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4章 刺向《長鏡頭論》的三把尖刀

約翰·福特可以說是好萊塢所有導演中,對我的《蒙太奇論》理解最深也是最崇拜我的一個導演,他的文章,比格里菲斯要熱烈的多。

「如果說《蒙太奇論》是電影界的《舊約》的話,那麼《長鏡頭論》就是《新約》,兩者一起,完成了電影理論的神殿!安德烈·柯里昂,是電影理論界的上帝!他以他前所未有的睿智洞穿了第七藝術的內核,這兩篇文章,給所有電影工作者指明了道路,他讓一切電影理論家丟了飯碗,讓他們在目瞪口呆中失業!1917年,喬托·卡努杜在《第七藝術宣言》中率先向世人昭示電影是一門藝術,十年來,全世界電影人都在為這一目標而奮鬥,但是到了今天,到了1926年的今天,隨著《蒙太奇論》和《長鏡頭論》的相繼發表,標誌著這個任務已經徹底被完成!安德烈·柯里昂的這兩部卓越的著作,抵得上千百萬部優秀的電影,是它們,讓電影可以堂堂正正地躋身藝術之列!」

「《長鏡頭論》為電影人指明了他們畢生要做的目標:再現真實,再現完整性,這也是他們的最高理想和追求,是電影藝術的最高準則,這篇文章從全局的高度對電影的本質進行了宏觀的探討,其結論是令人信服極具啟發性的!讓我們為安德烈·柯里昂先生歡呼吧!這位年輕的好萊塢電影大師,他屬於美國,也必將屬於全世界!」

約翰·福特把我抬到了無與倫比的地位,這個地位是以前任何電影人都沒有達到的,他把我稱為電影理論界的上帝,這個讚譽,也是以前任何電影人都沒有得到過的。

華納公司的劉別謙寫的文章不長,但是對於《長鏡頭論》和《蒙太奇論》的之間的聯繫和對立分析得還算中肯:「安德烈·柯里昂的《蒙太奇論》已經被電影界普遍接受並成為電影人的工作準則,這篇文章自發表以來產生的影響,不亞於《獨立宣言》,無論是作為一種理論,還是作為一種工作方法(特別是後者),對於各國的電影水平提高都產生了很大的作用,我個人的理解,柯里昂先生的《蒙太奇論》核心部分就是『衝突論』,即強調兩個單個鏡頭的組合產生新的意義,強調兩個鏡頭的效果,不是兩者之和,而是兩者之積,這種理論很具操作性,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提高了電影剪輯的地位,而與此相反,《長鏡頭論》的核心是『整體性』、『真實性』,這個理論似乎從一開始就和《蒙太奇論》截然相反,處處都是針對著前者,開始讀的時候,我覺得很困惑,但是讀著讀著就逐漸明白了柯里昂先生的苦衷。《蒙太奇論》是他給電影人上的一堂普及課,說的是電影的最基礎的規律,是微觀的,這個理論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被我們很多人機械化了,變得僵硬教條了,所以他這次寫的《長鏡頭論》以宏觀的視覺來建立我們正確的電影世界觀,他的野心是巨大的,對於我們電影界來說,也是十分必要的!現在,如果要評價安德烈·柯里昂在電影界的地位的話,尤其是電影理論家的地位的話,我想就是哲學中的柏拉圖,繪畫中的達芬奇,雕塑中米開朗其羅,音樂中的巴赫,甚至比他們的地位還要高。」

幾乎每次出現和我相關的評論,總是會有反對的聲音,雖然對於這種事情我已經習以為常,但是這一期的《好萊塢時報》上面,卻有點和以往不同。

因為這一期的反對者,儼然多了不少。

擔任排頭兵的自然是查理·卓別林,如今這傢伙是死死咬住我,無論是什麼事情,只要我說好他絕對說壞,只要我說壞,就是狗屎,他也要說好。

他的文章,寫得激情澎湃,如果一個對他好不了解對好萊塢好不了解的人,絕對被被他的熱情感動而認為他是好萊塢的電影的忠實守護者。

「有人向我問起對安德烈·柯里昂這篇文章的評價。我能有什麼評價呢,我的評價和當初他的《蒙太奇論》發表的時候完全一樣,那就是:它們將把電影界引上一條僵死的道路,讓電影這門高貴的藝術窒息!看看我們的好萊塢現在變成了什麼樣子?!你們看看吧!到處都是有聲電影,動作粗魯,語言輕浮,失去了偉大的默片的一切美感,成了嘩眾取寵的東西,成了罪惡的化身!沒有這些所謂的理論之前,我們的好萊塢是多麼的生機勃勃,大家自由地創作,自由地按著自己的想法去完成電影,可是《蒙太奇論》發表之後,電影人把它作為了一個準則,創作的時候把自己的思想刪減扭曲去以達到適合它的目的,原本萬紫千紅的好萊塢電影,像是一刻被修剪過樹,喪失了原始的美感!我可以肯定,《長鏡頭論》發表之後,將給好萊塢帶來更大的災難!」

