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血戰南洋 第227章 投石問路

承認和建交不是一回事,兩者說來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但在某些情況下卻可以一拖再拖,耽擱幾年,甚至十幾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此時黃曆決定承認新中國,並不意味著建交工作已經提上了日時議程,而是表示出一種姿態,以便與新中國建立起通郵、探親、互訪的渠道。

選擇這個時候宣布此事,黃曆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根據科研機構的最新進展,原子彈將提前一年的時間製造完成,也就是在一九五九年便可以使南洋聯邦成為核國家。如果在原子彈試爆之後宣布外交上的重大事件,很可能令人產生不好的印象,好象是南洋聯邦的腰桿硬了,可以自行其是了,可以露出真實的面目了。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南洋聯邦此舉也是在投石問路,試探一下有緩解跡象的東西方關係到底處於何種階段。同時也在消除一些國家的判斷,認為南洋聯邦是沒有獨立主見的,是美國的跟班。

當然,黃曆對此是不必擔心的。因為按照西方現代國家關係的思維邏輯,維持現代國家關係的一個基本準則就是國家利益,在國家利益基本一致的情況下,就不可能發生分裂,除非國家利益發生重大衝突。

半個世紀以來,在冷戰期間,西方盟國內部沒有戰爭,沒有發展到武力衝突的地步。美國與法國、日本、英國、韓國都有矛盾,有時候吵的不亦樂乎,但最後都能在談判的平台上解決問題。而社會主義國家之間關係的特殊性卻令人深思,一好起來就不分你我,一吵起來就甚至會動武,幾乎沒有談判的餘地?只能說社會主義同盟內部國家關係當中運行的政治準則,它和西方是不一樣的。

果然,美國雖然表示了緩和的意願,卻對南洋聯邦外交的這一大步感到不妥。在蘇聯為美國國家展覽會揭幕完畢的副總統尼克松推遲了越南王國的訪問,從莫斯科直飛坤甸,與總統黃曆展開會談。

「總統先生,雖然目前東西方都做出了緩和的姿態,但一切還都要看日後的實際行動。」尼克松沒有露出不滿的神情,而是用一種勸告的口氣說道:「貴國的外交政策調整得過於迅速了,這未免有些過於輕率。根據我在莫斯科得到的印象,赫魯曉夫是個好戰分子,他正用國民的幸福為代價拚命發展火箭技術。作為蘇聯的最為有力的盟友,對於中國的具體政策,我們還是要觀察一段時間為好。」

「包括貴國在內的許多西方國家對中國及其曲折的歷史研究得很不夠,很多人既不信任又害怕中國,認為它是神秘的、鬱積著悶火的紅色東方巨人。」黃曆很平靜地解釋道:「而對於戴高樂的觀點,我是表示贊同的,因為中國如此之大,如此古老,並受過如此多的欺侮,所以打壓政策會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但同樣對中國有深入研究的赫伯特·胡佛卻給了我相同的忠告。」尼克松說道:「他說,我們不應與中國人交往,因為他們嗜血成性。當他敘述他作為一名青年工程師於一九零零在中國的經歷時,他明顯地流露出了不寒而慄之感。義和團暴動,一小部分狂熱地反對西方剝削的人掀起了可怕的暴動騷亂。胡佛夫婦清楚地記得,那時在流經他們居住區的河面上,漂浮著數以千計的屍體。」

「對於義和團暴亂,我也是持反對態度的。」黃曆沉吟了一下,說道:「但時間不同了,我相信那種可怕的情景不會再出現。」

「我們現在並不能百分之百地確定不會發生那種可怕的事情,所以才需要謹慎一些。」尼克松說道:「中國目前作出積極的反應,這僅僅是因為他們需要貴國的援助和投資。我想,這是毫無疑問的。」

「在和外部世界交往過程中,理解對方和讓對方理解都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當國家制度、國家發展階段、追求的目標不一樣的時候,很容易出現錯位和屏蔽。」黃曆不想再與尼克松就這件事情進行討論,作出了緩和的姿態,「我們認為,在我們主動做了一件事情之後想讓人家看到什麼樣的結果,人家就能看到什麼樣的結果。顯然,這有些一廂情願了。比如說貴國看到的以不是這個結果,反而從另一個方向去想。」

