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血戰南洋 第147章 停戰談判的障礙

「威克島的會晤對我來說,是最滿意的一次。我很愉快地能有機會與您會面並談論關於日本、朝鮮和其他遠東國家的事情。我很高興地了解到您對我們所面臨的整個亞洲形勢的卓越見解。

我們的會晤在美國國內獲得了極好的反應。我想,如果就是我們私人之間相互結識這個理由,這次會晤也是十分值得的。」

黃曆看著杜魯門的親筆信,臉上掛著微微的笑意。是的,這次會晤是值得的,對南洋聯邦來說,獲得了一個飛速發展的良好基礎。

F-86噴氣式戰鬥機的購進提升了南洋聯邦的軍力,對噴氣式發動機的研發也有很大的啟示作用;青黴素的工業化生產關鍵技術的轉讓,使南洋聯邦一躍成為亞洲唯一掌握此項技術的國家;四艘新型重巡洋艦的購入,使南洋聯邦控制鄰近海域的能力得到了發展,向南海島礁進軍的計畫開始實施;另外還有電子、機械、汽車、化工等技術的一系列援助,可以說,老美對拉上南洋聯邦這個盟友,所花的本錢還是很大的。

而南洋聯邦則承諾在遠東負起更大的責任,朝鮮半島,印度支那,都會出現南洋聯邦軍人的身影。只不過是投入多少和側重的問題。

黃曆沉思了一會兒,提筆寫道:「我對威克島與總統閣下的會晤深感滿意,因為通過它所提供的機會,我們相互間進一步的了解和交換了意見,對國家都作出了有益的貢獻。我希望,對於今後以這樣那樣的實際都是不屑一談的理由來破壞我們之間相互信任的任何企圖,這次會談將最終地構築一條堅不可摧的防禦工事。」

……

朝鮮戰爭在事實上已經停止,但真正的停戰協議卻並不是那麼容易達成的。朝鮮方面對於聯合國軍發出的呼籲停戰談判的電報沒有回應,顯然他們還在與蘇聯和中國商議,未取得明確的意見。

而從美國來說,這一代人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輝煌勝利的得意勁兒還沒有消失,最近又因仁川奇蹟而沖昏頭腦,因此不想痛快地接受相持局面。

由於麥卡錫的日益活躍,對很多美國人來說,遏制的主張——鼓吹有限的目標以避免無限的戰爭——好象異端邪說,聽來令人討厭。《生活周刊》的一篇社論拒絕接受與蘇聯共產主義「共存」那種「政治哄騙」和「有害謬論」。一些人把停戰嘲笑為「姑息」,甚至對於號召克制的做法批評為背叛。

但黃曆由於仁川登陸所形成的聲望,對北朝鮮軍隊狠辣異常的打擊,為他形成了一個保護罩。即便是麥卡錫也不敢輕易向這位新崛起的自由世界的英雄開炮,而在核陰影的籠罩下,有限戰爭的理論卻得到了很多有識之士的贊同。

一場論戰不可避免地在美國展開了,針對有限戰爭理論,針對停火談判,針對集體安全。這方面的爭論成為國會山上傳出的最主要新聞,記者們稱之為「大辯論」。最後,一位共和黨的未來總統的證詞決定了辯論的結果,這個證人就是艾森豪威爾。

雖然馬歇爾將軍在國會曾維辯地談論了有限戰爭和集體安全的必要性,但馬歇爾早就參與了羅斯福和杜魯門的各項政策,難以超脫論戰之外。

艾森豪威爾則不然,他剛剛才離開哥倫比亞大學去當西方歐洲防衛力量的最高統帥。他告訴國會,在亞洲擴大戰爭規模是短視而浮躁的,目前的最急迫的任務除了「重新武裝保衛歐洲」之外,別無其他選擇。他報告說,在歐洲人中,反抗斯大林的意志很強烈,他建議美國出掌北大西洋聯盟的領導權,並極力主張美國應多派一些軍事力量到歐洲。

儘管有議員抗議說,這會把事情弄得「朦朧含混、難以捉摸、輪廓不清」,但是辯論很快就結束了。正如《紐約時報》中所指出的,艾森豪威爾具有國內的政治支持,特別是共和黨的支持。

美國的軍隊開始從朝鮮半島撤離,趕赴歐洲,南洋聯邦派出了兩個師,彌補因此而造成的朝鮮的軍事力量的短缺。同時將海軍陸戰一師和空降旅撤出南朝鮮,一部分繼續駐紮日本,其餘全部回國。現在已經不用關心對外駐軍的費用問題了,山姆大叔兜里有錢,南朝鮮也極願意承擔一部分費用。

十一月一日,鑒於北朝鮮方面對停戰置之不理,聯合國軍對其實施了震懾性轟炸,併到處拋撒傳單,聲稱如果北朝鮮繼續無視和平的呼籲,聯合國軍將繼續對其進行空中打擊,並破壞北朝鮮的春耕。

不可遏制的恐慌在北朝鮮民眾中蔓延,由於聯合國軍止步於三八線,紅色中國沒有了武力干預的借口,也不想投入軍隊為北朝鮮的統一流血犧牲。蘇聯這個縮頭烏龜更不願與美國進行直接的軍事對抗,這也是他們一直所奉行的軍事外交策略。隨著大批受到恐嚇的北朝鮮人向南涌去,北朝鮮政權也只能捏著鼻子進行了回應,同意進行談判。

但有些事情就是這樣,往往在小的細節出現問題,而影響到大局。南朝鮮的李承晚,這個老頭子幾乎把即將到來的和平破壞了。十一月四日,李承晚命令看押戰俘的南朝鮮士兵把拘留營的鐵門打開,把二萬五千多名反對共產黨的北朝鮮人放走了。這次行動的準備工作是煞費苦心的,南朝鮮警察對這些逃出的戰俘提供食物、住所和便服,幫他們混進了南朝鮮的城市和農村。

北朝鮮方面立刻做出了反應,攻擊聯合國和李承晚「蓄意合謀」,並要求「立即」把戰俘都抓回來。然而,這是根本辦不到的事,於是他們宣布推遲談判。

同樣的,美國方面對於戰俘的政策也成為了談判的一個障礙。1945年盟國當局曾把從德國人手中解放出來的俄國戰俘交回到蘇聯,而其中很多人便被送往西伯利亞,有些人被處決,理由是他們當了俘虜。十一月六日,杜魯門總統就公開宣布:「我們不會把人交出來,讓他們被屠戮和奴役,並以此作為停戰的代價。」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