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血戰南洋 第144章 午餐會晤

杜魯門對這小小的恭維抱以微微一笑,說道:「在亞洲地區,除了朝鮮半島外,印度支那也是個令人不安的地區。我們已經開始大規模援助法國人,希望他們能將局勢穩定下來,也希望南洋聯邦能在其中起到應有的作用。」

越南哪,也不是個好東西,南北分治才是最好的辦法。一旦越南統一,會象歷史上那樣將金蘭灣租給蘇聯,那威脅可就近在眼前了。

黃曆想到這裡,輕輕搖了搖頭,說道:「要我看的話,法國人恐怕難以擔此重任。」

杜魯門總統愣了一下,疑惑地問道:「為什麼?越盟會擊敗法國人,憑他們的武器裝備?」

黃曆伸手做了個請的手勢,兩位總統坐在了餐桌上,飯菜上來之後,所有人都離開了一段距離,給兩位總統的密談創造了合適的空間。兩位開始邊吃邊談,這樣使得氣氛變得更融洽。

「武器裝備只是決定戰爭勝敗的一個因素。」黃曆繼續對印度支那發表自己的看法,「法國軍官對游擊戰術完全不知所措,在印度支那這樣一個叢林茂盛,山巒密布的地區,正規作戰是行不通的;再有就是法國人選中的馬太差,保大皇帝,實在難以完成協助法國人的任務。」

杜魯門沉吟了一下,明白黃曆話中的意思。

越南、柬埔寨和寮國,原來都是法國的殖民地,現在他們的地位略有改變。巴黎承認它們是「法蘭西聯邦」內的「獨立國家」。所謂「法蘭西聯邦」,也就是做個樣子,是反對殖民主義的一種象徵性的姿態,目的是對付蘇聯所支持的胡志明的越盟叛軍。

一九五零年二月,華盛頓和倫敦承認了這三國,國務卿艾奇遜還強調說「美國的根本政策就是支持附屬國家的人民,通過和平的民主的演變走向自治與獨立」。美國本來希望亞洲有些國家跟著就會承認這三國。但是,他們不願採取行動,因為法國支持的傀儡保大皇帝寧願在里維埃拉曬太陽,當個不到職的國家元首。這使他們反感很大,持有對保大的普遍蔑視。但美國還是決定把美國的聲譽押在印度支那。

「這或許是個問題。」杜魯門並不太確定地說道:「但似乎影響不大,在美國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下,法國人應該能將局面支撐下去。」

黃曆微微抿嘴,並不再往深里說。美國人還未領教到叢林戰爭的殘酷,以及越盟的堅韌,或許吃些苦頭才會明白。

「南洋聯邦的氣候與印度支那很接近,在地理上離得也不遠,在法國人需要支援的時候,還請貴國能夠擔負起維護東南亞和平的重任。」杜魯門顯然想不到美國人會被卷進越南戰爭,並丟臉地被擊敗。

當然,此時美國並沒有取代而不是補充法國的責任的傾向。更不會想到美國會成為法國的替罪羊,陷入直接干預的泥潭,但這些情況是會象滾雪球那樣的。正如艾奇遜在他的回憶錄里寫道:「我決定……既然我們幹起來了,我就不再回頭看了。」

「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我們很願意伸出援手。」黃曆故意嘆了口氣,說道:「可惜現在我們的國力太弱,能夠提供的幫助有限得很。」

杜魯門會意地點頭微笑,這是要好處來了,早就知道這傢伙是個不吃虧的主兒,果然如此。但此時需要便是價值,從南朝鮮方面得到的情報看,那位李總統顯然對朝鮮戰爭初期美軍的表現很有些失望,在私下裡召開過會議,認為南洋聯邦的軍隊應該留在韓國,作為對北朝鮮軍隊的威懾力量。

但兩位大總統討價還價就有些失身分了,接下來的會議由雙方帶來的工作人員敲定這些瑣碎事務吧杜魯門還有些事情需要同黃曆在私下裡談談,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朝鮮戰爭停戰以及對日和會等相關事宜。

一戰而揚威,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利益。在亞洲或者東南亞,南洋聯邦軍隊的戰力為各方所側目,讓黃曆的後續計畫得以順利實施。

「談總是要談的,北朝鮮已經沒有了再次發動戰爭的資本。」黃曆斟酌著字眼說道:「而且紅色中國在中朝邊境的兵力調動,是一個不祥的預兆。但和談可能不取決於北朝鮮的態度,雖然他們肯定對蘇聯很抱怨,但總要得到蘇聯的首肯,取得中國的支持。我們可以首先做出和談的姿態,把球踢到北朝鮮方面,看他們如何答覆。因為我們在三八線止步,輿論是有利於我們的,擴大戰爭規模的借口已經沒有了。如果他們拒絕,並且繼續叫囂戰爭,將激起全世界的聲討和譴責。」

