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血戰南洋 第340章 交換的條件

歷時三天的中蘇總理會晤結束了,柯西金——周恩來會談的主要意義在於使雙方離開了全面衝突的邊緣,使中蘇關係從引向災難性衝突的道路轉入了在國際舞台上進行政治競爭的軌道。

雙方就維持邊界現狀問題達成協議,雙方都不會再越過實際控制線(以通航河道的主航道中心線、非通航河道的水流中心線為實際控制線),在任何情況下,邊防軍都不向另一方開火。並且約定了將來邊界談判的時間和地點。儘管雙方用詞還是具有對抗性,但是這些聲明確實是在通向政治對話的道路上邁出了新的一步中,也使一觸即發的核大戰得以暫時避免。

儘管如此,中蘇雙方的警惕和敵對並未得到根本解決,兩國也從此開始進入了將近二十年的敵對備戰狀態。蘇聯向中蘇邊界增兵,中國則開展「深挖洞、廣積糧」的全國性戰備運動。

飛機在空中飛行,周恩來凝視著舷窗外的雲朵,思緒起伏,臨別時黃曆所說的話還在耳邊回蕩,「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只有在保護好自己的情況下才能保護好要保護的人,才能盡量減少損失,這是無奈之舉,請總理先生多多保重吧!」

話雖簡短而含糊,但對於在荊棘中潛行,在泥濘中苦鬥的周恩來來說,卻完全明白其中的含意,他輕輕地嘆了口氣,低下頭整理著回國後的彙報材料。

在整個會晤期間,黃曆與周恩來進行了三次會見,同樣,他與柯西金也進行了三次,以示公正。但次數相同,會談的內容卻是不一樣的,特別是與周恩來的最後一次會談,是在沒有翻譯的情況下進行的。

「……總的來說,從黃曆總統傳遞的信息來分析,南洋聯邦政府已經決定與我國建交,但還有一些顧慮,還要進行一番試探和考察,並且不想表現出急切的心情。我判斷,南洋聯邦與我國建交可能是出於這樣幾種考慮:一,加強交往,擴大貿易,他們不能忽視具有八億人口的巨大市場;二,美國新任總統尼克松的外交政策可能有所調整,南洋聯邦只是試探我國態度的棋子;三,寮國戰場的局勢使南洋聯邦有所擔心,擔心越共在寮國得手後,會繼續向越南王國和柬埔寨擴張,而我國對於越共的支持顯然令其和美國人感到顧忌;四,聯合我國遏制印度,黃曆曾經問起:為何貴國在強大的蘇聯面前能夠保持強硬,寸土必爭,卻能放任印度人在事實上佔據貴國的領土?印度人越來越有成為蘇聯走狗的趨勢,如果印巴再次爆發戰爭,貴國除了外交上的援助外,還會有更實質些的幫助嗎……」

周恩來停下筆,進行了一下思考,黃曆在最後一次會談中談到了軍援,但這不是無條件的,也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一種等價的交換。南洋聯邦可以提供研製成功不到一年的「錐」式反坦克導彈的圖紙,但要中國允許他們秘密派人研究繳獲的蘇聯T-62式坦克。

這個條件不算過分,起碼在周恩來看來,這是可以答應的交換。在珍寶島之戰中,中國軍隊裝備的主要反坦克武器,如75毫米無後坐力炮、85毫米加農炮和56式火箭筒等,都無法有效地擊穿T-62的正面裝甲,顯然,擁有絕對的裝甲優勢的蘇聯人,這是對中國的一個重大的威脅。

儘管現在中國開始進行重點進行打坦克的訓練,並由軍工部門組織大規模的反坦克武器會戰,準備投產一系列應急裝備,但對於年輕的本來力量就不強的中國反坦克科研隊伍來說,一大批第一代反坦克導彈J-201的科技人員因政審「不合格」而被拒之於科研的大門之外,導致新項目還未上馬,便面臨著技術人才極其短缺的困難。

當時中國國內進行了全國動員,號召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消滅膽敢入侵的敵人。無論軍隊或地方都在開展打坦克訓練獻計獻策高潮。許多「土辦法」紛紛見諸報章,象炸藥包炸履帶、徒手登車手榴彈灌頂、火箭筒側面抵近射擊、水泥三角墩障礙、埋反坦克地雷等等。但實際效果,周恩來並不樂觀。而且這種群眾運動式的會戰,也是科研工作的最大忌諱,是人力物力與時間的極大浪費。

儘力促成此事吧,周恩來整理清楚了思路,又提筆寫了下去。

在珍寶島戰鬥中,一輛被反坦克地雷炸癱在冰面上動彈不得的蘇聯T-62型坦克,曾經引起了中蘇雙方高度重視,進而引發一場坦克爭奪大戰。

雙方如此重視,並不惜進行拚命的爭奪,除了政治方面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T-62坦克採用大量的先進技術,是具有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坦克,蘇聯除了怕這輛坦克落在中國人手中成為入侵的鐵證外,更怕這輛先進坦克的技術被外界所掌握。

那麼,T—62型坦克有何先進之處呢?首先,該型坦克率先採用大口徑滑膛炮,開創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坦克火炮使用滑膛技術的先河;二是該型坦克安裝了先進的火炮雙向穩定器,能在行進間進行射擊,而且精度較高;三是該型坦克安裝了大功率發動機,彈架油箱設計別具一格;四是該型坦克採用了先進的集體超壓三防裝置、煙幕施放裝置和自動滅火裝置等新技術,集多種防護於一身,戰場生存能力很強。

另外,T—62型坦克還安裝了新型的紅外線夜視瞄準鏡,夜視距離八百至一千米,具有較強的夜戰能力。正是由於T-62坦克藏著這麼多的技術秘密,中蘇雙方圍繞著癱在冰面上的這輛坦克而展開的殊死爭奪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而南洋聯邦想要知道T—62型坦克的秘密,一方面是想提高自身軍工生產技術,賺錢更多的錢,保持技術先進;另一方面,也是為第三次印巴戰爭作準備。得到蘇聯大力支持的印度,介時很可能會擁有這種坦克,破解其中秘密,掌握致勝的方法,也是黃曆所設想的計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