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血戰南洋 第199章 戰爭的外部干涉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也被政治所影響,在圍繞埃及蘇伊士運河問題爆發的戰爭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並引起很多國家政治事件的變化。

英法的侵略行徑遭到了全世界人民、包括英法本國人民的強烈譴責。在英國,執政的保守黨內部發生了嚴重分化,外交國務大臣和英國駐聯合國首席代表安東尼憤然辭職,首相艾登的公共關係顧問克拉克,財政部經濟次官波伊爾也相繼辭職。越來越多不願同流合污的官員退出了政府和保守黨,使艾登內閣在國內外陷入了極端孤立。

法國摩勒政府的日子也不好過,自戰爭爆發起,來自議會和社會黨內部的強烈抨擊便沒停止過。而且,法國的大部分兵力正深陷阿爾及利亞境內,如果戰爭擴大並持續,他們並無繼續增兵的可能。而開戰以來,困難又接踵而至,令英法兩國大傷腦筋。

首先,納賽爾始終保持強硬姿態,斷絕了同英法的外交關係,並查封了英法在埃及的銀行,接管了英法在埃及的石油企業,並將六艘滿載水漲和廢鐵的船隻自沉,堵塞了蘇伊士運河,使英法軍艦無法抵近在塞得港直接登陸。

而阿盟國家對英法的侵略也深惡痛絕,雖然沒有直接出兵助戰,但卻使用了最有力的武器——切斷石油供應。事實證明,這種經濟戰是強有力的,立即便使歐洲有陷入經濟危機的危險。繼敘利亞和約旦之後,黎巴嫩也切斷了由英國資本控制的油管以示對納賽爾的聲援,沙特阿阿拉伯也宣布停止對英法的石油供應。

戰爭還未結束,英法兩國對埃及的入侵便導致了它們正力求避免的兩件大事——石油危機和運河航運中斷。

埃及還充分利用了美國同英法的矛看,故意把美國的兩艘驅逐艦拖在亞歷山大港內,使英法聯軍不敢轟炸和襲擊該港。它的盟國敘利亞還炸毀了美國公司的油管,使得美國大使急忙向納賽爾保證,美國將儘力在聯合國內採取外交行動,儘快制止戰爭。

現在的美國政府對盟友們的單獨行動十分惱火,英法聯軍的開戰借口實在是太拙劣了,以至於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會見他的老朋友,英國皇家空軍元帥斯萊塞爵士時有些不知所措。而他的國務卿杜勒斯也為這三個明顯相互勾結的盟友感到汗顏,他建議總統應該馬上行動,趕在蘇聯人插手之前制止他們,以便向這些盟友證明「他們不能離開美國單獨行動」。美國迅速在聯合國拋出了一個停火決議案,並以六十四票對五票獲得通過。英國和法國「羞澀」地投了棄權票,以便與其「和平捍衛者」的遮羞布相稱。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命令全球美軍進入全面警戒狀態,以警告蘇聯不得進攻英法;另一方面照會英法,表明只有當蘇聯進攻歐洲時,才有所謂「大西洋的保護」問題,嚴厲限令英國在十二小時內停火。美國政府還利用英法兩國的經濟困難,拒絕批准英國從國際貨幣基金中提取大量美元的要求,壓制英法停火撤軍,從而在中東地區徹底取代他們的統治地位。

儘管面臨困難,但英法聯軍還是希望能儘快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佔領運河地區。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對盟友以色列也深懷不滿。正象英法以三國在戰前的協議是在各懷鬼胎的情況下,在一種「詭異的友好氣氛」中進行討論一樣。雖然英國和以色列充分表達了對於相互利用的極大興趣,但在戰爭進行中卻無法掩蓋英以之間的相互猜疑,特別是在戰爭的進程出現了意外變化時。

按照三國達成的進攻計畫,以軍應兵分四路,越過邊界猛攻進西奈半島南部。中路由202空降旅旅長沙龍指揮,直撲蘇伊士城;北面的兩路以軍一路將矛頭指向伊斯梅利亞,另一路則沿地中海海岸襲擊臘法和阿里什,包抄加沙地帶的埃及守軍;沙龍南面還有一路以軍,應由孔蒂拉向沙姆沙伊赫進攻,以控制亞喀巴灣。

但是,以色列總理古里安擔心英國會坐山觀虎鬥,從中漁利。他一定要看到英法聯軍確實採取行動之後,才會命令以色列軍隊發起真正的進攻。所以,以色列起初對埃及的進攻並不嚴厲,只是在邊境地帶攻擊了幾個埃軍哨所,而在米特拉山口空投一個傘兵營,不僅無法產生決定性的作用,反倒有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的危險。以色列新聞機構大吹牛皮,向全世界通告以軍已取得「重大進展,並對運河構成軍事威脅」,不過是為了給英法的干涉提供借口。

