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409章 新軍

李植看了看資料,想了想,說道:「投獻土地的小民們姦猾耍詐,加重了老實種田其他農民的負擔,和逃稅的士紳同流合污。這是這些投獻小民的罪。如今我們糾正了士紳偷稅渠道,他們又想拿回自己的土地。」

「這些小民如果留在士紳門下,是白白便宜收地租的士紳。士紳么是偷稅的主犯,讓他們得利道理上說不通。但如果簡單把土地還給投獻土地的小民,又助長了這些姦猾小民鑽政策空子的習慣。對這些投獻土地的姦猾行為,不罰不行。」

「當初投獻的土地,不是普通的買賣,而是屬於偷稅犯罪的贓物。投獻土地的小農和士紳聯合起來逃稅,坑害其他重稅的農民,這是犯罪!一旦證據確鑿證明是投獻偷稅的田地,全部沒收。既不讓逃稅的士紳保有這些田地,也不讓投獻土地的小民得利。沒收來的土地歸於總兵府名下,小民可以繼續佃租,但地租是一斗米每畝,高於一般的稅賦。」

崔昌武聽到李植的話,拱手說道:「伯爺英明,如此一來,既懲罰了逃稅的士紳,又教育了姦猾小民,更擴大了總兵府的收入。」

李植點頭說道:「把我們的政策傳達到各個法庭。再遇到類似的案子,便統一這樣處理。」

……

很快,等李植的政策傳達到基層,靜海縣的法官沒收了趙立精的投獻田地,李植的政策就傳開了。

加上九月十八日的《天津日報》登載了趙立精的案子,這個案例便更加家喻戶曉。

前來打官司上交投獻田地的小民在法院門口排起了長隊,一個個都寧願付一斗的地租,願意上繳自家投獻的田地。畢竟比起士紳的地租,總兵府沒收田地後給出的每畝一斗的地租,還是輕了不少。

各縣法庭里的幾名法官哪裡能應付這麼多案子?最後各法庭都規定,如果案情簡單證據清楚的,不需要法官庭審,投獻的小民直接到公田登記的地方找書記員登記,便能立即把投獻的田地變成公田。

這樣的政策一下,士紳們名下的土地大量流失。士紳們元氣大傷。一些士紳想留住農民,便主動把地租降低到了一斗以下。最後整個天津,接受投獻田地的士紳都把地租降低到了很低的水平,也就略高於七升一合的田賦一點點。

士紳們大規模降低地租後,來打官司上交田地為公田的百姓漸漸沒有了。

……

九月二十日,天子朱由檢坐在乾清宮書房的龍椅上,在書案上攤開一份《天津日報》仔細看著。

《天津日報》上的各地新聞,讓朱由檢看得津津有味。雖然各地的災荒、兵事都有地方官奏章報上來,但其他的新聞,比如哪裡米價又漲了,哪裡的利息水平降了,甚至福建有幾條海船出海,山東有多少士兵逃亡,這些新聞都是官員的奏章里沒有的。

朱由檢長在深宮,不曾出皇城,對外界的這些新聞知之甚少。看到天津日報的報道,他倒是了解了不少民間事情,覺得十分新鮮。

更讓朱由檢感興趣的,是天津日報的評論文章。

朱由檢最愛的一個評論員,是一個叫作「紫銅山人」的撰稿人。這個撰稿人寫的文章高屋建瓴,對種種事物評論一針見血,每每有讓人拍案叫絕的言論。

比如這一天的《天津日報》第二版,紫銅山人就寫了一篇文章,叫作《為什麼興國伯的兵馬這麼強?》紫銅山人寫道:「興國伯兵馬強盛,無他,思想先進耳!」

「因為思想先進,所以廣泛裝備火銃大炮,幾百步外用大炮轟炸,幾十步外用火銃殺敵……」

「因為思想先進,所以願意給士兵配發高額軍餉。士兵日日訓練,練隊列,練射術,練騎術,練刀劍。日日苦練,技法熟練出色,戰場上遇到訓練鬆懈幾天一練的對手,豈能不摧枯拉朽……」

「因為思想先進,所以給予傷亡士兵極高的撫恤待遇,以至於士兵們聞戰則喜,毫不懼怕傷亡……」

朱由檢看完了這篇文章,久久沒有說話。

王承恩站在後面,從朱由檢的肩膀上偷看了日報一會,笑道:「皇爺,這興國伯的日報,處處吹噓他自己的本事。幸好這日報被天津以外的士人封鎖,傳不出天津。否則天下人都要崇拜興國伯,不知道有大明哩。」

朱由檢嘆了一口氣,說道:「如今李植在天津不但向士紳收稅,而且私設法庭凌駕在官府之上。」

「天津一鎮,已經姓李了。如今李植在天津,是說一不二的軍閥。巡撫在李植面前,只有垂首聽命的份。」

王承恩說道:「皇爺,雖然李植在天津跋扈驕縱,但他打滅了獻賊和闖賊,平定了中原。天子以天津一鎮換來天下太平,這買賣划算啊!」

朱由檢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說道:「即便如此,也不能讓李植一家獨大。如果不改變現在的局面,李植的勢力只會越來越大,以後恐怕連朕的徵調都不聽了。」

朱由檢站了起來,在書房裡來回走了幾步,說道:「朕要仿效李植的虎賁師,訓練新軍。」

王承恩問道:「皇爺的意思是?」

朱由檢說道:「這一年來中原太平,剿賊的開銷少了不少。如今朝廷可以增撥軍資給各鎮名將,如宣府的楊國柱、玉田的曹變蛟、京營的周遇吉、黃得功等,讓他們裝備火銃大炮,以火器成軍。士兵裝備魯密銃和紅夷大炮,配備綿甲,打造一支五萬人,戰力不低於李植虎賁師的新軍。」

王承恩說道:「皇爺聖明,魯密銃一百步外可以殺人,比李植只能打七十步的火銃射得更遠。楊國柱、曹變蛟等更是敢戰的強將,若是輔以犀利火器,恐怕戰力要倍增。」

朱由檢低頭沉思了一會,說道:「這支五萬人的新兵每月發響三兩,再提供穩定後勤。士兵日日操練火銃大炮,練到十發九中,可以匹敵李植的虎賁師為止。」

「我們還要學習李植的撫恤制度,士兵陣亡者,朝廷一律補償一百兩給家人,以免士兵家人衣食無著。」

王承恩拱手說道:「皇爺睿智,如此一來,士兵們哪裡還會害怕戰死?一個個敢於衝鋒陷陣,便是李植的兵馬對上,也能夠一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