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血戰南洋 第171章 新州的加入

任何事物的產生都不是無緣無故的,在一九五一年開始盛行美國的麥卡錫主義,其實代表了整個美國社會上保守及排外團體的廣泛的政治同盟,沒有誰能逃脫他們的攻擊。在杜魯門政府及行政……即使是信奉學術自由的學術界也難以抵制麥卡錫主義的影響。

麥卡錫在美國政壇上四處開炮,所向無敵,把美國民眾搞得草木皆兵,疑神疑鬼,華盛頓的人把麥卡錫稱為全國第二號最有權力的人物。肯定地說,一個能夠—下子引起這樣社會反應的煽動家確是夠可怕的。除此以外,還有一些情況,說明麥卡錫主義又在推向一個新高峰。蓋洛普民意測驗表明,在過去六個月內,贊同這個參議員的公眾上升了百分之十六。十個美國人中,不贊成他的不到三個人,現在他左右報界的能力那麼巧妙,很可能十個人當中沒有一個知道他是個走江湖賣膏藥的。

而就是這個跳樑小丑卻迸發出驚人的能量,他譴責杜魯門政府對待共產主義的軟弱態度,用「叛徒」甚至「謀殺者」的罪名無端指責和謾罵國務卿喬治·馬歇爾,並稱杜魯門政府中有大量的共產黨間諜,從而幫助艾森豪威爾在一九五二年當選了美國總統。

麥卡錫呼風喚雨,叱吒一時,美國國務院、國防部、重要的國防工廠、美國之音、美國政府印刷局等要害部門都未能逃脫麥卡錫非美活動調查小組委員會的清查。國務卿杜勒斯更是向總統艾森豪威爾表達了這樣的憂慮:「許多歐洲領導人似乎認為我們(美國)正在麥卡錫的領導下走向美國式的法西斯主義。」南洋聯邦總統黃曆甚至發出了這樣的疑問:「在美國外交政策方面,究竟是艾森豪威爾的權力大,還是麥卡錫的權力大?」

在美國國內,成千上萬的華裔和亞裔被懷疑為「間諜」。他們不僅被非法傳訊,不準寄錢給國外親人,甚至被禁止公開談論自己的家鄉,還有不少人因被指責「同情共產黨」而受監禁、被驅逐甚至遭暗殺。在南洋聯邦向美國政府提出了抗議之後,針對華裔的暴力才有所減少,而大批華裔則開始流向南洋聯邦和新中國,其中不乏學有所成的科技人才。

而對於南洋聯邦的民眾來說,從一九五一年開始,卻是無邪的黃金時代的開始,顯得分外清明可愛。而對於南洋聯邦這個國家來說,五年時間已經夯實了工業基礎,協調了輕重工業的比例,再加上穩定的政局,政府官員管理經驗的積累,使經濟和軍事的發展進入了真正的飛躍時期。

技術上的變化從來未使南洋聯邦的人們如此著迷過。人們驚異地談論著晶體管,那種小得象鞋帶頭的鍺片或矽片既可以用來開動微型收音機,也可以供應小型助聽器需要的動力,還能使飛機的設備減輕一千多磅。不能否認,南洋聯邦的技術界正在使大家生活得更舒適一點,這還總是令人高興的嘛!

新發明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對,但其數目之多有時令人眼花繚亂。吸塵器、乙烯基塑料地板、按鈕電話、立體聲調頻收音機、烘乾洗衣機、汽車自動變速裝置、有空氣調節的公共汽車、火車和輪船、電動轉筆刀、電動打蠟機。這些發明一件件問世普及,隨即成為日益增多的中產國民的生活必備。這樣,較實用的新產品逐漸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到五十年代中期,人們漸漸發覺,在數不清的瑣細方面,生活已經變得更安逸,更好過,更方便,更有趣了。

在這些生活的改變中,電視對南洋聯邦民眾的生活越來越起著巨大的影響,但要把影響明確地說出來就不容易了。有些人認為,電視廣播大開放了,太聽之任之了。

事實上,電視只是指出一種趨勢,而這個趨勢的真正意義要再過幾年才會顯露出來。這個宣傳工具本身並不能為時代定步伐。它只是忠實地反映五十年代的生活方式,但也和這方式一樣,它本身是沒有刺激的、沒有害處的、不會引起爭論的。

隨著國家福利政策的進一步推廣深入,南洋聯邦民眾的消費信心也在逐步增長,而隨著道路狀況的進一步改善,擁有一輛汽車,成為了中產階級的一個衡量標誌。而據統計部門提供的數據,再過幾年,戰後的一代成長起來,消費指數將達到一個新高點。因為這些年輕人對於拮据歲月毫無體會,理財本能將不是保守和怯懦。

