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血戰南洋 第037章 無題

歷史是由生活在其間並繼承其成功帶來的好處的那些人所撰寫的關於過去事件的書面證詞或詮釋。一聯繫到軍事衝突問題時,歷史總是難於避免地從勝利者的觀點來描述。他們的言論,最終就這樣地被保留在圖書館和檔案館。佔據優勢和強大實力的一方,總是有辦法不讓人們窺視那些決不是為他們歌功頌德的文件,以便他們能流芳百世,至少在他們有生之年。

於是,就有了被封存了三十、五十甚至七十五年的秘密文件放在檔案館裡。其中一些至今從來沒有公開發表過。這是對勝利者提供的保護,使他們不至於因對歷史的反省陷入難堪的境地。這就是勝利者鮮為世人責罵的原因。

殖民主義的末日來到了。在日本人的自行車隊沿著馬來亞公路長驅直入,接著在戰事達到最高潮時攻下了被丘吉爾譽為「要塞新加坡」的那一年,英國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被粉碎了。大不列顛統治海洋的時代,變成記憶中的往事。

但是,英國人不願面對這些現實。他們還妄想捲土重來,恢複其光輝的年代,彷彿世上沒發生過什麼事,也沒有什麼改變了歷史的進程似的。當然,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需要作出一些讓步,然後再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成為佔據優勢和擁有強大實力的一方,並將不利於他們的文件抹掉。就如同他們與馬共抗日軍所簽署的《布蘭丹營地合作協議》一樣,不過是暫時的利用,不過是在無風險和可供使用的距離內的一種策略。

如果黃曆的夢想只是局限在西婆羅洲,那戰後與英國佬的衝突便不太可能發生。但事與願違,出於對鐵血青年軍前景的看好,由於英屬婆羅洲郭支隊的發展,他的目的已經不滿足於一個類似於華人自治區的地域和名義。

所以,要通過泰麗把美國人也扯進來,從戰後美國對各英屬殖民地獨立風潮的態度來看,美國是很願意看到昔日強大的英帝國敗落下去的。從英帝國手中獨立的各殖民地將會成為美國商品的巨大市場,以及潛在的盟友。

這邊與東南亞盟軍代表的初步談判剛剛結束,還沒有收到盟軍司令部的肯定和答覆,黃曆聽到了一個不太好的消息。在荷屬東印度佔領區,日本人要組織偽軍了。

日軍征服荷屬東印度群島以後,在爪哇建立了一個軍政監部,總部設在巴達維亞,並把巴達維亞更名為雅加達。日本人為了支持馬來亞的馬來人對抗在數量上佔優勢的印度人和華人(加起來算),起初很重視蘇門答臘的馬來人同馬來亞的馬來人之間的種族類似關係。此外,他們在行政上把蘇門答臘分離出來的目的,是為了打消印尼人建立一個包括整個東印度群島在內的印度尼西亞國的願望——日本人開頭是反對這個想法的。然而後來日本人對這個問題的政策改變了,於是把蘇門答臘從馬來亞分離出去,置於一個獨立的軍事政權的統治之下。荷屬婆羅洲、西里伯斯和小巽他群島則置於一個日本海軍管制機構的統治之下,其司令部設在望加錫。

1942年9月,按照日本的形式改組了當時的司法制度,設立了一個日本軍事法庭,以處理違犯軍紀的事件。並在隨後頒布了一部嚴厲的新刑法,警察部也進行了改組,在各個城鎮和鄉村建立了一支警察輔佐部隊。象在所有的日本佔領地區一樣,警察和司法事務的主要權力都掌握在憲兵隊手裡,他們採用一貫的兇殘手段來行使這種權力。為了便於進行活動,他們培訓人員並建立了一個爪哇分部,這個分部尤為一般老百姓所痛恨和害怕。

日本徵服的社會影響是深遠的。所有的荷蘭官吏都被撤職,和荷蘭平民一起被拘留起來,共計六萬多人。荷蘭官吏由日本人接替,這些日本人主要來自日本本土、朝鮮和福摩薩。在1945年,有二萬三千多名日本人受雇於日本軍政監部。爪哇人和其他土著居民大都只限於擔任軍政監部內的低級職位。少數允予擔任較高職位的人員,身邊都有日本顧問。象在馬來亞一樣,日本人嚴厲地打擊在爪哇人數相當多的歐亞混血種人,日本人懷疑和討厭他們,認為他們是保持西方影響的禍根。很多人被監禁或拘留,其餘的則遭到嚴密的監視。後來,這種嚴厲的對待有所改變,因為日本人發現歐亞混血種人對他們是有用的。廣大的華人也受苦很深,那些有親重慶嫌疑的人由憲兵隊加以處理,而一般的華人則被強迫加入那些支持日本人以及日本人在中國建立的政權的組織。

