅一個個全都搞出了紳士浩大的首映儀式,更是使出渾身解數來進行宣傳。

米高梅電影公司全體出動,老闆馬爾斯科洛夫把電影公司旗下的那些明星大腕們全都撒了出去,讓他們穿著宣傳的衣服到各大城市的街頭和民眾打成一片,為本公司的電影做宣傳。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更是推出自己的重磅宣傳炸彈:讓克拉克·蓋博和民眾做面對面的親密接觸,據說克拉克·蓋博出現在街頭的時候,洛杉磯市警察局拍出了500名警察維持秩序,結果這500名警察被撲面而來的無數女人們掀翻在地差點被踩成了肉醬。

環球公司做得也夠絕的,在我的提議之下,萊默爾和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合作,動用了洛克希德飛機公司300架飛機,進行了以此好萊塢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宣傳活動:300架飛機,屁股後頭拉著巨大無比的《疤臉大盜》的電影海報在美國各州的上空飛舞,同時投下雪片一樣的宣傳傳單!

這樣的一個被稱為「空中大宣傳」的活動,受到的極大的宣傳效果,整個美國的民眾都在這一天被這種宣傳給震撼到了,連美國聯邦政府的相關宣傳部門、國防部宣傳部門以及以及研究輿論宣傳的專家學者,都注意到了這次宣傳。很多人都稱,這樣的形式,開啟了一種嶄新的宣傳先河。

美國國防部的發言人更是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稱:「安德烈·柯里昂的這個創意,將在輿論宣傳史上留下光輝的一筆!從來沒有人意識到宣傳可以這麼用!我想以後再發生戰爭的時候,陣地上會滿是傾灑傳單的飛機,此外,以後總統大選之類的活動,也可以採用這樣的形式。這是一個傑出的宣傳案例!」

環球公司的這個宣傳活動,算是歪打正著,不僅給《疤臉大盜》帶來了良好的宣傳結果,也無意間影響到了輿論喜歡的歷史。

和這些公司千奇百怪的宣傳策略相比,一向被認為是好萊塢宣傳之最大能者的夢工廠的表現卻中規中矩。

夢工廠的宣傳是很保守的,沒有多大的新花樣,既沒有向米高梅、哥倫比亞那樣把明星大腕推出去,也沒有像環球公司那樣大打宣傳創新牌,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的輿論攻勢就不行了。

事實上,夢工廠的輿論攻勢一出手,就讓好萊塢的所有電影公司都目瞪口呆。因為夢工廠的宣傳策略雖然很簡單,也很原始,但是手筆太大了,大得讓好萊塢任何一家電影公司都自嘆不如。

美國總統赫伯特·胡佛宣布親自參加《海上鋼琴師》的首映式,而起將參加夢工廠聖誕檔期推出的其他兩部電影的首映式,這個,哪個公司能夠辦得到!?

《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華爾街日報》等等,美國國內有名的報紙全部刊登整版的宣傳廣告,這個,哪個公司能夠辦得到?!

每一個城市,廣場上飄滿宣傳橫幅,街道上到處都是散發傳單的工作人員,連車站、咖啡館、快餐店都隨處可以看到《海上鋼琴師》的相關信息,這個,哪個公司能夠辦得到?!

夢工廠的宣傳策略是老舊的,但是卻幾乎滲透到了美國的任何一個角落,讓全美國的人,不管是文化水平高的律師、學生,還是大字不識一個的工人、農民,都知道,這一天,夢工廠有一部好電影,一部非看不可不看會後悔一生的電影。

而《海上鋼琴師》之所以在這場宣傳大戰中先拔頭籌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這部電影本身的質量。

其他的不用說,光海報上大衛·格里菲斯和安德烈·柯里昂兩個人的名字,就足以說明一切。

這一天,洛杉磯紛紛擾擾,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