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血戰南洋 第003章 星洲華人

美日兩國在三十年來一直在走向衝突,由於美國錯誤地相信英美在遠東的威懾戰略,因而使這場衝突不可避免。而開戰初期,指揮的失誤和情報的失誤使美國措手不及。

使人心灰意冷的失敗消息象潮水般湧向白宮,又散播到世界各地,失敗的氣氛籠罩著華盛頓和倫敦,東京卻沉浸在一片狂歡之中。每取得一次新的勝利,市民們就排著長隊,揮動著旗子,踏著冬雪,來到皇宮前舉行慶祝大會。

大東亞共榮圈正在異常迅速地確立,似乎顯示了帝國軍事力量的不可戰勝。他們狂飈似的武力征服,為日本贏得了一個廣袤的帝國。這個帝國有著豐富的食糧、原料和潛在的市場。世界上很大一部分的稻米生產,地球上多半的天然橡膠,四分之三的錫礦和很大一部分不可缺少的石油資源,現在可以用來滿足日本工業和這個工業為之服務的戰爭機器的貪婪胃口。

1941年12月8日,日軍開始向新加坡投彈轟炸。隨後,英國的「威爾斯親王」號和「反擊」號被擊沉,打破了新加坡「永不會失陷」的神話。

12月11日,山下奉文率軍在馬來半島發起了猛烈進攻。防守馬來亞的霹靂河防線頃刻崩解,英印軍隊倉皇奔逃,日本步兵使用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緊追不捨。多數人騎著自行車,又說又笑,象去看足球比賽。數以百計的車輪卡咯作響,匯成一股嘈雜的聲音,潰逃的英印軍隊驚恐萬狀,以為是坦克在追趕他們。槍支彈藥和裝備又一次落入日軍手中。山下奉文現在有把握地命令手下的軍官,依靠敵人的給養,窮追猛打,毫不放鬆。

12月14日,香港總督號召駐軍英勇抵抗,「為英王和英帝國堅守這座城市」,但抵抗是毫無希望的,日軍已經突破了「酒徒」防線,分割英軍的陣地。

12月22日,日軍在威克島登陸。

12月23日,麥克阿瑟登上「唐埃斯塔班號」輪船,渡過海峽,來到蝌蚪形的雷吉多爾島,這座島嶼扼守著馬尼拉灣的門戶。此時,乘客的絕望心情和馬尼拉灣一片銀色月光的美景形成尖銳對比。

上帝沒有保佑美利堅,至少在今年的聖誕節前後沒有。

1941年12月30日,新加坡華僑抗敵動員會成立,主席陳嘉庚,下分設總務、財政、勸募、調查、宣傳等部,選舉各部委員多人。12月31日,總會委員舉行第一次會議,分配工作,推定重要職員若干。

英政府已經意識到新加坡恐怕難保,便想利用佔新人口大多數的華僑力量,再做最後的掙扎。於是,英政府除大赦政治犯外,試圖讓華僑社會自己團結起來抗日,以助英政府。

而當時,被眾華僑公認的僑領陳嘉庚德高望重,只有他可召集、凝聚人心,完成此任務。於是,英方派人想方設法使陳答應。在種種原因下,陳只好同意擔此主席之職,儘力完成好英政府所託三項任務。但「所有工作,余只限定介紹游擊隊員與政府而已,其他概辭絕也。」對於危急的局勢,陳有比較清醒的認識,不想成為英政府的幫凶,而後貽害華僑。

在微微的細雨中,忙碌了一天的陳嘉庚回到了住處,疲憊不堪地坐在沙發上,自己問自己:「馬來亞行將全部淪陷,只隔著一道柔佛海峽,新加坡能守得住嗎?」

回來的路上,他看到的是一副混亂的形勢,這讓他更認識到所臨危險的程度。越來越頻繁的空襲引起了幾場大火,而由於沒有防空洞,生命的傷亡也是慘重的。城外的溝渠成了扒滿蒼蠅的屍體的墓穴,衣衫襤褸的逃兵在街上逛盪,洗劫炸塌的房屋,眼看就要成為難民的隊伍在碼頭排成了長蛇陣……

「先生,勞工部林主任來了。」傭人阿滿走了進來。

「請。」陳嘉庚心思沉重,話說得也很簡短。

不大一會兒,抗敵動員總會勞工部林謀盛主任帶著一男一女兩個青年走了進來。林謀盛先後經營磚瓦廠、餅乾廠等企業,與兄弟和諧協力,事業得到順利發展,他本人還是新加坡建築業公會會長、新加坡中華總商業協會董事、新加坡福建會館執委兼教育主任,乃是新加坡華僑的一個傑出的青年領袖人物。現在又出任新加坡華僑抗敵動員總會執委兼勞工部主任,並參加了組織華僑抗日義勇軍的工作,並任星華義勇軍的副主任。

