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血戰南洋 第393章 尼克松訪華和美元危機

一九七二年又要開始總統大選了,尼克松的賣力表演確實令他的同胞對他評價很高,雖然有些人認為,他有時過於卑躬屈膝。他在北京的幾次講話中,曾提出中美兩國「一起開始長征」,並且多次引用毛主席的話,說「多少事,從來急,」還向他的聽眾提議,要「只爭朝夕」。

而且尼克松也說了一些陳詞濫調的話。看到明朝歷代皇帝從太和殿到紫禁城大紅門時乘坐的精雕細刻的轎子,總統議論論「老坐轎子,就得不到太多的鍛煉。」他在說到長城時說:「能夠建造這樣一道城牆的人民,肯定有一個值得驕傲的偉大的過去,有這樣的過去的人民,也必定有偉大的未來。」隨後又說:「我們看著這道城牆,不禁想到我們決不要任何這類城牆存在於各國人民之間。」

而在這道城牆那一邊的人,就有俄國人,他們對這次訪問所可能有的含意是感到不安的。自從十九年前斯大林逝世以來,莫斯科與北京之間的緊張關係不斷加劇。現在,蘇聯人又疑心中國人和美國人沒安好心。莫斯科電台用普通話對毛澤東的國民廣播,說再沒有比上海公報「更無恥、更虛偽」的東西了。莫斯科的評論員說,中國正在「同美國的統治集團搞危險的陰謀。」

這與其說是反美的標誌,不如說是共產主義世界內部矛盾加劇的表現。俄國人妒忌萬分——這是沒有道理的,因為三個月後,尼克松夫婦就要到他們那裡去訪問。這次最高級會議的前景反過來又使河內電台按捺不住了,它稱這次會議是「卑鄙齟齪的」。

不過,情況也有所不同。河內同北京和莫斯科不一樣,它對緩和不成興趣。相反,北越人是準備破壞華盛頓同越南北邊兩個共產黨首都之間的友好關係的。但在南洋聯邦只出動了少量兵力便幫助巴基斯坦打贏了印巴戰爭後,特別是蘇制米格—21戰機的慘遭失敗之後,他們不得不慎重行事,他們有些懼怕南洋聯邦所表現出來的強大實力,而且美國與南洋聯邦聯手之後,這種擔心更加劇了。

這就是所謂和平的保障,不是什麼條約和協議的約束,而是一方對另一方的畏懼,或者雙方都互有顧忌。

一箭雙鵰,既打擊了印度,又震懾了其他宵小,南洋聯邦用一場小投入的戰爭避免了一場大規模戰爭的危險,贏得了一段平和的發展時間,可以集中精力處理已經露出苗頭的美元危機了。

一九七二年二月,南洋聯邦的經濟學家們首先從西德收到令人擔心的信號。經濟奇蹟已經把聯邦共和國變成大量出口的國家。過去十年里,德國馬克兩次增值,改變了同美元的比價,使包括量子基金和南洋聯邦政府在內的囤積馬克的投機家發了財。現在要求再次增值的壓力又在增加。

波恩作為在布雷頓森林會議上建立起來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國,有義務維持美元和馬克的關係,在馬克增值時收買美元,出售馬克。但因為美國存在的貿易逆差,投機者據有大量美元——即「歐洲美元」,這是一般對外國擁有的美元的稱呼——可供投資。而此時,歐洲的歐洲美元儲存額驚人地躍升,從五十億上升到五六百億,德國中央銀行出現了美元泛濫。

德國中央銀行不停地收購,收購,直到波恩看出了通貨膨脹的初期跡象,於是通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管有無布雷頓森林會議的規定,它們不再繼續收購美元了。作為代替辦法,德國人提出,讓他們的貨幣按照供求規律決定自己的價值。用經濟學家的行話來說,他們要讓馬克「浮動」。馬克從二十五美分「浮動」到二十七美分,就停在那兒不動,減輕了對德國中央銀行的壓力,附帶改善了美國同聯邦共和國的貿易平衡關係,因為這時在德國的美國貨比較便宜了。

喘喘息的時間是很短的,歐洲美元的巨大水塘正在歐洲泛濫久——總數相當於美國流通的全部貨幣,投機者必然得轉向別的地方。一直關注著美元危機並加以深入研究的南洋聯邦經濟學家發出了警告,量子基金和南洋聯邦政府開始行動起來。其實這種行動一直在進行,只不過是比較隱秘,現在只不過是展開最後的收尾工作了。

果然,三月份,泛濫的歐洲美元準備開始對法國法郎加熱,但是一直注視著德國的苦惱的巴黎,迅速擺脫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限制了美元交易。投機者接著向瑞士法郎打主意。伯爾尼也效法巴黎,拒絕無限制的美元交易。面對美元的洶湧泛濫,各國政府為了對沖手中美元的貶值風險,紛紛用美元向美國財政部兌換黃金,美國的黃金儲備持續減少。

一九七二年六月,英國經濟代表親自登門拜訪美國財政部,要求將持有的三十億美元兌換成黃金,按照當時的官價,兌換的黃金數量高達兩千六百多噸。這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接到財政部長約翰?康納利的報告後,尼克鬆緊急召集了十六位制定經濟政策的主要內閣成員,與他一起乘坐直升機前往戴維營召開緊急會議。為了確保會議不會被泄密,尼克松切斷了所有與會者的對外通訊。在會議上,針對英國政府的巨額黃金兌換要求,所有與會者一致同意關閉黃金窗口,即拒絕向任何國家兌換黃金。第三天,尼克松在晚間黃金時段發表了電視講話,宣布美國實行「新經濟政策」,其核心內容就是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國不再向任何國家兌換黃金。

尼克松的電視講話震驚了全世界,由多國政府共同簽署的貨幣協定,美國在沒有任何預告的情況下突然就單方面撕毀了,這激起了西方國家的極大憤慨。第二天,美國的「新經濟政策」成了全世界的頭條新聞,引起軒然大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