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2013巨頭 第699章 小燕子大戰特種原始人

不管別人怎麼看,作為一個沒上過大學的男人,何沐覺得趙薇的《致青春》挺讓他觸動的。

在看片會的時候,有些人喜歡前半部分,覺得很有那個年代的大學氣息,對於男女主人公的感情部分也都很有感覺,有笑點有淚點,當女主人公鄭微在台上唱那首《紅日》的時候,所有人都跟著情不自禁起來,拳頭握緊,希望陳孝正能接受鄭微的感情,就好像自己在大學時表白,希望對面的姑娘/小伙答應自己一樣。

對於後半部分,喜歡的就沒前半部分那麼多了,但也不少,步入社會後的現實,愛情破滅後的血淋淋還是能得到不少觀眾的共鳴的,很多人深有同感。

但是很多人都覺得電影的前後太過割裂,過渡的不夠圓滑,剛剛還是青春明媚,轉眼就成了憂鬱悲傷,剛剛還校園小清新,馬上又變成了社會的殘酷,剛剛還是人見人愛的玉面小飛龍,還沒看夠她的敢愛敢恨,好嘛,一眨眼的功夫就成了辦公室里的女魔頭,把新員工嚇得一愣一愣的。

小說中關於鄭微的轉變還能通過細膩的文字做出一些鋪墊和解釋說明,幾個字眼就能讓讀者理解鄭微,但影像不具備文字的部分功能,而且李檣堅持這麼寫,趙薇堅持這麼拍,她認為青春以畢業作為分界線,前後是非常分明的,畢業前可以無憂無慮沒心沒肺,但畢業後你必須接受社會的試煉,那裡有象牙塔中想像不到的艱辛。

最終,電影以趙薇的剪輯版本公映,在四月底掀起了一股青春懷舊熱潮。《致青春》上映有兩個懸念,一是能否干翻上周豪取兩億票房的好萊塢大片《特種部隊2》,二就是趙薇能否超越薛曉璐,成為內地票房最高的女導演,現在《北京遇上西雅圖》的票房已經成功突破五億,放在前些年這就是年度冠軍,即便近兩年票房屢創新高,這樣的成績也足以讓很多大導演望塵莫及。

第一個懸念,很快揭曉。

憑藉趙薇、何沐兩大巨星一導一演的強大人格魅力和票房號召力,韓庚、佟麗婭等人氣偶像在年輕人心中的地位,還有韓紅、潘虹、楊瀾這樣強大的客串陣容,王菲傾情獻唱主題曲《致青春》,再加上萫港大導關錦鵬保駕護航,辛夷塢原著小說廣泛傳播和數量可觀的讀者基數,《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首日即拿下35%的排片,和《特種部隊2》、《瘋狂原始人》兩大強勢好萊塢大片分庭抗禮,表明了院線對這部電影的信心十足。

而《致青春》也不負眾望,首日表現出乎意料的好,場均超80人次,上座率高達50%,首日票房達到5000萬(含午夜場和點映票房)的高位!這個成績在2D電影中超過了《泰囧》,僅次於《子不語》系列的最後兩部!

宣傳上趙薇親自上陣,帶著何沐、韓庚兩大男神,還有楊子珊、江疏影等幾個在《致青春》中走紅的主力演員在全國各地跑宣傳,後面的票房節節攀高,排片一天高過一天,走出了周日>周六>周日的票房曲線,首周三天票房高達1.7億,觀影人次超過500萬!

排在第二的《特種部隊2》僅有《致青春》的零頭,不到7000萬,完全不是《致青春》的對手。口碑爆棚的夢工廠動畫《瘋狂原始人》以6100萬居於第三位,累積票房剛剛過億,被譽為今年最好看的動畫片,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和關注。

當然,這轟動是沒辦法和《致青春》相比的,《致青春》不僅有超高的票房,話題性更是碾壓同時期的所有電影,「致青春」成為當下校園內流傳最廣的辭彙,那些大學生不管喜不喜歡電影幾乎都在討論致青春。

趙薇本身就是很多八零九零人群的青春回憶,而她又作為導演,為了自己的研究生畢業作品拍攝了一部和青春有關的故事,即便沒有她本人的演出,也足以讓數量眾多的粉絲為了一份對那段時光的回味而走進電影院。

何沐作為演員沒有趙薇那麼資深,而且也沒有哪個角色有當年小燕子那樣廣泛的影響力,但他也入行七八年了,當年他的小粉絲們很多都已經長大成人,上大學、結婚、生子,都是伴隨著何沐的影視形象一路走來的,即便少了當初剛剛迷上他時的那種狂熱,但是當何沐和青春兩字攪到一起的時候,依然能讓很多人唏噓感嘆,那個曾經艱難混跡娛樂圈的年輕人已經成長為娛樂圈很多大明星都要仰視的存在,結交的都是頂級大腕甚至好萊塢大明星和大導演,而那些一直關注他,支持他的少男少女也都先後步入青年了。

「你覺得青春是什麼,你的青春故事是怎麼樣的?」在電影院外,記者隨即採訪那些觀看《致青春》的觀眾。

一對老爺爺笑容甜蜜得挽著妻子的手,「我的青春就是她啊。」

一個都市麗人表情蕭索道,「我的青春在美國,就像電影里的何沐一樣。」

一個漂亮的女孩依偎著男友說,「我們是在大學認識的,是他主動追的我……」

某個形象欠考慮的大學男生悲慟道,「長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有這樣的人只有大學。」

儘管這位同學的想法很悲觀,不過他還是用行動支持了這部關於青春的電影,或許就像他說的,他沒有青春,但不妨礙他在電影中找尋關於青春的模糊記憶,仔細找找,沒準真的有呢。

以前說起青春電影,韓國的有《假如愛有天意》、《陽光姐妹淘》,日本的有《戀空》,台灣的《那些年》、《藍色大門》更是各中精品,而內地,追溯到十多年前有一部風靡國內外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但近些年,真正在票房、口碑和影響力三方面達到及格線的根本沒有,大陸青春電影放佛斷層了。

《十七歲的單車》口碑好,但禁映,《80後》口碑好,但票房不理想,《老男孩》和《初戀日記》口碑好且有影響力,但那是網路微電影,直到《致青春》的橫空出世,內地青春電影才算真正的煥發了青春,後面一窩蜂主打青春的電影不僅沒有折戟沉沙,還都獲得了不錯的口碑和票房,可見內地觀眾的懷舊情懷有多嚴重,觀眾們對於能引起自身共鳴的電影有多的不吝嗇錢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