「陳主席,這兩位是西婆羅洲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分會的沈幹事和鍾幹事,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前來通知。」林謀盛白天和星華認勇軍的正主任林江石進行了激烈爭吵,但現在臉色已經和緩起來,並帶著輕鬆的笑意。

「二位請坐,阿滿,上茶。」陳嘉庚客氣地招呼,仔細打量了一下,指著鍾可萍說道:「我們見過面的。」

「是的,陳先生,去年我來過星洲,參加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的會議。」鍾可萍笑著行禮,並掏出一封信遞了過去,說道:「時間很緊,我就不客套了,請您先過目此信。」

陳嘉庚點了點頭,展開信讀了起來,眉頭慢慢皺了起來。半晌,他放下信,有些狐疑地望著鍾可萍和沈棟,開口問道:「這位國府的黃少將?恕我孤陋寡聞——」

「真名字,相信沒多少知道,但提起他乾的大事,恐怕在世界上都赫赫有名。」沈棟笑著解釋道:「汪逆精衛在上海被刺殺,便是出於他的手筆。而這只是其中之一,殷逆汝耕,池逆宗墨,也皆是他親手除奸。」

「哦,哦」陳嘉庚悚然動容,刺殺汪精衛,當然是大快其心的一件事情,想當初,在國民參政會第二次大會上,就是他提出「敵未出國土前,言和即漢奸」的著名提案。

當然,黃曆自稱少將也不是瞎掰,刺殺汪精衛成功之後的兩年時間裡,他並只是在上海呆著,也回過膠東兩次,為張淵提供了極大的幫助,水漲船高,保安團升格為保安旅,正副司令也都晉陞少將之職。當然,黃曆的晉陞也有鼓勵其繼續在上海展開行動的意思。自然,除奸是除奸,錢呢,黃曆也是不肯鬆口。而在即將展開行動時,民族自由黨經過會議,認為極迫切地需要一個英雄名義的號召,黃曆自然是首選。

「國府有意開闢海外戰場,牽制日寇之兵力——」陳嘉庚有些相信為何有這樣一位國府幹將突然來到南洋了,他沉吟著說道:「從新加坡輸運熱血華僑至西婆羅洲,現在為時尚早吧?」

「等到日軍用海空優勢完全封鎖了新加坡,那時就為時尚晚了。」沈棟直言不諱地說道:「信中說得不甚明白,但黃將軍對局勢有深刻的分析,我來轉述一下。陳先生,新加坡的防禦是針對海上進攻的,岸炮只有極少數可以作大角度旋轉,所以對付側後的登陸毫無用處。雖然新加坡現在還有英、澳、印聯軍幾萬人,但士兵士氣低落,無制空、制海權,敗勢已定,星洲淪陷只是時間問題。」

「而且,星洲成立抗日義勇軍,又有之前華僑支持國內抗日的踴躍捐獻,日軍一旦入境,血腥報復不可避免。」鍾可萍接著補充道:「日本人之殘暴,陳先生不會不了解。為了使這種慘痛的結果不致出現,提前轉移人員也是必要的。」

陳嘉庚轉向林謀盛,探詢地說道:「謀盛,義勇軍近日便要應英國人之命,奔赴前線,你怎麼看這件事情?」

林謀盛冷笑一聲,說道:「就因為此事,我與林江石大吵了一架。武裝民眾,我華僑素無此經驗,若重新訓練義勇軍,須數月方能畢事,實屬緩不濟急。且政府如需要軍隊,從英澳美調來,月余便到,何須我華僑武力幫助。當初組建義勇軍,也不過想起到維護治安,及後援的作用,而不是給英人當炮灰。」

「彼等敵愾同讎,誠屬可嘉,而年少寡經驗,不計防守此島嶼殖民地,非我僑武力幫助可能有效,而參加此有損無益之工作也。」陳嘉庚深有同感地點了點頭,說道:「以此等烏合之眾抗敵,當無效力,而英兵至少尚有數萬人,何須派此絕未訓練之華人往前線。不但此數千人將就死地,敵人入境必因此多殺許多華僑。英政府此舉,實可痛心。」

林謀盛苦笑一聲,說道:「可惜我是副主任,正主任林江石不計後果,我也無能為力。義勇軍分裂,我又不能做這樣痛心的事。」

抗戰動員總會的職員中除無黨無派者外,有國民黨員,如勞工服務團主任林謀盛;也有共產黨員,如民眾武裝部主任林江石,及保衛團副主任陳錫清等。由此,形成了當時華僑各黨各派與無黨無派之間的大聯合陣線。但在某些問題上,產生分歧也是不可避免,林謀盛自然要偏向於國府的意旨,而且黃曆的分析和陳嘉庚的判斷也是不謀而合。

歷史上,新加坡淪陷後,據有關資料記載,義勇軍也進行了一些游擊戰,但其成員大多還是最終難逃厄運,不幸被陳嘉庚最初的顧慮言中。歷史的教訓是沉痛及深刻的,但由此也可反映出了陳嘉庚先生敏銳的政治洞察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