杜魯門沉吟了一下,派人叫來國防部長馬歇爾,對於軍事上的判斷,顯然他並沒有太大的信心。

「根據仁川登陸後的戰果統計,以及對戰俘的審訊,我們可以確認北朝鮮已經喪失了主力部隊和大部分的重武器,工業設施也在轟炸中摧毀殆盡,想再動員起一支軍隊,在三五年內是不太可能的。」馬歇爾很肯定地回答道:「他們現在肯定怕得要命,擔心聯合國軍衝過三八線,對北朝鮮實行軍事佔領。但矜持總要裝一裝的,我們可以動用空中力量以轟炸促和談。」

「和談雖然會有爭議,但難以想像無窮無盡的紅色中國士兵端著蘇聯造的衝鋒槍漫山遍野衝過來的情景。」杜魯門苦笑了一聲,說道:「希望和談能儘快成功,我們好在聖誕節前抽調兩個師去歐洲,也希望南洋聯邦能彌補由此造成的軍事力量的削弱。」

正如歷史上麥克阿瑟對杜魯門的評價:「象羅斯福那樣敢作敢為、精神振作的人物已一去不復返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走向權宜妥協而非鬥爭到底的趨勢。杜魯門總統大膽對抗並擊敗亞洲共產主義的果斷決心,已被經常灌輸的怯懦和嘲諷剝奪殆盡。他明顯在受一些比較自私的聯合國政客的阿諛奉承的擺布,處於反常的境地,公開表示害怕那些言過其實的風險。」麥克阿瑟的話雖然偏激,但也說明了杜魯門對擴大朝鮮戰爭是反對和畏懼的。

美國的戰略重心是在歐洲,對印度支那的法國人只能提供資金和物資上的幫助,朝鮮半島,更不是他們原定計畫中要死命保住的地區。只是由於國內右翼輿論的強大,民眾對於共產黨擴張的恐懼,而不得不做出反擊的決策。所以,朝鮮戰爭有停戰的希望,一方面是由於黃曆的引導,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們心中早就有這樣的想法。

顯然,黃曆的有限戰爭理論,紅色中國可能軍事干預的危險,以及蘇聯擁有了熱核武器的事實,會讓某些保守派人物冷靜下來。正如杜魯門為了使國會通過對「馬歇爾計畫」撥款,誇大共產主義的威脅,指出共產主義正在歐洲的落後地區興旺發展。這就是政治家,可以誇大或忽視某些事件或理論,使其向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

接下來談到了黃曆非常關心的問題——對日和會。杜魯門選擇在會晤時與黃曆交流這個問題的看法,當然不是沒有原因的。四七年,在美蘇關係日趨緊張和走向冷戰的背景下,美國方面開始提出對日媾和的問題。其目的就是為了在對日和約締結後使日本成為西方集團的一員,遏制蘇聯對日本的滲透和影響。但是在對日媾和方法與媾和目標方面,兩國的立場是大相徑庭的。

從媾和目標來看,美國試圖保留它在日本的駐軍權,把日本納入美國的軌道;蘇聯力爭讓所有外國軍隊撤出日本,防止日本成為美國的附庸性盟國,並加強蘇聯對日本的影響。總之,雙方都希望以有利於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對日媾和問題。由於蘇聯拒絕在外長會議以外討論對日和約問題,媾和實際上陷入了困境。

五零年九月,朝鮮戰爭陷入僵持局面時,美國向遠東委員會成員國散發了關於對日和約七原則的備忘錄,準備加快對日媾和的進程。同時,美國與蘇聯進行了秘密討論,為了吸引蘇聯參加按美國的條件所進行的媾和活動,美國拋出了一個誘人的禮物。那就是如果蘇聯參加和約,日本就將根據條約把南薩哈林島和千島群島轉交給蘇聯。

但出乎美國預料的是,沒等蘇聯做出答覆,南洋聯邦卻對此表示了強烈反對。理由是:日本從戰敗至今未就其戰爭責任問題展開充分辯論,進行深刻的追思和反省;右翼勢力未得到大力掃除,軍國主義復活的危險依然存在;對日和約對日本將來的軍力限制不夠明晰,領土問題含糊其詞;對日本過於寬大,深深地傷害了受到日本侵略軍塗毒的亞洲人民的感情;戰爭賠償問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