「不是另一個方向,而是結果難以預料,所以才要謹慎小心。」尼克松糾正道。

黃曆淡淡一笑,點了點頭,說道:「好吧,就如副總統先生所說,結果難以預料。我們會謹慎小心地制定對中國的政策,建交嘛,暫時擱置。商貿來往,也會相當謹慎。在越南王國的問題徹底解決之前,我們也不想加強有可能是敵人的對象的力量。」

「總統先生能從諫如流,我感到非常高興。」尼克松見目的達到,表情也輕鬆下來,順著話頭開始就黃曆訪問越南王國的事情進行交流。

黃曆簡單地述說了越南王國目前的情況,也說到了對越共向越南王國滲透的擔心,「寮國是個很難處理的問題,口稱中立,卻無法保持中立的立場。如果我們依照國際中立規定,把寮國也卷進來,印度支那的局勢就將極為混亂,連柬埔寨也脫不了身。戰爭規模一直是我想限制的,可一旦限制不住,後果將很嚴重。」

「這確實很難辦。」尼克松點頭道:「不過,總統先生可以放心,我國政府對於印度支那的政策不會更改,將全力以赴地幫助越南王國,即便是付出美國士兵的代價也絕不動搖。」

「對這點,我毫不懷疑。」黃曆停頓了一下,說道:「為了對付可能爆發的殘酷的叢林戰爭,我們兩國有必要組成一個聯合科研機構,對一些實用性的器材進行研發製造。」

「對此我表示贊同。」尼克松很痛快地答應下來,「叢林戰爭對現在大多數的美國士兵來說也是一個新課題,我們完全有必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

尼克松在得到了比較滿意的會談結果後,前往越南王國訪問。而黃曆則又開始為剛剛加入亞共體的新夥伴巴基斯坦操心勞神,而第一次印巴戰爭還在不死不活的進行當中。

印巴衝突的禍根從根本上來說是由英國殖民主義者種下的。歷史上,印巴同為英屬印度,是英國最大的殖民地。二次大戰後,隨著世界許多國家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發展和印度人民反帝反殖鬥爭的日益高漲,英國政府不得不同意向印度人移交政權。

但是,為了達到在撤走後仍能控制印度的目的,英國極力在由其一手造成的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兩大教派政黨對立的基礎上,繼續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極力在印度各民族、各教派、各黨派之間製造矛盾,擴大分裂。印度總督蒙巴頓提出了充分體現這一政策的印度獨立方案——「蒙巴頓方案」。

「蒙巴頓方案」將印度一分為三,即印度教徒的印度、伊斯蘭教徒的巴基斯坦和王公土邦。規定各王公土邦有權按自願原則選擇加入上述兩個國家,或保持同英國的舊有關係。這樣一來,印度兩大教派政黨,即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圍繞國家統一還是分治,以及爭奪各王公土邦,展開了激烈鬥爭,兩大教派間發生了大規模仇殺事件。而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分治後,分治矛盾以及民族、宗教、領土等各種矛盾也愈益加深。終於在四七年十月,印巴圍繞克什米爾邦的歸屬問題發生了克什米爾戰爭。

對印度,黃曆視為潛在的敵人。因為印屬安達曼群島具有很高的戰略價值,如果任其成為印度的海軍基地,將使馬六甲海峽遭到極大的威脅。

雖然奪取安達曼群島很困難,但對於印度來說,這塊離印度本土有八百多公里的海外飛地也同樣難以有效防禦。重要的是不是軍事力量的對比,而是名義上的合理合法。在印尼戰爭中趟渾水,黃曆也是想來個迂迴策略,利用巴基斯坦或者以後獨立的孟加拉國對安達曼群島進行變相的控制,或者再玩民族自治的把戲。

從目前的印巴戰爭形勢來看,印度顯然是佔有軍事優勢的,但優勢並不具有壓倒性。雙方在克什米爾展開的戰鬥正處於膠著狀態,而對巴基斯坦軍隊最具威脅的是印度的裝甲部隊。而印度的坦克戰術是基於四五年在緬甸獲得的經驗總結出來的,雖然並不那麼高明,但這是第一次在高原地帶上使用坦克,使缺乏經驗的巴基斯坦軍隊感到很吃力。

接納巴基斯坦加入亞洲共同體後,南洋聯邦便支援了巴基斯坦一批反裝甲武器,並秘密派出教官和機械人員,一方面突擊訓練巴基斯坦的空軍,一方面對巴基斯坦飛機的彈藥系統進行改進,使其機翼下能掛載吊艙,可投擲帶高爆反坦克彈頭的摺疊式尾翼航箭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