在南洋聯邦,日趨富裕的跡象隨處可見,造成這種繁榮的原因很多,但多數人民並沒有去深入的思考,因為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勤奮任事,改善生活。現在的南洋聯邦生產著幾乎全亞洲商品的一半,國民生產總值在四五年到四七年翻了一番,而在其後的三年間,又翻了一番。在海外的投資從一億美元增加到四十億美元,單是煤鋼聯合公司一家的預算就達到了一個小國家預算的規模。

而軍火的出口,也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勢頭。很顯然,由於地域和試驗環境的不同,南洋聯邦生產的武器裝備更加適合熱帶國家軍隊的使用。甚至一些武器已經遠銷歐美,比如仿XM107生產的重型狙擊步槍,就為美國海軍陸戰隊所青睞而大量採購。而有更高技術含量的帶有雷達引導的高炮,帶有自動火控系統的與西德合作生產的豹式坦克,機動性、續航力又有新突破的直升機,也成為了暢銷商品。

當然,這只是在表面上的常規武器。例如各種導彈、新型噴氣戰鬥機等秘密項目,卻是南洋聯邦的鎮山之寶,始終蒙著面紗,不為人們所知。

進入一九五二年,南洋聯邦又迎來了一次擴張。信奉基督教的安汶人在摩鹿加(馬魯古群島)發動一次反抗荷蘭人的短暫叛變,這使荷蘭人下定決心,結束在這裡的殖民統治。因為從18世紀末葉,隨著作為主要經濟支柱的香料貿易的大幅衰落,摩鹿加經濟已經變成死水一潭。而荷蘭人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跨越重洋,在海外長期駐軍的經濟負擔,更沒有多餘的財力來幫助佔領地實施經濟復興,改變貧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懷柔政策。

或許印度支那正在進行的消耗戰爭也讓荷蘭人心有餘悸,要繼續維持荷蘭在東印度群島的經濟利益,而又不致陷入戰爭的泥潭,最實際的辦法便是尋求南洋聯邦的幫助。

對於荷蘭人要主動把摩鹿加讓給南洋聯邦,在南洋聯邦內部卻產生了爭議。一個經濟落後的群島,不亞於一個沉重的負擔。而且該地是東(巴布亞人)、西(馬來人)兩個人種的過渡帶,加之和荷蘭人、葡萄牙人、爪哇人通婚,人口種族成分複雜,很容易產生不安定因素。

其實這種爭議的背後,是聯邦各州的保守力量在作怪,他們擔心貧困地區的加入會削減中央財政對他們的撥款,會延緩全民福利政策的實施,會拖累他們的地方建設。換句話說,由於經濟建設的突飛猛進,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一股排外情緒已經在民眾中悄然升起。放寬移民限制的動議,修修改改,才以微弱多數獲得通過,已經從側面顯示了這種傾向。

開疆拓土的渴望,內部反對的聲音,切實控制該地區所要付出的代價,令黃曆也感到為難。雖然他可以憑藉威望,憑藉民族自由黨的支持,而強行通過動議。但他除了建國初期穩定之後,便一直避免這樣做,即便是民族自由黨的議員,在上議會發表意見也是相當自由的。而且摩鹿加的經濟確實很糟糕,種族也相當複雜,不是那麼好搞。

經過再三思考,黃曆決定在摩鹿加的問題上採取一種靈活的措施:首先派出一個旅的兵力,威懾性地進駐該地區,以彌補荷蘭人留下的空白;然後召集當地各族頭面人物進行磋商,組成一個聯合政府的框架,並就摩鹿加以邦的身份加入南洋聯邦的具體條件進行研究。

在南洋聯邦內,黃曆則與上議會的議員們展開溝通,保證對各州的計畫撥款維持不變,並通過了一個法案,對於新加入的州,在其經濟完全自立之前,不納入聯邦的全民福利體系。

終於擺平的內部和外部的矛盾和問題後,黃曆露出了冷厲的一面,兩個師的部隊和糧食、物資援助同時進入了摩鹿加,宣布實行緊急狀態,對摩鹿加的反對派進行了乾淨徹底的清除和打擊。其中沿海的馬來人因為主張加入印尼共和國而遭到了整體驅逐,被分散遷移到幾個小島上進行監視性居住。

隨後,一系列的舉措在摩鹿加開始實施。組建各族聯合警察部隊以維持治安;加強聯合政府的控制力,以穩定民心;動員南洋聯邦的相關企業前來投資建廠,復興摩鹿加的漁業和手工業等傳統經濟項目;調來一批農業大型機械和化肥,以及一批農業專家,儘快恢複摩鹿加的稻米、西米、椰子、香料等物的出產……

雷霆雨露,迅速而有效,在短短六個月內,摩鹿加已經基本穩定下來。其中的原因很多,但經過常年的騷亂和貧困,人心思定卻是最主要的因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