日本的教育政策按照它一貫的方針進行。和在其他日本佔領地區一樣,所有的學校起初都被關閉了,後來又重新開辦。課本和課程經過修訂,以灌輸反西方、親日本和泛亞主義的思想。禁止使用荷蘭語,而以日語和印度尼西亞語(馬來語的變種)為官方語言。建立了圖書檢查制度,報紙和電台則置於日本人的控制和操縱之下。對收聽盟國廣播和散布所聽到的任何消息的人,規定處以死刑,而且經常如此執行。

這樣,東印度群島的土著居民看到了舊的社會秩序被推翻了。儘管他們自己也受壓迫,如果被懷疑有任何同日本統治敵對的行為就要受到殘酷的處理,可是他們看到歐洲人、歐亞混血種人和華人的遭遇更慘,日本人並且慫恿他們把那些人看作外國人和下等人。

在語言方面,由於荷蘭語還沒有成為東印度群島的通用語,不象英語那樣在馬來亞和菲律賓已成為通用語,因此日本人在禁止使用荷蘭語這件事上大體上是成功的。但是,正如在東南亞和其他地方一樣,日本人企圖推廣複雜難懂的日語,卻收效甚微;儘管如此,若假以時日,結果也許會做得好一些。另一方面,印度尼西亞語作為標準的馬來語,在日本佔領以前就已經取得了迅速的發展,因為它受到了民族主義運動興起的推動。因此,日本人不得不利用印度尼西亞語作為唯一立即可用的交際工具。由於這一情況,印度尼西亞語得到迅速的普及,並由於它吸取了各種地區方言的辭彙,在一定程度上還吸取了外國語言中的現代術語,因而有所得益。印度尼西亞通用語的這種不斷發展,對激發東印度群島各土著民族要求統一的覺悟,以及在使「印度尼西亞語」一詞具有比一般概念更為豐富的含義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日本統治的其他特點,也有助於產生日益高漲的要求統一的覺悟。軍政監部的集中統一,對減少地方獨立性是有效的。同時,日本人派來的大批官員中,很多人儘管經過擔任行政官員的良好訓練,但是他們並沒有關於東印度群島的經驗和知識。其中許多人表現出來的無知、無能和腐敗,使印度尼西亞人感到吃驚,因為他們原來指望日本人會比荷蘭人高明些。

結果是,隸屬於日本人的印度尼西亞人,由於具有對自己的國家、語言和人民方面的知識,實際上已能行使很大一部分實際權力。這就使他們有了自信心,也使他們受到一些訓練,為今後完全掌握政權作了準備。日本反對荷蘭人和其他西方人的宣傳,在日本取得了戰爭勝利的業績鼓舞之下,很快受到了歡迎;可是,日本人把自己的國家描繪為亞洲的保護者、亞洲的領導者和亞洲的曙光等等所作的努力,卻因經常發生的日本警察、軍人和官吏所表現的殘暴、腐敗和無能而大受損害。

日本人的統治,帶來了慣常的財政和經濟困難。日本人發行紙幣,引起了通貨膨脹。到日本投降時,這種紙幣只值票麵價值的四十分之一。日本人奪取了荷蘭和其他盟國國民的財產,並且,除了由軍政監部管理的或移交給日本公司經營的工廠、礦山和種植園外,大量的金錢、貴重物品和其他財產都被日本敵產管理局所沒收,並被移交給日本人或他們的合作者了。與此同時,東印度群島的對外貿易遭到破壞,引起了消費品的嚴重缺乏,尤其是在人口稠密的爪畦,食物供應嚴重不足。日本人沒有能力滿足這些需要,同時,由於他們的船舶損失增加,他們也不能運走東印度群島的主要出口產品。所以,他們企圖用種植糧食作物來代替種植園經濟。由於海上運輸有困難,即使日本人鼓勵修造木船也很難改善這種局面,因此日本人的目的是要使每個島嶼的糧食生產做到真正的自給自足。但是,日本人在增加糧食作物產量方面所取得的一點成就,被他們自己的佔領軍和許多隨軍的非戰鬥人員的需要所抵消了。

到戰爭結束時,就連日本人自己也顯得衣衫襤褸和營養不足。當然,一般老百姓遭受的苦難就更深了。這些情況,在印度尼西亞和在其他日本佔領地區一樣,無法再引起人們對共榮圈理想的熱情。日本人組織了「勞務隊」,徵募大批爪哇勞動者,同樣不能引起人們的熱情。根據日本人的統計,被送到海外的建築工程去幹活的爪哇人不少於二十七萬,這些不幸的人中只有一小部分活著回家。

在日本入侵以前,大約二十年中,東印度群島已經有了民族主義運動。這個運動謀求把當地信仰伊斯蘭教、印度教和基督教的居民團結在擺脫荷蘭統治、爭取政治獨立的共同綱領之下。1932年至1934年間,荷屬東印度群島政府進行報復,逮捕了主要領導人蘇加諾、穆罕默德·哈達和蘇丹·沙里爾,把他們流放到新幾內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