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171章 擴大的買賣

從一品都督同知,登萊總兵耿應節是土生土長的天津人,范家莊大捷後,他從天津副將升為登萊總兵。雖然調到登萊做總兵,他依舊把小女兒留在天津。每隔幾個月,他就回天津看一看。

四月上旬,他又從登州回到天津,看一看女兒。

耿華一看到耿應節,就眼睛一紅,撲到了耿應節的懷裡。

「爹爹,你可算回來了!」

耿應節笑著拉開耿華,說道:「我不在,有人欺負你了?」

耿華紅著眼睛說道:「爹爹和哥哥不在,他們都欺負我。爹爹,我也要去登州!」

耿應節笑道:「登州沒有天津繁華,你從小在天津長大,以後嫁個天津的郎君,多好。要是跟爹爹去了登州,那裡滿眼都是窮兵漢。」

耿華嘟囔道:「天津也全是窮兵漢……」但她話說了一半就停住了,轉口撒嬌說道:「爹爹,你這麼久才回來一次,要給我買好東西!」

耿應節笑了笑,問道:「買什麼好東西?」

耿華說道:「買鏡子,隔壁秦家姐姐買了個城東李家的衣冠鏡,別提有多清楚了,連眼睫毛都能數得過來,用來梳妝打扮最好了。」

耿應節愣了愣,說道:「我也聽說了這個鏡子,聽說在京城已經流行起來,大戶人家都買有一面。」

耿華拉著父親的胳臂,說道:「爹爹給我也買一個衣冠鏡!我塗胭脂時候要用。我再不打扮漂亮些,嫁不出去了!」

「嫁不出去?來提親的都快把門檻踏破了,你是一個都看不上。」耿應節笑道:「那衣冠鏡可不便宜,聽說要一百五十兩一面!你就喜歡這些新鮮玩意,玩個幾天就丟一邊去了。」

耿華抱著耿應節的胳臂,眼巴巴地看著父親。

耿應節拿嬌滴滴的女兒沒有辦法,一拍手說道:「好罷,給你買一個,下午我們就去李家的店鋪里買一面來!」

耿華放開耿應節的手臂,歡樂地拍起手來。

耿應節無奈地搖了搖頭,說道:「爹爹如何?」

耿華拍手說道:「爹爹最好了!」

……

四月份,玻璃鏡子的銷量越來越大,已經把李植三月份的積存鏡子全部賣出去了。李植趕緊又僱傭了五個人增加人手製造鏡子,賺更多的銀子。鏡子比玻璃酒具的利潤還要高,李植把玻璃酒具的產量都壓縮了一些,騰出產能來生產鏡子的玻璃。

這天李植正在玻璃作坊里研究怎樣提高產能,聽到家丁來報告,說有天津中路管糧通判余畢池拜見。

天津鎮分為五路,其中中路包括天津衛城和范家莊。天津中路管糧通判管理天津中路的糧草軍餉,是天津中路武官眼裡的大紅人,一般的游擊參將見到他都要恭敬行跪禮。但李植主要力量依靠家丁,家丁的糧草一直是自籌,所以他也沒有把這個通判太當一回事,只是去拜見過一次就沒有往來了。

通判親自跑到范家莊來做什麼?李植拍了拍身上的灰塵,回到官廳。走進二堂,李植看到管糧通判余畢池帶著一個面容清瘦的中年人已經坐在那裡等待了。

見到通判,李植沒有行跪禮,而是拱手作揖說道:「通判大人親自來訪,有失遠迎。」

通判余畢池知道李植是個有實力的,連總兵駱振定都被他干翻。而且李植對一千營兵的軍餉糧草也不太上心,余畢池多給一成少給一成李植都可以。反而是余畢池忌憚李植的實力,分配糧草時總對李植另眼相看。

余畢池對李植不行跪禮倒也沒有什麼辦法,只是拱手說道:「游擊將軍別來無恙!」

通判又指著旁邊的中年人說道:「這是舍弟余畢仁!」

那個中年人拱手行禮,唱道:「余畢仁見過游擊將軍大人!」

李植聽到來人的自我介紹,知道這是天津八大商號之一的余家余畢仁。余家經營糧食,利用余畢池管糧通判的身份調集船隻,從運河進來大量的南方大米在京畿銷售,獲利匪淺。這兵荒馬亂的年頭,北方越來越依賴南方的糧食供給,余家的生意是越做越大。

這余畢仁來找自己做什麼,難道他也要買鏡子?

李植正在那裡琢磨,就聽到余畢仁說道:「游擊大人的鏡子生意越做越大,令人羨慕!」

李植呵呵笑了笑,沒有回答。

余畢仁說道:「在下想每個月和游擊大人購買三百面小鏡子,販到南方去售賣!」

原來真是買鏡子的。

李植笑道:「余公也要買鏡子?」

余畢仁說道:「不少漕船回南方都是空船回去,不販賣些東西實在太可惜了。游擊大人的鏡子十分新奇,一定有銷路。」

李植笑道:「這鏡子要用透明玻璃做成,成本頗高!」

見李植一上來就說成本高,余畢仁知道李植這是要討價還價了,拱手說道:「在下一年買三千六百塊鏡子,游擊將軍大人能讓利多少?」

李植突然想到這余家做糧食買賣,自己是不是可以跟他買些養豬的麩皮和米糠呢。如今李植養著大量的豬仔,每個月需要大量的麩皮和米糠,靠小商賈從各地販賣推高了價格,如果有餘畢仁從江南大批販來,成本會低一些。

「余公,我想和你買大量的麩皮和米糠,不知道可行否?」

余畢仁聞言一喜,拱手說道:「麩皮和米糠是賤物,我在南方積存甚多。游擊大人要的話,我可以運來便宜賣給大人!」

李植這才歡喜說道:「如果這樣的話,我的小鏡子可以便宜些,九兩一面賣給余公!」

余畢仁說道:「游擊大人再便宜些!」

「已經是成本價了!」

「游擊大人說笑了!」

「確實是成本價!」

和余畢仁討價還價一番,李植最後死死咬住了九兩銀子的底價,和余畢仁說好了三百面小鏡子一個月的生意。李植又和余畢仁訂下了買麩皮和米糠的生意,讓余畢仁以優惠的價格從江南運來這些豬食。

談了一個小時生意,雙方都比較滿意,通判余畢池便帶著弟弟回衛城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