古里安不僅命令以軍的主力部隊暫時不要深入西奈,甚至準備在情況不妙時撤出所有軍隊,並宣布此次行動不過是旨在懲罰埃及人的一次邊境衝突而已。

古里安的謹慎自然有他的道理,從戰爭爆發,他就背上了挑起戰爭的全部罪責,並一直憂心忡忡,擔心英國人突然改變主意,不再履行協議中的義務。那時以色列將不得不單獨面對埃及的全面報復,並有可能遭到敘利亞、約旦,以及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聯合攻擊,這種夾攻對於以色列來說,實在是太危險了。

等到英法聯軍的大空襲開始,以色列才稍微放下了心,開始了擴大規模的軍事進攻,但也有相當的保留,並不急於向縱深推進,以免過於鋒芒畢露,吸引埃軍主力的強力抵抗。

正如以色列參謀長達揚所說:「我們根本不在運河的十六公里範圍之內,而且我們對它不感興趣,也不打算迫近運河。」但即便如此,埃軍在戰爭初期的英勇抵抗,也令以軍有限度的佔領目標遭到了挫敗,就連沙龍也不得不承認,「埃軍的陣地戰打得很好……他們據壕固守,使用反坦克炮、野戰炮和高射炮進行了有效的戰鬥。」

等到埃及空軍成功空襲了以色列機場,並摧毀了其大量飛機後,以色列對英法兩國簡直失望極了,也憤怒極了。因為按照協議,英法聯軍的軍艦和飛機應該擔負以色列的海岸防衛和國土防空,顯然,他們根本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

其實英法也有自己的苦衷,在第一次大規模空襲中遭到了埃及空軍新式戰機的狙擊,蒙受重大損失後,他們不得不調動了大量的戰鬥機準備與埃及空軍展開制空權的爭奪,從而對以色列的國土防空有所放鬆。最主要的還是他們的疏忽,根本沒有料到埃及空軍在英法空軍的強大壓力下,竟然敢孤注一擲,大規模空襲以色列。

嫌隙已經產生,以色列開始打退堂鼓,或者說是暫停進攻,等待英法聯軍登陸成功,奪取運河西岸後,他們再輕輕鬆鬆地進軍摘桃子。

但與英法所受到了美國壓力相似,以色列也遭到了美國的逼迫,美國威脅以色列馬上接受聯合國的停火協議,否則將同以色列斬斷所有聯繫,不再提供所有的保護。古里安終於明白過來,繼續陪著英法玩下去,恐怕要失大於得了。

而英法兩國在得知以色列表示願意接受停火協議時大吃一驚,因為擔負「隔離作戰雙方」的英法聯軍還未到「隔離地帶」,怎麼能允許雙方停火呢?

但顯然,登陸成功之後的英法聯軍要想迅速達到佔領運河西岸的目的,已經被現實的戰鬥情況所粉碎了。

納賽爾並沒有撤退的打算,而是在南洋聯邦顧問團的策劃和鼓勵下,決心率領人民打一場游擊戰爭。他與法魯克國王最大的不同就是充分信任他的人民。他下令將四十多萬支來複槍分發給民眾,並在全國各地建立一些小型武器儲藏所和秘密電台站。在運河區原英軍倉庫中繳獲的價值三億英鎊的軍火也被用來武裝埃及軍民。他甚至還發給運河區工作一個月的工資,告訴他們準備用游擊戰挫敗侵略者的陰謀。

在納賽爾及其同伴的領導下,埃及軍民保衛祖國的抵抗殖民者的熱情空前高漲,面對強敵,一個民族終於表現出過去百年間從未有過的驚人的團結、鎮靜和頑強。難以數計的工人、學生踴躍報名,奔赴前線;在開羅的蘇布拉區百餘萬居民中,有近五十萬人在學習使用武器,準備與來犯之敵決一死戰。儘管面臨敵機的轟炸,工人、居民們依然堅守崗位,堅持正常的工作和生產,並積极參加各項救護行動。

在那段艱難的日子裡,無數埃及人都在高唱一首響徹整個埃及的戰鬥歌曲,以表達他們對納賽爾的支持和愛戴。歌曲唱道:「我們已將埃及託付給你,我們將隨你戰鬥到底……」

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納賽爾的心靈,他對身邊的人說:「我常常捫心自問,我有沒有辜負這一重託?」不僅如此,他不聽從部屬的勸告,卻聽從那首歌曲的召喚,在戰事最激烈的時候,毅然出發去前線,率領自己的軍民與敵人進行殊死的戰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