「好萊塢就要完了!它現在已經成了一個病入膏肓的病者,誘發病因的就是這些新生出來的怪胎一般的事物,有聲電影,動畫片,《蒙太奇論》,《長鏡頭論》……以後還會有更多的怪胎出現!好萊塢就要完了,這是我們這些在最後一塊陣地上苦苦堅守的人的最大的悲哀!沒有多少人來支持我們,他們全都做了幫凶,做了掐死好萊塢的罪犯!」

「好萊塢到了該改變的時候了!到了從天而降的聖火焚燒這些異端的時候了!上帝呀,他們什麼時候才能得到懲罰,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看到太陽和青天呀!」

卓別林的歇斯底里讓我感到好笑,但是同時卻多出了一種辛酸。

我相信他對默片懷有的感情是誠摯的,也是真實的,但是他沒有看到歷史的前進電影的進步,或者說他看到了,但是因為自己不適合有聲電影而對有聲電影對所有從事有聲電影的電影人進行惡劣攻擊,這是我所不能忍受的。

卓別林在為他心目中的默片叫囂,而現在他的聲音越是如此弱小。

我想到了自己現在的處境,想到了我為了捍衛黃金時代的好萊塢鋌而走險抵抗華爾街的處境,雖然我和他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他為默片叫囂更多的是私心,我捍衛黃金時代的好萊塢是因為我愛著這個時代愛著這個時代真正的電影,但是誰能保證在不久的將來,我的聲音也不會向這樣微弱呢?

如果我失敗了,如果夢工廠在華爾街財閥的巨額金潮面前灰飛煙滅了,那個時候,我站起來高聲呼喊,不也是這樣迴音寥寥嗎?

我的心,翻騰著一陣陣的酸楚,但是到了最後又變得堅定無比。

雖然歷史上黃金時代的黃金時代的好萊塢最終成了一個夢,雖然歷史上它在華爾街面前轟然倒塌,雖然我的努力很有可能化為泡沫,但是我無怨無悔!因為我不像卓別林那樣為了自己,我是為了電影,真正的電影,為了真正的好萊塢!

即便是夢工廠關門倒閉,即便是我聲名狼藉永遠退齣電影舞台,我也毫不後悔!

緊跟著卓別林發表文章的,是他的忠實合伙人,也是一直和他穿著一條褲子的賽納特。

雖然賽納特曾經是好萊塢的代表人物,雖然他的電影曾經是好萊塢電影的代表,雖然他曾經受到了無數人的喜愛,但是現在,他已經完全成為了好萊塢發展的一個障礙。

他的文章,和卓別林相比,是小心謹慎的,可以看出,他對每一個字句都做了仔細的斟酌,從而使得整篇文章顯得滴水不漏。

「無可否認,安德烈·柯里昂的電影理論對好萊塢是有益的,原來是《蒙太奇論》現在是《長鏡頭論》,關鍵是,對好萊塢有益的東西,不一定就是好的,事實上,我們常常從一些東西上來吸取經驗教訓,改正我們身上的缺點進而變得進步。很遺憾,我們現在做的,和我說的恰恰相反。我對《蒙太奇論》不發表任何的觀點,因為在這篇文章發表之前的很長時間裡,我就已經在拍攝電影了,我不知道什麼叫蒙太奇,也不知道關於它有著一大套的理論成果,但是我拍出來的電影那個時候很受觀眾的歡迎,我想很多觀眾都記得,即便是現在,也還有我的不少忠實影迷。」

「《長鏡頭論》我讀了幾段就不想再讀下去了,要不是為了完成這篇文章,我也許永遠都不會讀完刊登出來的這部分理論闡述。電影的世界觀,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而不是某些人告訴我要怎麼怎麼樣。一個導演,在拍電影的時候,如果有著這麼多條條框框來約束,是拍不好電影的。《長鏡頭論》的觀點是荒謬的,電影和真實、完整沒有任何的關係,我們想怎麼拍就怎麼拍,電影沒有規律,因為它本來就是一門類似於描摹的藝術,只不過是一些移動的膠片罷了。」

「好萊塢現在的發展狀況,讓我想起來十年之前,或者是二十年之前,那個時候,這門行業很興旺,絲毫不亞於今天的興旺程度,但是那個時候沒有產生這些亂七八糟的理論,大家仍然過得很好,至少比現在要好。我要說得是,作為一個導演,離這些東西遠一點,是一件好事情,不管你同意不同意。」

賽納特這傢伙在寫文章方面要比卓別林圓滑得多,在為人處世方面也是如此。他善於把自己的觀點隱藏在字句之下,但是又能讓閱讀的人讀出字裡行間的意思來,他是寫文章的高聲,但是所說得的觀點都是根據十年二十年之前的電影情況總結出來的。

不錯,在十年二十年之前,在沒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